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师访谈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了在产品设计、电影、前卫艺术、经营等领域中最精英的人士,通过近距离的访谈,向读者展现了这些大师们多彩的内心世界,也阐释了他们自己对人生、艺术以及财富的理解。具体内容包括沈昌文的《从小校对到出版家》、方成的《漫画人生》、马志明的《通俗文化的雅士相声江湖边的隐者》、陈佳洱的《永远的北大情怀》等。

内容推荐

《第一财经日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一家跨媒体、跨地区的财经商业报纸,2004年11月15日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同时发行。创刊以来,《第一财经日报》秉承“商业改变世界”的理念,迅速在中国的经济、金融、投资、工商、产业、技术、商业教育等众多领域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

作为一份旨在影响中国最具决策力、最具消费力、最具影响力人群的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联手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共同打造“第一财经日报书系”,力求含英咀华,汇为一炉,为读者创造更大价值。

本书精选了在产品设计、电影、前卫艺术、经营等领域中最精英的人士,通过近距离的访谈,向读者展现了这些大师们多彩的内心世界,也阐释了他们自己对人生、艺术以及财富的理解。

目录

沈昌文:从小校对到出版家

江平:永远的江校长

陈光祖:与中国汽车工业同行

方成:漫画人生

吴祖强:踏乐而采音乐人生

张丽珠: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马志明:通俗文化的雅士相声江湖边的隐者

夫妻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

陈佳洱:永远的北大情怀

许耀南:雕刻时光

草婴:从翻译作品中汲取生活的力量

汤一介乐黛云:未名湖畔学界双璧

试读章节

《读书》编辑们的三无——“无能、无为、无我”

晓虹:您刚才说自己此前没有编过杂志,所以抱着一颗非常谦虚的心,王蒙在您《阁楼人语》的序言里边提到这么一层意思,他说“《读书》之所以成为《读书》,主要是因为该刊的编家突出了三无,即无能、无为、无我”,您刚才已经说了,自己非常的谦虚,另外这两层意思能不能给我们再说一下呢?

沈昌文:再早一点,我学习编辑工作是从1954年的时候调到人民出版社做领导秘书开始的。那个时候人民出版社有一个大的变化,成立了三联书店编辑部,还成立一个叫世界知识编辑部,这两个编辑部现在都是出版社了,当年没有的,当年都只有一个名字挂在人民出版社里边,当年的世界知识出版社根本没在外交部,不像现在这样的。这两个编辑部里边有大量的人才,也不知道是什么道理——我不知道当时中央的方针——派了大量有修养的知识分子到这些编辑部来。

从这个时候开始,应该说我们党有一些在编辑工作中怎样对待知识分子的方针,这个我受到感染了。这个方针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叫做“作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原来出版社是不大重视作家的,因为作家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们组稿先到一个单位人事部门去了解,人家说这个人有什么历史问题、政治问题,我们出他的书好像都是照顾他的事情。可是那个时候提出来一个口号叫做“作家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我受很大的启发。

晓虹:它开始提到有服务意识了,转换了思路。

从对作家“翻箱倒柜”到与作者“谈情说爱”

沈昌文:转换思路。所以我们才开始有以后的“无我”这些,我这个编辑主角是作者创的,不是我们创的,我们只不过是配角,配合他们把工作做好。这是一个,另外一个上面提出来,上面是谁我也不知道,反正在当年学习到了,要作家“翻箱倒柜”。

晓虹:为什么要“翻箱倒柜”呢?

沈昌文:凡是一个作家,其保存的东西太多了,因为当时1950年特别提到,很多作家不敢在1949年以后把自己过去的作品拿出来,我们要让他把这些作品都拿出来发表,这样我受了很大的教育,所以等到我主持《读书》杂志的时候,我运用了这些资源,而且又在这些老前辈的帮助之下开始知道如何对待作家,也就是说不要在作家面前指手画脚。

为什么?这很简单,不是过分的谦虚,你这个编辑再有天才,你只能研究一个学问,而且这个也不可能,而作家是一辈子都在研究。你要访问一个明史专家,那你不自己承认你的简陋,你怎么能够跟他谈得拢呢?这个我在1954年的时候就开始知道这些。

比如说跟各方面的作者打交道的时候事先要做准备工作,今天来说很简单,用今天的办法,就是查一下百度,查一下Google。当时不是,当时要到资料室里看书,我明天要找一个作者谈清史,要谈美国的事,我都要了解,我要花一两天,两三天甚至一个礼拜工夫把有关的资料都看了,做了笔记,然后我到那个时候有话好讲,也不是讲,主要是听。

要他讲的东西听得懂,听得懂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能够都表示Yes,然后才能够做好这个工作。

因为对我们这个编辑部来说,我到八几年以后算是高级领导了,可是我是工人,吴彬是工人,董秀玉是初中学生,我们都没多大水平,全靠自己学习。当然更主要的不是我们的工作,也不是我们的“无为”,也不是什么,而是当时的大气氛,当时的气氛使得知识分子起来说话,前所未见的,现在看起来真是(让人感慨)。从来不说话的,我举的最多的是金克木先生,金克木先生在著作界是有名的难办的人,因为他学问广,他的架子大,可是跟我们亲近极了,你只要跟他谈得拢,他简直是非常亲切。我举一个例子,我书上经常举的,临走的时候,手把着门环还要讲至少15分钟,讲不完了。

组他的稿子,我跟赵丽雅一起去的,请他写一篇稿子,他马上就寄来五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鼓舞之下,我们的知识分子全动作起来了。都是当年对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些老知识分子,金克木、张中行,对我们是恋恋不舍,把工作做下来,我要强调的主要是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太幸福了,我赶上了,不是我有能耐,我赶上了这个时代,我的命好。

晓虹:因为我是1978年出生的,那个时代对我来说可能要从史书当中去看一下,我大概会知道一些事情,比如说1949年是中国成立,然后到1960年是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到1976年之间又是十年浩劫,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实际上没有经历,我们碰触不到,但是我听到您讲述,我就觉得为什么像您说的那样,《读书》之所以成为《读书》,是因为大家都在前期那段有了很多的压抑,然后在那个时代冷不丁地就开始爆发出来了。

沈昌文:你简直想不到,你们都没有经历过,1966年的时候我们出版社的编辑给作者贴大字报,我们到作者那儿查了,说这个作者是地主阶级出身的,于是给他贴一个大字报,你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你历年从我们出版社已经拿走了稿费多少多少万,现在勒令你在一个礼拜之内交还。所以这怎么能搞好和作者的关系呢?

然后更严重的还有把作者揪来斗,跟本单位联系好了,说作者某本书是“毒草”,我记得当年有一本书是康生点名的是“毒草”,然后我们出版社就把作者从近代史研究所揪到出版社来斗争,出版社里边的造反派跟他这个单位的造反派一起揪斗,所以这怎么能搞好和作者的关系呢?

很快,过了十几年,这个情况改变了,有过去的印象在,无论作者,无论我们,大家都很好相处,都很能做工作。

当然尽管这样,还要显得做一个编辑不要太无知。我老跟大家说的一句话,我跟我的同志说,现在说的是要查G00gle,过去不是,用林彪的话叫“急用先学”,明天要访问谁了,今天先把书看好。

晓虹:但是我倒觉得,虽然是这样子,但是您在那个阶段里边看了好多的书,我听说人民出版社的资料室都被您翻了一遍,这种“速食”给您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好处呢?虽然说是“速食”的,但是您在这其中功夫也确实是做到了。

沈昌文:是,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我在人民出版社对资料室比较熟悉,我全是靠这个资料室为我撑腰,我经常去,我就很熟,当时的领导是比较开明的,主张资料室开架。本社的工作人员可以自己去翻阅,可以去查,这样我就做了好多(工作)。

当然了,我还有一个长处就是我能够看的外语比较多,所以我能够经常看到一些别致的事情,大家都以为我很有学问,其实没有,我只不过因为(懂外语)我外语不会说,可是能看,德语、英语、俄语、日文我都能看,我能看出一点东西来。

P5-7

书评(媒体评论)

我尽量做到了说真话。不去诬陷别人,不去往上爬,不去为了追求官职而昧掉自己的良心。

——江平(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我今天能够做这些事情,放在过去的环境里边,不但不能做,连想都不能想,一想就是犯罪。现在已经可以做了。这样我觉得就很高兴,用一句蹩脚的英文讲“I am so happy”。

——沈昌文(《读书》前主编)

《绞刑架下》,这本书是捷克共产党员伏契克在1943年被希特勒杀害前在狱中写给他的妻子古丝坦的。作者伏契克说:“我爱生活,并且为它而战斗。我爱你们,人们……当你们也以同样的爱回答我的时候,我是幸福的。”在我一生中,一直到晚年,我仍然可以背诵其中使我热泪盈眶的许多片段。

——汤一介(哲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

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

——陈佳洱(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

我就感觉到人的一生总归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是要完成自己的信念去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最有意义的。也因为这个缘故,我觉得我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件工作完成好,做完。

——草婴(著名翻译家)

当一个医生面对病人时,实际上他已经面对了整个社会。

——张丽珠(北京大学妇产科专家,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的缔造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师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腾讯新闻频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64252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41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