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赏书记/蜜蜂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雪夜闭户夜读书是一种乐事,三更有梦当书枕也是一种乐事。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过程中的趣事、趣闻、闲话等方面的随笔、札记,配以精美的插图,令读者品味读书之乐趣、读书的风趣。

内容推荐

《赏书记》编选了三十余位古今中外学人的散文,讲述他们读书的故事。其中既有西方的思想家如蒙田、培根,政治家如斯迈尔斯、罗斯福夫人,文学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弗吉尼亚·伍尔芙,也有中国的若干学者、作家,如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冰心、杨绛、汪曾祺等。翻开此书,观人间百态,历读书诸相,岂不快哉!

目录

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文

我的书房

论读书

与书为友

阅读

少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读书范围

读书之乐

我为什么喜欢读书

读书乐

书与你

读书的时光

读书之乐

入厕读书

灯下读书论

读书的乐趣

牛津的书虫

读书与风趣

读书的艺术

阅读的乐趣

忆读书文

漫谈读书

读书苦?读书乐?

书 文

读书乐

我为休息读书

读书苦乐

读书诸相

读书乐

读书之乐

书与我

书趣

书香·酒香文

书香文俭刘

杂说读书乐

愿做职业读书人

人说“读书乐”,读书真的就乐吗?

我读

恋爱般的阅读

逃学为读书

书房与花

夜读

躺着读书

走出书斋的阅读

试读章节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才干。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运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学识方能办到。

读书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人,只按照书本办事是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学问虽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聪明者则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这是技艺,不体验就学不到。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原理。为挑剔辩驳去读书是无聊的。但也不可过于迷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应限于不太重要的议论和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书将像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因此,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饰无知;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背,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形而上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烦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案例,如此等等。这种种心灵上的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治疗。

P5-6

序言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足以变化气质……”培根之语,真知灼见。开卷有益,人所皆知,然倘能品悟开卷之乐、开卷之趣,则更为锦上添花。

宋朝翁森有《四诗读书乐》,春读“绿满窗前草不除”,夏读“瑶琴一曲来薰风”,秋读“起弄明月霜天高”,冬读“数点梅花天地心”。又若如水静夜,一杯清茶,灯下独读,“三更有梦书当枕”,优哉游哉;雨天卧读,或“雪夜闭户读禁书”,掩卷深思之时,意境无限。进出书卷,思绪万里,阅读之趣,或尽于此。

而周作人更为诙谐,他的《入厕读书》说:“我是颇赞成厕上看书的……一个人上厕的时间本来难以一定,但总未必很短,而且这与吃饭不同,无论时间怎么短总觉得这是白费的,想方法要来利用它一下。假如有干净的厕所,上厕时看点书却还是可以的。我有一个常例,便是不拿善本或难懂的书去,虽然看文法书也是寻常。据我的经验,看随笔一类最好,顶不行的是小说。”

为何读书?为了增长见识还是获得乐趣?在哪儿读?书房、卧室、图书馆、旅途中还是如厕时?不同的人怎样选择书目?是随性而读还是开出书单按图索骥?怎样读?逐字逐句推敲还是一目十行?是读完一本再换抑或是数本并行?

《赏书记》编选了三十余位古今中外学人的散文,讲述他们读书的故事。其中既有西方的思想家如蒙田、培根,政治家如斯迈尔斯、罗斯福夫人,文学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弗吉尼亚·伍尔芙,也有中国的若干学者、作家,如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冰心、杨绛、汪曾祺等。翻开此书,观人间百态,历读书诸相,岂不快哉!

书评(媒体评论)

书是希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

——梁实秋

少年时候,我学习是为了自我炫耀;后来年岁渐长,便为了追求知识;现在则是为了自娱,而从来不曾抱过谋利的目的。

——蒙田

好书可引为净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两心相伴,陶陶其乐。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险,好书终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斯迈尔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赏书记/蜜蜂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培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59409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