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父母老师孩子完美沟通
内容
编辑推荐

当孩子成为被老师忽略的那一个、当孩子犯错误、当孩子受到校内外不良影响和威胁时……我们需要和老师谈谈。面对老师的约谈,我们可能会感到抵触、紧张,甚至不知所措。

沟通需要真诚;沟通需要尊重;沟通需要技巧;沟通需要勇气;

让我们带着这些信息,愉快地走进校园,向老师伸出右手说:“您好!我来和您谈一谈孩子……”

化被动为主动再到互动,我们会发现,沟通其实很愉快。

内容推荐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精选了大量她身边的故事,针对父母在与老师沟通时遇到的各种不同情况,如情绪控制、惩罚、厌学、期望等给出了具体的沟通方法与技巧;为了能更好的沟通,下篇引领读者深入了解老师、了解孩子以及父母,让沟通更加有效;适合父母、老师阅读。

目录

阅读说明父母、老师、孩子间的“铁三角金字塔”/1

我的沟通故事/5

上篇 沟通进行时

第一部分 对沟通的认识

1 无论如何,沟通最重要/15

2 选择自己擅长的沟通方式/18

3 不要怕和老师沟通/20

第二部分 关于沟通时的情绪

4 忘掉自卑/25

5 别做高高在上的家长/28

6 千万别和任何人过不去/30

7 与老师面谈后,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33

8 沟通的成败在于对情绪的控制/36

第三部分 关于惩罚

9 惩罚每天都在发生/40

10 及时制止过度惩罚/43

11 孩子被冤枉要向老师澄清/46

12 区别惩罚和挫折教育/50

13 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是第一原则/52

第四部分 关于鼓励

14 被老师鼓励的落后生/57

15 把孩子在家里的进步告诉老师/59

16 鼓励老师所做的努力/61

17 父母、老师、孩子彼此支持是解决难题的良策/64

第五部分 关于厌学

18 发现孩子厌学要及时告诉老师并共同解决/68

19 因老师导致的厌学/71

20 痛恨家庭作业的孩子/74

21 离家出走和离校出走的少年/78

第六部分 关于保护

22 当孩子成为被老师忽略的那一个/83

23 当孩子格外被老师关注/85

24 当孩子犯错误时/88

25 当孩子丢了东西或拿了别人东西/90

26 面谈时,不要任由老师劈头盖脸地责骂/93

27 与老师面谈时,不要动手打孩子/96

28 孩子受到校内或校外不良影响和威胁时/98

29 有自杀倾向的孩子/102

第七部分 关于期望

30 告诉老师自己对孩子的期望/107

31 告诉老师自己对老师的期望/109

32 把不满的意见改变为有效的建议/111

33 特殊时期告诉老师特别的期望/115

34 与老师交流孩子的点滴进步/116

35 告诉老师孩子的爱好/119

第八部分 关于感恩

36 送礼是为了什么/124

37 老师、父母互怀感恩的心/126

38 向老师表示钦佩/128

39 给老师以赞美和感激/130

40 家校共建,亲师携手谱乐章/133

下篇 了解,让沟通无障碍

第九部分 了解老师

41 老师也是普通人/139

42 老师也有难言之隐/140

43 老师有多种类型/142

44 了解孩子的班主任属于什么类型/143

45 理解并关爱受过创伤或处更年期的老师/145

46 老师对职业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孩子/147

47 理想中的优秀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49

48 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150

49 老师也会怕家长/151

50 老师喜欢什么类型的家长,不喜欢什么类型的家长/152

51 当家长向学校投诉老师/154

52 老师需要了解孩子哪些方面的情况/155

53 老师喜欢什么类型的学生,不喜欢什么类型的学生/157

54 了解老师对孩子的爱/158

55 了解老师希望孩子改进哪些问题/160

56 了解老师用什么方法和学生沟通/161

57 老师以什么方式惩罚学生/163

58 老师也有心有余力不足的时候/165

59 老师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吗/166

第十部分 了解孩子

60 了解并改善孩子的体质/169

61 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71

62 了解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类型/173

63 了解孩子的多元智能/176

64 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177

65 了解孩子的性别差异/179

66 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老师,不喜欢什么老师/180

67 通过孩子对老师的评价了解孩子与老师的关系/182

68 了解孩子与同学的相处之道/185

69 了解并尊重孩子的理想/186

70 了解孩子的优点/188

71 了解孩子的情绪波动并予以理解/190

72 了解孩子在班级中的地位/192

73 天才儿童在学校的状况/194

74 了解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困难/196

75 孩子是否会主动与老师沟通/198

76 孩子是否会为老师和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00

77 了解孩子是否有班级荣誉感/202

78 孩子是否会正常宣泄自己的情绪/203

第十一部分 了解自己

79 了解自己的类型/205

80 了解自己的优缺点/207

81 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209

82 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211

83 了解自己的成长环境/212

84 自己正过着怎样的生活/214

85 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215

86 为自己的角色打分/217

87 回忆自己的小学老师/217

88 自己对孩子现在的学校和老师满意吗/219

89 自己能否为孩子以身作则/219

90 自己能否与孩子开诚布公/221

91 自己为孩子做了哪些改变/222

92 清楚自己对孩子的蓝图规划/223

93 自己是否能改变视角看孩子/224

94 审视自己对孩子的爱/227

95 因为爱孩子,所以爱老师/228

96 自己在老师眼里是什么样的父母/229

97 自己能否主动向老师请教/231

98 自己能帮助老师做些什么/235

99 建立自己和老师的良好关系/236

附1 部分食物的酸碱度/238

附2 从色彩判断孩子性格/238

附3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239

附4 培养多元智能/240

试读章节

忘掉自卑

案例

泽宇的妈妈来自偏远农村,嫁给一名军人随军进京,成为军队大院里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军嫂。她没有体面的工作,说话带着乡村口音,衣着也有些土气。泽宇具有通常男孩所拥有的灵活和淘气。因为灵活,他总是有很多动作;因为淘气,也经常和同学发生口角甚至动起手来。有一次就是因为打架,泽宇妈妈被老师请到学校。

老师看见泽宇妈妈,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讲述了一遍:“今天的体育课男生们踢足球,泽宇和阿华发生了碰撞,本来是很正常的碰撞,彼此道个歉就过去了。但当时两个人互不相让,阿华说是泽宇冲过来撞倒了自己,泽宇说是阿华的脚把自己绊倒了,他实在站不住才撞倒阿华的,两人争执起来,再加上旁边同学起哄,两人越争越厉害。但泽宇不对的是,他先动手推了阿华……”

泽宇这时为自己辩护说:“是阿华把手指指到我眼睛前面,都快戳到我的眼球了,我怕他伤到我,下意识地就推了他一把,他借故坐到了地上,然后跳起来就打我。”

泽宇妈妈打断泽宇:“让老师说完,没礼貌。”泽宇妈妈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说:“后来呢?孩子打得很厉害吗?”

“当时是挺厉害的,而且怎么拉也拉不开,当时体育老师刚好不在,就那么一会儿他俩就打架,阿华后来说腿很痛,痛得厉害,说是泽宇踢的,现在去医院检查了。”

“我没踢他!他撒谎,明明是他踢了我,同学可以证明,他说他腿痛,我还说我腿痛呢!”泽宇非常激动,打架没哭的孩子这会儿几乎要哭出来。

泽宇妈妈喝住了泽宇: “你闭嘴!你要是把人家打伤了我们可怎么办?!你也不想想后果!”

泽宇妈妈并没有问泽宇身上有没有不妥的感觉,并且一个劲儿地向老师道歉,还说要等阿华从医院回来。老师让泽宇妈妈先回去上班,阿华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如果有什么情况,老师会及时通知泽宇父母的,也请泽宇妈妈做好思想准备。“当然,最好不要有意外,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过多责备泽宇,只是提醒泽宇妈妈,要给孩子灌输注意团结的思想,要注意规范孩子的行为。泽宇妈妈欣然接受老师的建议,也保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临走时,老师说了句:“你们外地来的都不容易,孩子好不容易到北京来上学了,要懂得珍惜。”

这句很普通的话伤害到了泽宇妈妈的心——在她的内心中一直潜藏着一种自卑感,与人交往都是毕恭毕敬、小心翼翼,自觉比“城里人”矮一头,而老师这么一说,她感觉老师是瞧不起自己的,连带着也瞧不起孩子。回家后她一直耿耿于怀,对泽宇的约束也就越来越多,甚至别人动手打了泽宇,妈妈也不许他还手。今天她对泽宇说:“别打张某,他爸爸是处长,你要把他打了,你爸爸可就惨了。”明天对泽宇说:“李某咱可欺负不得,他爸爸是什么什么干部”……时间长了,幼小的泽宇也和妈妈一样变得自卑,说话做事都小心谨慎,有时明摆着是别人欺负了他,他也不敢还手,不敢声张。泽宇问妈妈:“为什么他们可以打我,我不能打他们?”

妈妈没有给泽宇正确的观点,而是告诉他:“咱们是外地人,来北京不容易,你可别惹事啊!”

看着可怜的妈妈,小小的泽宇只好默默地承受不公平。

这样的母亲她们有着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面对老师一句无意的“外地人”会十分在意。外地来京人员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压力,没有北京户口,孩子上学要支付更多的开销,再加上自己没有好工作或者干脆没有工作,这样的妈妈内心往往比较自卑。

父母误区

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来自外地”,比别人矮一头。

认为自己学历不高、工作不体面、收入低,感觉没面子。 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强,说不清楚,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总之对自己不满意。

实战技巧

1.做什么

正面的心理暗示:加强自信心训练,给自己正面信息,告诉自己能有现在的生活状态很不容易,说明白己其实挺不错的。正面的心理暗示会加强人的能量,使自己更有勇气面对问题。

正面的语言暗示:对孩子采取正面的语言暗示,鼓励,认可,不要一味地放大自己家里不如别人的地方;老师更需要给予正面的语言暗示,如果感觉老师有蔑视之意,可以先打破这层潜意识内的不平等,然后才能顺畅沟通。

2.怎么做

不要一直给孩子灌输“我们不如人家”的观念,这种负面观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她)一辈子都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一定是父母所不希望的。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定势就很难改变了。

不要一直低头看自己,一个瞧不起自己的人,别人是不会平视和仰视的。

面对孩子的老师更不该说:“我家从农村来的”、“你看人家城里长大的孩子”、“这孩子就是不如人家”、“我们(或孩子)没什么见识”……这种诋毁自己的语言没有价值。

小女孩拌嘴、小男孩打架,这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没必要大惊小怪。父母需要做的不是盲目地阻止这些事情发生,也不是告诉自己的孩子“那些比咱们有钱有权人家的孩子就可以欺负咱们”,而是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和小伙伴相处,并在问题发生后公平合理地解决。

3.为什么这么做

也许你面对的这位老师,他(她)也是外地人,说不定他(她)也是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份工作,说不定老师的内心也潜藏着自卑、紧张、焦虑等情绪。平等地面对老师,平等地和老师交谈,不管他(她)是哪里人,不管他(她)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平等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穿着得体去见老师。不需要珠光宝气,不需要浓妆艳抹,但一定要干干净净,利利索索,这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更是维护孩子的面子和自尊心。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给孩子正确的观点。

总结

树立信心。

把自己放到和老师平等的地位来相处。

沟通过程中尽量心平气和;如果老师冷嘲热讽或言语不恭,其实是老师心态不好或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对这些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表示宽容,等老师把怨气发泄了再开始正式的沟通。给老师一些时间让他(她)来发泄怨气并给予安慰。

不要把任何语言和态度都理解为对自己的瞧不起。如果自己不那么想,人家怎么想都不重要。人很多时候不是被别人的气势压倒,而是被自己的气短压倒的。P25-2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父母老师孩子完美沟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於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080431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