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
内容
编辑推荐

日本史上最畅销的科普类读物!荣获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奖、讲谈社出版科学出版奖。

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动物生理学家,曾在杜克大学的动物实验室进行学习和研究工作。本书他通过丰富的事例和大量插图、表格、实物照片,从你意想不到的角度来解读动物,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动物世界。书中的许多理论都出自作者亲自参与的研究,具有科学性、说服力强。

内容推荐

为什么大象总是慢悠悠的,老鼠却匆匆忙忙?为什么掉在陷坑里,马会骨折,老鼠却没事?为什么蝴蝶小时候是青虫,长大后却要长翅膀?为什么动物不使用轮子和螺旋桨?

关于动物的体型和时间,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老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大象有近70年,但它们一生中的心跳数却是相同的;老鼠虽小,但4天就能吃下和自己体重相等的食物;牛个头大,但要吃完相当于自己体重的食物得花一个月。

动物的体型不同,它们的食量、运动方式、生活习性也有很大不同。本书作者通过丰富的事例和大量插图、表格、实物照片,从你意想不到的角度来解读动物,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动物世界。

本书曾荣获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奖、讲谈社出版科学文化奖,部分内容还入选了日本中学课本,并被《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是日本著名的科普类畅销读物。

目录

第一章 动物的体型和时间

 体型不同,动物的时间也不同/002

 不同的动物心跳数相同吗/004

第二章 动物的体型和进化

 随着进化,动物会越来越大吗/006

 体型越大越好吗/007

 岛上的大象为何越来越小/011

第三章 动物的体型和能量消耗

 动物的体型和能量消耗有什么关系/018

 环境越冷,动物体型越大吗/023

 神奇的数字——3/4/025

 人的能量消耗/030

第四章 动物的体型和栖息密度

 体型大食量就大吗/ 034

 捕食者与猎物的体型/035

 养牛是很奢侈的/038

 动物的栖息密度/041

 动物行动圈的范围/043

第五章 动物的体型和行动方式

 动物的体型和速度/046

 跑的成本/048

 飞和游的成本/049

第六章 为什么动物不用轮子

 轮子和体型的关系/056

 鳍和螺旋桨的效率/060

第七章 使用纤毛和鞭毛游动的小生物

 鞭毛和纤毛/064

 惯性世界与粘性世界/070

 奇妙的伸缩丝/074

 扩散对细菌的影响/076

第八章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必要性

 没有肺和心脏的动物/080

 扁虫为什么是扁的/082

 蚯蚓能变得像蛇一样粗吗/084

 动物身体组织的效率/085

第九章 动物身体器官的大小

 心脏和肌肉/090

 脑的大小由什么决定/093

 骨骼越大强度越低吗/095

第十章 动物的时间和空间

 动物的骨骼有什么限制/102

 时间和空间的关联性/105

第十一章 细胞的大小和结构

 细胞的大小由什么决定/110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建筑方法”/112

第十二章 昆虫的秘密

 昆虫成功的秘诀/120

 蜕壳的危险性/122

 昆虫只吃草吗/125

第十三章 利用光的珊瑚

 珊瑚是如何生存的/130

 珊瑚群体结构的优点/134

 利用水流的各种珊瑚/137

第十四章 奇妙的棘皮动物

 海星和海胆为什么能动/142

 海星的内骨骼/145

 蜘蛛海星的自切和再生/149

 棘皮动物的进化/152

 关于棘皮动物的谜题/155

 不可思议的棘皮动物/160

附录一 指数、对数和相对成长公式/163

附录二 球形动物的极限体型/165

附录三 圆柱形生物的极限体型/168

附录四 时间与体重的关系/170

后记

试读章节

岛上的大象为何越来越小岛屿规则是古生物学上的另一个“法则”。可以发现,岛上的动物和大陆上的动物体型不同。典型的例子是大象,岛上的大象在不断进化过程中体型越来越小。

与大陆相比,岛屿食物少、面积小,在这种环境下动物体型变小是合理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我们看到,在岛屿上,老鼠、兔子等小型动物的体型反而会变大。

在岛屿上,大型动物有变小的趋势,小型动物有变大的趋势,这在古生物学中被称为“岛屿规则”。

我们看了化石后就会明白这种岛屿动物的体型变化。大冰河时代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因为这个时代并不久远,化石很丰富,地质史也很清楚。我们沿着时间来观察这个时代岛屿上的哺乳动物化石,就会很清楚地发现动物体型的变化。

在大冰河时代,海平面较低,现在的许多岛都和大陆相连,而在深海处被隔开的岛,比如西里伯斯岛、地中海中的各个岛,以及西印度群岛、加利福尼亚海上诸岛等一直与大陆相隔绝,那里的大象、河马、树懒等大型动物都小型化了。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大象,岛上的大象越来越小,终于变成了小型动物。这种大象即使成年,高度也和牛差不多,只有1米左右。而同时期的大陆上,巨大的长毛象正拖着高大的身躯散步呢。相反,岛上的老鼠却慢慢变大,出现了和猫差不多大小的种类。

为什么在岛上动物会出现这样的体型变化呢?一个原因可能是捕食者的原因。被隔离的岛上捕食者减少了。通常情况下,要养活一只肉食动物,需要约100只的草食动物。然而岛很小,草食动物的数量不多,肉食动物就会因食物不够而无法生存,这样草食动物的生存机会就大了。

大象为什么大?大概是因为越大越难被捕食者捕食,老鼠为什么那么小,大概是因为在有捕食者的情况下,小更容易隐藏。更容易逃避捕食者的目光。

大象看起来是很幸福的动物。在动物聚集的地方,大象来了的话,别的动物会让开让大象先喝水。因此体型大,干什么都很方便。但是,在第九章中我们会看到,大象的骨骼体系为了支撑沉重的身体,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为了不被捕食者吃掉,大象会努力变大,但在没有捕食者情形下,就没有必要为变大而勉强支撑。

大也有牺牲,体型越大的动物繁衍后代的时间越长,结果就可能减少通过变异产生新物种的可能性。体型非常大的动物通常被看成特殊物、种,因为这意味着这个物种走进了进化的死胡同。

事实上,大象目前只剩下印度象和非洲象两种,而这两种也面临着灭绝。不管是大象还是鲸鱼,他们的命运都是在不久的将来遭遇灭绝,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都是珍稀动物。

而另一方面,老鼠也并不是因为喜欢小体型才那么小吧?小,就意味着得不断进食,一旦找不到食物,就会面临饿死的危险。这是很痛苦的。在身体构造上,小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体型小,心脏就得像钟摆一样高速跳动,这对心脏和血管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看起来幸福的大象,可能很想变回“普通动物”吧。老鼠也是一样。在岛上,因为没有捕食者的制约,大象变小了,老鼠变大了,回到作为哺乳动物该有的体型,这是岛屿规则的另一种解释。

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活方式两方面互相制约。因此,体型不能随便改变,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1986~1988年我在杜克大学学习了两年,我就是在那儿从罗斯博士那里接触到岛屿规则的。罗斯是一位优雅的美国女性学者,我看着她一边排列加利福尼亚岛屿上小型化的大象的牙齿化石,一边羞怯地说话,就不禁想起日本的事情。

在美国生活期间,我接触到了很多和日本不同的东西。拿做学问来说,美国研究的规模很大。既有在冰岛组织团队,进行鲸鱼研究的人;也有以非洲湖为舞台,研究浮游生物的人。当然更有动用巨额资金,研究遗传基因和大脑的人。但是否进行团队合作要看学者个人,有人就是一直单干,其中有不少人让我十分佩服。在下一章将出现的施密特·尼尔森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杜克大学的王牌教授,通过接触我深刻体会到无法与他竞争。

顺便提一下他的著作《动物的大小为什么这么重要》,这也是本书前半部分的理论来源之一。罗斯就是他的学生。和杜克大学动物研究所有关的人多少都受到过施密特·尼尔森的影响,我也不例外,我就是在他影响之下才开始写有关动物体型的书。

在美国的大学里,像施密特·尼尔森这样有成就的学者有好几个,让人非常佩服。但是一旦走出大学,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不管是超市的收银员还是汽车修理工,迟钝到发呆的不少,就这样他们还是能领到工资。我在诧异的同时,深切地感觉到日本人的能力才刚刚开始发展。

啊,这就是岛屿规则——在听罗斯讲话时,我就这样想。在岛国的环境下,精英的规模缩小,很难出现被称为“超级巨人”的人物,而平民的规模变大,知识水平总体变高。岛屿规则似乎也适用于人类社会。

人如果住在大陆,可能会考虑一些毫无道理的事情,或者做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一旦被别人讨厌,只要躲开就可以了。但在岛上就不行。冒头的钉子即使冒来一点也要被打。因此,在小岛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毫无道理的想法在大陆产生了,然后成长为强韧的思想,和如同凶猛的捕食者一样的其他思想战斗。就这样,大陆产生了经过锤炼的伟大思想,很值得人敬畏。但是,这些伟大的思想不就是像大象一样的东西吗?这些思想远远超过了人们日常思考的范围,而成为抽象的、普通人很难明白的东西。其实,就像动物有适合他们自身的体型一样,思想也有适合它们人群。我在听罗斯讲话的同时,联想到美国和日本的生活方式,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当然,这些联想并没有逻辑联系。但我认为在人们思考人类生活的时候,生物学也会提供相应的灵感。在几亿年的漫长岁月中,生物们进行了无数的实验。人类眼睛所能看到的只是活着的生物,遗留下来的化石则是实验过程的见证。将这个过程作为模本应用于人类社会也不是坏事吧?在思考岛国日本和大陆国家美国的不同之处上,现代生物学及古生物学都可以提供参考。

岛屿规则是不是适用于人类社会我们暂且不论。现在地球上人们联系紧密,地球似乎变小了,甚至可以将其当做一个岛看待。地球发展到今天一直是“大陆时代”,今后不管喜不喜欢都将成为“岛屿时代”。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的角度来考虑,岛是什么样的地方,大陆是什么样的地方。

因为日本人住在岛上,为了确立自我同一性,他们更应该认真考虑岛是什么。我觉得迄今为止日本人在岛上生活的智慧,对今后的人类将是宝贵的财富。P11-15

后记

当知道不同的动物时间感觉也不同时,我觉得十分新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之前我一直坚信时间是唯一绝对不变的东西,所以了解时间有各种各样的之后,我感觉自己变聪明了。

这时,我学习动物学已经10多年了,却从没听说过这个理论,所以打击也是很大的。时间不同意味着世界观完全不同。“我们完全不理解动物的世界观,却和它们一直共同生活到了今天。以这种态度做研究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茫然了。与此同时,对于教育没有教给我这么重要的事情,也感到很愤怒。本书中的理论就是以这种愤怒为杠杆写作而成的,其中充满我自己的反省。

以这种冲击为契机,我开始考虑动物的世界观,每种动物都应该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规律。即使动物的脑中没有“世界观”这种意识,世界观也一定体现在它们的生活方式和身体构造中。解读它,了解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和生活进化出的身体构造,就能了解动物的世界观,更理解、尊重它们。我认为这就是动物学者的工作。

我们经常能看到不同国家发生摩擦的新闻,可见理解不同的世界观有多难。人类之间尚且如此,要理解动物的世界观不付出更多努力肯定不行。

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的许多常识是以人为参照物得来的,所谓科学和哲学就是使用这种常识来解释事物。物理和化学是通过人类的眼睛解释自然,哲学则是观察人大脑里想的东西,生物学则可以使人了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

写这本书期间,我从冲绳搬到了东京。冲绳人和东京人走路的速度不同,说话的速度也不同。我就开始思考被束缚在物理时间里的都市人的时间,真的是人本来的时间吗?

在飞往东京的飞机上,我看到东京上空漂浮着灰色的云。走下扶梯,仰望天空,我说不出话。的确,东京没有天空,我也没有心情再仰望天空。看着天空眼睛失去了目标,于是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想象。

如果接触不到生动的自然,人类就会在头脑中想象,自然似乎变成了抽象的东西。而一旦变得抽象,思考就会无限地扩展,头脑也会变得无限大。 都市人所做的事情真的符合人的体型的要求吗?人类的身体和很早以前相比,没怎么变化,但思考的范围却急剧扩展,这大概就是今天的都市人的状态。但我觉得只有头脑不断进步,而其他方面没有改变,才是今天人类不幸的最大原因。 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部分内容是为《中央公论》写的随笔,这些内容被收录在日本散文俱乐部主编的散文集《父亲的价值》和《尼泊尔的高楼》中,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 在此对为本书原稿提出宝贵意见的东北大学的西平守孝先生、东京工业大学的伊能教夫先生表示感谢。编辑石川先生也给予了我很多关怀,从事例添加到附录中的歌曲,给了我很多建议。十分感谢!

本川达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本川达雄
译者 乐燕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47214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5-49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2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30-2010-029
版权提供者 TATSUO MOTOKAWA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