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论述晚清时期,咸丰、同治两朝,清廷与湘淮系地方实力集团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等战争过程中和战后时期的权力博弈。集中论述地方实力集团强力冲击原有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以及清廷逐步采取的反制措施的演变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咸、同时期中央和地方权力格局变迁的大势。
图书 | 咸同年间清廷与湘淮集团权力格局之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论述晚清时期,咸丰、同治两朝,清廷与湘淮系地方实力集团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等战争过程中和战后时期的权力博弈。集中论述地方实力集团强力冲击原有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以及清廷逐步采取的反制措施的演变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咸、同时期中央和地方权力格局变迁的大势。 目录 绪论 一、缘起 二、学术史 三、本书的思路和突破 第一章 清后期国内政治权力格局的发展趋势 一、清后期国内政治权力格局的走向 二、影响清后期权力格局演变的思想因素 三、制约清后期权力走向的体制因素 第二章 湘淮集团崛起初期清中央的主要对策及其演变过程 一、咸丰六年之前清廷对湘军集团利用和压制并重的政策 二、湘军集团争夺权位策略的变化和清廷政策的调整 第三章 清廷在湘淮集团全面实施“众建督抚而分其力”的政策 一、咸丰十年以后湘淮集团进一步向“封疆藩阜之任”冲击 二、清廷与湘淮首脑在湘淮督抚藩臬的安排、使用、调动上明争暗斗 三、清廷对湘淮集团全面实施“众建督抚而分其力”政策 四、清廷全面实施“众建督抚而分其力”政策后湘淮集团的分化状况 第四章 清廷在重点地区继续分化、牵制、挤压湘淮集团 一、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四年,后胡林翼、骆秉章时代湖广地区的争夺 二、清廷和湘军集团在两江地区的控制与反控制 三、清廷与湘军集团围绕鄂皖战区督抚和水陆统兵大员安排的斗争 四、咸丰十年至同治十三年湘淮督抚任职和清廷牵制部署情况 第五章 从湘淮集团内部分化的典型案例看清廷政策的成败得失 一、王鑫事件与地方督抚控制军队的需要:清中央政府的借鉴 二、罗泽南事件与清廷通过压制政策分解湘军控制权 三、沈葆桢厘金事件与清廷分解湘军集团行政财税权的策略 四、李元度案与清廷分化制约策略的深化 第六章 清廷与湘淮集团在重职重位安排上的明争暗斗 一、清廷在同治三一六年围绕湘淮督抚的一系列重大黜陟 二、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廷和湘淮集团权力斗争局面的变化 第七章 成同年问清廷与湘淮集团围绕财税控制权力的争夺 一、咸同年间财税控制权力的走向 二、晚清奏销制度的演变 三、协饷制度和其他解协款专项制度 四、新增财税控制权问题 第八章 成同年问围绕军队控制权力的斗争 一、考察咸同时期军队控制权的几项指标 二、围绕湘军水师和长江水师控制权的争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咸同年间清廷与湘淮集团权力格局之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邱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31098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91 |
丛书名 | |
印张 | 2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1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