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创造利润成为习惯
内容
编辑推荐

对于企业的运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利润!因为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作为保证,而源源不断的资金只能来源于利润。获得利润——这是企业生存的唯一目标。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长期没有利润的企业会失去市场生存的机会,更别奢谈发展和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对于任何一个员工来说,利润也极其重要。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创造利润只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的事,其实,为企业创造利润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如果企业亏损,受到冲击的首先就是员工。因为很多企业在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时,首先的做法就是裁员!如何才能让企业远离利润危机和生存困局?让创造利润成为习惯!让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养成创造利润的习惯!如何才能让创造利润成为习惯呢?这正是本书要探讨的内容。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帮助企业利润持续倍增的书,一本加快员工涨薪和晋升步伐的书。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自然界的铁律;创造利润者生存,入不敷出者淘汰,这是企业界的铁律。利润是企业的命脉,员工的保障。没有了利润,企业就会垮掉;没有了利润,员工的未来难测。只有抓住不断创造利润这个关键,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员工才有未来和保障。

每个员工都应该将利润牢记在心,让创造利润成为习惯,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目录

第一章 利润:公司的命脉,员工的保障

 1.公司的利润决定员工的利益

 2.企业的本质:追求最大利润,满足顾客需求,实现梦想

 3.创造利润者生存,入不敷出者淘汰

 4.要基业常青,就要永远扛住利润大旗

 5.重视大钱更要重视小钱:小钱是大钱的祖宗

 6.现金为王,稳健为先

 7.盲目多元化,赔的人多赚的人少

第二章 为公司省钱,就是为自己谋福利

 1.节流是企业活下去的根本

 2.成本优势是保持优势的关键

 3.该省的钱,省一分是一分

 4.成本降低10%,就等于利润增加20%

 5.抠门过日子,不好听,但管用

 6.有了抠门精神,才会有高利润

 7.节约,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8.为公司省钱,就是为自己谋福利

第三章 不断提升效能,让利润追着你跑

 1.功劳重于苦劳,结果重于过程

 2.做关键问题的解决专家,化困难为利润

 3.勤为创造利润找方法

 4.科学规划时间:提高效率的最大法宝

 5.明确你的目标,每天提高1%

 6.沟通提升效益,交流带来业绩

 7.成为每个企业都需要的人

第四章 积极创新:有创新才会有大利润

 1.积极创新:有创新才会有大利润

 2.摆脱旧有模式,发现利润蓝海

 3.顺势而为,是利润回报最大的创新

 4.为成本精打细算,也是一种创新

 5.危机是危险也是契机,经验是宝藏也是陷阱

 6.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学会放弃

第五章 同舟共济,共创利润

 1.团队是最好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2.打造高绩效团队,是让利润倍增的捷径

 3.高度的责任心是创造利润的保障

 4.敬业是节约成本的上佳途径

 5.忠诚,创造利润最大的内在动力

 6.尽量不跳槽,努力创绩效

 7.与公司同舟共济,共同成长

第六章 不断增强获利能力,做产能最高的人

 1.不断提升创造利润的能力

 2.马上行动,时间就是利润

 3.思路就是出路,创意就是利润

 4.控制时间成本:未来企业的基本生存之道

 5.工作是带薪水的学习和增强获利能力的平台

 6.应该去做的事,不必上司交代

第七章 让创造利润成为你的使命和习惯

 1.创造利润是员工的天职

 2.热爱你的工作,距离成功更近

 3.成功的欲望有多强,创造的利润就有多大

 4.确保优质客户,创造未来客户

 5.学会危机管理,化危机为赢利

 6.专注于你的工作,习惯于创造利润

 7.现在就动手做!知道不如做到

试读章节

1.公司的利润决定员工的利益

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共同体,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润息息相关。企业的成长,要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员工的成长又要依靠企业这个平台。正所谓:企业兴,员工兴;企业衰,员工衰。当企业衰落时,一个部门经理可能只能拿到10万;当企业兴盛时,同样一个部门经理可能就能收入100万!所以,公司的利润决定员工的利益。

如果把员工比喻为一粒种子,那么公司就是培育这粒种子的沃土。如果公司是船,那么员工就是承载这只船的水。没有员工的努力与支持,公司的发展与辉煌无从谈起。所以,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实现的是一种“双赢模式”。

1999年3月,马云决定回到杭州重新创业。

回去时,当初从杭州跟到北京的6个人一个不少,加上其他人一共18个人。当时马云只给他们3天时间考虑,回去的条件是每月只有500元工资,在加拿大MBA毕业的也一视同仁。而这些人在外经贸部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与此同时,各大互联网公司正好在招兵买马,但他们都跟着马云回到了杭州。大家把各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凑了50万元,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

当时他们没有办公室,他们就在马云家办公,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埋头苦干,每天要工作16到18个小时。

苦到尽头了,甜头终于来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为了这一天,有人等待了12年,有人等待了8年,还有很多人没有等到这一天。

当初阿里巴巴创业时,天下IT精英蜂拥而至,其中不少人是为了阿里巴巴的上市。然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没有等到这一天,他们或是在阿里巴巴的冬天逃走了,或是在阿里巴巴大裁员时被裁掉了。

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以及阿里巴巴团队中的骨干,他们不是为了上市、为了股份而来的,他们是为了“做一家伟大的公司”的理想欣然而至。刚开始的18个人中,有做到总裁级的孙彤宇,也有还是经理的麻长炜,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从阿里巴巴流失。

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最高兴的恐怕是阿里巴巴的骨干创业者和员工。阿里巴巴上市造就的千万富翁就有千人之多。阿里巴巴集团旗下5家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中国雅虎和阿里软件)的高管都成了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面积最广泛、数量最巨大的造富运动。

当年跟着马云艰苦拼杀的阿里巴巴创业者们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回报。在创业初期,马云给他们的允诺是:“阿里巴巴一旦成为上市公司,我们每一个人所付出的所有代价都会得到回报。”马云当年的允诺超值兑现了。但别忘了马云当年最先给他们的允诺是“一天12个小时的苦活、不到2000元的低工资、苦难、屈辱和不被理解”。

如果没有阿里巴巴的完美团队,相信阿里巴巴的今天绝对不会如此美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整个团队的不离不弃、团结合作成就了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的壮大也成就了员工。

只有与公司同患难,才可能与公司同成长。而最令人陶醉的成就,是与公司一起同舟共济、历经艰难取得的成就。如果你能敬业负责,与公司一起同舟共济,那么你得到的回报必定丰厚无比。

只有你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才会给你财富

态度决定成就,效益决定收益。有些人总是抱怨待遇低、薪水少,却没有自问:“我到底为公司创造了多少效益?”事实上,只有你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才会给你财富;只有你为企业打造机会,企业才会给你机会!

2006年,香港“十大打工皇帝”出炉,李嘉诚的得力干将、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以1.3亿港元的年收入蝉联“王中王”,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以年收人9200万港元排在第二。从1997年开始,霍建宁一直是香港的打工皇帝。

作为一名员工,李嘉诚为什么每年都提供霍建宁那么高的报酬呢?因为一直以来,霍建宁都在为李嘉诚的企业屡创佳绩。

1979年加入长实的霍建宁,是李嘉诚亲手栽培的良将。他凭着自己在金融财务方面的才干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一路晋升。1984年升为和黄执行董事,1985年任长实董事。1993年登上和黄董事总经理之位。当时有人说,霍建宁接下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因为,和黄在80年代后期,受海外业务亏损拖累,股价长期处于偏低水平。霍建宁接手后,不断改组,通过收购合并,成功地将业务由亏转盈。其后,他趁赫斯基石油表现优异,顺势在加拿大借壳上市,令集团从中获特殊赢利65亿港元。

继后,他更接手处理亏损多年的欧洲电讯业务,因Orange成立以来,一直蚕食和黄在港的电讯业务赢利,和记电讯变相白做。到1996年,霍建宁毅然分拆Orange上市,成功套现,后来见时机成熟,于1999年底将Orange转售,成功替集团赚取了超过1600亿港元的赢利,创出神话。李嘉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霍建宁功不可没。李嘉诚也给予了霍建宁惊人的回报。

是否能获得加薪,是否有希望被提拔,虽然表面看来决定权操控在老板手上,但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你自己!企业要赢利,就必定会重用那些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员工。同时,企业也会给予那些创造出优异业绩的职员最优厚的回报。

如果你想领到更高的薪水,就必须努力为企业创造利润。如果你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学以致用,开放你的思路,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你的前途和“钱”途都必将越来越光明。

P3-6

序言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对于企业,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它虽然不是生命的全部,但是,没有利润,就没有生命。

提到利润,很多人容易想到马克思在谈到利润对人的诱惑性时说过的一段叫人触目惊心的话:“……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资本家大胆起来、铤而走险、践踏法律甚至敢冒绞首的危险,全都是因为一个词——“利润”。从这个角度看,“利润”似乎很肮脏。然而,正如金钱并没有善与恶之分,“利润”其实也没有好与坏之别。

事实上,对于企业的运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利润!因为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作为保证,而源源不断的资金只能来源于利润。获得利润——这是企业生存的唯一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呢?经济学家给出了答案:削减成本与增加收入。利润的最大化是每个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长期没有利润的企业会失去市场生存的机会,更别奢谈发展和履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2008年以来,一场全球金融海啸荡涤着地球的各个角落,世界各国的企业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008年9月16目,由于受严重财务危机所迫,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是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继贝尔斯登、美林之后倒下的第三个投资银行,目前华尔街仅存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两家投资银行。在截至2008年11月底的8个月中,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投资组合的资产价值缩水31%,亏损580亿新元。丰田汽车2008年亏损500亿日元,是其46年来首次亏损。受经济形势影响,英特尔公司对外公布了调整其在华生产运营的计划,涉及上海浦东工厂、成都工厂和大连工厂。松下为了抵御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巨额亏损,裁员1.5万人并关闭全球的27家工厂。

在过去的金融危机面前,不管是实力雄厚的百年名企还是新兴高科技企业,都遭遇了利润危机和生存困局。那么,如何应对危机?只有尽一切可能地挖掘利润。越是危难的时候,利润就越发重要。试想,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还有什么比利润更重要?没有利润,企业就会面临发展甚至生存问题!没有利润,企业只好缩减经营规模,甚至申请破产保护!

对于任何一个员工来说,利润也极其重要。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创造利润只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的事,其实,为企业创造利润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如果企业亏损,受到冲击的首先就是员工。因为很多企业在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时,首先的做法就是裁员!

如何才能让企业远离利润危机和生存困局?让创造利润成为习惯!让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养成创造利润的习惯!如何才能让创造利润成为习惯呢?这正是本书要探讨的内容。

书评(媒体评论)

只有在员工为公司创造出丰厚利润的条件下,他们的奖金和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公司只有实现了赢利,才能把赢得的利益拿出来与员工分享。

——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 美国惠普公司创始人

那些否定他们与利润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人经常发现,一旦碰上公司的艰难时期,他们的预算总是最先被削减,他们也最容易被辞退,这些一点儿都不奇怪,因为没有利润,就没有管理。

——汤姆·彼得斯《追求卓越》作者,后现代企业管理之父

企业需要利润,就像人体需要食物、氧气、水和血液一样,缺乏就没有生命。

——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作者,全球著名企业管理学家

企业上下都必须将注意力放在赢利上,因为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

——彼得·德鲁克 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创造利润成为习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施伟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39964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