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术理论家、美术史学家、哲学家矢代幸雄(1890-1975),在研究中国和日本有关水墨画时提出了“墨法、禅境、心境”的概念,对中国明、清、近现代不同时期水墨写意花鸟画“墨法的突破”或“禅境的融入”以及“佛学”影响作了翔实的论述,并在理论上和绘画图式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梳理。受其启发,本文拟就此展开讨论。
图书 | 中国写意花鸟画墨法意蕴的嬗变 |
内容 | 编辑推荐 日本美术理论家、美术史学家、哲学家矢代幸雄(1890-1975),在研究中国和日本有关水墨画时提出了“墨法、禅境、心境”的概念,对中国明、清、近现代不同时期水墨写意花鸟画“墨法的突破”或“禅境的融入”以及“佛学”影响作了翔实的论述,并在理论上和绘画图式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梳理。受其启发,本文拟就此展开讨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花鸟画中写意笔墨的形成 早期写意花鸟画的雏形 五代工笔写意花鸟画之定名 宋代文人写意画之勃兴 元代的墨花墨禽 水墨画墨法的衍变 墨法在水墨写意花鸟画中不同时代而有所变化发展 第二章 在静观中沉思——沈周的写意花鸟画 第一节 沈周及其早期绘画 沈周花鸟画的师承 “细沈”之墨法 第二节 沈周中晚期“粗沈”笔墨风格和禅境 “粗沈”的墨法衍变 禅意墨趣 第三节 沈周水墨写意画的艺术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 率性命笔,落墨情真——陈淳、徐渭的写意花鸟画 第一节 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渗透与衍变轨迹 陈、徐大写意墨法的衍变轨迹 笔墨渗透与移情 第二节 陈淳、徐渭水墨大写意绘画技法的确立与笔情墨趣 陈、徐水墨大写意绘画技法的确立 笔情墨趣中的线、墨、色 第三节 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中的“热抽象”与表现主义笔韵 “热抽象”中的主观情感 表现主义的笔韵 第四章 奇古中见微妙,墨韵中彰显骨力——朱耷写意花乌画 第一节 朱耷水墨绘画中的禅境与“冷抽象” 禅境中“空”的逸趣 “冷抽象”与立体思维 第二节 朱耷水墨绘画中的墨气与气势结构之阐释 墨气之心绪 墨法结构与气势之阐释 第三节 朱耷水墨绘画墨韵中的艺术特色墨法与气韵之间 墨韵妙笔——对意境之思的深化 第五章 蒙养根基深,笔韵墨彩化境——蒲华、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画 第一节 蒲华、吴昌硕写意花鸟绘画的个性化墨彩 个件化表现 墨彩与蒙养 第二节 蒲华、吴昌硕绘画笔韵墨章与色彩诗境 笔韵墨章与物化 色彩诗境 第三节 蒲华、吴昌硕艺术对“海派”及近代之影响 第六章 清奇且天真,画境总易新——齐白石的写意花鸟 第一节 齐白石绘画的笔墨继承与“师法造化” 笔墨继承和自立画法 师法造化显万物神韵 第二节 齐白石绘画色彩修养与完善自我 色彩修养中尚个性 完善自我得天然逸趣 第三节 齐白石艺术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第七章 中国写意花鸟画墨法意蕴嬗变的历史意义 结束语 中国写意花鸟画笔墨结构与传统延续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彩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写意花鸟画墨法意蕴的嬗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8392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12.27 |
丛书名 | |
印张 | 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60 |
宽 | 188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