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的话题集中于七个方面的议题,内容丰富而富有特点,既有对诗人个案的专门研讨,如议题“查尔斯·伯恩斯坦与美国语言派诗歌”、“兰斯顿·休斯的诗歌艺术及其影响”、“20世纪经典诗人重评”,也有对诗歌思想与艺术的理论探讨,如议题“美国现当代诗歌形式与政治”、“诗歌文本:视觉、听觉、表演”,还有对诗歌进行比较研究的议题,如“少数族群与诗歌主流、局内与局外、诗人与读者”以及“20—21世纪的中美诗歌关系”。这次研讨会讨论的议题富有学术个性,多项议题在中国是第一次展开讨论,如“查尔斯·伯恩斯坦与美国语言派诗歌”、“兰斯顿·休斯的诗歌”、“美国现当代诗歌形式与政治”等。正是这一特点,这次研讨会才显示出其强大的学术魅力,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和诗人与会。

目录

序:诗歌永远是人类共同的朋友

查尔斯·伯恩斯坦与语言诗

约束、具象、引用:查尔斯·伯恩斯坦的《影子时代》对历史的重构

诗学的实践

解读伯恩斯坦的语言诗《我的上帝有个态度问题》

查尔斯·伯恩斯坦:挑战诗的理念

兰斯顿·休斯及其诗歌(兰斯顿·休斯国际研讨会)

迁延的终结:梦在兰斯顿·休斯20世纪60年代诗歌中的使用

兰斯顿·休斯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迁移美学

兰斯顿·休斯与布鲁士在美国文学中的兴起.

兰斯顿·休斯的辛普尔与哈灵顿的布特西:留住非洲裔美国普通人的声音

兰斯顿·休斯在日本的接受

梦的政治: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解放与乌托邦

从休斯到阔曼亚卡:一种次要样式在诗学与政治领域的主要影响

黑人女性问题作为视角:解读兰斯顿·休斯的组诗《你的女士》

论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黑人美国梦

试论惠特曼的《草叶集》对兰斯顿·休斯的《疲倦的布鲁斯》的影响

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地名使用与政治观

从一元民族意识到多元文化观和社会观

——兰斯顿·休斯诗歌主题思想变化管窥

少数派、主流、局内人、局外人:谁写诗谁读诗?

飞散的诗意家园

——解读查理斯·雷兹尼科夫诗歌中的飞散情结

“黑即是政治”:索尼娅·桑切斯诗歌中的语言革命和政治话语

论索尼娅·桑切斯诗歌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论艾丽丝·沃克诗歌创作经验对其叙事文学结构的影响

——以《现在是你敞开心扉的时候了》为例

解读索尼娅·桑切斯诗集《仿佛来自小鼓的歌唱》中的水意象

梦想拯救不了女人灰暗的生活

——评格温德林·布鲁克斯和她的诗歌《厨房公寓》

论理查德·赖特诗歌与黑人美学的共融

论玛雅·安吉罗诗歌中的种族和性别

人权、女权和种族平等:解读朵琳·布鲁克斯的诗歌

论阿米里·巴拉卡诗歌中的颜色象征

《当诗人》中的鸟意象

美国社会生活与诗歌

经典重评

兰德尔·贾瑞尔诗歌中的寓言机制

论伊丽莎白·毕晓普在《地理Ⅲ》中关于回忆与场景的运用

伊丽莎白·毕晓普的《在鱼房》解读

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的生态关怀

平凡事件中的不平凡精神探索

——弗罗斯特《补墙》中的隐喻探幽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子女缺场的伦理解读

情感与理性的分裂与碰撞

——评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家冢》

自然与人性的结合:弗罗斯特的一组诗歌解读

庞德、意象主义和消费文化

向日葵的启示

——艾伦·金斯伯格的《向日葵箴言》解读

反理性的宣泄

——简析艾伦·金斯堡的《嚎叫》

论W.S.默温诗歌中的自然意象

——从诗歌主体的言说困境谈起

《风琴》里奏出的和声——史蒂文斯生态意识管窥

浅析斯坦利·库涅茨诗歌中的“自白/独自一顿悟”模式

E.A.罗宾逊诗歌中的主题思想与艺术创新

——以《理查·科里》和《弥尼沃·切维》为例

想象与现实的抗争

——罗伯特·洛厄尔及其诗歌

失望与希望的二重唱

——艾略特戏剧组诗《磐石》合唱词核心精神探讨

生死之间的思考: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二重唱

普拉斯诗歌的月亮意象解读

自我毁灭后的再生:埃斯特/普拉斯的完美主义症结

《变形》:消费语境下的美国式童话

论安妮·塞克斯顿诗歌中的婚姻观

诗歌文本:视觉、听觉、表演及其融通

《配角戏》:玛丽安·摩尔的激进节奏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中的时空艺术

论卡明斯诗歌的视觉效果

《春及一切》中的声色流动

卡明斯诗歌“Buffalo Bill’s”前景化解析

20世纪美国诗学

关于基础结构诗学的个人陈述:诗歌礼品经济的替代性社区还是临时自治区域

创世纪、进化论与弗罗斯特的生态诗歌

“只有用时间才能征服时间”: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的时间观

论《四个四重奏》的时间意识

沃伦的自我哲学与诗歌创作

《叫喊的树叶》:史蒂文斯的绿色思想空间

超越传统意义模式的诗歌解读

——评玛乔瑞·帕洛夫的《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

从弗罗斯特的诗歌创作看其科学观

从“移情”到“抽象”

——论弗罗斯特抒情诗的现代性

乌利波对北美诗歌创作的影响

“声音应是意义的回声”

——论英语诗歌中的音义互动

20世纪美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

试论艾略特的哲学思想及其文艺批评理论在《荒原》中的体现

灵与肉的歌者:从惠特曼到金斯堡

诗性:无可比拟的力量

论罗伯特·潘·沃伦后期诗学观念的转型

20—21世纪中美诗歌交汇

诗歌能有所作为吗?:20世纪至21世纪中美诗人之间的对话

索尼娅·桑切斯的诗歌特性:一个中国视角

中西诗文化的脉动与源流

互补与互鉴

——加里·斯奈德诗歌研究述评

附 录

1.美国诗歌百年回顾与反思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走向世界的美国诗人兰斯顿·休斯

——兰斯顿·休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聂珍钊//罗良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40914
开本 16开
页数 6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85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072-53
丛书名
印张 3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58
185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