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观我生/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出门远行

1

整个冬天,我都被同一个梦反复绕缠。我无法确定梦的旨意究竟是什么。我也无法把它完整地描述出来。它只在梦的世界里真实。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你完全可以把它看作虚构的场景。但它在我心里越来越清晰,清晰到令我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境地。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在我的梦里有一个无比广阔而真实的世界。那个世界,我一定亲身经历过。

我相信,梦是唯一可以在时间里进行逆走的工具,它正以一种强大的力量牵引我,带我走进某个真相。为了探求来自于梦里的那个真相,我必须锲而不舍。我得从家里走出去,出门去远行。

或许在一场旅行中,让自己投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去,会更容易释放我的梦,释放出梦里那个最真实的我。

这次旅行,我选择了不丹。出发的日子定在除夕。

这是我第一次去不丹。传说中的不丹王国,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早已令我心向往之。然而,不丹和中国还没有建交,没有直达的飞机。

我为自己设计了一条线路:从杭州出发飞拉萨,然后从拉萨飞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再从加德满都飞往最终目的地不丹。

和不丹一样,尼泊尔也是一个佛教国家。多年前我去过。我并不喜欢那里。空气污染比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要严重。

如果说,不丹是最后一片净土,纯净如天堂,那么,尼泊尔就是又脏又乱的地狱。然而,从中国出发去不丹,尼泊尔是必经之地。我无法绕开它。

2

杭州至拉萨的航班异常顺利。到了拉萨机场,却由于天降大雪,出现了飞机滞留的状况。对于飞机的延误或者滞留,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所有客人都在候机厅耐心等待。

足足过去一小时,广播告知,我们的航班已经到达机场。再过半小时就可以登机。我松出一口气,延误的时间不算太过分。

登机前我想去趟洗手间,正欲起身,一位留长发、戴着墨镜的男人快步朝我走来,一股寒气经过我身边。他应该刚从户外进来。候机厅里的空调还没来得及将他吹暖。

他问我旁边的空位是否有人。  我说没人。

他一屁股坐下来。

我问他,你也飞加德满都?

他点点头,说,是的。

我奇怪他居然这个时间点才来,要不是延误,飞机早已在空中飞行了。仿佛一切的拖延只是为了等到他。

我说,你运气真不错。

他说,是啊。

我朝玻璃窗外望出去,天空灰蒙蒙的,能见度很小。雪好像越下越大了,地上开始大量结冰。

我说,广播已经通知,半小时后可以登机。

但愿如此。他说。

我觉得他很有意思。他说,但愿如此。意思是,他不完全肯定在半小时后能够登机这个事实。

我让他帮我看管下行李箱,我要去下洗手间。他头也没抬答应了。

或许就是从那个瞬间开始的,我们已把对方看作可以信任的人。我们看上去都不像坏人。至少我这么认为。

候机厅外雪花狂舞,刮大风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暴风雪凶猛地袭击着拉萨机场。天空更显低沉。刚降落于地面的飞机,迅速被冻住,落地的一部分和大地冰结在一起。

机场广播再次通知:由于天气原因,所有飞机停止起飞,请旅客们耐心等候。起飞时间,另行通知。

大雪还是妨碍了飞行,果然不能按时登机。候机厅里焦躁起来。许多旅客跑来跑去,一趟趟跑去检票口和问询处,咨询飞机的起飞时间大概会是什么时候。虽然他们自己也知道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这场大雪会在什么时候终止。

他一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忽然对我说,你不用跑去问的,飞不飞得了,皆由天定。

我心里一惊,他早就看出我已经坐不住了。

我说,再等下去,恐怕天都要黑了,夜里更冷,我们会不会在机场过夜?

他说,难说。

后来我发现,“难说”和“但愿如此”,都是他的口头禅。对于某件事物难以肯定或不想正面回答的时候,他都这么说。P1-3

后记

有谁见过我的梦境

鲍贝

我梦见我和一匹马在一起,它对我百依百顺、任劳任怨。我们之间的沟通毫无障碍,虽然,它不能开口和我说话,但我能读懂它任何一个表情和动作。而它亦然。它对我的呵护、宽容和懂得,再没有一个人可以抵达。我每天骑着它或牵着它出门,穿过草原,穿过人群,穿过红尘喧嚣的集市,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我并不知道那个很远的地方在哪儿。但我和我的马相信,那里有足够的安静,有充足的阳光,有清风拂过我们的脸庞。那匹马,让我奇迹般地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安宁。在它身边,我变成了一个柔软安详、满足幸福到忧伤的女人。在我的梦里。

我试图描述我的梦境,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我根本无法用文字去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出梦里所发生的一切。那份感觉真切又缥缈,它分明抓着我的心,却又难以触摸。我看不见它,可是我知道,它就在那儿。它如此强烈地占有我的感知,占领我所有最敏锐的触角,我那样迫切地想要有人分享我的梦境。

一个小时之后,我写了下来,贴在我的微信上。我读着一条又一条朋友的留言,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他们真的看见了我的梦境似的,仿佛比我梦见的更清楚。而我,尝试回去那个梦里,却已然一片模糊。梦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结束的,过程应该很漫长,但其中细节无论我如何努力,都已记不起来了。我只记得那匹马,和那匹马所带给我的那份隐蔽而真切的感动,它们就像太阳唤醒大地一样,唤醒我内心深处的那部分沉寂的感知。

我想说的是,一部小说的诞生,犹如遭遇一场梦境。它首先在你心中成形,除你自己的感知和触动之外,谁也看不见它的形状,你对谁也说不清楚,甚至对自己也说不清楚,你只能通过文字去试图描述。而当你落笔去写它的时候,它就已经偏离了最初形成时的模样。它能够在你的文字里走到哪一步,走过哪一个角落,穿过哪一片河流与山川,都是不能够事先被操控的。你只是紧紧抓住你最初的感动,去通过描写出现于梦中的那匹马那样,以及通过那匹马所获得的隐蔽感动,去完成你的书写。

小说里亦有反复出现的梦境。我相信,很多梦境,是能够让我们去靠近自己,和认识自己的途径。

我的很多故事,都在途中所得。这个故事亦是如此。是我在不丹听一位藏族朋友所讲。他的一位僧人朋友在修行途中,遇见一位美丽的女子,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年轻的僧人义无反顾地还了俗。之后,却被那女子抛弃在举目无亲红尘滚滚的繁华都市里。

让我万般感慨、击中我的并非那段爱情本身,而是,在经历那场爱情之后,他们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尤其是那位从小就出家、终年在寺庙里修行的僧人,除了念经之外,什么都不会,几乎不具备任何生存能力,他又如何获得重生?可以这么说,他和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毫无关系。正是因为他与这个现实世界毫无关系,恰恰是与这个现实世界最有魅力的一种关系。

我迅速爱上那位僧人,就像所有的作家都会爱上自己作品里的某一个人物那样。他在我心里已然是个光芒四射的主人公。通过他,我看见孤独、纯真、挣扎、欲望、荒凉、悲绝、坚强、冷酷、成长、轮回、迷失、救赎和自我救赎等,这些原本沉寂在我生命中的许多词汇,开始在我心里交织浮动,并被某种遥远而神秘的声音唤醒。那个人,他本不应该存在于这个兵荒马乱的现实世界中,然而,命运却偏偏将他抛置于此,就像进行一场穿越幽暗森林的冒险。而对我来说,鼓起勇气去写这部小说,也像是进行一场穿越幽暗森林的冒险。我并不了解那位僧人的生活状态,更不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然而,我抗拒不了冒险所赋予我的那种隐蔽的快乐。就如每一次行走,我总是喜欢去大多数人到达不了的冷僻而遥远的地方。因为神秘而美丽的冒险之花只在那些地方自由绽放。

回来之后,我把我的感觉通过电话告诉好友续小强。口头描述对我来说真的很艰难,就如同描述一只未完成的梦境。我当时的述说一定支离破碎又激情昂扬。然而有些感觉是会相通的,小强很快认同了这个人物。他说,你写吧,那一定会是个很不错的小说。真的很感谢小强对我的鼓励和信任,并在他的催促下,终于完成了这部小说。

写完小说是在今年6月底,7月初我又到了拉萨。在飞机上我重读了一遍小说。小说主人公叫贡布,名字是我虚构的,在小说的结尾,他从不丹的虎穴寺跳崖身亡。飞机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我还深陷于悲伤之中。来机场接我的是我朋友多吉顿珠的司机,上车之后,我问他怎么称呼,他说,他叫贡布。我吓得魂飞魄散。恍惚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定睛看了看这位正在认真开车的藏族男人,相信他并非小说里那个阴魂不散的贡布。

我们在路上开始闲聊。从闲聊中得知,他曾偷渡去过印度和不丹,被抓进去蹲过几年监狱。他漫无边际地聊着,说了他很多的生活经历。天知道,这些细节,许许多多的细节,都是在我小说里出现过的,明明是我虚构的,却奇迹般地在现实生活里得到印证。

到了朋友多吉顿珠家里,晚饭过后,我们坐于茶室闲聊,贡布为我们泡茶。喝着茶,我忽然听见贡布在念经,他念的居然是莲花生大士。他说他到过不丹虎穴寺,虎穴寺是莲花生大士的修行地。小说里的贡布就在虎穴寺跳崖自杀的。在我的小说里,还有这样一个细节,贡布和女人睡在床上,女人听到贡布居然在她身上念起经来,着实被吓了一大跳。当然,这个细节和贡布这个人物完全都是虚构的,然而,现实中出现在我眼前的那个贡布,他所经历的一切,远在我的想象之外。以及我在西藏所遇到的那些朋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经历和遭遇,听来令人震惊和错愕,荒诞之程度我连想象都难以抵达。相比之下,我在小说里所提供和想象的细节是如此匮乏和荒凉。

我所经历的生活远比我的小说更具复杂性、更具冒险精神,这一点毋庸置疑。生活如海洋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说只是海面上偶尔浮起的那一朵浪花。而每一朵浪花如幻梦,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何时开始,又会在何地终止,都是不确定的。浪花存在于大海,而对于大海来说,是永远没有边界,也永远不会有终结的。

和多吉说着话,茶早已凉了下去,我坐在那里,又想起小说里的一些细节,我的眼角红了一下,觉得自己有所顿悟,似乎进入了某种觉醒。然而,我仍然难以解释,此刻我为什么身在遥远的拉萨,在这氧气稀缺的高原,我竟然拥有了一种亢奋的力气。

我想起来,刚写完这部小说那天,我接到多吉电话,他说,你来拉萨吧,我带你去看看八廓街的一座大院,你也许会喜欢的。其实,他说的那个“也许”,只是客气而已,他在心里早就知道,我一定会喜欢的。  他带我去八廓街,那座大院叫“拉让宁巴”,“宁巴”在藏语里是“旧”的意思,而“拉让”则是“皇宫”或“寝宫”之意,“拉让宁巴”,即“旧皇宫”,一座从唐开始建造的藏式大院,五世达赖的寝宫曾设在这座院子里,在他之前,是藏文字和古藏香的发明者吞米桑布扎的府邸。这是一座充满灵性的四合大院,上下三层,紧挨着大昭寺,爬上楼顶能看见布达拉宫。大院门外,有一棵千年柳树守护,据说,还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随行带来的树种所栽。

多吉又问,怎样,喜欢吧?

我说喜欢。

那我去拿下来。

可是,拿下来之后我们能做什么呢?

做什么都可以。

好。

我完全信任他有能力拿下这座大院,我俩随即签了协议。协议是我起草的,他不太懂汉字,我读给他听,他听完说好,我们各自签字摁了手印。仪式简单而隆重。

其实我明白,在多吉心里他要做什么、怎么做,早就想好了,我只需按他的设想一步步去完成就是。然而,我还是有所忧虑,他拥有一个庞大的集团公司,根本没有精力时间去经营和管理那座大院。而我,还是需要有大量的时间去写作和旅行,我还要回到杭州的家里,我不可能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这座院子里。

多吉说,你当然不能放弃写作,院子可以请人管理,你随时都可以去旅行,或者回到杭州去,想来拉萨你就来,住在这座院子里,你想写作你就写,写累了无聊了.你就去八廊街上逛逛,去看看那些朝圣的人和那些世界各地的游客,逛累了玩累了,再回到院子里,听听音乐,写写字,那时的院子一定开满了格桑花,你可以剪些鲜花去装扮你的房间,总之,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起来,完全就像梦境一样。

一个对汉语词汇的掌握并不十分娴熟的粗犷的康巴汉子,居然能够一口气描述出这么一个诗情画意又浪漫安宁的生活场景来,真是令人侧目。而多吉并不浪漫,平时他几乎没有安静下来的时候,能够说出这番话似乎很不合逻辑,但那些不合逻辑却仍可以理解的情节还是颇令人玩味。或许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有一种暗藏的、隐蔽的秩序,建立在这些秩序之上的正是他所描绘的神话般奇妙的梦境。而他生活的方式和环境对我来说也奇妙如神话。他的家族曾诞生过五十多位活佛,而他自己多年前也是个僧人,还俗之后来到了这个世俗的世界。和他在一起,常常会感觉他是个被佛光普照的人,简单通透、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就跟一个天才在打交道,很多行为处事在他那里变得极为简单又捉摸不透,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不过,在拉萨,有这么一个好朋友,有这么一座院子可以让我去写作,或者玩,心里只是觉得好,无端地涌起些感动。

虽然,它仍然是只未完成的梦,就如一部还未完稿的小说。在我的生活中,哪部分是现实,哪部分是梦境,哪部分又是小说,几乎是混淆不明的。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所经历的梦境般的生活是否太像小说,而我的小说,是否是我通过转换虚构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另一种梦境。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有谁见过的我梦境?不说也罢。

目录

第一章 出门远行

第二章 途经尼泊尔

第三章 经历不丹

第四章 回到杭州

后记 有谁见过我的梦境

序言

雾霾沉沉,有雾的日子里方知空气原是物质,这口气,它的密度、重量,它黏稠的触感,一条混浊沉重的大河在身体里缓慢地循环涌动,压迫着身体,贴向土地、尘埃。

贴向物质、权势、虚荣……

贴向那张银行卡。

深夜了,看完了《观我生》。我是说,看到了银行卡上的名字。

这是一篇序,将要放在书的前面。所以,为防“剧透”,我要慎用我的“先睹”特权,人的命运我已了然,但我不打算告诉你们,让你们自己随着这书经历波诡云谲,经一场梦幻泡影。

谈谈另外的事吧。

比如谈谈尼泊尔和不丹。

多年前,我去过尼泊尔,读这本书,我发现书里的男人女人,他们的行程与我当日基本一致。我去了是白去,可她和他,此一去却成就了一个好故事。也就是说,如果你去过尼泊尔,那么,这书带你再去一次,去得荡气回肠;而我没去过不丹,看了这书就便觉得,有生之年要去,去《观我生》的不丹,如此方才无憾。

啊,这本书的作者跳起来了,你把这书当导游手册了吗?

好吧,有时小说就是导游手册。比如《尤利西斯》,据说,你现在仍然可以准确地按照布卢姆1904年6月16日的路线漫游都柏林——当然这说明都柏林的城市改造实在太慢,他们需要进口一个市委书记。小说给这个世界最美妙的馈赠之一,就是,当你走在一座城市、一片山水中时,你意识到你与某一部小说中的人物同行,他们,那些虚构的人,在你心中奔走,怀着激情、欲望,把他们的笑和泪和喘息和气味铭刻在砖石草木之间,由此,这些地方不再是地理的、物质的,也不再仅仅是审美的对象,它是你的记忆,某种意义上是你的前世今生,是你如此陌生如此熟悉的地方。

比如现在,我就在尼泊尔,在巴格玛蒂河边、在大佛塔、在杜巴广场,在五光十色的人群中,我注视着一个女子正在寻找一个男人,他们有时同行,但转眼失散。这个女子,她的脸上混杂着焦虑、脆弱、孤独和执拗,她的眼睛和神情和姿态都在寻找,好像她一直不在此时此地,她丢了什么,或者她丢了自己。

寻找,不管是寻找宝贝还是真相还是意义,都预设着目的和方向,但小说家们对人类行动的目的和方向总是深怀疑虑。不疑虑的不是小说家,而是成功学家。小说家们所信的只是,自由意志总会把我们带向意料之外的地方,人之自由,与其说是为了抵达某个目的,不如说是,人愿意承受自由本身,它的孤独无助、它的可能和不可能。就如《观我生》这样,所有的人都在寻找,寻找所爱、寻找所梦、寻找所在,而被寻找的人也在寻找,世界如同一份无解的寻人启事,人们该有多么孤独。在这茫茫世上,在这本书里,好像人之为人、好像生命之为生命,就是为了寻找。

也是为了逃离。

这本书在远行和归家之间展开,在两个“天堂”之间展开,家在“天堂”、在杭州,但家不是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在远方,在世界的尽头,在青藏高原,在不丹,在寻找的终点或者寻找的路上。

它的力量是慢慢呈露出来的。至少一开始我不能说我喜欢这部小说,它看上去似乎是起于奢侈的闲愁,有关财富、厌倦、叛逆、出走等等,不过是老生常谈,很文艺,做作的夸张,把这份闲愁弄得特别重大。

但是,渐渐地,这件事真的重大和紧迫起来。小说家有时需要专制,他不讲民主,他无视我们关于事物的一般看法,他有足够的好足够的坏和足够的疯狂,他能像带领一个国家一样,把我们强行带入一个设定和规划的境界——在这里,他重新安排生活和世界,他强行规定,某些事毫无意义,而某些事意义极为重大,以至于成为了世界的重心。

在《观我生》中,一个资产阶级小姐的叛逆和逃离就渐渐变成了一次惊险宏大的长征。这个作者,她把不自然变成了自然,把做作变成了创造,她非常非常坚决,她软硬兼施,运用悬疑、好奇、威胁和应许,诱惑、号召、激励着我们,把我们带向一个乌托邦。

这个乌托邦在不丹。准确地说,不丹是这个乌托邦在人世的投影。

当然,我们知道,那里有童话般的国王和王后,那里是梁朝伟还有谁谁谁结婚的地方,那里是全球化的逻辑唯一遗忘的地方,那里是西藏的西藏,那是滚滚向前的历史不慎遗落的一个神龛,让全世界的大小有产者寄托他们的梦想,如果他们还有梦想的话。

但是,在这本书中,乌托邦漂浮在不丹之上,它应允着救赎,是一个秘教的天堂,一种执念、一种黑暗狞厉的内在体验,我是说,天堂就在虎穴,这里有一种毁灭的冲动——是光明,是燃烧,是生命的沉醉和狂喜,也是毁灭,是飞蛾扑火,是以身饲虎。

人们历经千辛万苦,经受堕落和苦难,是为了寻找和走向那个美妙的天堂般的死亡和救赎。

但那又怎样呢?我们受苦、堕落,即使我们不向着那里去,不去不丹虎穴寺,那又怎么样?人不是反正会死吗?

这有什么不同吗?

是有所不同的吧。前者是自由意志,是选择和决断,而后者则是顺受一切,是在尘世中修炼不死之术——现代性的根本前提,或许就是假设了人是不死的,把死悬置在意识之外,在这个前提下,人世间的一切才是绝对有意义或有意思的,爱欲嗔痴、占有和进步、消费和成功。

所以,这本书的最后是有大悲的,所寻找的所有人都去了死了,寻找者遗落在世上,她在另一个“天堂”,在杭州,那里是无尽繁华,她的心无尽荒凉。

那张银行卡提醒她,她的长征或许从来没有走远,她在本质上还留在原地。

不丹在天边外。

雾霾填塞着我,让我觉得生命是如此地具有质感,黄土尘埃渐渐地将我们掩埋。

这种时刻,读《观我生》,我想象还有人与我同读,这世上还有人,心在高原,想象着天空和飞翔,想象着无色、透明、接近于无限透明的空气和空,想象着救赎和自在。

内容推荐

鲍贝编著的《观我生》是一部描写孤独、轮回和自我救赎的小说。“我”摆脱不了一只反复出现的梦境,为了寻找失去的那一段记忆,踏上一段自我寻找与自我发现的旅途。“我”从杭州出发,途经拉萨、尼泊尔,最终到达不丹。在途中,邂逅藏传佛教徒,他和他的几个朋友到底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之罪,要历尽千辛万苦跑到不丹去圆寂和自尽?《观我生》围绕这个线索展开。

编辑推荐

雾霾沉沉,有雾的日子里方知空气原是物质,这口气,它的密度、重量,它黏稠的触感,一条混浊沉重的大河在身体里缓慢地循环涌动,压迫着身体,贴向土地、尘埃。

在《观我生》中,一个资产阶级小姐的叛逆和逃离就渐渐变成了一次惊险宏大的长征。作者(鲍贝)她把不自然变成了自然,把做作变成了创造,她非常非常坚决,她软硬兼施,运用悬疑、好奇、威胁和应许,诱惑、号召、激励着我们,把我们带向一个乌托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观我生/布谷鸟原创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鲍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39754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3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3225418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