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如此珍贵,如若让尘埃代替我们陪伴其左右,不止叔本华,我们也要泫然欲泣了。《读书记》借助蒙田、叔本华、尼采、鲁迅、陶行知、胡适等人之手,试图拉近人们与书的距离。“腹有诗书气自华”,闲暇之时,不妨捧起《读书记》静静阅读,细细品味。借由名家大师之文字,贴近之,共鸣之,共同品尝书中之甜、书中之蜜。
图书 | 读书记/蜜蜂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书籍如此珍贵,如若让尘埃代替我们陪伴其左右,不止叔本华,我们也要泫然欲泣了。《读书记》借助蒙田、叔本华、尼采、鲁迅、陶行知、胡适等人之手,试图拉近人们与书的距离。“腹有诗书气自华”,闲暇之时,不妨捧起《读书记》静静阅读,细细品味。借由名家大师之文字,贴近之,共鸣之,共同品尝书中之甜、书中之蜜。 内容推荐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畅游,是内在性灵不断成长的源泉。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经历、读书方法、读书经验,以及读书之意义所在的艺术随笔或札记,配以精美的插图,令读者品味读书之丰富意蕴。 一个人必须尽可能避开偶然事件和外来刺激,自筑壁垒是精神孕育的第一本能和第一智慧。我要让一种别人的思想偷偷越过壁垒么?这就叫阅读。 目录 论读书 文/器涅卡 论好书 文/塞涅卡 论书籍 文/蒙田 读书漫谈 文/兰姆 读书与书籍 文/叔本华 读书的旨趣 文/福泽谕吉 避难于书籍 文/尼采 曾经的读书经历 文/法朗士 图书馆 文/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读书随笔 文/鲁迅 读书的自由与限制 文/弗吉尼亚·伍尔芙 读书的价值与目的 文/弗吉尼亚·伍尔芙 将所读之书“比一比” 文/弗吉尼亚·伍尔芙 书话五则 文/周作人 读书三昧 文/鹤见祐辅 我之于书 文/夏丐尊 读书与用书 文/陶行知 为什么要读书 文/胡适 我们的读书传统 文/史密斯 谈读书 文/朱光潜 谈读书 文/宋云彬 我的读书经验 文/曹聚仁 漫谈读书 文/苏步青 读书与生活 文/李霁野 重读之书 文/叶灵凤 读书 文/萨特 论读书 文/奥登 伊甸园 文/奥登 阅读与人物 文/凯罗尔 他有预见性,但预见我却不可能 文/凯罗尔 书读完了 文/金克木 读书的经历 文/赫姆林 关于读书问题 文/池田大作 精读一本书 文/池田大作 我的读书法 文/牟世金 读书经验谈 文/赵淑侠 看闲书 文/赵淑侠 书的征服 文/蒋子龙 四季与读书 文/傅佩荣 胡乱读书 文/陈村 读书界三境 文/凸凹 读书的前景 文/佚名 试读章节 从你告诉我的和我听到的来看,我觉得你是很有前途的。你没有狂奔乱跑,四处易地,也没有不断搬迁,搞得自己心绪不宁。那种烦躁焦虑正是病态心理的表现。按照我的想法,一个人能够独自度过一些时间,是他情绪稳定的最好证明。 关于你提到的那种阅读方法,即对许多不同作家和各种各样的书籍的阅读,必须注意不能有杂乱散漫和随意任性的成分。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每个地方都去,等于哪里也不去,一生都在国外旅游的人,结果是在许多地方能够受到殷勤的招待,但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对于任何一个大作家的作品都没有深刻的了解,而是从一个作家跳到另外一个作家,走马观花式地阅读所有作家的著作,这样的人就像那种旅游者。刚吃即呕的食物不为身体所吸收,也就对健康无所裨益。不断改变治疗方法最不利于治愈疾病。伤口要是当做试验各种膏药疗效的对象,那是不会愈合的。经常移栽的植株决不会长得茁壮。没有一个东西会如此有用,竞至所到之处无不因之受益。有许多书籍甚至只是有害无益。因此,如果你不能阅读你所有的藏书,拥有你能够阅读的部分也就够了。如果你说:但我想在不同时间里读些不同的书。那我将这样回答你:一个接一个地品尝菜的味道,正是胃口不好的表现;食物名目繁多,种类殊异,不是在滋补身体,而是在戕害健康。所以,还是一直研读成熟作家们的作品吧,如果产生了转换的念头,就立即回到已经熟悉了的作家们那里去。 每天也要学得一些帮你面对贫困或者死亡,以及其他不幸的知识。 浏览许多不同思想之后,要选取其中一个,认真思考并当天予以彻底消化。我就是这样做的。在我一直阅读着的那些思想著作中,我牢牢地抓住其中一个。我今天的想法就是从伊壁鸠鲁那里得到的(是的,我实际上是投靠敌对的阵营了——但目的是为了侦察敌情,而不是叛逃)。伊壁鸠鲁说:“欢乐的贫穷是一种光荣。”但既然是欢乐,就根本不是贫穷。贫穷的人不是所有太少,而是总在追求更多的财富。一个人如果老是觊觎他人之物,时刻计算着的是他尚未到手的东西,而不是他已经有了的一切,那么,他保险柜里或谷仓里有多少积蓄,他有多少牲畜可以放牧,有多少资本可以生息,又说明什么问题呢?你问一个人财产的恰当界限是什么吗?第一是必要,第二是足够。 P1-2 序言 写这篇手记时,心情是忐忑不安的。读过了众多大家的文章后,深深为他们的才智折服。也许,写在本书前面的这篇编辑手记,会显得十分拙劣。然而,作为此书的最早读者,可以与读者一起分享感悟,幸甚至哉!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畅游,是内在性灵不断成长的源泉。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呢?从懵懵懂懂地翻开第一本连环画,从听过桃园三结义的英雄故事后急不可待地查找关于三国的故事,从背起沉甸甸的书包——也许,你早就开始了阅读的旅程…… 在犹太民族中,孩子出生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母亲读完一段,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孩子稍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将蜂蜜滴在《圣经》上,让孩子自己去舔。这种仪式的寓意不言而喻:书甜如蜜。是啊,书甜如蜜,开卷有益。我们都深信:崇尚读书和热爱读书的人,没有理由得不到丰厚的回报。 春光明媚的早晨,不妨以一本优美的散文开启一天的历程;夏日炎炎的午后,不妨拈一本闲适的诗集,拂去烦闷的心情;秋雨的夜晚和严寒的冬日,尼采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蒙田的散文,都是排解寂寞,获得心灵抚慰的最佳灵药。 然而,书甜如蜜的真谛不是人人都能把握的。叔本华曾如斯感慨:“西斯(波斯国王)眼看着自己的百万雄师,想到百年之后竟没有一个人能幸免黄土一怀不的厄运,感慨之余,不禁泫然欲泣。我们再联想起书局出版社那么厚的图书目录中,如果也预想到十年之后,这许多书籍将没有一本还为人所阅读时,岂不也要令人兴起泫然欲泣的感觉。” 书籍如此珍贵,如若让尘埃代替我们陪伴其左右,不止叔本华,我们也要泫然欲泣了。《读书记》借助蒙田、叔本华、尼采、鲁迅、陶行知、胡适等人之手,试图拉近人们与书的距离。“腹有诗书气自华”,闲暇之时,不妨捧起《读书记》静静阅读,细细品味。借由名家大师之文字,贴近之,共鸣之,共同品尝书中之甜、书中之蜜。 书评(媒体评论)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畅游,是内在性灵不断成长的源泉。书籍改变了世界,读书丰富了人生。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经历、读书方法、读书经验,以及读书之意义所在的艺术随笔或札记,配以精美的插图,令读者品味读书之丰富意蕴。一个人必须尽可能避开偶然事件和外来刺激,自筑壁垒是精神孕育的第一本能和第一智慧。我要让一种别人的思想偷偷越过壁垒么?这就叫阅读。 ——尼采 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就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 ——陶行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读书记/蜜蜂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蒙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25938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6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