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为四章,第一章全球前景和政策预测:全球衰退正在结束,金融状况正在改善但依旧困难,实体部门复苏态势疲弱,因此需要继续提供政策支持。第二章国家和地区展望分析了美国、欧洲、亚洲、独联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东以及非洲各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政策和实践。第三章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剖析资产价格波动,进而提出了应该从中吸取的货币政策教训。第四章从产出的角度分析了银行体系在危机后为什么未能恢复的原因。
图书 | 世界经济展望(保持复苏2009年10月)/世界经济与金融概览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报告分为四章,第一章全球前景和政策预测:全球衰退正在结束,金融状况正在改善但依旧困难,实体部门复苏态势疲弱,因此需要继续提供政策支持。第二章国家和地区展望分析了美国、欧洲、亚洲、独联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东以及非洲各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政策和实践。第三章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剖析资产价格波动,进而提出了应该从中吸取的货币政策教训。第四章从产出的角度分析了银行体系在危机后为什么未能恢复的原因。 目录 假设和惯例 其他信息和数据 前言 《世界经济展望》和《全球金融稳定报告》联合序言 概要 第一章 全球前景和政策 全球衰退已近尾声 今后的去杠杆化和就业的缓慢增长 正在改善但依然困难的金融状况 疲软的实体部门态势 政策继续提供支持,但支持减弱 乏力的复苏和对温和通货紧缩的脆弱性 2010年之后:全球经济如何实现重新平衡? 持续复苏面临的风险 政策挑战:协调短期与中期目标 附录1.1.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前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国家和地区展望 随着危机日渐平息,美国经济正在企稳 亚洲:从反弹到复苏? 欧洲:将经历疲弱的复苏 独联体:一些国家的复苏困难重重,另外一些国家则阻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其他先进经济体:正在走向复苏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框架增强了弹性 中东:巩固增长前景 非洲:重拾增长势头 第三章 从资产价格波动中吸取的货币政策教训 现代时期的资产价格暴跌 当前危机爆发前的宏观经济模式 货币政策的作用 政策制定者应对资产市场波动作出反应吗? 政策结论 附录3.1.计量经济学方法 附录3.2.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造成哪些损害?金融危机之后的中期产出动态 中期内产出是否恢复? 分解:为什么银行危机后总产出未能恢复? 哪些因素与中期产出损失有关? 对当前金融危机后前景的含义 附录4.1.数据来源和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基 金组织执行董事会讨论世界经济前景 统计附录 假设 最近更新 数据和惯例 国家分类 《世界经济展望》国家分类中各组的一般特征和组成 表目 产出(表A1-A4) 通货膨胀(表A5-A7) 财金政策(表A8) 对外贸易(表A9) 经常账户交易(表A10-A12) 国际收支与外部融资(表A13-A15) 资金流动(表A16) 中期基线方案(表A17) 《世界经济展望》部分论题 专栏 专栏1.1.贸易融资与全球贸易:从银行调查中得到的新证据 专栏1.2.相比过去的危机,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是否更有弹性? 专栏1.3.复苏过程中是否会充斥着失业? 专栏1.4.房地产市场风险 专栏1.5.从逆差到顺差:全球经常账户最近的变化 专栏1.6.关于商品价格前景,期权市场告诉我们什么? 专栏1.7.如何解释粮食价格波动的增加? 专栏4.1.从历史视角看国际金融危机 专栏A 1.对部分经济体进行预测时的经济政策假设 表 表1.1.《世界经济展望》预测概览 表1.2.商品价格发展,2008—09年 表1.3.商品消费和市场份额 表1.4.按地区划分的全球石油需求和产量 表2.1.先进经济体:实际GDP、消费价格和失业率 表2.2.部分亚洲经济体:实际GDP、消费价格和经常账户差额 表2.3.先进经济体:经常账户状况 表2.4.部分新兴欧洲经济体:实际GDP、消费价格和经常账户差额 表2.5.独联体:实际GDP、消费价格和经常账户差额 表2.6.部分西半球经济体:实际GDP、消费价格和经常账户差额 表2.7.部分中东经济体:实际GDP、消费价格和经常账户差额 表2.8.部分非洲经济体:实际GDP、消费价格和经常账户差额 表3.1.1970年至2008年的住房价格和股票价格暴跌 表3.2.在变量阈值基础上观察的分类 表3.3.政策制度在应对金融冲击中的参数和表现 表3.4.政策制度在应对生产率冲击中的参数和表现 表3.5.用做警报阈值的百分位 表3.6.基于概率回归的边际概率 表4.1.产出损失与初始状况 表4.2.产出损失与危机后的状况和政策 表4.3.稳健性:产出损失与初始状况,略去危机严重程度 表4.4.稳健性:产出损失与危机后状况,略去危机严重程度 图 图1.1.当期指标和前瞻性指标 图1.2.全球指标 图1.3.成熟信贷市场的发展 图1.4.新兴市场状况 图1.5.外部发展 图1.6.部分先进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和流动性度量指标 图1.7.广义政府财政差额和公共债务 图1.8.为缓解金融压力提供的公共支持 图1.9.全球前景 图1.10.全球通货膨胀 图1.11.潜在增长和失业率 图1.12.GDP增长 图1.13.全球失衡 图1.14.全球前景面临的风险 图1.15.全球情景 图1.16.商品和石油价格 图1.17.全球衰退和复苏中的商品价格 图1.18.世界能源市场的发展 图1.19.金属市场的发展 图1.20.主要粮食作物市场的近期发展 图2.1.美国:稳定的迹象 图2.2.先进和新兴亚洲:复苏能否持续? 图2.3.欧洲:缓慢的反弹 图2.4.欧洲:未来的挑战 图2.5.独联体:艰难的复苏之路 图2.6.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翻开新的一页 图2.7.拉丁美洲:复苏已在掌控之中 图2.8.中东:恢复增长 图2.9.非洲:具有弹性的经济体 图3.1.资产价格暴跌 图3.2.住房价格暴跌之前和期间的部分宏观经济变量 图3.3.股票价格暴跌之前和期间的部分宏观经济变量 图3.4.代价高昂的住房价格暴跌和其他住房价格暴跌之前和期间的部分宏观经济变量 图3.5.资产价格暴跌的概率 图3.6.预测资产价格暴跌指标的失误 图3.7.住房价格和股票价格的近期发展 图3.8.近期住房价格暴跌的警报信号 图3.9.近期住房价格暴涨背后的宏观经济模式 图3.10.近期住房价格暴涨和住户资产负债表 图3.11.住房价格暴跌之前的货币政策 图3.12.近年来先进经济体的通胀与产出 图3.13.住房价格和货币状况 图3.14.股票价格和货币状况 图3.15.金融冲击的影响 图3.16.生产率冲击的影响 图3.17.宏观审慎规则中名义信贷的最佳权重 图4.1.金融危机后的中期人均产出:案例研究 图4.2.按时间和经济体类型划分的危机分布 图4.3.方法示例(韩国1997年) 图4.4.银行和货币危机后的产出变化 图4.5.银行危机后的中期增长 图4.6.产出分解 图4.7.需求方分解 图4.8.产出演变与危机前投资 图4.9.产出演变与危机前失衡 图4.10.产出演变与金融发展和收入 图4.11.产出、双重危机和金融开放度 图4.12.就业损失和就业保护立法 图4.13.产出损失和宏观经济刺激 图4.14.危机后关键变量与产出损失的联系 图4.15.银行危机后的产出演变:衡量危机前趋势的替代指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世界经济展望(保持复苏2009年10月)/世界经济与金融概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译者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语言服务部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9548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0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2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113.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79 |
宽 | 21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