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本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精选作品二十五篇。它们所描写的人物大都是“反英雄”、身世简单、“来历不明”,有时隐去其经历,甚至无名无姓,人物形象淡化,性格刻画消失;在叙事话语方面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科幻与虚构和史实的结合,突破了短篇小说的时空界限。尽管这些短篇小说的篇有限,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们仍大胆地做了一些实验,力图突破传统小说和现代派小说的框框,使小说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内容推荐

本书是我们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的姐妹篇,也可以说是这本专著的补充。此书共选了十八位作家的二十五篇作品,重点放在第二阶段的作家。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大体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从 1961年至1970年,称为20世纪第一代或前期后现代派小说家;第二阶段从1971年至2000年,称20世纪条约二代或后期后现代派小说家。

目录

前言

在中部地区的深处

走在你身边的第三者是谁?

看到月亮了吗?

追求者

皮男人

电影院的幽灵

淡出淡入

夏洛

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

他们携带的物品

战争是现代艺术的最高形式

这场风暴

她消除了它们的名字

薛定谔的猫

可见的光谱

模糊的宝瓶星座

威尼斯之恋

赚钱

普特梅塞:工作经历、出身和来生

指日可待

玩意儿

新巴黎之谜

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人情味

象牙杂技艺人

附录: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楼下,“肉球”马利根的狂欢派对进行到了第四十个小时。厨房地板上,一堆空香槟瓶中间,躺着桑多·罗亚斯和三个哥们儿,仗着海德塞克酒和苯基丙胺药片的效力,还勉强清醒着,在玩着一种叫“汪洋中的暗礁”的扑克牌游戏。客厅里,“公爵”、文森特、克林克勒斯和帕科在蹲着听音乐;他们中间一个十五英寸的扬声器插在废纸篓上头,正以最大音量播放着《基辅的英雄之门》。他们都戴着角质边的太阳镜,带着如痴如醉的表情,吸着模样滑稽的香烟。烟头里的东西,可不是你以为的烟叶,而是一种掺了杂质的印度大麻。这一伙人就是天使公爵四人乐队。他们为当地一家名叫“坦布”的唱片公司灌制唱片。他们名下已有一张十英寸密纹唱片,名叫《外层空间的歌谣》。时不时他们中会有一个人将烟灰弹入扬声器的喇叭口里去,看着烟灰在里面回旋飞舞。“肉球”自己正靠窗边睡着,胸前抱着个两夸尔的空酒瓶,像是抱着个玩具熊。几个为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局工作的政府女孩都已烂醉如泥,或倒在沙发上,或歪在椅子上,有一个还躺在浴室的浴缸里。

这是1957年2月初的一天。那一阵子,华盛顿地区住着许多要移居国外的美国人。他们一看到你就喋喋不休,说他们的确打算去欧洲,只是目前还得为政府效力。人人都听得出这里面微妙的嘲谑意味。譬如,他们会举行使用多种语言的聚会,在聚会上,新来者如果不能同时操三四种语言与人交谈的话,就会遭到冷落。他们会连续几周频繁光顾亚美尼亚熟食店,邀请你去那些墙上贴满了斗牛海报的小厨房里吃碎干小麦做的食物和小羊肉。他们和一些来自安达卢西亚或迷迪、目前在乔治敦大学学经济的热情如火的姑娘们谈恋爱。威斯康星大街旁的一家名叫“老海德堡”的大学地下啤酒店是他们的“圣殿”。这样,春天来时,他们就不得不面对樱花而不是菩提树。不过,就像他们说的,正是这种百无聊赖的生活才够味儿。

这会儿,“肉球”的派对似乎要重整旗鼓了。外面下着雨。雨点劈劈啪啪地敲打着屋顶上的焦油纸;雨水打在屋檐下木笕嘴的鼻子、眉毛和嘴唇上,水花纷纷溅落,涎水般流下窗子。前一天下了雪,再前一天强风劲袭,此前则是阳光明媚,整个城市灿然如4月,尽管日历还只翻到2月初。这是个虚假的春天,华盛顿的一个古怪的季节。这个季节里有林肯的诞辰日,还有中国的旧历年。街上冷冷清清,因为樱花还得等好几个星期才会开。莎拉·沃恩⑧说过,今年的春天要稍稍晚点儿。通常,像这样会在周日下午到“老海德堡”去喝维尔茨堡酒、去唱《莉莉·玛琳》(更不用提《西格马·奇的甜心》了)的一伙人已是命中注定的、无药可救的浪漫主义者。每一个真正的浪漫主义者都知道,实质上,灵魂(Spiritus ruach,pneuma)无他,惟空气耳。因而大气中的反常自然会影响到呼吸着它的人。因此,在那些人人共享的东西——假日,旅游胜地——之外,还有些个人的活动,与天气息息相关,而这些日子就仿佛一年的赋格曲中的一段密接和弦:变化莫测的天气,漫无目的的爱情,出乎意料的誓约。在赋格曲中,一个月轻易地流逝。因为说来奇怪,日后,那些风呀,雨呀,二三月的激情呀,都不再被那个城市忆起;似乎它们从未发生过。

《英雄之门》的最后几个低音轰然炸响,穿透地板,将卡里斯托从不甚安稳的睡梦中惊醒。他一下子就想到了手中小心捧着的小鸟;他一直将它贴着自己的身体。他的头在枕上歪倒一侧,微笑着向下看着小鸟,看着它微微拱起的蓝色小脑袋,它的病怏怏地耷拉着眼皮的眼睛,思忖着还得要多少个夜晚来温暖它,它才能好起来。他这样捧着这只鸟已经有三天了。这是他知道的能让它恢复健康的惟一方法。他身边的女孩也被惊动了。她哼哼着,用胳膊掩着脸。和雨声交织在一起传来的是其他鸟儿的第一声晨啼。鸟儿们藏在喜林芋和小棕榈叶子下,怯生生地、带点儿怨尤地啼叫着。这是片温室丛林,将房间粉饰得红一片、黄一片、蓝一片的,整个儿像是幅卢梭的奇幻画。他花了七年的工夫苦心营造了这个完全密封的温室,试图在这片小天地里建立秩序,以抵挡城市的喧嚣,避开天气、国家政治和市政动乱的变幻无常。历经尝试和失败,卡里斯托终于使其生态平衡臻于完美,女孩则使它呈现出艺术的和谐。其问草木的摇曳,鸟雀的扑腾,人的起居,都那么和谐一致,节奏分明,如同一辆奔驰着的性能良好的汽车。他和女孩自然与这世外桃源须臾不可分离;他们已是这个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的日常所需会有人送过来。他们从不出去。

“它还好吗?”她轻声问。她躺在那儿,面对着他,像个褐色大问号。她的眼睛突然睁得又大又黑,缓缓地眨着。卡里斯托探了一根指头到小鸟脖子根处的羽毛下,轻柔地抚摩着。“我看它快好了。瞧,它听到伙伴们醒来的声音了。”女孩在尚未完全清醒时就听到了雨声和鸟啼。她叫奥芭德,一半法国血统一半安南血统。她栖息在她自个儿古怪而孤独的星球上,在她的世界里,浮云、黄蝴蝶属乔木的气味、酒的辛辣,以及偶尔触及她后腰或轻抚她前胸的手指,都无一例外地化成了各种声音:化成了音乐,不时从嗥叫着的混乱的黑暗中浮现出来的音乐。“奥芭德,”他说,“去看看。”她很听话地起身,走到窗前,拉开帘子。过一会儿,她说:“37度,还是37度。”卡里斯托皱起眉头:“从星期二起,毫无变化。”三代之前,亨利·亚当斯曾为“能量”所震慑;卡里斯托发现自己现在也以不相上下的讶异面对着“热力学”——能量的内在生命,同他的前辈一样意识到,圣母玛利亚和发电机一样,既代表着爱也代表着能量;二者实际上是等同的。因此,爱,不仅推动着世界运转,也是使室外地滚球滚动、让星云旋进的动力。就是这后一种或日恒星因素的东西深深困扰着他。宇宙学家们已经预测到宇宙最终的热寂(这就像地狱边界:既无形式也无运动,每一点的热能都均衡一致);气象学家们也只是日复一日地用一系列还在变化着的气温来抚慰人心,以为这样就能延缓或否认它。

但是已经三天了,尽管天气一直在变化,水银柱却驻在了华氏37度。想到这可能是天启的征兆,卡里斯托在被子下挪了挪身子。他按在小鸟身上的手指更用劲了,似乎非要得到气温很快就会改变的保证来,不管这保证是激奋人心,还是令人痛苦。

……

29-32

序言

短篇小说是美国文学园地里的一枝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永恒的艺术魅力。19世纪初以来,它迅速崛起,产生了跨越国界的深远影响。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形成了欧美文学中三大风格不同的流派,引起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关注和厚爱。

19世纪初,美国短篇小说开始起步。1820年,华盛顿·欧文的《见闻札记》问世,书中的《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特别受欢迎。欧文善于运用神话、传奇和民间传说,描绘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小说洋溢着幽默和轻快的色调。随后,在霍桑和爱伦·坡的努力下,短篇小说从内容到形式日臻成熟。霍桑注重善与恶的道德主题,揭示人物的复杂心理,表现对过去历史的忧虑。爱伦·坡则拓展了短篇小说题材的范围,强化了艺术效果。

短篇小说短平快的社会效应,吸引了一些长篇小说家的参与。赫尔曼·麦尔维尔、弗朗西斯·哈特、马克·吐温、赫姆林·加兰、亨利·詹姆斯等动笔写了许多风格迥异的短篇小说,进一步丰富了美国小说的创作艺术。欧·亨利擅长描写简朴的普通人,注重情节的变化,强调小说的故事性,结局十分巧妙,令人意想不到。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作者幽默的才智和高超的技巧。欧·亨利在作品中所揭示的高尚的精神境界,加上令人赏心悦目的故事,令读者无比神往。他的短篇小说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法国巴黎现代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为美国现代派小说奠定了基础。她借用了现代绘画的技巧,进行文学语言实验,追求语言的创新,打破旧传统的框框,影响了旅居巴黎的许多美国小说家。后来,舍伍德·安德森、菲兹杰拉德、海明威等都为短篇小说做出了贡献。斯梯芬·克莱恩、杰克·伦敦、艾迪丝·华顿、威拉·凯瑟、西奥多·德莱塞和威廉·福克纳等人也以自己的传世名篇为美国的短篇小说增添了光彩。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和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更成了现代派经典的短篇小说。

但是,我们面前这些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与上面所说的传统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却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乍一看,读者可能不太适应;多看几遍,了解了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思潮,恐怕就能逐渐理解了。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或者说是晚期资本主义时期,开始了信息技术和跨国公司大发展的新时代。电影、电视,尤其是电脑的大普及,使当今世界进入一个大众文化的新时代。民众消费意识的膨胀、传统意识的断裂、个人主体性的消失、社区世俗化的显露,展示了生产方式与社会制度及其相关的文学艺术的种种矛盾。美国小说家们抛弃和超越传统小说和现代派小说的模式和技巧,构建了一种不注重人物塑造、不讲究故事情节的连续性、追求文本自我揭示和语言实验的“元小说”,引起了各国文艺界的关注和赞赏。

从本书所选的二十五篇短篇小说来看,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具有哪些特点呢?

1.它们所描写的人物大都是“反英雄”、身世简单、“来历不明”,有时隐去其经历,甚至无名无姓。人物形象淡化,性格刻画消失。人物成了故事的陪衬,若隐若现,模糊不清,成了不可捉摸的“影子”或“代码”。如多克托罗的《皮男人》、德里罗的《象牙杂技艺人》等。

2.作者在创作短篇小说时又对小说本身进行评述,表现了“并置”、“非连续性”和“随意性”的“元小说”特点。加斯的《在中部地区的深处》,将一个短篇小说“分解”为三十几个片断,然后加以“阐释”,有的片断仅一两句话。写了B镇的地理、天气、教育、商业和教堂,以及“我的房子、我的猫咪、我的伙伴”和“家常苹果”。《如何讲述真实的战争故事》既有越南战争的故事,又有对怎样讲故事的评论。

3.小说与绘画和多媒体的结合,造成“视、听、说”融合的轰动效应。女作家劳瑞·安德森的《战争是现代艺术的最高形式》里,文本与四幅图画构成了互文性。作者带着多媒体和电声设备到美国各地和海湾地区,自己朗诵和演奏,配上多变的灯光,把小说搞“活”了,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4.科幻与虚构和史实的结合,突破了短篇小说的时空界限。如女作家厄秀拉·勒·魁恩的《薛定谔的猫》里有不少科幻成分,还加进了中国的道教思想,令人耳目一新。唐·德里罗则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人情味》里借助邀游太空的青年科学家伏尔默来观察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和战争,表达反对给人类带来苦难的侵略战争。科幻成分形成了独特的宽阔的视野和精彩的对照。

5.在叙事话语方面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作家往往在有限的篇幅里采用拼贴手法,以断裂的句子构成段落和章节,有时引进了超文本的电脑语言,如多克托罗的《皮男人》;有时采用电影剧本式的话语,突出人物的动作,重视关键词的“重复”,如德里罗的《象牙杂技艺人》。有时作者直接“闯入”文本,说三道四;有时则故意在文本中留下空白,让读者参与解读。

尽管短篇小说的篇幅有限,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们仍大胆地做了一些实验,力图突破传统小说和现代派小说的框框,使小说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在朴实的描述中加进了杂感、随笔和评论;有的对亚当斯和威纳的熵化理论做了文学性的解读,揭示了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混乱、无序和反复无常;有的用女性的视角来观察一切,提出了“名字”和“身份”的问题;有的用丰富而生动的细节表露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体现了对饱受战争苦难和天灾人祸折磨的普通人的同情。所以,尽管从形式上来看,这些短篇小说有点“四不像”或“大杂烩”,有的甚至荒诞可笑,我们仍可透过其表面看到它们积极的一面。字里行间的幽默往往流露出对美国后现代社会的冷漠、混乱和沉沦的讽刺和抨击,虽然力度不同,但倾向还比较明显。

《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选了十八位作家的二十五篇作品,重点放在第二阶段的作家。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大体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从1961年至1970年,称为20世纪第一代或前期后现代派小说家;第二阶段从1971年至2000年,称为20世纪第二代或后期后现代派小说家。我们所选的作家都是很重要的代表作家。威廉·加斯、托马斯·品钦、唐纳德·巴塞尔姆和威廉·巴勒斯属于第一阶段的后现代派作家;E·L·多克托罗、唐·德里罗、罗伯特·库弗、梯姆·奥布莱恩、劳瑞·安德森、厄秀拉·勒·魁恩、诺纳德·苏可尼克、辛西娅·欧芝克、威廉·伏尔曼、罗伯特·斯通、罗比·安·梅森、波拉·甘·艾伦、杰伊·肯特尔和巴里·吉福德等属于第二阶段的后现代派作家。两个阶段的作家大都以长篇小说见长,附带或偶尔写些短篇小说,也有的不写短篇小说。所以,在翻译此书时,我们在选材上遇到了不少困难,有时只好直接求助于作者本人,如德里罗,他的两个短篇小说都是他自己挑选寄来的。可以说,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在这些作家的短篇小说里有所表现,而且各人风格不同,但在他们的长篇小说里表现得更充分些。短篇小说毕竟篇幅有限,作者发挥的空间受到制约,难以施展手脚。不过,从选文来看,他们还是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是我们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的姐妹篇,也可以说是这本专著的补充。读者在阅读这些短篇小说时,不妨参考这本专著,也许可以加深对后现代主义艺术论和有关作者的了解和认识,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本书末尾附有各篇作者简介,供读者参考。

《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有五分之三的译文曾在《外国文学》杂志上发表,有的还被收入年度翻译文选。译者大都是从事文选作家研究的,对作家的创作和艺术有一定了解,翻译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我相信读者会喜欢这些译作的。不过,由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不确定性和内在性,有些作品的内容一时难以把握,疏漏之处,不易避免。尚望读者和同行多予赐教。

本书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本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它的及早问世,完全得益于青岛出版社曹永毅编审的鼎力支持。同时,《外国文学》常务副主编李德恩教授和其他同仁也给予我们热情帮助和关照,谨在此对他们表示谢意。希望此书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学者和读者关注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的发展和变化。

杨仁敬

写于厦门大学敬贤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杨仁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30215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56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3
出版地 山东
230
15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