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读点世界历史/经典天天读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本书就是对一些世界历史往事的概述。

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个个历史事件展现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内容推荐

本书以人类历史为主干,取材于历史,又尊重历史,按照主题划分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它以时间为经,以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纬,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通过一个个精彩鲜活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历史风貌。

目录

第1章 心灵革命——思想和文化的进步

记录最早的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拒绝越狱:古希腊哲学的分水岭——苏格拉底

进步思想: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存在

印第安文明的顶峰:印加文化

时代的巨人:发起宗教改革运动的马丁·路德

掀起思想文化的大浪潮:欧洲文艺复兴

神权统治下的一缕阳光:法国爆发思想启蒙运动

为了黑人的自由:废奴思想席卷美洲

社会主义思想的到来:无产阶级革命

第2章 视觉的盛宴——文学艺术的发展

唯心理论:柏拉图的《理想国》

新时代文明的起源: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

寓意深刻:《伊索寓言》问世

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戏剧从练笔开始

在煎熬中孕育情感:逆境求成长的伟大诗人——但丁

将一生献给艺术:文艺复兴的奠基人米开朗琪罗

战场上归来的作家:塞万提斯

基础决定成就:达·芬奇苦练画鸡蛋

一本书引发了南北战争:《汤姆叔叔的小屋》

第3章 暴风骤雨——改变世界格局的政治革命

妙计良策:居鲁士壮大波斯王国

你争我抢:罗马三巨头的政权同盟

上下其手:屋大维改共和制为帝制

与教会联盟:查理大帝建立繁荣的罗马

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奥尔罕改制

创立法国共产党:马塞尔·加香

德意志民族统一: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推动世界的进步:尼德兰革命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成治国:彼得大帝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4章 地理大发现——揭开地球的面目

世界任我行: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

第一个发现好望角的人:托马缪·迪亚士

暴利驱使下的航海家:征服印度洋航线的达·伽马

美洲的第一个欧洲殖民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亚美利哥:命名新大陆的人

巴尔波亚:第一个看见太平洋的欧洲人

麦哲伦环游地球: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偶然间的发现:荷兰人登陆大洋洲

帆船时代:库克船长环行南极圈

几经波折:科学家发现南磁极

第5章 前进的脚印——影响人类的科学进步

公理化系统:欧几里得汇总了希腊古典时期的定理

可以撬动地球的科学: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

应用最广泛的数字:玛雅人创立“0”

代替人脑的计算工具:达·芬奇的计算器

让人类认识地球:哥白尼的日心说

数学史上的里程碑:牛顿研究出微积分

探讨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与分子学说的诞生

认识自己:达尔文的进化论

第6章 城市骄傲——建筑史上的奇葩

盛极一时:超大规模的阿耳忒弥斯神庙

最美的古代遗迹:摩索拉斯陵墓

完美的艺术典范:奥林匹亚城的宙斯像

向太阳神致敬:罗德斯巨型雕像

照亮人类文明之路:高耸入云的法罗斯灯塔

法老的转世梦:孟菲斯神秘的金字塔

消失的奇迹:精美绝伦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巴黎的象征符号:以人名命名的埃菲尔铁塔

价格不菲的文化声誉:悉尼歌剧院

冲破历史习惯的抵制: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第7章 发明创造——从印刷术到微软帝国

为世界点燃一盏灯:爱迪生发明灯泡

架起沟通的桥梁:贝尔发明了电话

标新立异的发明家:无线电的创始人尼古拉·特斯拉

让人类看得更远:伽利略研制望远镜

让电可以随身携带:伏特和他的电池

使旅游业兴旺发达:霍华德·休斯改进了飞机设计

视力低下者的福音:富兰克林的双焦距眼镜

工业革命的基石:瓦特与蒸汽机

来源于生活的灵感:珍妮机缓和了英国的“纱荒”

电脑和操作系统:比尔·盖茨登上世界首富

第8章 历史上的战争——是福还是祸?

希波战争:亚欧之间第一场大规模战争

布匿战争:造就世界第一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阿拉伯人的征服战争:引发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矛盾冲突

英法百年战争:英国确立欧陆平衡战略

蒙古人的西征:征服了半个世界

拿破仑欧陆战争:妄图称霸整个欧洲大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

海湾战争:科技在军事上大显身手

第9章 经济的发展——从衰落到繁荣的道路

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推行沙皇特辖区制度

“古典革命”:用古典经济学反对重商经济学

亚当·斯密:将普遍性带入经济学

“斯拉法体系”: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画上圆满句号

发“一战”的横财:美国进入了“柯立芝繁荣”时代

对农民进行剥削:英国施行“圈地运动”

第一次经济危机:普遍性的生产过剩

美国货币危机:银行系统瘫痪

欧元的设立:伴随《马约》成立的欧洲经济货币联盟

第10章 大国的崛起——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个殖民地大国:葡萄牙由优转劣

贪婪的掠夺者:“黄金漏斗”西班牙衰落

殖民扩张发大财:“金融资本家”金荷兰

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日不落帝国”英国

从拿破仑崛起开始:“陆上强权”法国

武力扩张的不归路:“东方列强”日本

夹缝中崛起:德国

欧洲大陆最强的力量:好强争霸的俄罗斯

从蚂蚁变成大象:“欧洲移民”美国

第11章 人的历史——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

炒股炒到亏本的丘吉尔和牛顿

撒切尔夫人大选前的一天

美国文人的生活轶事

诺贝尔的罗曼史

斯大林的幽默

福尔摩斯的原型是谁?

拿破仑的秘书不好当

尼克松的私人档案

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毕加索

金融巨鳄索罗斯

试读章节

记录最早的法律:《汉谟拉比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约在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因统一两河流域与颁行法典的历史活动而著称。对内推行缓和阶级矛盾、加强王权和发展经济措施,抑制债务奴隶制,使其在长期对外用兵中有相对稳定的后方,促成国家繁荣,巴比伦城变为西亚最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社会经济形势与阶级等级关系的状况,在位期间制定了一部反映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材料。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当政时制定的成文法典,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全面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巩固现存秩序。法典大概完成于巴比伦尼亚统一之后。序言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内容,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婚姻关系。法典表明古巴比伦社会存在奴隶主、奴隶、小生产者三个基本阶级,此外与阶级关系不尽一致的等级关系。自由民之间分为有权者阿维鲁和半有权者穆什根努两个等级。前者原意是“人”,享有一些特权;后者原意可能是“礼拜”,法律地位低下。法典对债务奴隶制和高利贷有所抑制,限制对小生产者过分的掠夺,以免动摇兵源和税源。法典对奴隶制予以严格保护,体现了法典的性质。结尾部分除继续对汉谟拉比歌功颂德外,还强调法典原则的不可改变性。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由J?摩尔根指导的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以阿卡德语镌刻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石碑由三块黑色玄武岩合成,高2.25公尺,上部周长1.65公尺,底部周长1.90公尺。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高0.65公尺、宽0.6公尺)。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楔形文字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法典第66至100条)在古代就被磨损。据考证,埃兰王于公元前1150年前后入侵巴比伦尼亚,将该法典石碑作为战利品运回苏撒。大概,他为了在石碑上刻记自己的功绩而使人磨损部分原文。但因某种原因(或许因他不久即逝世)而未能重刻。残缺的铭文部分是依据苏撒出土的法典复本断片复原,部分是依据在亚述古都尼尼微和两河流域其他城市遗址发现的泥板抄本予以补白。法典石碑石质坚硬,书法精工,属于巴比伦第一王朝的典型官方文献。石碑现藏法国巴黎卢浮博物馆。

法典的基本特点:首先,它明显地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保护奴隶制的私有制;其次,法典还保存某些习惯法残余,例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原则(第196、200条)和神判习惯(第2、132条)等;再次,从现代意义上说,汉谟拉比法典并未区分公法、私法(民法)和刑法,诸法合一,法律条例既从民法角度也从刑法角度来确定。

古巴比伦尼亚时代(从伊新?拉尔沙时代至古巴比伦第一王朝灭亡),两河流域进入法典编纂的鼎盛时期。这是因这一时期奴隶制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迅速发展,土地和奴隶的私有制以及租佃雇佣关系和高利贷活动空前增长所致。阿摩利人统治下的各城邦在继承苏美尔立法基础上制定了许多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私有制的法典。例如,伊新第五代国王李必特?伊丝达法典和埃什努那国王俾拉拉马法典,而巴比伦第一王朝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集以往法典编纂之大成,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序言申明,“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照临黔首,光耀大地”。  《汉谟拉比法典》一方面是使阿摩利人的习惯法成文化,另一方面吸收了两河流域固有的苏美尔、阿卡德立法与伊新?拉尔沙时代城邦立法的成果。它的制定标志古西亚法律制度的进步、国家的成熟。

拒绝越狱:古希腊哲学的分水岭——苏格拉底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P1-4

序言

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本书就是对一些世界历史往事的概述。

日往月来,物换星移,几千年来,人类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兴盛与衰微,辉煌与悲怆,和风丽日与腥风血雨,多少事如烟而逝,多少事流传百代,多少人悄然而去,多少人浮沉史海……这一切汇成了浩瀚的历史长河,铸成了灿烂的现代文明。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辛,世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那么值得回味,值得深思!

哲人培根说过:“读史使人睿智”。是的,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掌握关于过去的一门学问,更不是只为获得展示儒雅、炫耀渊博的一种资本,了解昨天,更重要的是为了把握今天,创造明天,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汲取宝贵的人生启迪。

古往今来,有所成就的有识之士,大都是通古博今的人:二战时期久负盛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精通各国历史,过人的学识可与历史学家相媲美;伟人毛泽东对许多历史问题都有深刻的见解,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孜孜不倦地研读史书;马克思、恩格斯在史学领域多有建树,他们所提出的众多理论学说已被后世学者奉为经典。纵观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发达国家,不是在众多的学科中给历史学以极高的地位。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就曾指出:研究历史就是为了对人类目前的活动看得更清楚。看来,学史确实有着实实在在的“功利性”。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不了解本国和本民族的历史都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而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只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对世界的历史一无所知,也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当人类用以代步的交通工具越来越进步,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未来的命运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人们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观念也在进行着一场革命,人们有理由把自己居住的星球视为一个“村庄”。观念的革命势必带来行为的转变,社会发展至今,谁再对别国历史不闻不问,谁再对异邦文化横加排斥,谁就难以成为一名眼界开阔、前途远大的“地球村”村民。可以说,对于现代人来说.哪一方面历史知识的缺乏,都是知识结构的一种欠缺。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

在浩如烟海的史学书籍中,要想找到一本真正把知识性和通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的世界史读物,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各类史书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语言形式,呆板平直、缺少生气的叙述方式,似乎已在历史书籍与普通读者之间筑起了一道壁障。

如何能使史学从神圣的殿堂走入民间,如何能使人们在如欣赏文学作品一般的心境中,轻松自如地获取历史知识,是史学工作者所应该解决的问题。本书编者不揣浅陋,试图在这方面做一点努力。

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个个历史事件展现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向广大读者,特别是向广大青少年读者奉献一本人人都能读得懂的世界史读物,是本书编者的心愿。

让我们以下面一段意蕴颇深的话结束前言:

“今天由昨天而来,今天里面就包括有昨天,而昨天里面复有前天,由此上溯以至于远古;过去的历史今天仍然存在着,它并没有死去。”——柯林武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读点世界历史/经典天天读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云牧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8308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9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