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川新景点自助攻略(资深驴友带您川游不息)
内容
编辑推荐

很多人以为西藏才是我国最美丽的省份。其实不然,四川才是。不信?那就跟随本书作者,去四川看看。

通过本书,你还将发现除九寨沟、黄龙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以外的新景点。这些新景点环境优美,价格相对于老景点来说,又便宜。如果你的旅游经费有限,这些景点你不妨可以考虑考虑。

内容推荐

从剑门关一直到雅安,是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蕴藏众多既有文化积淀又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好地方。本书推荐的“新景点”几乎都与山相关,前往旅游既赏美景又健身;“新景点”也与费用低有关,其超值的性价比将吸引更多的游客。本书能让更多的旅游者知晓:最美原生态景色当属四川。

目录

“最美原生态景色”当属四川

开心一日

 仁寿牛角寨大佛——比乐山大佛更为久远

 龙窝子沟——走进背煤古道

 青城前山的“前山”——健身登山好去处

 光严寺——古镇边的千年禅院

 老峨山——峨眉山的微缩版

 仙海湖——有环湖公路的都市湖泊

欢乐周末

 大邑雾山蓥华顶——徒步探险唐代登山小路

 东拉山峡谷——彩林夺目的国宝发现地

 理县毕棚沟——不翻高山,看尽高原美景

 浪漫三江——距成都最近的藏族景区

魅力高原

 阿坝州阿坝县——中国唯一古堡式彩条民居聚落

 丹巴县巴底乡——探路真正的美人谷

 贡嘎山燕子沟——全球独一无二的红石滩

 新都桥甲根坝——藏区油画美景地

 金川毛日——阿坝州最后的净土

 莲花湖、乖乖海子——免费温泉与幽静湿地

 九寨天堂甘海子——多彩湿地

 龙灯然姑寺——“欢喜佛”的汇聚地

跋 钟情于巴山蜀水的李屏

试读章节

在很多人眼里,佛教有男女出家都要独身一世以净心修佛的教规。但当你见到藏传佛教寺庙里的“欢喜佛”(男女相搂抱的造像)壁画或雕像时,也许会感到奇怪,其实这是藏传佛教密宗独有的表达寓意的一种方式。然而,只供奉“欢喜佛”的寺庙,只有四川甘孜州道孚龙灯草原的然姑寺,这绝对是藏区的唯一。

塑像造型栩栩如生 寓意深奥神奇

2004年8月,我听一位朋友说,在道孚龙灯草原有一座叫“然姑寺”的庙子,内供有数量很多的“欢喜佛”雕像,于是立即前往。我到了道孚龙灯草原,没有看见任何关于然姑寺的路标,后经藏民指路才找到然姑寺。

进入然姑寺,完全难以想象的景象呈现在眼前,众多“欢喜佛”拥挤在大殿内。较高的位置是一尊尊高大的男女佛相搂抱的彩色塑像,有的面容和蔼,有的表情狰狞,低处则是数量众多的乳房下垂的、小鬼一般面孔的各种颜色塑像。环顾殿堂四周,也都是“欢喜佛”的彩绘壁画。

存放在大殿的“欢喜佛”造型非常逼真,形象各异,尤其是各组“欢喜佛”都有不同色调,有的以棕黄色为主,有的以浓绿色为主,有的以天蓝色为主,其雕塑工艺非常细腻,形态也和谐得体,栩栩如生。壁画的色彩极为艳丽,线条精细,比例均衡,有工笔画的感觉。我想壁画一定出自唐卡绘画高手。

当时,我并不知道“欢喜佛”的意义,也不知道这里为何只供奉“欢喜佛”。我知道,在藏传佛教中,有的教派允许僧人娶妻生子。比如藏传佛教萨迦派就不禁娶妻,但规定僧人生子后,便不可再接近女人。在藏区寺庙我常见到“轮回图”,其中就有女人生孩子的绘画,也见过类似男女做爱的绘画,而对寺院为何供奉“欢喜佛”却不得其解。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欢喜佛”都可能想到“淫秽”二字,我当时大脑里也闪过这样的念头,但又感到绝不会这么简单。后来,查阅有关藏传佛教书籍才明白“欢喜佛”的奥秘。“欢喜佛”的“祖籍”在印度。“欢喜佛”原为印度古代传说中的神,即欢喜王,后来形成“欢喜佛”。自从佛教密宗传入西藏,形成藏密,并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体制,而后藏传佛教日益兴盛,“欢喜佛”像也随之遍布藏传佛教的寺庙中。

“欢喜佛”(胜乐王佛)中的“欢喜”二字,并非指享受男女性爱之乐,在藏传佛教中是指大无畏、大愤怒的气概以及勇猛的力量。“欢喜佛”表达的是“把异教徒俘虏到手,踩在脚下,得到胜利后,从内心欢喜起来”的意思。男女像皆裸体,也与男女性爱之乐无关,而是象征脱离尘垢界。双体拥抱表达的是:男的代表方法,女的代表智慧,即所谓方法与智慧结合的意思。

藏传佛教密宗把过去的佛教史实或传说,造成寓言形式的偶像,使人运用自己的“内证”的智力,在比喻性的佛像上自觉地了解奥秘。因此,欣赏“欢喜佛”对理解藏传佛教的奥秘具有一定帮助。

2008年国庆我又一次来到然姑寺,此时,重建中的然姑寺的主体建筑已经完成,一座宏大的寺庙就要竣工,确信很快游人就能在全新的然姑寺一睹“欢喜佛”的尊容。

格萨尔王曾在此点将 爱妃留名花灯

在然姑寺的旁边,有一片水草丰盛的湿地,夏季碧绿清澈,秋季金色耀眼。据当地人讲这就是“珠姆措”,是以格萨尔王妃子命名的湖泊(实际上是深水湿地)。相传当年格萨尔王征战时曾在此扎营,“珠姆措”边的高台正是格萨尔王的“点将台”。传说,格萨尔王爱妃珠姆常常在泉水边洗头,一日,把一块翡翠头饰忘在了泉水边,第二天去找,翡翠头饰竟然不见了,却变成了一个碧波荡漾的海子,她洗掉的头发就变成了海子中的水草。

当地还传说,然姑寺院子里有一块石头上的凹印是格萨尔王的坐骑踏出来的蹄印。旁边一块石头上硕大的脚印是格萨尔王下马时踩出来的脚印。  传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但珠姆措则真实地呈现着高原湖泊的碧绿与金黄,为龙灯草原添加了几许浪漫……

格萨尔王是藏区人民心中的英雄,《格萨尔王传》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落,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P158-162

序言

四川之美,吸引了许多漂泊的游子。四川之原生态,诱惑着很多人。以至于他们坚持痴狂地在四川寻觅和探访,探访那些鲜为人知的风景与风情。我被川西北高原的神秘吸引,每年进入阿坝、甘孜20次以上。并连续9年在四川藏区度过春节。

近十年来的频繁进入川西北高原,我为其深深震撼:世界只有一个青藏高原,而进入青藏高原距离最短、落差最大的过渡带就在成都平原和甘孜、阿坝州之间。这种从海拔500米到3500米以上的落差造就了极为精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有人以为,西藏才是高原美景的胜地。我想告诉大家。西藏可进入区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没有较大的海拔落差,所谓的高山并不显得很“高”。在川西北高原,则可以轻松地找到海拔1500米至3000米的村落或公路。而目光所及的高山海拔则从5000米到7000米不等。如贡嘎山、四姑娘山、亚拉雪山等。巨大的落差成就不同的植被带。成就更为多样化的景致。当你在西藏只能在戈壁和荒漠上遥望雪峰。四川却能以平视则葱郁温带植物。仰视则巍峨雪峰之时,视觉的冲击能让人忘乎所以。当然,西藏的林芝、波密,云南的中旬一带也有类似的高落差地域,可一想到“遥远的距离”。就远远失去可比性。要知道,从四川省会成都市出发进入高原只需100公里、驾车1小时——如此便捷的区位优势,堪称举世罕见,甚至就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也难以匹敌。我认为,原生态美景地的价值在于常人可以进入。即使四川最远端的甘孜州石渠县,从成都出发也只需3天时间。令人快意的是,进入川西北高原的任意路程都风景如画,而进入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却要经过漫长的荒芜。除此之外,西藏的美景地几乎都成为“旅游名胜”,即使是行程艰苦的阿里地区,其商业化进程也远高手川西北高原。

在阿坝州阿坝县曼扎塘湿地,我是第一个参与当地赛马大会的外地汉族人。在金川太阳河谷的日德美乡,我带领38名摄影人参加当地群众的夏季“耍坝子”活动,在高山草原上,我们跳舞、对歌、游戏、喝酒,淳朴的当地群众对我们分文未取。一位叫孙慧珠的女摄影师在此拍摄的作品还获得了“中国原生态摄影大奖赛”银质奖。

我认为,从剑门关一直到雅安,是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蕴藏众多既有文化积淀又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好地方。本书推荐的“新景点”几乎都与山相关,前往旅游既赏美景又健身;“新景点”也与费用低有关,其超值的性价比将吸引更多的游客。

我希望本书能让更多的旅游者知晓:最美原生态景色当属四川。我愿意将我的新发现逐步介绍给读者,但愿经过我的不断探路,每年都与读者们分享旅游的新亮点。

李屏

2010年3月

后记

钟情于巴山蜀水的李屏

关于相识

我认识李屏有些年了。2002年在一次文化人的聚会上,他从辽宁到成都不久。李屏在聚会上不苟言辞,默默地自斟自饮,不时插上一两句话。如果不是他纯正的东北话,他的形体活脱脱就是一个南方人。他也是学中文的,这让我和他有了很多的话题。我们从《诗经》讨论到《幻灭》,再后来,卢梭的“返回自然”让更多的群体聚会变成了我们的两人聚会。文学谈到摄影,再后结伴扛起相机结伴采风——这恰好印证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则。

关于思想

我曾问他:你在北方有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和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却不远千里到四川究竟为了啥? “四川很美,也很原生态。她的美,迷惑了许多人,以至于他们来了就不想走。我因四川的美而定居成都。”几年前他提出“来了就不想走”的说法正好同张艺谋提出“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不谋而合。一个思考者不在于他是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是在于他是否有独到的观点刺激听者的神经末梢,让众人兴奋。经济和政治的结合,政治家们叫“政治经济学”,商人们叫“经济政治学”。物质可以让上层建筑稳固,而上层建筑可以让经济发展。物质与意识二者的角度不同,观点的立意也就有所不同,但它却相辅相成。我只能说:李屏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关于旅游

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与李屏成了好友。每年多次结伴到藏区游荡,每次都总会有新的收获。拍摄现场,他常常兴奋得像个小孩。有次在鹧鸪山顶为拍摄山下的藏居,他差点连人带相机掉下去!他把他的心、他的情,都给予了迷人的四川风景。他痴迷川西高原的神秘而每年进入阿坝、甘孜20次以上。他在新都桥呷巴村摄影,认识了藏族朋友望修,并结为知音。望修还给他取了个藏族名字叫罗尔基。

关于摄影

李屏告诉我:“我要写四川新景点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川外的旅游爱好者知道,‘最美原生态景色当属四川’,在四川有转不完的好地方。”比如,他去拍摄红色的石头,从阿坝州一路拍到甘孜州。逐步发现四姑娘山、丹巴、金川、毕棚沟、五须海等许多地域都有这种红石头,然而,只有燕子沟的红石最为壮观。他对红石非常感兴趣,一年四季都会去燕子沟以艳丽的红石为前景,洁白的雪山、冰川为背景拍摄。每次他带回的不同视觉的影像效果都会让我欣喜不已。甘孜州康定县的呷巴乡、甲根坝乡一带被他称之为“摄影走廊”,在他的照片里可看到,春夏季节,巨大的山体如同被绿绒毯包裹,画面铺垫浓绿的背景;秋季里,又好像被金绒毯覆盖,色彩斑斓诱人;冬季来临,白色中穿插着黄色以及阴影中的蓝色,圣洁而富有神韵……李屏不不仅仅是摄影玩家,而且因为他优秀的专业素养被聘为四川几所大学的摄影兼职教授。

关于自然

李屏说我对自然的感受在影响着他,事实上我们互相影响。我喜欢大自然,大自然是一切物质的生命之母。在不停地行走中看风景恐怕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也是我梦幻的精神世界,支撑着我的生活。城市的建设者力图把城市打造得光亮照人,吸引眼球,来显示城市的精神。然而,在流光溢彩的同时,到处都是金钱的欲望在肆意流淌。而在阿坝的藏地,那就不一样了。从理县翻过鹧鸪山,呈现给人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辽阔、壮美。那里没有残酷的竞争,只有平凡而惬意的生活。繁星点点的羊群、雄壮彪悍的牦牛及那些古老的寺庙和传统的民居点缀草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

我和李屏每次外出采风归来,除了欢悦,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自然是什么?自然是人类寻找来源的地方,寻找纯真的地方。在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可以冷静地思考、客观地认识,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度,真挚地面对自然给予我们的那些风景和感动。保护好自然就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的自然之梦得以永续。

这么多年,李屏就这样利用了能利用的所有时间,按照“行行摄摄,边走边看,诗意旅行”的原则,不断地在四川的风景中行走。他用哲学的思想、用美学的原则、用光学原理造就的镜头去观察和了解自然,去静观其变,在同自然的对话中感悟着人生。《四川新景点自助攻略》一书中的文字和照片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虔诚,以及由此而生发的理解和思考。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成都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王琦

《地球》杂志特约摄影师

2010年3月于成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川新景点自助攻略(资深驴友带您川游不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80913
开本 16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71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6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