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共鉴五四
内容
编辑推荐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文化更新运动,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大、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一个东方大国的文化转型、心理转型就从这里开始。所有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必须面对这一划时代的事实。

本书即为刘再复先生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五四”的访谈、对话、文章的合集,当中更以李泽厚与刘再复的精彩对话作为本书代序——“五四”五说。在当今纷纷诋毁“五四”、盛行尊孔的语境中,如何看待“五四”?刘再复教授以犀利的思想、鲜明的态度和精粹的语言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书中作者还与李泽厚、李欧梵教授一起,直面真理,共论九卜年前的大变革。

目录

“五四”五说(代序)——李泽厚 刘再复

一 “五四”了不起

二 反孔也了不起

三 最缺的还是德赛两先生

四 告别“新启蒙”

五 五四新文化诸子评说

附录:一字之差的说明

五四新文化运动批评提纲

一 重心明确但理论准备不足

二 批孔的合理性与浪漫性

三 德赛两先生的体用分离

四 文学革命的概念错位

五 现代人文经典创造意识的阙如

六 主攻对象置换的假设

附录一: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

附录二:谁是最可怜的人?

附录三:伟大的内心律令——在香港北大校友会上的讲话

“五四”启蒙问题答问纪要一答北京鲁迅博物馆姜异新博士问

一 关于启蒙的反思

二 现代启蒙有无独特的话语谱系

三 “五四”若干主将的不同思路

四 清华诸子也属新文化范畴

五 《红楼梦》是“五四”的先声

六 关于鲁迅的新认识

七 海外语境下的思索与研究

病理学启蒙的反思——刘再复、李欧梵对谈录

一 病理学启蒙与生理学启蒙

二 行动生活与沉思生活

三 独立存在与象牙之塔

四 抽象能力与形而上品格

五 “新启蒙”命题已过时

“五四”中心理念汲其历史语境—一近现代中国三大意识的觉醒

一 “民族一国家”意识的觉醒

二 “人一个体”意识的觉醒

三 阶级意识的觉醒与个体意识的灭亡

关于个人主义与新文学的思考——与李泽厚的两篇对话

一 个人主义在中国的浮沉

二 中国现代诸作家评论

五四文学启蒙精神的失落与回归

一 历史角色的互换——启蒙主体的易位

二 社会运动重心的转移和个性生长土壤的贫瘠

三 启蒙主题的回归与创作个性

“五四”与西方的文艺复兴

一 “五四”与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思路

二 民族“厄运”与个人“厄运”的重叠

三 三种“吃人”方式的发现

四 人伦网络与礼治秩序

“五四”语言实验及其流变史略

一 “五四”语言变革的伟大动机

二 新语言的困境和媚俗流向

三 走出俗化政治化的语言新试验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共鉴五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再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52681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6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1.10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5
15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