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漫话隋唐东都城/洛阳社科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随笔的手法,选取了隋唐时期洛阳的几个有特色的建筑,以及围绕这些建筑展开叙述一些历史故事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是一本可读性、历史性较强的历史随笔。

朋友们,现在就让我们先做一段神游,闭上眼睛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去体味一下这座城市应有的魂魄吧……

内容推荐

随着近年来大遗址保护工程的启动,各项发掘保护措施的陆续出台,尤其是尘封千年的国门——定鼎门的重新开启,智者柄政下的洛阳故有无双的强大历史文化元素正破土萌动,被强势激发,相信破瞳灼目,熠熠生辉,指日可待!

朋友们,现在就让我们先做一段神游,闭上眼睛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去体味一下这座城市应有的魂魄吧……

隋炀帝营东都,大唐因之。隋唐时代的东都城足以盛纳中国人对强国盛世的所有憧憬。这座皇皇帝都铭凿了中国历史最辉煌的印记!也留下了诸多撼人心魄的历史之最: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紫禁城(宫城);隋唐时代规模最大的市场——隋丰都市;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营造工程;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东都苑(隋称上林苑)……

目录

一 “修治洛阳还晋家”

二 老臣,旧都

三 大隋的大匠与大佬

四 大隋的大业

五 入主新都

六 东都之天、地、人

七 东都外围

八 壮哉,定鼎门!

九 天街,天枢,天桥

十 坊里春秋,市井风流(上)

十一 坊里春秋,市井风流(下)

十二 人文东都(一)

十三 人文东都(二)

十四 人文东都(三)

十五 人文东都(四)

十六 人文东都(五)

十七 人文东都(六)

十八 人文东都(七)

十九 人文东都(八)

二十 从一场政变看开去

二一 皇城与东城

二二 则天之门

二三 东都三大殿(上)

二四 东都三大殿(下)

二五 多少楼台烟雨中(上)

二六 多少楼台烟雨中(下)

二七 天下第一苑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二 老臣,旧都

杨广此行目的非常明确,建新都之意已决,这趟就是来考察个地形,定个大框框的。手下群臣自然心中有数,所以也都想在这历史性的时刻露一把脸,在新皇面前多一点表现。 苏威在本朝是个大人物,在文帝朝就颇得宠信,官从刑部做到吏部。开皇九年,拜尚书右仆射,其后虽然一度被黜,但到了仁寿初,仍为杨坚所念官复原职了,杨广即位时苏威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杨素。

隋代曾两次移都,都与苏威有着密切的关联,文帝杨坚由长安迁大兴苏威倡首,炀帝杨广迁洛阳又是他先进言。其实文帝时代即有迁洛之议,当时江南名士陆知命上《太平颂》,建言杨坚太平应都洛,不过当时隋刚迁新都大兴不久,杨坚又以崇俭著名,不可能再去折腾搬家的事了,所以有议而无果。陆知命在杨广出镇江都的时候就与其有渊源,杨广即位后,“帝甚敬之”,甚至连为百官所惮的齐王睐他也敢捋须拔毛。还接着说苏威,隋末天下大乱,他随着炀帝下了江南,炀帝为宇文化及所弑后,他归附宇文化及,后又侍从瓦岗李密,李密败落后他又回东都投靠越王杨侗,王世充僭位后他又为王世充效力,其间皆颇得器用,可谓乱世弄潮儿,政坛常青树。不过,临到末了却玩栽到了年轻人手里。李世民克东都后苏威曾要求觐见,但老头托大,架子端的十足,称“老病不能拜起”,大概是认为李世民终非人主且又皮嫩毛稀,有所轻视。说起来这个苏威的政治眼光确实也不怎么的,隋文帝当年仕周时大权在握对他很是高看的,可当文帝代周自立时他却吓得“遁归田里”失去了拥立大功。临到又要改朝换代了,他这次倒是吸取教训思想彻底解放了,杨广死后,低三下四地见谁投谁,可最后真正遇到真命天子了,他却又把架子给端了起来。李世民可不吃他这一套,立马派人过去一通恶损:“公隋朝宰辅,政乱不能匡救,遂令品物涂炭,君弑国亡。见李密、王充,皆拜伏舞蹈。今既老病,无劳相见也。”苏威的政治生命自此在洛阳终结。领略了年轻人的魄力后,老头深感后生可畏。不久,到了长安追着李世民强烈要求见面,李世民一点面子都不给,坚决不见!老头受到了打击加上年纪也大了,终于垮了下去,终年八十二岁。

再来说说杨广选中的这块新宅基,这儿也并非杨广君臣所说古来没有君王立都经营,当年西周立东都洛邑,首创中国古代两京格局。周公卜洛,营王城、下都(即成周)双子城,是洛阳建城之始。西边的王城是政治、文化中心,有宫室、宗庙,西周时期,周天子曾多次在这里集会诸侯,颁布政令。东边的成周是军事中心,里面迁禁殷商顽民,驻成周八师。其中王城即在伊阙中轴稍偏西的位置,从东周平王东迁到敬王移驻成周的260年间,王城又是东周天子的常驻之地,这个时代王权虽已经衰微,但作为王都城市的规模在当时还是数一数二的,加之冲天下交通枢要,周人又极善经营商业,当时的洛阳户口和富庶繁华程度仍不让诸侯。秦末汉初王城凋敝,在王城旧址中央汉人建河南县城,而东边几十里外的成周城则是当时河南郡治所在地洛阳(刘邦初都洛阳便在这里),从汉开始到隋的八百年,洛阳的历史在东面的成周。那里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的国都。北周末年宣帝以洛阳为东京,发山东诸州兵治洛阳宫,常役四万人,徒相州六府于此,“虽未成毕,其规模壮丽,逾于汉魏远矣”。一年半后宣帝驾崩,大权在握的杨坚下令罢东京役,这是西周时代的成周城在中国历史上定格的最后规模了,此后至少到唐这座城池依然坚强的存在着。杨坚代周后两次逐食洛阳都是在这里因陋就简经过的。与此同时八百年间,西边的王城大部分时间是荒落的,但仍有相当规模存在。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为保东都防务,西距洛阳宫城仅五里的周王城才被彻底平毁。

仁寿四年冬十一月癸丑,就在杨广登北邙后不到十天,就下达了历史上著名的营东京诏:“……洛邑自古之都,……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自古皇王,何尝不留意,所不都者盖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库,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我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怀、洛,日复一日,越暨于今。念兹在兹,兴言感哽!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今者汉王谅悖逆,毒被山东,遂使州县或沦非所。此由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加以并州移户,复在河南。周迁殷人,意在于此。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顺动,今也其时。群司百辟,佥谐厥议。但成周墟脊,弗堪葺宇。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有司明为条格,称朕意焉。”P5-7

序言

小时候,有几年时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住在洛阳城西工、老城两区交界处的定鼎路(南北向)旁,小院子紧邻中州渠(东西向),渠上有一架一米余宽的小铁桥,我经常在他们午睡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玩,小铁桥北面就是周公庙,下了桥要爬一个数米高的大土堆,上去土堆是一大块平地,上面有一个小亭子,再往北下坡有青石铺的台阶,两旁栽着松柏,也记不得什么时候了,在台阶的西边又出现了一个小亭子,里面立了一块碑。那时候年纪小对碑上刻得什么字也不大留意,只对亭子前面那一对小石狮感兴趣。有时候爷爷去周公庙晨练我也跟着去,回来时爷爷走正门,我向南顺大土堆的槽印溜下去走小铁桥。那个大土堆东西大概有一二十米长,最东端还有一个防空洞口,我和几个同学放假时在周公庙里玩还钻洞里探过险,在里面弯弯绕绕走上好久,最后出来时发现还是在周公庙的院内。

后来,回到了父母身边,不久爷爷也搬了家。从此我就再也没有去过周公庙,当然也就没有再爬过那个大土堆了。再往后从定鼎路经过时,发现里面的大土堆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包上了青砖。

大学在洛阳本地上的,那个时候我知道了隋唐东都的应天门,它原来就是我儿时爬上爬下的那个大土堆!这座故宫的城阙上甚至还留存了我给它的那道深深的沟槽,而那个小亭子里曾经不知名的石碑上赫然印刻着“日本国遣隋遣唐使访都之地”……

再来谈谈我自己吧。打小我就对历史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有幸生活在这么一座伟大的城市里更加深了我对它的痴迷。儿时和少时入目的洛城只有满目衰颓的暮落。长大了,到过北京,惊叹于紫禁城的恢弘磅礴,值壮寄居金陵,又饱略了此间的大气沧桑。世纪初元,家乡发展提速,使得我们这些客居异乡的洛阳人也闻之欣然。可每每关注它的日新月异,在欣喜之余却总又有那么几分的怅然,洛阳在改观着自己的面貌,同时它也在离落着自己的气质。世人眼中的洛阳,该是古朴凝重的历史色,而这座城市日益显现出的现代浮华却正在慢慢淡去它的古韵。我羡慕西安,城市的经营者聪明地发掘了这座城市的魂,尽管用现代的人工去营造遥远的古朴多少显得有些无奈,但它却实实在在地让置身其中的人们感触到了这座城市曾有过的大气和辉煌。而在洛阳我们只能绝望地看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新式楼房,遗憾的接受平庸。曾经有过的而后几乎不可能再有的王者洛阳仿佛只能在梦中去搜寻了。随着近年来大遗址保护工程的启动,各项发掘保护措施的陆续出台,尤其是尘封千年的国门——定鼎门的重新开启,智者柄政下的洛阳故有无双的强大历史文化元素正破土萌动,被强势激发,相信破瞳灼目,熠熠生辉,指日可待!

朋友们,现在就让我们先做一段神游,闭上眼睛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去体味一下这座城市应有的魂魄吧……

隋炀帝营东都,大唐因之。隋唐时代的东都城足以盛纳中国人对强国盛世的所有憧憬。这座皇皇帝都铭凿了中国历史最辉煌的印记!也留下了诸多撼人心魄的历史之最: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紫禁城(宫城) 洛阳宫城略大于同时期的长安宫城,后世的紫禁城比之更是无法企及,现在所看到的明清紫禁城其规模不及隋唐东都宫城的三分之一。

隋唐时代规模最大的市场——隋丰都市 据四坊之地,盛极一时。

中国历史上最高大的宫殿建筑(万象神宫) 从台基至顶近90米。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营造工程一次役丁二百万人,劳作竟年。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东都苑(隋称上林苑) 隋上林苑保守面积400平方公里,唐时规模减少一半,但仍为当时和后世之最。其富丽不让清代著名的圆明园,宏阔更是远出其右……

本文写作所依材料主要来自清代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这也是目前了解唐代东都城最权威和比较全面的史料),另参看《隋书》、《旧唐书》(局本)、《通典》、《资治通鉴》、《历代宅京记》、元《河南志》(集本影印版)等古籍。其他资料有阎文儒的《两京城坊考补》、杨鸿年的《隋唐两京考》、辛德勇的《大业杂记辑校》、洛阳考古队的《洛阳考古集成》、洛阳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洛阳历代城池建设》、中国古都学会的《中国古都研究》、李建超的《汉唐两京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论集》等,另外还有来自网上和学术期刊中的论文资料。所用史料都尽量地核对了原文,对于数据务求精准。

平日工作繁忙写作鲜有余暇,故行文仓促难免有所疏漏,现草成示出以期就正于方家。

后记

这篇文字初写于2006年。写作的目的在于对大众做一个隋唐东都的通俗普及。随着近年来洛阳经济的强势复苏,文化的崛起也势在必然。深入挖掘洛阳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扩大古都的国际国内知名度,充分利用好这张金色名片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而自己也想利用自己有限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宣传尽一点绵薄之力。此文写作之初,只做了2~3万字的计划,没想到最终会达到如此篇幅,很多的内容都是在写作过程中不断认识不断充实的,尤其在查找资料时看到的一些很少有过宣传的观点和数据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把这篇文字写好写充实的决心。如:首任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师大的史念海教授在20世纪就提到隋唐洛阳的皇宫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城;再比如,种种数据显示隋代的乾阳殿可能就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皇家宫殿。关于隋唐东都城的介绍以往多见诸学术性的文章,文字专业可读性不强。除了一些业内人士和特殊爱好者,包括大部分洛阳人在内我们对于隋唐东都都缺乏必要的了解。长期以来隋唐东都深隐闺中,明珠蒙尘,在普通大众的视野中它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此次笔者希望能通过自己稚拙的笔端在历史的纱帐上划开一个小口,让这座雄都的辉煌能够映人更多世人的清眸。

本文的出版得到了洛阳市委宣传部王立林部长和洛阳市社科联的关心、帮助并资助出版,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中国唐史学会理事赵跟喜教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考古队队长石自社老师以及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河南科技大学蔡运章教授和洛阳师范学院的郭绍林教授,他们对小文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对晚辈学生的关怀和期望,在此一并深谢!最后还要特别感谢西安的丁雨佳和王世尉两位朋友,本文中隋唐定鼎门、应天门的3D复原图片出自他们之手,制作严谨,工艺精良。由衷祝福这两位年轻人事业有成,蓬勃发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漫话隋唐东都城/洛阳社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俊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5071827
开本 16开
页数 1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27
152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