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
内容
编辑推荐

国际友人、海外旅游者来到上海,一定想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了解上海,融入上海——从打开《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开始!

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是—本题为《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的图书,本书试图以“文化地图”为视角,梳理上海与法国文化渊源发展的线索与脉络,揭示上海城市与法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中法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的场面。

内容推荐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记录从上海开埠到今,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发生、发展,以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精彩场面,展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魅力。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主要面向来沪参观的海内外人士,全书通过轻松的笔触,以讲故事的生动方式,将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这个东方国际化都市所呈现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历史发展的脉络是经线,人物、故事、社会生活、地标景观等是纬线,经纬交织,明珠璀璨,立体展现出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海纳百川的巨大包容性。

目录

出版说明

一套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书何承伟

总序

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熊月之

前言

上海的法国记忆

壹 法国在上海设立的“法国区”

 1、法国人的到来

十四个月零十六天的航程

法国首任驻沪领事

第一座领事馆

法租界的开辟

三座天主堂的落成

 2、图说法租界

几幅不同时期的老图片

地图中的变迁

 3、营造东方巴黎

公董局:法国人创建的市政机构

洋泾浜南岸的洋“总督”

法国人的管理

“法国区”的烙印

贰 在上海的那些法国人

 1、传教士们

留长辫穿长袍的法国神父

科学家、艺术教育启蒙者、理财师及其他

 2、经销奢侈品的法国商人

“我的顾客是.白王帝”

上海的法国大丝绸商

南京路独此一家

著名的法商企业

 3、醉心艺术的那群人

交响乐团的灵魂

领事的业余爱好

上海的轻歌剧与歌剧

法国电影在上海

叁 法兰西吹来的欧陆之风

 1、衣食住行

副领事的求助信

法国邮轮上的菜单

低调的奢华

乘火车来上海

意想不到的旅行

 2、社交休闲

法国人的舞会

狩猎活动

避暑

法国总会——侨民的社交中心

两处重要的游乐场所:跑狗场与回力球场

乘坐邮轮去旅行

 3、礼仪风俗、节日庆典

天主教的仪式

法国国庆日

顾家宅公园内的活动

肆 当代上海与法国的联系

 1、中法建交与法国驻沪领馆的设立

毛泽东主席在上海会见法国前总理埃加·富尔

中法建交

巴黎—上海航线通航

法国驻沪总领事馆开馆

 2、友好往来

上海市与马赛市结为友好城市

上海市与法国罗纳一阿尔卑斯大区的交流

新的连结

伍 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1、1922年霞飞将军访沪

《申报》记载的行程

 2、岁月留痕

绘制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人文遗产与经典建筑

 3、相约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

巴黎的经验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

陆 附录

 1、大事年表

 2、1930年代法租界路名指示录

 3、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 法国人的到来

上海开埠前夕,最早踏上这块土地的法国人不是那些身穿礼服的商人,或者头戴两角帽的领事,而是身穿中国长袍的传教士。这是法国作为一个传统天主教国家、一个非以商业见长而以文化为傲的国度独具意味的选择。

十四个月零十六天的航程

1841年4月28日,三名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Claude Gotteland)、艾芳济(Francois Est eve)和李秀芳(Benjamin Bruyere)乘坐法舰“埃里戈纳”号从法国布勒斯特港启程,航行47天后,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两天后,“埃里戈纳”号重新出发,79天后到达新加坡,至9月23日晚抵达马尼拉。在马尼拉休整了两星期后,传教士们搭乘汉堡人的一艘商船“天堂”号前往澳门。此时,澳门由葡萄牙教会所掌控。在澳门逗留了一段时间,传教士们于1842年3月12日登上一艘英国三帆船“马斯登”号前往舟山群岛,5月7日到达定海。经过商议,李秀芳神父留在了定海。7月4日傍晚,南格禄和艾芳济搭乘英国机帆船“安娜”号向吴淞口进发,终于在7月11日顺利抵达长江口。7月12日,上海本地教友驾着小船把两位法国神父接到了浦东金家巷。

至此,距离布勒斯特港启程之日已整整十四个月零十六天。南格禄和艾芳济是19世纪40年代首批来沪的法国传教士。

法国首任驻沪领事

在法国的那两位传教士来到上海的一个月之前,即1842年6月,英国的舰队已先期抵达上海。6月16日,英国的军队占据了吴淞口,19日,兵临上海县城。在占据上海数天后撤离,英军溯江而上,攻打镇江。8月9日,进逼南京。明29日,英国人以坚船利炮相胁迫,促使颟顸的清朝政府与之签订了《南京条约》。在该条约中,上海被定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抵沪,随后与上海道台会商上海开埠事宜。11月17日,巴富尔宣告上海开埠通商。

看到英国人捷足先登,法国人也不甘落后。以商会为首,法国国内掀起过一股强大的舆论,要求政府尽快与中国接触,建立起通商关系。法国政府随即任命剌萼尼(The odore de Lagrene)为特命全权公使,组织了一个庞大使团赴华,在使团成员中,有不少是商界代表。1844年10月24日,剌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一艘法国军舰上签订了《中法五口贸易章程》。该章程共36款,附《海关税则》。在中法签订的这个不平等条约中,与上海等通商口岸有着密切关联的是其中的第二十二款:凡法兰西人“至五口地方居住,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储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在五口地方,法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项”。但具体如何办理,需要领事官与地方官员酌议。就在这时,法国政府派出了一名驻上海的领事。

法国首任驻沪领事的名字叫敏体尼(Charles de Moiltigny)。从其经历来看,他并不是一个职业外交家。敏体尼于1805年出生在汉堡一个原籍下布列塔尼的移民家庭里,富有激情,曾参加“希腊独立运动支持者”第一军团。在军队中他表现突出,1830年成为法国著名军事首领法布维埃上校的副官。后随法布维埃来到巴黎,任职于海军部。很快,这位渴望能够更积极地为国家效力的军人厌倦了平淡而刻板的办公室生活,他尝试了各种办法,但都没有成功。此时,正值法国政府组建使团赴华,这是一次好机会,敏体尼又开始活动了起来。他去游说使团的关键人物剌萼尼,并得到了他的同情,同时,他的老上司也支持他,于是,这次他如愿以偿,从海军部调到了外交部。敏体尼是这个使团的“主事”,为三等随员。显然,正是这次出访,使敏体尼受到剌萼尼的关注与器重。  使团回国后,法国政府考虑选派一位特殊人物担任驻沪领事,这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剌萼尼他们看来,在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上海的条件比之福州、厦门、广州、宁波更为优越。

P24-28

序言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

—套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书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总编辑何 承伟

凡搞图书出版的人都知道法兰克福书展,那是了解图书世界的窗口;但参与期刊出版的人,就不太清楚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世界期刊联盟大会,其实,那是讨论世界期刊产业走势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会议。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中国还不是会员,自然就无法参加。有幸的是,自那时起,我代表中国期刊界,跟着有关同仁,奔波世界各地,盼望着有矗一天能以正式的身份坐在世界期刊联盟大会的会议厅里。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加,影响力的扩大,2002年的春天,在南美阿根廷的首都,中国期刊人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

交流,总是有来有去的。在整个申请加入的过程中,世界的明友自然也会应邀回访我们的祖国。其间,我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当我尽力把参观的项目安排得丰富多彩,有文化的,自然的,历史的,更有现代的,面对这些,国外友人虽然赞叹不已,好话连连,但总感到有点不满足。朋友熟了,我就直截了当地问:“你们到底想看什么?”

没想到他们竟然说:“我们最想看我们的祖国与你们这里有关联的地方!”

一句话提醒了我,于是英国朋友走进外滩12号——汇丰银行旧址,韩国朋友来到了位于马当路的一幢石库门房屋——当年韩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以色列朋友不仅要看大名鼎鼎的上海音乐学院,说该院的建筑与他们有关,还穿街走巷,来到不知名的舟山路59号,一间很小的屋子里。说美国总统卡特的得力助手——前美国财政部长犹太人麦可·布卢门撒尔在上海避难的8年时间里,就住在这里……

我没有想到,若干年前的往事竟然还有这么大的穿透力,难怪我后来到了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也点着名要去看看那里的上海村。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同行问我:“面对有7000万人来参观的世博会,你最想出的是什么书?”

我脱口而出:“我最想出的是《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

这就是出版这套连接上海这座城市,与世界各国朋友心灵的大交流书系的真实的原因。

提出这个选题设想,立即得到了上海社科院、上海市档案馆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的首肯和大力支持。在各方的通力协作下,《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这套丛书以独特崭新的面貌、以中文版和外文版两个版本,呈现在海内外广大读者面前。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记录从上海开埠到今,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发生、发展,以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精彩场面,展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魅力。作为一部面向海内外广大读者的文化普及作品,在编辑过程中,始终追求要体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色:

首先它是—本享受“悦读”的书。《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主要面向来沪参观的海内外人士,全书通过轻松的笔触,以讲故事的生动方式,将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这个东方国际化都市所呈现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历史发展的脉络是经线,人物、故事、社会生活、地标景观等是纬线,经纬交织,明珠璀璨,立体展现出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海纳百川的巨大包容性。一些读过这部书的专家也由衷感叹:“上海的国际文化包容性,能够以这样新颖独到、通俗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没有想到,实在是耳目为之一新!”

其次它是—本好看的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图片对于初来乍到的海内外游客,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让书中的图片更出彩,各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丛书合作方上海市档案馆专门组织人手开发“珍档”,整理出了从未公开过的珍贵档案资料照片'供本书独家使用;学者教授也“倾囊而出”,熊月之、陈祖恩、汪之成等著名专家,都把自己数十年研究积累的“全部家当”奉献了出来;著名摄影家尔冬强先生,为此书献出了杰作;还有社会上的—大批热心人士,如蔡建忠先生等,提供了珍贵的图片资料。此外,本书的地图也是精心创意的产物,既实用又值得观赏、收藏。

另外它还是—本可查可读的工具书。本书作为文化和旅游兼备图书,在做文化的同时’凸现其实用性和知识性,具备查考功能。全书的百科知识、表格、指示图星罗棋布,向海内外人士详细介绍各国文化在上海的标志性特点,以及提供实际的旅游参观信息、休闲服务信息等。

为了让来上海的朋友真正觉得,上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不仅有介绍有关国家与上海这个城市的历史痕迹,还有近30年,这些国家参与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所创建的新的标志性的工程和活动项目。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是当代上海城市精神的写照。本书的出版,不仅让外国友人了解上海这座城市与有关国家的历史,更会促使双方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望《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这套大书,能成为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一座桥梁,在满足外国友人的心灵需求的同时,也能了却一个中国出版人的心愿。

后记

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与法国人、法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密切的联系。多年来,上海的一些机构与部门都非常关注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并开展了一些具体工作,如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倪静兰教授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翻译了梅朋、傅立德所著的《上海法租界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出版)。但就总体而言,由于受档案资料、语言等一些因素与条件的限制,对上海的法租界史、法国文化、法国侨民等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最近几年,一些情况开始有所改观,我们在一些机构与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陆续发现、挖掘了一批新资料(包括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研读中法文资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开设“专业法语”等研究生课程,并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我们着手进行相关课题的探讨,如法册道契、法租界街区、法侨社会生活、徐汇公学,等等。现在,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是—本题为《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的图书,我们试图以“文化地图”为视角,梳理上海与法国文化渊源发展的线索与脉络,揭示上海城市与法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中法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的场面。

本书由马学强、曹胜梅编著,具体分工如下:上海的法国记忆(前言)、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由马学强撰写;第二章、第三章,由曹胜梅撰写;附录部分,由曹胜梅、马学强共同承担。

本书的编撰,得到了一些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教授,法国里昂二大历史系教授、法国大学学院高级研究员Christian HENRIOT(安克强)作为评阅人,对书稿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何敬业教授不仅承担历史研究所的研究生法语课讲授工作,同时也始终关心上海法租界史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近年来,我们从海内外收集到大量有关法租界与法国侨民的照片,本书中的历史图片分别由马学强研究员与上海市档案馆等部门提供。鲍世望先生担任本书图片的主要拍摄工作,两年多来,他奔波于各大研究机构与收藏部门,或翻拍历史图片,或往来于一些街区、文物点拍摄现场照片,不辞辛苦,兢兢业业。本书中还有多幅图片由出版社等方面提供。责任编辑汪冬梅,美术编辑周艳梅、张独伊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谨向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撰写与图片收集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档案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资料室、瑞金医院档案室及卢湾区、徐汇区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深表谢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学强//曹胜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04926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1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6: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