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育群著的《田野上的史记》以广东历史文化题材为主体,以个人切身的体验与视角,抒写岭南大地上的历史与现实丰富的牵连。本书着重描写了迁徙、民系、土著对于岭南地域人文形成的探究;岭南人在近代时闯荡世界的悲壮又辉煌的历程;对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的比对等。本书特色鲜明,风格独异,具有多重价值。
图书 | 田野上的史记/行走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熊育群著的《田野上的史记》以广东历史文化题材为主体,以个人切身的体验与视角,抒写岭南大地上的历史与现实丰富的牵连。本书着重描写了迁徙、民系、土著对于岭南地域人文形成的探究;岭南人在近代时闯荡世界的悲壮又辉煌的历程;对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的比对等。本书特色鲜明,风格独异,具有多重价值。 内容推荐 岭南文化是最丰富、最具自己特点甚至可说是异质于内陆的文化。 岭南这块土地,中原人没有到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广东会是发生大历史的地方? 熊育群著的《田野上的史记》以田野调查的方式,让读者慢慢体验、觉悟到岭南文化对中国现代国家转型的巨大作用。 目录 引言 生命的奔赴 广府人的南方 水上来的祖先 迁徙的跫音 客都 程氏山河 龙行之地 生命的奔赴 田野上的史记 田野上的史记 开平,奢华的乡土 惠能,獦獠的佛性 大鹏,海滨所城 澳门门 飘过澳门的身影 山形水态之外 皂幕山下的高明 青山断处是泷州 山形水态之外 气根 梅生陆河 四会独岗 海上横琴 水平面 辛亥革命的血 辛亥年的血 海陆丰之殇 空格 试读章节 脑海里跳出“南蛮”一词,自觉有些荒唐。眼前的景象毫无“荒蛮”,反倒是繁华得喧嚣,灯红酒绿得纷纭。十几年的时间,佛山、东莞、中山已经用水泥的楼房、水泥的道路与广州连接成一体。不容眼睛瞧见一片田野。而我,眼睛从这剧烈梦幻的变化中看出一丝荒凉——一座城池,一个年代,无论它怎样辉煌,转眼之间,遗迹就可以覆盖所有的显赫——这不过是大地上许多遗迹诉说过的辉煌。 “南蛮”这个词汇所代表的含义并不遥远,100多年前它仍然刺痛着人心。中原人对于南方的蔑视,正如今天的岭南人把他们地域之外的人都称为“北方人”一样,普遍的偏见从来不曾缺席,它乃人性之一种。 面对高楼大厦,遥想荒蛮似乎可以得到一种心理释放。它现出变幻的现实暗含的一种力量,让繁华呈现只在瞬息之问!让荒凉呈现,更如人之转念。这种沧海桑田的力量,让曾经桑田鱼塘的珠江三角洲转眼间变成了车流滚滚的街市。古老村庄在湮没,荒山野岭美容美发一样遭遇改造,全球化浪潮席卷时空。历史的痕迹潮水般退去…… 置身岭南,城市群中川流不息的人,像一夜之间涌现。尽管着装上他们趋于一种流行,然而,口音泄露了他们作为北方人的身份。他们是来自北方的移民。在粤语通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移民带着的语言就像无法交换的货币,而一颗离乡的心,在体会飘萍的孤寂。他们奔忙,不同的乡音被强力改造后仍顽强地在各个角落响起。 岭南土地之上,承载新世纪的一个梦境,穿梭其中,感觉洁净、喧哗、速度、刷新…… 而一种古老,一种与南蛮时代相联系的声音——客家话、潮汕话、粤语,于天南地北的乡音里独自灿烂,它们在嘈杂的超市、街道、车站成为一道景观,让陌生的外来者不得不伸直了舌尖,发出一两声“鸟语”,发音标准者无不为自己拥有这通行的“货币”而兴奋、而虚荣。而舌根顽固者感受到的是独在他乡为异客的滋味。在这岭南的“鸟语”声中,我感受到了它与历史的联系——三种方言都带着古老中原人的发音,声音证实曾经的荒凉并非虚幻。 在城市化与土语问寻觅历史发展的玄机,不会让人浮云遮望眼。从客家话、潮汕话、粤语可以发现岭南的三大土著民系客家人、潮汕人、广府人的来龙去脉。多少年前,他们的祖先如今天的移民一样翻越了南岭山脉,进入这片荒凉的未被开化的土地。那时的荒凉,实在是更葱郁而沛然的自然景观:南方密布的河流,一片片原始丛林的苍翠与繁茂,散发自然最粗犷狂放的诗意。无人记得,潮汕人是如何最早发现粤东平原,客家人是怎样迁徙到了梅州山区,广府人为何选择了珠江三角洲。壮阔而悲伤的迁徙史,没有有心人,像智者观察并记述历史。甚至边远地区弱小民族的祭师,尽管他们没有文字,但依靠原始宗教,依靠一代代人的吟唱,也能传承自己的历史。南方的历史却走成了一片荒漠,岁月的江河奔腾而去,只泻下一地泥沙。多少苦难被这样的泥沙埋葬,多少挣扎过的生命听不到一丝喘息,吟唱的歌谣不能传世,哀伤的文字不复重现。因为迁徙者是弱者的迁徙,是灾祸的迁徙。 今天的移民,意义已大不同前,他们南下为了寻求自己的发展,为圆个人的梦想。广府人像被激流冲散的沙土,在新的汹涌而来的移民潮中散于一地。我在寻觅过客家、潮汕人的迁徙之后,再看广府人迁徙的历史背影,却无寻觅处。人在新的崛起的城市群中,他们似一盘散沙,无从描绘。 中华民族聚族而居的传统在岭南并没丢失。一本本发黄的族谱并没丢失。历史的根系在这薄薄的纸页问悄悄潜伏下来,那些怀念祖先的人暗中藏匿起自己生命的来路。当寻根的情结波动了灵魂,人们循着自己的来路开始了历史的追溯。 越是发展迅猛的地方越是要寻根,越是现代化人们越要回到古典。这是心灵的需要,是灵魂的渴望。十几年前,在南岭山脉一个小小集镇,1700多人聚集到了这里,他们自16个国家而来。小镇名不见经传,但它在珠江三角洲几乎所有氏族的族谱上出现。他们的祖先都在这个小镇落脚。那是他们一个共同的祖居地。这个小镇名叫珠玑巷,多少个世纪,一代又一代人在自己的族谱上默默地书写着它。这个位于南雄的小巷可以把广府人归结到一起。 在汹涌的人潮中,一个被淹没的民系,从大都市抽身而出,回到自己的祖居地,以求认清自己的面目,以求与众不同。历史并没有成为过去,它像血液融人,在每个人身上遗传。 P20-2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田野上的史记/行走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熊育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7116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4-11-01 |
首版时间 | 2014-11-01 |
印刷时间 | 2014-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8 |
CIP核字 | 2014181328 |
中图分类号 | K296.5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