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堪称文侠小说的恢宏长篇,以汉武帝时代“巫蛊之变”为背景、以湖北张家山出土汉简所记载的一个离奇案件为缘起,引出一段曲折生动、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塑造了小武这个精通汉律、亦正亦邪、亦儒亦侠的文侠形象,及其平民发迹的传奇人生,汉武帝、太子、丞相、廷尉、宠臣、翁主、京辅游侠、梅岭群盗等一干鲜活人物,也跃然纸上。书中全面展现了强汉风骨、苍凉雄放的时代风貌,野性年代、浓烈狂野的男女之爱,以及凌厉雄劲的战阵兵锋、骨鲠慷慨的人格气质、市井闾里的日常生活等汉代社会的原生态,而且,该书内容和附录中还涉及汉代地图、兵器、官制、爵制、度量衡等有趣的“学问”,堪称其特别之处。
汉武帝时期,南昌县的一个叫小武的亭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因为文弱无力,无法管束治下的流氓少年,长期被长官、同僚蔑视。此时县里突发了一件劫掠案,在别人束手无策时,小武凭借他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对律法案例的丰富知识,顺利侦破此案。但这件发生在偏远地区的普通案件,却牵涉到宫中的太子、宰相,地方的诸侯王,以及名扬天下的长安豪侠。小武不得已走上逃亡之路,却意外获得诸侯王公主的爱情。此后小武一路高升,从手持金斧的钦差直到首都的市长——京兆尹,最后参与到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宫廷巫蛊政变中。作者是网络写作的高手,故事编织精彩,文字水平高超,再加上古文字博士的专业学养、史识,使得这部小说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网络热帖。矛盾文学奖得主柳建伟称赞这部小说是中国历史小说写作的新高峰。
小武是南昌县青云里的亭长,自小拜同里的退休老吏李顺为师,学习法律条文。三年过去,水平很高了。李顺也很赏识他,想以自己的老面子,推荐他到南昌县当个狱吏,比如狱史、令史、小史什么的。但是不巧,所有职位都满员。县令王德碍于李顺的面子,也禁不住李顺一个劲地夸奖小武的才能,就让他先在青云里担任亭长。
亭长这个官职,在有勇力者看来,是一个好差使,任务就是监察整个青云里内的各种不法活动,间或迎送过往的邮吏、戍卒,并不需要涉足行政上的烦琐事物,比如登记户口、征收赋税之类。本朝的高祖皇帝就是从亭长干起,通过交接群豪,逐渐发展壮大,最后夺得天下的。做亭长的任务只是日日在闾阎巡行,如果发现哪个健壮的男子四处游逛,不事生产,就要严加盘问,甚至可以马上收捕。小武还有两个职位分别称为“求盗”和“亭父”的副手。顾名思义,“求盗”就是协助小武捕人的;至于“亭父”,一般用来使唤打杂。捕人这种活可不是好干的,得自身孔武有力才行,否则对方根本不会把你放在眼里,理所当然要拔剑反击。小武是个懦弱的人,因为他本身生得秀气,闾里的不良少年们也都公然藐视他,所以青云里的治安一向不大好。县令对小武非常不满意,李顺也很忧虑,当然他并不认为自己看错了人,他知道小武的特长不在于逐捕盗贼。不过王德可不会管这些,总有一天他会派人把李顺叫去,宣布褫夺小武的职位。一旦职务真的被免,就意味着小武丧失了那份微薄的俸禄,不得不同其他人一样下地耕种了。小武对此自然也有清醒认识,他很着急,然而无计可施。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一个考察他的机会来了。
原来这时南昌县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受害人是个女性,地位很低,是一户人家的婢妾。而且她本人不过是受了伤,并没有丢掉性命。只不过这狱事发生在县廷附近,可谓明目张胆,县令十分震怒,如果狱事不能尽快破获,传到郡太守那里的话,他今年的考绩就完蛋了。他立即组织了一个察狱小组,总共四个老练狱吏,到处寻找蛛丝马迹。但是罪犯十分狡猾,现场除了一把刀和一枚契券,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证据。老吏们冒着酷暑,勤奋劳作了几十天,一无所获。受害人的主人家却是当地的一个大族,屡次叫人来县廷催问察狱结果,声言再没有消息,将制作文书上讼郡府甚至长安廷尉府。县令王德吓得满头是汗,他想起了当年县廷的察狱干吏李顺,急召他来商量对策。两人客套一番之后,王德提出,希望李顺出山,帮他一把。李顺为难地说:“在明廷面前,臣也不说假话,臣壮年时也比不上一般人,何况现在垂垂已老,体力不支,恐怕无能为力了。如果明廷不弃,臣倒可以推荐一个人,相信他不会辜负明廷的期望。”县令急道:“谁?如果能帮我察探出这起狱事,今年本县的考绩不负殿,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报答的呢?”李顺道:“青云亭亭长沈武。”“他?”县令拉下脸来,“先生是在耍我吗?他连一个亭长的粗活都干不好,察狱这般缜密的事,怎么可能胜任?”
李顺叹了口气:“明廷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人各有其长,亦有所短。明廷不知吗?我大汉开国功臣陈平名节不修,而为高祖皇帝六出奇计,遂定天下。即如当年淮阴侯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如果任以亭长,一样的会软弱不胜任。但是封坛拜将,指挥千军万马,却能驰骋疆场,斩帅搴旗,建立不世之功勋。臣这个学生沈武心思缜密,文法娴熟,又未必不是如此啊。”县令惊道:“先生休提反贼韩信--如果沈武真如先生所说,我倒可以试试。不过时间紧迫,我只能给他半月时间,如果能察获,定当请求郡府嘉奖。如果不能,他的亭长之职,我也不能替他保住了。青云里现在盗贼公行,实在很令我难堪啊。”
小武接到县廷传达的文书,暂时调用他任县廷贼曹令史,主察卫府剽劫案,不禁大喜。他匆匆赶到县廷,拜见王德,客套过后告别,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察狱劳作中去。首先,他传唤了受害人,也就是那个名叫卫缀的婢妾。她身材中等,面庞白皙,一看就知道是大族畜养的上等奴仆,不参加繁重体力劳动的。如果是干粗活的奴婢,则远没有这么光滑的脸蛋了。也难怪她的主人对其遇刺表现得那么愤怒而急切,乃至敢于对县廷长吏说那样具有威胁性的话。当然,这也因为现在朝廷为政稍微宽缓,如果上溯一百年前的秦朝,官吏权力通天,一个县令的威力足以让你破家,哪里还敢如此嚣张。
这真是上天给我的机会!小武坐在堂上,犹自做梦一般。好一会儿,他回过神来,语气凝重地诘问:“你叫卫缀?案发那天,怎么去了旗亭市场?”
卫缀怯怯地瞥了小武一眼,又垂下眼帘,说:“回令史君,主人差遣婢子去购物,婢子哪敢不去呢?”
小武嗯了一声,不假声色:“可是我查阅过,那天市场停市。县廷出了文告,由于本县郊外蝗虫为灾,特地征召全县精壮黔首,全部赶赴田场杀灭蝗虫,乃至无法开市,这你难道不知吗?”
“令史君所言的确不虚。”卫缀似乎胸有成竹,“不过婢子当时也的确不知道这事,只是到了市场,才发现旗亭的大门紧闭,路面上一个人也没有。婢子只好提着一千二百钱回来了。”
“哦,”小武点了点头,“你被袭击的场景是怎样的?再复述一遍如何?”
卫缀登时脸色惨白,好像受了很大的惊吓,身子有点微微打抖:“回令史君,那天的事婢子简直不敢回忆,想起来真是太恐怖了。当天下着大雨,婢子孤身一人,走在县廷左边的小巷子里,路很难走,到处是泥泞。婢子左手撑着柄雨伞,右手提着那一千二百个铜钱,更加吃力了。才走过巷子不到一半的路程,突然感到有股巨大的力量向婢子背上一推,婢子吃不住,迅即往前扑倒,一头栽进泥泞里,就失去了知觉。过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发现紧紧缠在手臂上的钱索不见了。婢子当时号啕大哭,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令史君想想,一个做奴婢的,每月工钱也没几个,怎么赔得起呢?婢子当时边哭边大声尖叫,这时巷子旁边的门开了,一个小女孩走了出来。后来据说她的名字叫蒋琛。她看见了我,立即双手捂着脸,显出很惊恐的神色,随即尖叫起来。起初婢子想,可能是因为自己满脸泥泞,夹杂着血迹的狼狈样子吓坏了她。但是婢子接着发现她伸出一只手,指着婢子的背,含糊不清地吐出几个字:‘插--刀……插--刀……’婢子更是大惊失色,因为这时婢子才发觉自己背上剧痛,反手一摸,摸到一个刀柄,正插在婢子的右肩上。婢子想自己这次真要死定了,捏着那刀柄,不敢拔出来,心想要是一拔,就会死掉的,血会止不住。后来来了人,也来了医工,他帮我把刀拔出来,又用药敷住伤口。那刀大概长九寸,幸好没有插得很深,只进去了一半,否则婢子就不能在这里回令史君的话了。那天的场景真是很恐怖,婢子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啊!”
卫缀几乎是边哭边说这些话,但是,显然她的口才不错,语句完整连贯,没有任何窒碍的地方。小武暗暗赞叹:难怪主人如此宠爱她。换作是自己,也会对之怜惜的。不过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道:“你说背上受到很大的力量推耸,那自然是个大男子了。只是当时小巷子里那么安静,地上又泥泞难走,一个男子尾随你走了大半个巷子,肯定发出了不小的声响,为什么你竟然没有一点察觉呢?”P1-3
写这本小说,是很偶然的。起初仅为了满足朋友们的好奇,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弄成这么长的一篇东西。
我并非学历史出身,要说喜欢《汉书》,竟是因为它的文学性。这样,顺带着汉代的历史也可说是稍知道一点。也因此,看见现在有些写这个时段的小说,就没有胃口。那些作者们大概以为古代的所有时段都是一回事,所以我从中看到的多为雷同的内容,除了人名换一下。当然,这并不说明我只爱好历史的细节。但关键是,如果不是那些各个朝代不同的细节,很多故事就有可能不这样发展,而应当那样发展。所以,细节有时是可以左右情节的。
因此想写自己心目中的汉代。但从何开始呢?仅仅写宫廷斗争我自己觉得很无聊,况且很多小说已基本是这内容,我不必去凑趣。不过为了能吸引大众的眼球,王侯将相是必要的,毕竟通过欣赏纸上王侯的奢华,能让我们获得虚幻的满足。除了王侯,剩下还有才子佳人。只是汉代又偏偏无所谓才子这种东西,毕竟科举制度还没有。那么我怎么能让读者随着我一起“意淫”呢?
可以追溯一下经历。童年时,我住在南昌的一个市井里,往西走,数百米之外便是波光粼粼的抚河,乃赣江的一条支流,赫赫有名的滕王阁就建在不远的地方。我回想起这场景,总觉得二千年前的汉代,作为豫章郡太守治所的南昌(在小说中叫豫章县),估计也就是这样子。因此我就干脆写一个平民,如何从这个江边小邑发迹的过程。汉代重视“法律”人才,人要发迹,非得从小吏做起,那么熟读律令非常重要。我遥想一个二千多年前的青年人,怎样通过苦苦诵读律令,致位通显。这就是当时的“才子”了,再想出个“佳人”来,故事就基本有了迎合大众口味的可能。
除了这个俗不可耐的故事框架之外,要说这篇小说有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就是它比较注意细节。我充分运用了自己知道的·点汉律知识,让主人公借助它时时脱险,步步高升。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凭借武功脱险,本质都是一样。可惜最后有个遗憾,我本想让主人公有个美好的结局,可是写着写着就走调了,无可奈何地让他失败,这是我感到很抱歉的。有些读者已经对我提出过愤怒的批评,希望写下一部时,我能洒脱一点,让主人公无所不能。这很好理解,读者代入故事情节时,会因此感到尤其爽快。
有必要说明,虽然我的意图是尽量写出心目中汉代的味道,但为了情节的需要,我将一些很常识的史实加以改造了。读者看到这些部分,大可一笑置之。
回想当初写这个东西时,也是比较烦的,每天总觉得要完成一件事,日子因此感到拘束。现在终于看到它的出版,又不由得庆幸。毕竟不写点儿这个,时间可能也是白白流失,什么也不会留下。虽然小说并非什么“经国之大业”,留下与否不很重要,可是“虽小道,必有可观焉”。如果终究能愉悦他人,自己也会很愉悦的。
史杰鹏于北师大
2004年4月
人治下的律治本质上就是治人,这是小人物被漩涡吞噬的悲剧之源。在小武身上,我隐约看到许多人的影子。从梁惠王(作者的网络ID)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好些王朝的影子。
——著名网络ID 十年砍柴
《亭长小武》让人知道历史小说可以这样写,并将会开启一个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新时代。原来中国的历史并不像正史或者野史记载的样子,要远比那个丰富、有意思。其价值是以前写帝王将相的历史小说所不个备的。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作家 柳建伟
汉代的重要性被忽略了,我们现在的文化和娱乐界太重视的东西正是民族历史不一定重要的东西。现在史杰鹏唤醒了国人对汉代的历史意识,是很有好处的一件事。
《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孟宪实
《亭长小武》给人惊艳的感觉,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让人叹服,比如小说里写到汉代的弓箭,就有可以藏入怀袖的小巧毒弩,威力强大的大黄肩射连发弩,可以射到小城墙的车载床弩,让人明白了汉人何以能打败强大的匈奴。这部包含了小吏升迁、官匪对峙、宫廷政变,以及美丽爱情的历史小说,高潮不断,是绝好的电视剧题材。
湖南电视台副总编辑 樊旭文
史杰鹏作品具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张力,透着深厚的学识与功底,使他在芸芸编剧中鹤立鸡群,让我不由惊诧与赞叹!
中影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影集团制片分公司总经理 赵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