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政治理想期盼道德成就卓越者担任政治领袖,其极致即圣人为王,这意味着政治领袖不但应该管理政治事务,而且要作精神导师。儒学始终未放弃人能成圣成贤的信念,认为政治权力可由内在德行的培养去驯化。传统儒者虽表现出极高的“抗议精神与批判意识”,但并未能将此精神与意识转为客观制度的构想。
图书 |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张灏作品系列/大端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政治理想期盼道德成就卓越者担任政治领袖,其极致即圣人为王,这意味着政治领袖不但应该管理政治事务,而且要作精神导师。儒学始终未放弃人能成圣成贤的信念,认为政治权力可由内在德行的培养去驯化。传统儒者虽表现出极高的“抗议精神与批判意识”,但并未能将此精神与意识转为客观制度的构想。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学者张灏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幽暗意识”和“转型时代”概念的提出,曾引起学界广泛的争论。 本书系统地论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不能开出民主宪政的道路,通过超越意识和幽暗意识正反两面辨析儒家文化传统的合理与不足。作者认为,西方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对人性之恶警醒的“幽暗意识”,所以,才慢慢孕育了西方的民主传统,而中国的儒教虽然也有这方面的洞察,但其怀抱的是“乐观的人性论”,所以才诉诸于“圣贤之治”。 本书为我们开辟了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全新视角,必将深远地影响后世。 目录 前言 世界人文传统中的轴心时代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超越意识与幽暗意识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之再认与反省 宋明以来儒家经世思想试释 新儒家与当代中国的思想危机 传统与现代化 ——以传统批判现代化,以现代化批判传统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 一个划时代的运动 ——再认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几点省思 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 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 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 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 扮演上帝:20世纪中国激进思想中人的神化 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 幽暗意识的形成与反思 一条没有走完的路 ——为纪念先师殷海光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 殷海光与中国知识分子 ——纪念海光师逝世三十周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张灏作品系列/大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25969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7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7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092-53 |
丛书名 | 张灏作品系列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54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