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画商詹伯尔日记(精)/典藏艺术理论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画商詹伯尔日记》作者雷奈·詹泊尔1881年生于法国,他是子承父业,专事艺林商贾活动,收购和转咨美术珍品,广交面家朋友,他的日记从1918年2月写到1939年9月。因此,“自塞尚第一幅天才作品问世之后在美术界引起之革命性变化,乃至新艺术风格又如何风行全球,均为作者所亲历目睹。”作者以其敏悦的观察力和生动的文笔,栩栩如生地记述了布拉克、卡萨特、福兰、洛朗森、马内、马蒂斯、莫奈、毕加索、雷诺阿、苏丁、于特里约等数十位艺术家。本书由李嘉熙、文佩琳译。

内容推荐

《画商詹伯尔日记》作者雷奈·詹泊尔以其敏悦的观察力和生动的文笔,栩栩如生地记述了布拉克、卡萨特、福兰、洛朗森、马内、马蒂斯、莫奈、毕加索、雷诺阿、苏丁、于特里约等数十位艺术家。他们当中有自19世纪中叶就活跃在法国画坛,此时已步入奋年;有的附刚棍起,独树一帜。

《画商詹伯尔日记》从不同机遇、场合描写了画家们的形象、性格、气质、家庭、境遇、乃至他们的思想和艺术主张,多侧面地反映了20世纪初法国画坛生涯。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乔治·珀蒂是个身材高大、好吃懒做的家伙,当我来到他家的时候,他正正襟危坐,一副猫抓耗子的神气,恨不得一口就把桌子上的酒喝干才好。我们说着说着就讲起了梅索尼埃。他对我说:“他是一位名画家,也是我爸爸的一位亲密朋友。我爸爸受他的委托,为他照看有关利益和处理一些有关事务。我个人曾以四十万法郎把《评论杂志》卖给了他,又以三十万法郎把《信心评论》也卖给了他。你很难想象得出,他的魄力有多大。他在普瓦西拥有一大片地产,养活了一支名副其实的劳动大军。他为了创作《即兴诗》特别兴建了一所专门的房子,因为附近农村找不到适合的地方。我把他的那幅画卖了二十万法郎,但当我向他交钱时,他只要了十二万。他花钱如水,满不在乎,我看等他死的那天,恐怕连一二百万的数字也剩不下来。他接待拿破仑第三时,其豪华程度丝毫不亚于路易十六。”

“珀蒂,你应当把对梅索尼埃的回忆写下来。”我说。

“这事我可以做,特别是我手里掌握的他的来往函件至少有二百封之多。我和你说过,他的魄力很了不起。你就听听这个吧:就在他的那片地产上,他自建了一条小铁路,自己就坐在小火车头上搞速写。他还修了一条林间小路,马在前面跑,他就在后面追。由此可知,他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画画。他的作品几乎全都在美国,范得比尔特手里就不少。想当初,范一到巴黎就去见梅索尼埃。梅索尼埃就和他说:你上珀蒂那儿去,让他给你安排安排,满足你的一切要求!’就是这样,我们互相认识了,后来,范得比尔特也就成了我们最大的主顾。”

“听说梅索尼埃的作品行市不大好。”

“是不大好,不过近来又在看涨,一件好作品还能卖上二十万法郎。”米勒的《晚钟》

“珀蒂,你知道米勒不知道?”

“当然知道。他的名作《晚钟》转卖的时候,我正在场。”它最初是在威尔逊的展览会上,当时还有杜塞展览会上展出过的佩罗诺的一件杰作。在《晚钟》这件事上,施克列坦和狄福勒两位买主之间还吵了一架。双方都强调《晚钟》是自己拍的板。价码高达十八万法郎。但是谁也没有狄福勒精明。他提议抽签,谁抽着归谁。施克列坦表示同意。于是把两人的名条都放在一顶帽子下面,由一随从人员来抽。结果抽出来是狄福勒,《晚钟》遂归他所有。当时我也在场。不料,过了一会儿狄福勒就跑来找我。他说,他上当了;别人告诉他说,两张名条写的都是他的名字,施克列坦根本就没想赢。我便马上去找施克列坦,他却说,他愿认罚二十万法郎,把它再买下来。他那天的买卖确实也干得漂亮,因为后来一转手他又以八十万法郎的代价卖给了法国国家艺术部部长!可没想到法国艺术部的部委会竞不予批准,这就又出了新的问题。该部部长跑来向我诉苦,觉得处境很为难。我于是又去找阿尔芳·德·罗斯歇尔想办法。罗斯歇尔听我说了情况,表示说:“我对该作品倒并不感兴趣,不过为了助老兄一臂之力,也为了不让艺术部长先生下不了台,我可以按原价买下来。”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不料,我一回到家,一位美国客人在我的小画廊里正等着呢。此人名叫苏东,刚刚越过大西洋专程前来收购《晚钟》,以便在全美各地巡回展出。只可惜晚来了一步。没有赶上拍卖,但他已得悉法国政府无意购藏该画,因此又专程前来找我,要我从中设法。我却说:“对不起,你迟了一步,我刚刚卖给了罗斯歇尔。”苏东却毫不在平地说:“麻烦你再跑一趟,我情愿出八十五万法郎。”这我又找到罗斯歇尔去做工作。他也不多说,委托我全权处理。就是这样,苏东终于把《晚钟》弄到了手。

苏东此行,系由布兰杜出的路费,门票收入计达二十万美元,宣传品收入一万美元。等到财源枯竭之后,他又把《晚钟》拿来托我转卖。结果为肖夏尔以百万法郎之数购去!

马蒂斯与洪伯特夫人

我和珀蒂提到了马蒂斯,他说:“马蒂斯的爹妈是专门给大骗子洪伯特夫人看大门的,那地方我也常去。据看门人讲:她儿子喜欢画画。我听了也没放在心上。我也给洪伯特夫人卖过画。我也和别的天真大笨蛋一样,相信她是正派人,相信她家可能是百万富翁,相信那些事实上并不存在的,那些像克拉福之流的美国人的推荐——是的,我盲目相信了她,特别是看到她依法缴纳一大笔房地产税,使我更加相信她的确是正人君子。

“她不时地把她那上了三道锁的巨大保险箱指给我看,说那里面都是抵押品,她连动都不能动。但有一次她无意中把保险箱打开时,我一看,里面只不过是些普普通通的金属扣子而已。

“她也举行过豪华的宴会,我甚至还在这种场合中见到过共和国总统呢!她曾欠过我二十万法郎,时期倒不算长,一天我去向她索还这笔钱。我去到她的客厅时,忽然发现,我所认识的一位珠宝商也在那里。我还没来得及和他讲话,洪伯特夫人就马上把我招呼进去了。我要她马上还钱,她躲躲闪闪不想还。我坚决要,她于是说:‘你既然要钱要得这么急,那我也只好把我的珠宝抵押出去还你的账,我还从来没为任何人作过这样的牺牲。’她估计,我一定会不同意,会制止她这样做。可我一言不发,无动于衷。她把我领到她的卧室,拿出价值约两百万法郎的金银珠宝在我面前一晃,然后要我第二天再来,保证还我的钱。我这才回去。

“过了两个礼拜,我又去了,又在客厅里见到了先前那位珠宝商人在那儿恭候如仪。他向我抱怨:他把价值数百万法郎的珠宝交她已半个多月,她既不买也不还。啊!我心中立即浮现了一团疑云!”

P54-57

序言

本《日记》之作者生于1881年,父子两代均系画商,专营珍贵美术作品之收购与转售生意。故自塞尚之第一幅天才作品问世之后在美术界所引起之革命性交化,乃至新艺术风格又如何风行全球,均为作者所亲历和目睹。作者本人承袭传统艺术之影响,终生推崇18世纪之法国画坛巨匠,而以夏尔丹为最。但虽然如此,一旦新作品以新形式问世,他倒也并不排斥而昧于发现杰出作家。他甚至认为,像布拉克这样的当代画家,其所臻之完美程度,倒也并不在他所钟爱的夏尔丹之下。

逐页细阅《日记》,不免立即感到:作者虽然长期从事于艺林商贾活动,但其艺术鉴赏力并不因经商而有所不逮。作者的父亲原系法国阿尔萨斯省人,后因1871年普法条约,该省割让德国。在此情况下,他因不愿当亡国奴而逃往巴黎,并于1889年创设了为作者所继承的这份家业。

反抗精神世代相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者和他自己的几个儿子也都投身于法国抵抗运动,并因参加地下活动而遭到维希当局逮捕,1942年获释后又重遭德寇逮捕入狱。他在狱中为同难狱友教授英语,这用他的话来说,是为了迎接解放。嗣后,他被押往纳粹德国,由于受尽折磨,终至处境危殆。

1944年,他在德国纽恩格姆集中营的难友舒弗尔,在几年后写给让·格恩诺的一封信中曾谈到他牺牲前的一段生活情况:“从肉体上看,躯壳还是原来的躯壳,形象依稀可辨,别人也大体如是;但就精神气质而言,他之刚强如故,则实为罕见。他虽自知已不久于人世,但却处之泰然,照常谈笑风生,关于难友,他每天虽是感到过度疲劳、精神委顿,但作为一位问心无愧的爱国志士之典型,他实已无所牵挂,所余的唯一职分就是不但自己绝不退缩,同时也帮助他人坚强不屈。”正是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老于世故孜孜以求利的人,其美学秉赋,竟能在他面临生死考验之时,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日记》所反映的生活,我本人倒并不感到有什么越轨之处,因为我深信美学上的价值也正是道德上的价值,《日记》所揭示的作者形象令人感到他是一个既忠实于家庭,又取信于朋友的人。他为人慷慨,慈善,且富于机智。

这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多彩的《日记》。我们能从中见到数十位艺坛知名人物。不论是见一次、两次,或多次相见皆令人感到十分亲切,其有关的文字描写都栩栩如生,仿佛作者对人物刻画这门艺术早已运用自如。但作者介绍所及也并不仅限于画家或者收藏家,比如1919年1月11日的《日记》就记载了克雷孟梭的一些情况。在漫画家和新闻记者笔下,这位“老虎”总是以半动物、半人形的形象出现。但《日记》说:“他其实脸上皱纹极少,腮帮子是圆的,圆鼓鼓的像个网球。漫画把他画成前额非常凸出,眼睛又凹得很深,这全是夸张,根本不是那回事。他胡子很浓,但剪得很齐整,也很神气。他们画他一双手像鹰爪一样,他也根本没有。他下巴溜圆,脑瓜子也圆得像个球,很结实。”克雷孟梭有时显得对绘事相当内行,据作者在他处反映,他也是莫奈的好友。

作者对他素所敬佩的画家,《日记》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如:布拉克、卡萨特、福兰、洛朗森、马内、马蒂斯、莫奈、毕加索、雷诺阿、苏丁、于特里约等,有关洛朗森的记载使人对这位具有矛盾性格、而又举止开朗的女人产生一种亲切而完美的印象。在《日记》中对福兰的反映也不少,写得也很有感情。其次,《日记》也记载了不少他在艺术交易活动中的一些同行,比如,作者的表弟J·迪文、迪朗一吕伊、罗森堡、魏尔德斯坦、弗拉尔德等。此外,还有一些是著名的收藏家,如:亨利·克莱、弗里克、洛克菲勒、罗特希尔德和史蒂尔曼等。(作者本人也是著名的艺术珍品收藏家和藏书家)《日记》中还有不少有关艺术批评家的记载,如:阿波利内尔、布林逊、文丘里。布林逊在《日记》中露面早,收场晚,所发表的一些看法也每每令人不舒服,是个十分伶俐的波兰人,而最叫人感到有意思的是有关普鲁斯特的记载。早在1917年,作者就在(卡)波尔认识了普鲁斯特,当时他们同住在一家旅馆里。只是由于都对弗美尔有兴趣,而互相结识。但只是在过了十五年,普鲁斯特在巴黎重访作者以后,双方的友谊才日趋成熟。这年(1922年)普鲁斯特不幸逝世,作者也参加了他的葬礼,但在《日记》中,作者仍不断回忆他们相互之间的过从细节,并发表了两封普鲁斯特写给他的信。作者还谈到了阿尔芳·卡恩对普鲁斯特童年所写的往事回忆,以及克鲁美林克就普鲁斯特的作品所发表的详尽分析。

《日记》作者之所以对普鲁斯特如此醉心,也恐怕是他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普鲁斯特是在为他自己的时代谱写史诗,而他自己也对此具有同感之故。不过作者心目中的真正英雄,还得说是前意大利著名探险家卡萨诺瓦。1920年10月8日,他在《日记》中告诉我们,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头四五天,读了卡萨诺瓦的“令人钦佩不已的回忆录”之后,才决定动手写《日记》的。只接触过卡萨诺瓦作品中的某些色情描写的人,也许会怀疑这种说法的正确性。老实讲,这不是一部随随便便写下的《日记》,它是有其目的的,它部分属于文学,部分属于历史,加上作者观察敏锐,文笔生动,它当然将作为其时代生活的写照,而传之久远。就这一点来说,《日记》的珍贵程度丝毫也不亚于普鲁斯特的长篇作品。同时,它也是一种美术作品欣赏教程。这其实也还算不上是它的特色:作者在从事艺林商贾生涯的漫长岁月中,已经磨练成为一名艺术“专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不少重要的瑰宝,也鉴定了不少艺林珍品。而这才是他的实际活动。不过我还是觉得《日记》所提供的,还远不止这类专门知识,它还具有某种只有诗歌才具备的那种美感。1922年2月20日的《日记》,他记述了他面对透纳的创作《巴特渥斯内景》所产生的感受。他说:“要想领会画家的内心世界,要比领会那虚幻的诗境还要困难一些。”又说:“真怪,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我们还较易于接受其感染,而偏偏画面所表达的这种几乎全是具体的形象,倒反而使我们感到如此难于领会。”画面所反映的内容虽然只局限于一定的空间范围,但一旦要想用文字把它说清楚,谁都会产生同样的困难。不过作者的难能可贵之处,正是在于他之作为一名艺术鉴赏家,业已在精神上逐渐领略了个中的奥秘。

赫伯特·里德勋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画商詹伯尔日记(精)/典藏艺术理论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詹泊尔
译者 李嘉熙//文佩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465164
开本 16开
页数 50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10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216
CIP核字 2014220107
中图分类号 I565.65
丛书名
印张 32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2
176
3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