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死复生(一位百岁老红军的口述史)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百岁老人,这是一部追寻信仰的无悔篇章,这是一段难以割舍的世代情缘,这是一曲保卫工作者的华彩交响。

这是一位百岁老红军陈复生的口述史,记录了他在抗战时期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反映了老一代革命者们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私奉献。

内容推荐

本书以回忆录的形式记述了陈复生这位百岁老红军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反映了老一代革命者们不怕流血牺牲,呕心沥血,不计个人得失,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光荣业绩。

目录

前言

整理者的话

整理者的话

第一章/曲折的童年

 一场又一场大火

 我的童养媳

 父亲去世

 投奔舅舅

第二章/懵懂的革命热情

 洋货绸缎布匹店员工会

 第一次罢工

 第二次罢工

第三章/一次改变命运的抓阄

 少先队区队长

 纸团抽签

第四章/保卫井冈山

 特务营二连长

 肃清AB团

 加入共产党

 第一次挂花

第五章/神秘的绿领章

 第三次反“围剿”与赣州之战

 水口之战

 神秘的绿领章

第六章/神圣的保卫工作

 谭头村案

 白月花案

 特派员与警卫工作

 广昌保卫战

 高虎垴战役

第七章/我的长征路(上)

 激战湘江

 遵义

 刀靶水的夜晚

 赤水河

 风雨娄山关

第八章/我的长征路(中)

 四渡赤水

 会理

 彭雪枫

 泸定桥的两根铁锁

 雪山夹金山

 两河口

 毛儿盖草地

第九章/我的长征路(下)

 哈达铺

 韦杰

 冲出“四马”

 战利品:皮大衣

第十章/无法改变的命运

 “借兵”打仗

 我的坏脾气

 又见陈赓

第十一章/我那不到六个月的“大学”生活

 从二队到一队

 许世友的出走

 我的同学黄克功

 “浪漫”的校园

第十二章/从未公布任命的保安处副处长

 再回延安保安处

 青年人个人问题

 两个奇怪和尚

第十三章/厄运的开始

 托派事件

 我和康生的矛盾

 相聚土地庙

 “刑满释放”

第十四章/不愿走出牢笼的囚徒——重获新生

 我要求被判刑

 从陈湖生到陈复生

 恢复党籍,重回前线

第十五章/戎马冀热察

 地下军案

 我又恋爱了

 两次“车祸”

 “空城计”

第十六章/你的性格不适合地方工作!

 我的选择

 开天辟地劳改处

 成果卓著

第十七章/再次获罪——五年徒刑

 我是“大老虎”

 公审大会

 举家西迁柴达木

第十八章/从头再来

 一个六次逃跑的犯人

 没有不好的地,只有不好的庄稼人

 美丽的绿柱石

 重新入党

 第三次车祸

第十九章/无奈再见江东父老

 “张、郝反革命集团案”

 第三次被开除党籍

 一架鹿茸

 回到北京

第二十章/城里老百姓的生活

 过日子

 街道居委会的“文革”

 对付不完的外调

 再次恢复党籍

 平反昭雪

 我的疑惑

 居委会主任

第二十一章/尾声

 险些遗忘的恩人——吴自立

 最后找到的恩人——叶子龙

 我的恩师——杨尚昆

 我的好战友——赵苍璧

 我的江西老表——袁光

 我的爱人——薛玉兰

后记

附录

 陈复生生平年表

 陈湖生(陈复生)在三军团保卫局工作期间主要人员

 1932年6月(1933年初公开)

 陈湖生(陈复生)在三军团保卫局工作期间三军团师、团主要

 特派员

 (1934年4月)

 陈湖生(陈复生)在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工作期间主要人员

 (1935年11月—1936年6月)

 陈湖生(陈复生)在西北保卫局工作期间主要人员

 (1936年6月)

 陈湖生(陈复生)在红军总部工作期间主要人员

 (1936年7月)

 陈湖生(陈复生)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工作期间主要人员

 (1937年5月—1938年7月)

试读章节

★父亲去世

我的父亲叫陈德禄,我母亲叫欧阳深芝,我父亲在全村都被人认为是大好人——因为他是一个特别老实的人。

有一天,父亲过河到一个叫马佳洲的大镇子去赶集。然而,这次看起来像往常一样的赶集,却没有让他像往常一样安然地回来。

那天,他准备买一只小猪仔回来。年岁大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买东西讨价还价是不公开的——真的就像现在很多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两个人的袖子套在一起,然后在里面用手指比划来进行讨价,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具体怎么比划我并不知道,其实我也很感兴趣,毕竟总共只有五个手指头,如何让对方知道自己说的是两块而不是两毛应该不容易,可是我懂事以后就不这样还价了,所以这个好奇心始终没有得到满足。

那天,跟我父亲做买卖的人,也是这样,两个人用手指头打了半天哑谜。但是,经过半天的讨价还价,我父亲觉得还是太贵了,提出算了,不买了。按说,不买就不买了,再等着下一家就是了。可是老板马上就不干了。他说:“那不行,你跟我讨了价,而我又还了价,就得给我讨价的钱!哪能说不买就不买了呢!”

我父亲觉得这也太没有道理了,“买卖哪有不还价的?而且还了价不买还不行!”

就这样,俩人便吵了起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可能我父亲一开始接受了价钱,想了一想之后反悔了;当然,卖猪仔的老板蛮横不讲理应该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原因。

这个卖猪仔的老板在家里是老二,他有个大哥在村子里教武术——当时,我们那边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这样的人,专门教授武术收徒弟。而卖猪仔老板的大哥大概收了有30多个徒弟,所以,这个老二就可以明目张胆地仗着哥哥的势力欺行霸市——我不知道我父亲当时是否知道他有这么个背景。

俩人吵起来之后没多久就动起手来了。

刚开始我的父亲占上风,把那个卖猪仔的老板打得满处乱跑。正常情况下,他确实打不过我父亲,因为父亲曾经在我母亲的家里学过武术(关于我母亲的武术世家背景我后面会介绍)——或许这也是他敢跟这个老二动手的主要原因。卖猪仔的老板见实在是打不过,只好去叫他大哥。一边跑一边还指着我父亲说:“你给我等着。”

父亲是个老实人,村里人都知道的老实人,他真的在那里等了。

如果论单挑恐怕未见得能分出高下,毕竟当初我外公之所以把我母亲嫁给我父亲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个女婿跟他学武术学得还不错。这或许就是他有信心在那里等着卖猪仔的老板回来的理由。

但是问题在于,不一会儿,他就带着他大哥回来了,后边还跟着十几个徒弟——毕竟人家是教武术的,再加上人多势众,而且有备而来,个个都是抄着家伙来的,我父亲纵使武艺高强也没有强到以一当十的地步,更何况还是赤手空拳——他们就用武术结合打群架的战术瞬间将我父亲打得遍体鳞伤。

父亲拖着这样的身体回到了家,而且又气又累,家里没钱,又缺医少药,就这么在床上连着躺了十几天之后,去了。

无处伸冤!

那个时候父亲刚刚50岁,而我母亲当时48岁。

母亲每天晚上都哭,而我又小,不懂事,居然还劝她不要哭了,会哭坏的。她根本不理我,扭过头继续哭——这样的悲伤我只有到很多年以后才会理解。

★投奔舅舅

我的母亲脾气很不好,在我记忆中,母亲就曾经三次跟同村的一对两口子动过手,那时候,我母亲都是快五十了,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还和人打起架来。当时,我非常害怕,因为那个男的个子又高,身材又魁梧得很,而且还在学武术——我们村子里面也有个武师,跟卖猪仔的大哥一样,年轻人也都跟着他学武术。

眼见着两口子要冲过来打我母亲,我死死地把我母亲的腿抱住,没想到,她居然对我说:“你走开,不要怕,就是两口子也不是我的对手!”我见拦不住,而且她又叫我赶快走开,我就只好赶快闪到了一边。说时迟那时快,那两口子冲了上来,但是我母亲突然摔了一跤,这一跤摔完就只能趴在那里了。

P9-11

序言

1988年,我认识了陈老的三子陈征和三儿媳蒋德琼。在陈征、小蒋的鼓动、鼓励和全力支持下,我开始整理陈伯伯的自述。

当时,我是怀着深深的景仰之情和极大地热忱做这件事的,因为,对陈老的传奇经历,我叹服!对陈老理想信念的坚定、人格的高尚、意志的坚强,我折服!对陈老遭遇的种种挫折,我不服!悲愤!一句话,当时我卖力地整理陈老的自述,主要是受某些情感情绪的支配,再说白一点,就是想为陈老抱一抱不平,为陈老正一正名,甚至有出一出气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我并没有和陈伯伯说过,只是内心的活动而已。

没有想到,20多年以后,在陈伯伯百岁寿辰将要到来之际,经过陈戬的全力策划,我能再次参与整理和出版老人家更加全面的自述。

经过了20多个春秋,我也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在这20多年里,我对我们党的历史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了,对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而且目睹了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起伏跌宕的历程。所以,这次整理陈老的自述,我的心态平和多了,除了为祝贺陈老的百年寿诞而兴奋、激动外,更多了几分理性,几分思考。

我完全赞同陈老在“前言”中表达的自己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的,陈老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是陈老家人的精神财富,而且也是我们党的财富,是许多读者的财富。所以,我这次整理陈老的自述,再没有“抱不平”、“出出气”的成分了,而是想把这笔财富更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发自内心地认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陈老的曲折经历,有很强的正反两方面的警示作用;陈老的理想、信念、人品、意志、人生态度,有着很好的榜样作用、激励作用。同时,生活在今天这个“精彩世界”中的读者们,也完全可以从陈老的经历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人生的指导。

当然,这只是我的愿望。

在此,我把1990年7月26日写的“整理者的话”中的一段重新抄录一遍: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陈老的评论也会如此。把他的经历公之于世犹如把一棵古老的青松推到了众多的游人面前,不同的人必定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议论——有的看重其苍翠,有的赞赏其挺拔,有的可能刻意计算其身上的疤痕,也必定会有人以科学的态度观察、研究其生存的环境及其主客观方面的条件,从中悟出人生的哲理;至于有的人只恋垂柳、芙蓉,对松柏不屑一顾,那也是正常的现象。”

刘宏春

2010年5月2日

于河北廊坊武警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死复生(一位百岁老红军的口述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复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30120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1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