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比尔·盖茨学西方管理跟李嘉诚学东方管理
内容
编辑推荐

比尔·盖茨和李嘉诚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当代企业家中的领袖人物,他们各自凭借自己独具智慧的管理理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手段,让自己收获了无可匹敌的财富。本书汲取了他们的管理智慧之精华。为人们指明了要达到成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所要具备的智慧,以此给人们以启迪和鼓舞。

内容推荐

比尔·盖茨和李嘉诚不仅是顶尖的经营高手,也是顶尖的管理高手。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经不存在纯粹的东方管理或西方管理,在频繁的交流过程中,东、西方管理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越来越显示出相似的特色,但两种管理各自的文化内核,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

在自我管理方面,比尔·盖茨和李嘉诚具有相同的领导特质:勤奋、好学、敬业、务实、大度、节俭、慷慨……这也是古今中外的优秀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本书汲取了他们的管理智慧之精华。为人们指明了要达到成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所要具备的智慧,以此给人们以启迪和鼓舞。

目录

上篇 跟比尔·盖茨学西方管理——做事的一等功夫,创业的一流艺术

 第一章 梦想:比尔·盖茨自我开发的管理胜经

全心全意耕耘梦想

追求杰出,拒绝平庸

健全精神的修炼

训练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二章 队友:比尔·盖茨追求卓越的管理胜经①

在人才中挑选最佳雇员

微软中意的几种雇员

微软别具一格的招聘策略

诚心访寻“比我们更出色的人”

 第三章 团队:比尔·盖茨追求卓越的管理胜经②

建立超强领导团队

微软秘笈:小团队管理

开明的领导策略

 第四章 文化:比尔·盖茨释放激情的管理胜经

使公司像家一样温暖,像校园一样美好

赋予每个人自动自发的权力

帮助员工点燃工作激情

 第五章 分享:比尔·盖茨高效激励的管理胜经

慷慨的分享政策

让同伴变得更优秀

让员工变得更聪明

 第六章 竞赛:比尔·盖茨赢家通吃的管理胜经

先赢得客户,再提供技术

追求100%的市场率

以合作赢得成功机会

 第七章 刨新:比尔·盖茨领先市场的管理胜经

微软创新第一招:以人为本

微软创新第二招:以用户为中心

微软创新第三招:以执行为铺垫

 第八章 机遇:比尔·盖茨先专后精的管理胜经

先做最强,再做最大

对市场机会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用速度换机会

 第九章 价值:比尔·盖茨实现自我价值的管理胜经

以自然为时尚的享乐观

以分享为快乐的人生观

下篇 跟李嘉诚学东方管理——做人的一等智慧,经商的一流学问

 第十章 自修:李嘉诚修己安人的管理胜经

一个“勤”字培护人生根基

一个“诚”字打开机会之门

一个“信”字创立事业品牌

一个“敬”字铺平人际坦途

 第十一章 为学:李嘉诚学以致用的管理胜经

让知识转化为智能

追求行业最新的知识

 第十二章 谋攻:李嘉诚好谋而成的管理胜经

投资而不投机的稳健经营法则

知己知彼,准确预测

好谋而成,分段治事

 第十三章 权变:李嘉诚刚柔相济的管理胜经

李嘉诚的进退变通法则

李嘉诚的取舍变通法则

 第十四章 为政:李嘉诚以人为本的管理胜经

做领袖而不是老板

建立一支无傲心有傲骨的团队

 第十五章 求贤:李嘉诚知人善任的管理胜经

李嘉诚选拔人才的五大心法

灵活用人,不拘一格

 第十六章 伐交:李嘉诚和合共赢的管理胜经

李嘉诚合作制胜的“三副牌”

只要朋友,不要敌人

 第十七章 齐家:李嘉诚低调处世的管理胜经

李嘉诚化小爱为大爱的心路历程

李嘉诚教子成人的6条经验

 第十八掌 乐善:李嘉诚自利利人的管理胜经

常怀感恩施善之心

让大爱播撒人间

试读章节

一棵大树缘起于一粒微小的种子,一项伟业缘起于创始人一个美好的梦想。人生最有价值的管理之道是:将绝大部分时间、精力和智能用于耕耘自己的梦想。

比尔·盖茨创办、发展和成就微软公司的过程,就是一个孜孜不倦地耕耘梦想的过程,他自始至终都在做一件少年时就想做好的事,从来没有改变过方向,最后,他的每一分努力都结出了累累硕果。

比尔·盖茨耕耘梦想的过程,共分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萌生一个造福人类的梦想

一棵小草的种子不可能长成一棵大树,一个平庸的梦想不可能成就大业。谁没有梦想呢?但如果只是关注自身得失,只是关注一己成功,关注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那么,你的梦想不过是一粒瘪谷,不过是一颗带着“基因缺陷”的种子,不可能茁壮成长。

每一个杰出人士都有一个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比尔·盖茨也不例外。他的梦想是:让计算机成为人人有机会使用的工具。他说:“我小时候选择的一个梦想是计算机,我想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当时我选择这个梦想并不是说要挣多少钱,建立一家多么伟大的公司,我只是梦想能有这么一个非常出色的工具。”

他还说,这是他“一生要做的工作”,而他确实为之奋斗了一生。

比尔·盖茨念的是一所“贵族级”的私立中学——湖滨中学,这所收费昂贵的学校物有所值,为学生们租用了通用公司的计算机,使他们有机会接触这种新机器。从比尔·盖茨看见计算机的第一眼起,就被它迷住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一个典型的“计算机迷”,并渐渐萌生了将计算机变成一种普通的应用工具的梦想。

第二个阶段:设定目标,付诸行动

如果有了一颗良种,但是不播撒它、培养它,它永远只是一颗种子。同样,让梦想停留于想象阶段,毫无意义。当你清楚地知道需要为梦想做点什么时候,并开始行动的时候,你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努力目标。

比尔·盖茨的梦想是让计算机成为一种普通的应用工具,但计算机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涉及多个行业,应该从哪儿着手自己的事业呢?比尔·盖茨发现,他最大的兴趣在于开发软件,在人与计算机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实现人机“友好对话”。他说:“我想编写计算机软件,这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我知道它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行业。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但我预感到计算机将会成为每一张办公桌上很有价值的工具,而且最终会成为每个家庭有价值的工具。”

比尔·盖茨的特点是,一旦开始行动,就全力以赴。他不满足于老师教他的那些肤浅的计算机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每一种与计算机有关的图书、杂志,就连报纸上的零星知识也不放过。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除了计算机操作外,他还自修计算机程序设计。13岁时,盖茨编出了第一个游戏软件,他也成了同学们眼中的“计算机天才”。

有人说,目标引导成功。但是,只有目标还不够,你必须获得实现目标的能力。成功的一个秘诀是:发展一种爱好并成为你的专业。几乎每一个杰出人士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仅仅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足以让你成功。你必须深入学习某一方面的核心技术,并尽可能熟悉与之相关的知识,使它成为你的“秘密武器”。这样,你就能在人生竞争中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第三个阶段:结交同志,充实力量

比尔·盖茨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少年时就明白了结盟的重要性。在他的倡导下,他和湖滨中学的保罗·艾伦、肯特·伊文斯、理查德·韦兰德等12个人,成立了“湖滨程序员小组”。小组确定了一个当时看起来有点可笑的目标——“利用计算机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赚取商业利润的机会”。他们的家长、老师也许认为他们不过是在玩小孩子的“过家家”游戏,但现在回过头再看,比尔·盖茨其实是非常认真地为自己选择了一条生活道路,而且“湖滨程序员小组”的保罗·艾伦、理查德·韦兰德等多位成员也成了他日后创业的伙伴。

第四个阶段:勇敢而谨慎地进行尝试

有一句俗话:“铁匠没样,边打边像。”创办事业如同铁匠打铁,并无一定的模式可遵循,只能边干边尝试。有一句话说得更好:摸着石头过河。只要目标明确,哪怕不熟悉路径,摸索着前进,迟早能到达目标。

为了“利用计算机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赚取商业利润的机会”,比尔·盖茨在读中学高年级时,就开始承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业务。他和保罗·艾伦、理查德·韦兰德和肯特·伊文斯为波特兰市的一家信息科学公司编写了一个工资表程序,赚了一笔钱。随后,他又和艾伦成立了交通数据公司,为市政部门编写交通流量统计程序,赚了大约2万美元,可惜该项业务的市场需求有限,他们的公司就此无疾而终。此后,盖茨还做过不少编写程序的业务,不仅提高了编程水平,也获得了宝贵的创业经验。

有一个特点值得注意:少年时的比尔·盖茨进行过多次创业尝试,有时赚了钱,有时劳而无功,但从未赔过钱。可见他的尝试是谨慎而不莽撞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谨慎十分重要。这有利于保存你创业的元气,也有利于保护你的创业信心。

第五个阶段:看准了就全力以赴

在父母的要求下,比尔·盖茨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选修法律专业。但他对法律的兴趣远不如对计算机的兴趣,经常整日整夜地流连于学校的计算机房,乐此不疲。而且,他和保罗·艾伦都看见了微型计算机产生的苗头,并经常坐在一起商量创办他们自己的软件公司。

终于,微型计算机问世了,软件设计天才们的黄金时代到来了。一直对此保持高度关注的盖茨和艾伦没有错过这个新出现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创办了微软公司。为了一心一意经营公司,盖茨做了一件让父母痛心疾首的事:退学。

与此同时,保罗·艾伦也从就读的学校退学。为了追求梦想,他们甘愿有所舍弃。盖茨说:“当你创办一家企业时,你有一个目标。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财务目标——这没有什么错。对有些人来说,目标是他们想打造的一种特别的东西。对保罗和我来说,目标就是使计算机成为一种增强人类能力的最有效工具的梦想。”

拿到哈佛大学的文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呀!这也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目标。为了阻止盖茨退学,盖茨的父母特意邀请德高望重的千万富翁斯托姆先生担任说服工作。但盖茨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不能同时追求两个目标,而他非常清楚自己喜欢的目标是什么。斯托姆先生以自己的人生阅历,肯定了他的想法。后来,斯托姆先生常开玩笑说:“在这个问题上,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我那时应该给他一张空白支票,让他随便填上数字去花,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投资呀!我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精明的投资家,但在这件事情上,我简直蠢透了!”

在这个充满机会的世界,经常困扰人们的问题往往不是机会太少,而是机会太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该如何选择,需要一颗精明而清醒的头脑。

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你同时瞄准多个目标,什么也得不到。P5-8

序言

企业家南存辉说:“先当比尔·盖茨,再做李嘉诚。”“巨人”史玉柱也说:“最想学的两个人是比尔·盖茨和李嘉诚。”

比尔·盖茨和李嘉诚不仅是顶尖的经营高手,也是顶尖的管理高手。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经不存在纯粹的东方管理或西方管理,在频繁的交流过程中,东、西方管理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越来越显示出相似的特色,但两种管理各自的文化内核,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

在自我管理方面,比尔·盖茨和李嘉诚具有相同的领导特质:勤奋、好学、敬业、务实、大度、节俭、慷慨……这也是古今中外的优秀领导者必备的素质。

在事业管理方面,比尔·盖茨和李嘉诚却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

比尔·盖茨做人先做事,李嘉诚做事先做人;

比尔·盖茨追求卓越,李嘉诚追求和谐;

比尔·盖茨热衷于技术,李嘉诚热衷于经营;

比尔·盖茨走专业化道路,李嘉诚走多元化道路;

比尔·盖茨对市场十分贪婪,李嘉诚“有饭大家吃”;

比尔·盖茨毫不留情地打击对手,李嘉诚从不为自己树敌;

比尔·盖茨强调自由人文,李嘉诚强调制度管理;

比尔·盖茨重视精英也重视普通员工,李嘉诚器重精英,怜惜普通员工。

比尔·盖茨让别人做CEO,李嘉诚自己做CEO;

比尔·盖茨激流勇退,李嘉诚永不言退。

对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比尔·盖茨和李嘉诚都是足堪师法的人物,他们的成功经验是一座可供后来者挖掘百年的宝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比尔·盖茨学西方管理跟李嘉诚学东方管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卫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77553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5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1: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