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之二。论著根据田野考古材料系统考察了长江中游两个重要区域——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与社会。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澧阳平原聚落的演进经历了环壕聚落、城壕聚落、城壕聚落群三个阶段。汉东地区的社会具多元开放特征。在长江中游史前社会进程中,重心由澧阳平原逐渐向汉东地区转移,这个转移过程,即是以石家河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历史文化趋势的形成过程。
图书 | 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之二。论著根据田野考古材料系统考察了长江中游两个重要区域——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与社会。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澧阳平原聚落的演进经历了环壕聚落、城壕聚落、城壕聚落群三个阶段。汉东地区的社会具多元开放特征。在长江中游史前社会进程中,重心由澧阳平原逐渐向汉东地区转移,这个转移过程,即是以石家河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历史文化趋势的形成过程。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田野考古材料系统考察了长江中游两个重要区域——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与社会。澧阳平原在一个相对狭小而封闭的地域持续着文化的进程,其聚落的演进,经历了环壕聚落、城壕聚落、城壕聚落群三个阶段。从聚落空间格局而言,最初的聚落因自然环境而呈散居状态。城壕聚落阶段则形成带状,出现凝聚式聚落布局,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走向复杂化。城壕聚落群阶段,出现庞大聚落集群的同时也分化出更小的聚落单元,三级聚落结构明显,血缘关系比较牢固。汉东地区的情况与之相比有明显差异,这里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社会具多元、开放的特征。早期聚落多依自然环境呈线性分布。古城出现以后,聚落出现明显分化,聚落等级为三级,凝聚式聚落结构开始显现。石家河聚落集群则标志着高度凝聚式聚落结构的出现,原有的三级聚落等级消失,形成一方独大,而周边萎缩的局面。石家河聚落集群的出现表明长江中游地区聚落结构得到重组,进而形成以石家河古城为顶端的金字塔形四级聚落等级,长江中游文明曙光初现。在长江中游史前社会进程中,重心由澧阳平原逐渐向汉东地区转移的过程,即是以石家河为中心的社会的形成过程。尽管长江中游的社会在屈家岭一石家河文化时期获得了极度发展,但是,此时的中国,正处在以中原为中心的龙山时代——一个更大空间范围内的文化整合已经开始,长江中游地区在这样的大势中注定要被重新定位。 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地理区位 二 田野考古与学术研究述评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理论与方法的适用 第二章 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史前文化进程 第一节 考古学文化序列与年代学框架 一 澧阳平原考古学文化序列与年代 二 汉东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与年代 三 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考古学文化年代讨论 第二节 澧阳平原史前文化进程 一 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 新旧石器过渡时期文化 三 彭头山文化 四 皂市下层文化 五 汤家岗文化 六 大溪文化 七 油子岭文化 八 屈家岭文化 九 石家河文化 第三节 汉东地区史前文化进程 一 土城下层遗存一边畈文化 二 以红陶系为主的遗存性质讨论 三 以黑陶系为主的遗存性质讨论 四 屈家岭文化 五 石家河文化 第三章 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史前聚落演进 第一节 澧阳平原史前聚落演进 一 旧石器时代晚期与过渡时期聚落特征 二 彭头山文化时期 三 皂市下层文化时期 四 汤家岗文化时期 五 大溪文化时期 六 油子岭文化一屈家岭文化时期 七 石家河文化时期 八 澧阳平原聚落演进基本概括 第二节 汉东地区史前聚落演进 一 边畈文化时期 二 大溪文化一油子岭文化时期 三 屈家岭文化时期 四 石家河文化时期 五 汉东地区聚落演进基本概括 第四章 综合研究 第一节 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比较研究 一 空间位置 二 气候差异 三 区位优劣分析 四 文化进程比较 五 聚落演进模式对比 第二节 长江中游地区史前社会进程整体考察 一 区域的互动 二 长江中游地区与域外的互动 三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嬗变分析 四 经济技术的进步 五 长江中游地区史前社会进程中的环境因素 六 意识形态与宗教观念的发展 七 社会分层与社会复杂化进程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郭伟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299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1.1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