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
内容
编辑推荐

独特视角展现红楼梦中饮食男女 ,揭秘贾府贵族生活背后真故事。侯会先生的新书《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从一个崭新角度推开一扇门,让我们重新打量《红楼梦》里的人和故事。

全书共分三辑,“衣食住行”、“银钱经济”和“真相曹家”。

内容推荐

历来解析《红楼梦》者,多从爱情、伦理、政治、哲学等角度入手。本书独辟蹊径,试着从物质生活、银钱经济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

本书共五十小节,分为三辑。

第一辑“衣食住行”,试着由贾府的物质生活,探究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志趣。《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衣食住行,代表着那个时代最奢华的物质享受水准,大有超越皇家的势头。本辑在探讨衣食住行的同时,还有不少独到的解读、有趣的发现。

第二辑“银钱经济”,进一步由经济的角度关注作品。从当时的金银价格,说到物价水平,更分析了贾府的财政状况。

第三辑“真相曹家”,引领读者把目光由书内移向书外,关注到曹家的经济、物质生活史实,那是小说的素材源泉。于是我们看到曹玺、曹寅父子寒酸的“工资单”;了解了曹家因接驾而造成巨额亏空。小说中不少谜题的背后答案,在本书中都是第一次披露。

目录

《红楼梦》:贵族文化的精读本(代前言)

第一辑 衣食住行

 一脔传佳话,美味不在多

 果子狸:贾府贵族已先尝

 尤氏的米饭与贾府的规矩

 谁是唯一喝了烧酒的人

 茶于红楼:岂可一日无此君

 妙玉的香茗与晴雯的“甘露”

 缎匹清单的背后秘密

 男装女饰,颠倒阴阳

 极简与极繁:黛玉与凤姐的衣饰

 哪位丫鬟不穿“制服”

 从居室布局看曹雪芹的“二房情结”

 女儿绣楼似书房

 公子偏爱“女儿棠”

 成窑彩杯,曹家有无

 补洋装、用洋药:一个丫鬟的故事

 钟敲十下:凤姐用饭在几时

 跨马乘车话出行

第二辑 银钱经济

 抄本《石头记》:脂砚斋的商业策划

 刘姥姥“打抽丰”:二十两银子买多少米

 袭人、晴雯的“津贴”比拼

 关于“清钱”:给权威词典挑个错

 一两黄金几两银——为曹雪芹高鹗做仲裁

 凤姐的金项圈:粉颈难以承受之重

 “帐篇子”背后的辛酸

 大观园里选“富婆”

 赵姨娘不是“副主任”

 生财有道的王熙凤

 凤姐:也有不为金钱时

 贾府一年“吃”多少

 一匹龙缎银,两个活人价

 生有尊卑,死分贵贱

 有贫有富“秀”家当

 贾府: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谁是贾府养家人

 这八两银子省不得

 脂砚斋的一笔糊涂账

第三辑 真相曹家

 晒晒曹玺曹寅的“工资单”

 “裸俸”做官,开支无算

 一场“招标”案,肥水落谁家

 盐课——皇上的大“扑满”

 压垮曹寅的最后一根稻草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

 人参:曹李两家的伤心话题

 抄家(上):一张寒酸的查抄清单

 抄家(下):穷途末路叹曹家

 也有“反攻倒算”时

 黛玉的巨额遗产哪儿去了

 女优(上):曹李“烧钱”为哪般

 女优(下):抄检背后的历史隐秘

附录

《红楼梦》与张岱

后记

试读章节

贾府的珍馐美味,贵族主子们早就吃腻了。史太君在大观园吃罢酒席散步时,丫鬟抬来两张食几,端上两只小捧盒。这是饭后的点心:

揭开看时,每个盒内两样:这盒内一样是藕粉桂糖糕,一样是松穰鹅油卷;那盒内一样是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贾母因问什么馅儿,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说:“这油腻腻的,谁吃这个!”那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也不喜欢。因让薛姨妈吃,薛姨妈只拣了一块糕;贾母拣了一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与丫鬟了。

倒是刘姥姥见小面果子玲珑可爱,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说:“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贾母允诺:“家去我送你一坛子。你先趁热吃这个罢。”

看来,贾府的饮食早已超越了大鱼大肉、餍甘饫肥的世俗层次,讲究的是新鲜细巧。小说中不时提到一些菜肴,听名目就让人悠然神往:“烧野鸡”(第二十回)、“野鸡崽子汤”(第四十三回)、“炸鹌鹑”(第四十六回)、“牛乳蒸羊羔”(第四十九回)、“糟鹌鹑”(第五十回)、“鸭子肉粥”(第五十四回)、“枣儿粳米粥”(第五十四回)、“酸笋鸡皮汤”(第八回)、“火腿鲜笋汤”(第五十八回)……样样逗人食欲。

在贾府,“绿色”食物、山林野味最受欢迎。书中第三十七回,袭人因替史湘云做了些针线活计,派人送去,捎带着馈送些果子、吃食,装在两个小掐丝盒子里,“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红菱”即菱角,“鸡头”是芡实,二者都是水生植物。菱角生于水下淤泥中,两只尖尖的弯角,颇似展翅之燕,敲开紫褐色的硬壳,里面是白色细腻的清香果肉。芡为莲科,果实状如尖嘴朝天的鸡头,壳内有白米如珠,称“鸡头米”。这两样原是寻常之物,然而袭人让人捎话说:“这都是今年咱们这里园里新结的果子……”所以新鲜可喜。而那一碟糕是用“新栗粉”蒸的,也都取其新鲜。

一些采自田野的瓜果菜蔬,也成为受贵族欢迎的调剂食品。摸透了贵族心理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就带了不少“枣子、倭瓜并些野菜”之类。她对平儿解释:“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第三十九回)这些东西果然受欢迎,刘姥姥临走时,平儿特意叮嘱她:“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第四十二回)

此外就是山林野味。冬日天寒,凤姐跟贾母、王夫人商议让公子小姐们在大观园中另起炉灶,王夫人表示赞同,并说:“……新鲜菜蔬是有分例的,在总管房里支去,或要钱,或要东西;那些野鸡、獐、狍各样野味,分些给他们就是了。”(第五十一回)第五十三回庄头乌进孝赶来送年货,单子上也有大鹿、獐子、狍子、野猪、野羊、野鸡、兔子、熊掌、鹿筋、鹿舌等等。乌庄头还另外“孝敬哥儿姐儿”一些活物,包括活鹿、活兔、活锦鸡。

在清代,满洲贵族对鹿情有独钟,皇家御苑、围场中多养鹿。除了取鹿茸为药材外,鹿肉、鹿血也都有健体延年之效。著名的满汉全席中,就有烤鹿脯、蒸鹿尾等满族菜肴。皇上还常常把鹿肉赐给大臣,以示恩宠。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收到康熙赐予的“鹿舌、鹿尾、鹿肉条等”,那可能是用来奖励曹寅刊刻《全唐诗》之功吧。

《红楼梦》中还专门写了吃鹿肉的情景。一次,性情豪爽的湘云听说厨房来了新鲜鹿肉,便约了宝玉向凤姐讨了一块生的,让婆子们拿了铁炉、铁叉、铁丝蒙,到园中雪地上自烤自吃,一时香气四溢,引得平儿、探春、凤姐也都来大快朵颐。湘云还招呼在旁观望的宝琴:“傻子!过来尝尝。”宝琴嫌脏不肯,宝钗从旁撺掇:“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她也爱吃。”(第四十九回)这一回叫“脂粉娇娃割腥啖膻”,是书中的别样宴席。现代人喜欢的野外自助烧烤,贾府年轻人早已尝试在先。

野鸡也是贾府饭桌上的新鲜美味。一次,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在怡红院无故找碴儿、发脾气,凤姐来个“调虎离山”,引诱她说:“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来跟我吃酒去。”把个李嬷嬷一阵风“撮”了去(第二十回)。另一回,贾母身体不适,凤姐特意送去“野鸡崽子汤”,贾母尝了很受用,说:“若是还有生的,再炸上两块,咸浸浸的,吃粥有味儿。”(第四十三回)

再如第四十九回天降大雪,李纨发起诗社,宝玉格外兴奋,等不及开饭,“只拿茶泡了~碗饭,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齑”字的本意,是捣碎的姜、蒜、韭菜等;“野鸡瓜齑”便是用野鸡肉丁加酱瓜及姜、葱、笋干等炮制的佐餐小菜。到了程高本中,大概整理者不知“野鸡瓜齑”是何物,便径改为“野鸡瓜子”了。

在贾府中,贾赦、贾政虽不同贾母同桌用饭,却时常给母亲的餐桌上添些时鲜可口的菜肴,这是“各房另外孝敬的旧规矩”。比如第七十五回,各房送来的就有“椒油莼齑酱”、“鸡髓笋”、“风腌果子狸”等。

“椒油莼齑酱”的主料莼菜是一种南方水生植物,采其未出水面的嫩叶做羹,清香滑嫩。以椒油调味、制成齑酱,也是爽而不腻的佐餐佳品。至于“鸡髓笋”,有人说是春天孵鸡雏时生长的嫩笋,也有人说取鸡之骨髓与笋同烹,不知孰是。总之,从菜名看,这两味菜肴别致清新,这是王夫人、贾政特意送来给贾母品尝的,作者也借此写出供食者的品位与孝心。

贾赦也送来两样菜,但在鸳鸯口中却是“这两样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来,大老爷送来的”;想想此前贾赦对鸳鸯的所作所为,读者不难想象鸳鸯说话时的心情和神态。

贾母特意嘱咐把桌上那盘“风腌果子狸”留给黛玉、宝玉。果子狸又名“花面狸”、“玉面狸”,因嗜食果子而得名,入秋后果实收获,果子狸也格外肥美。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过:

果子狸,鲜者难得。其腌干者,用蜜酒酿蒸熟,快刀切片上桌。先用米泔水泡一日,去尽盐秽,较火腿嫩而肥。

说的正是此味。近年来南方曾有人因吃果子狸而患病;令人谈虎色变的“非典型肺炎”(即SARS),据说就是由果子狸传播的。其实此物在《红楼梦》时代已是有名的野味,贾府贵族早已品尝过了。书中所谓“风腌果子狸”,就是袁枚所说的风干腌制的吃法。

不过在程高本中,整理者却把脂评本中“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改成“(贾母)又指着这一盘果子:‘独给平儿吃去。’”殊为可笑。一盘“果子”本不是什么新鲜物事,又无缘无故拿来赏给孙媳屋里的丫鬟吃,更是师出无名。显然,小说整理者高鹗、程伟元不知“果子狸”为何物,径自改为“果子”;又因果子为物太轻,不宜赏给心爱的孙子、外孙女,只有赏给凤姐的丫鬟了。

总之,我们看《红楼梦》中的饮馔描写,多是这里一味,那里一味,点到为止,却又给人带来很多联想,书中罕有《金瓶梅》式的铺排菜单。然而有意思的是,书中唯一一张完整的菜单,竟是怡红院的丫头芳官独自加餐时开出的。

那天是宝玉的生日,大家饮酒行令,冷落了刚到怡红院不久的芳官。她独自一个回房闷睡。宝玉发现后,哄她一起“桌上吃饭”,芳官说:

 “我也不惯吃那个面条子,早起也没好生吃。才刚饿了,我已告诉了柳嫂子,先给我做一碗汤,盛半碗粳米饭送来,我这里吃了就完事。……”

说话间,柳嫂的食盒已经送到,丫鬟小燕接过打开:

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而芳官的反应竟是:“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只吃了一碗汤泡饭,又拣了两块腌鹅,就不吃了。倒是宝玉闻着香,吃了个卷酥,让小燕也泡汤吃了半碗饭。小燕还收起两个卷酥,说:“留着给我妈吃。”

这真是稀奇的写法:贵妃的省亲大宴、贾母的寿诞筵席,都被作者一笔带过;一个得宠丫头的“加餐”,却写得如此翔实郑重,岂非本末倒置?其实,作者如此设计,含义颇多。一是用来衬托贵族生活的奢华靡费:一个小丫头尚且如此,贾母、王夫人的食案,可想而知。二是写出宝玉在府中的特殊地位,连他屋里的丫鬟也跟着沾光,备受柳嫂的巴结逢迎。三则突出了芳官性格的不羁与骄纵,其中又别有深意——水满则溢、物极必反,这是《红楼梦》贯穿始终的核心题旨。从芳官颇为“越格”的娇蛮言行中,读者已隐隐感到悲剧的脚步正悄悄向她逼近。

P7-11

序言

有一个字眼儿,在社会生活中消失了近一个世纪,近一二十年又卷土重来——“贵族”。

时下有标准说法,谁若拥有千万豪宅、百万香车、名表巨钻、过亿的财产,每年零花钱在五百万元以上,就可以甩掉“平民”的帽子,跨人“贵族”的门槛。据说这样的“贵族”在中国多如过江之鲫,数量还在不断膨胀。

然而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不就是口袋里有几个钱吗?顶多算是“暴发户”而已。翻翻词典,看看什么是“贵族”:

贵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中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阶层。在封建社会,指具有世袭爵位和领地的各级封建主,主要是皇室的宗族子弟和功臣,亦指显贵的世家大族。……后亦泛指社会上享有特权的阶层。(《汉语大词典》)

由此看来,“享有特权”才是贵族不可或缺的要件。有了特权,贵族才能高高在上、一言九鼎,广聚财富、养尊处优。除此而外,贵族多为世袭,代代相沿,不免形成一套独特文化:衣食住行,享受着那个时代最高水准的物质文明;待人行事,遵循着一套繁缛的规矩礼节。即使有一天家族衰败,子孙星散,但那累代养成的积习风范,却还迥别于人。这跟捡了彩票一夜暴富的流浪汉大不相同,后者可能在物质上一步登天,但那流浪汉的积习、见识,却是至死也难改变。

晋朝大将军王敦入赘公主府,初次如厕时,见一只漆箱里盛着干枣,以为是厕中零食,便随手拣来吃个净尽。又见侍女捧着一碗水、一碗豆面,以为是厕中加餐,也兑在一起一股脑儿喝个干净。他哪里知道,那枣子是贵族家中用来塞鼻孔、防异味的;水和豆面(即“澡豆”,作用如同今天的肥皂)则是用来洗手的。结果他的举动被当成笑柄,记录在《世说新语》中。王敦出身士族,在贵族府第尚且如此“露怯”,何况一般百姓。因此有人说:“一夜可以造就一个暴发户,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一点不错。

“三代出贵族”的名言,据说出自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之口。不错,莎士比亚对贵族十分熟悉,他的剧本里就塑造了不少贵族形象:国王、太子、元老、公爵、将军、领主……只是莎士比亚本人并非显贵。未发迹时,他曾在剧场给人牵马看车;剧本走红后,他当上了“国王的供奉”,但仍被时人讥讽为“暴发户式的乌鸦”,摈除于贵族行列之外。

遍观古今中外的文坛,写贵族生活,且又有着贵族生活经验的作家,为数不多。俄国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lO)要算一个。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等,也主要写贵族人物和故事。不过托翁写作此书时,已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早在前一个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小说巨著《红楼梦》就已经问世,那同样是一部贵族作家所写的贵族题材作品。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比托翁早生了一百多年,几乎与托翁爷爷的爷爷并世。《红楼梦》也便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贵族写贵族的小说。

众所周知,曹雪芹生在清代前期一个贵族之家,祖上三代人做着织造、巡盐御史、通政司使等高官。曹雪芹的幼年是在极尽奢华的贵族家庭中度过的。尽管当其著书时,家族早已衰败,他自己也跌落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然而幼年的贵族生活留给他难以磨灭的印象。家族中的贵族积习尚在,身边的亲朋又常常叨念起旧日的好时光,他跟这个家族的感情真可谓扯不断,理还乱。

于是在穷困潦倒中,他提起笔来追念往事,创作小说。其间自不免美化人物、虚构情节、感叹命运、宣泄情愫……历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艰辛历程,终于铸就这部旷世奇书。

小说问世至今有二百六七十年,数以千万计的读者为之痴迷倾倒。人们关注的角度各有不同:爱情的、伦理的、社会的、哲学的、历史的、宗教的、艺术的、语言的……其实从小说内容和作者身份来看,《红楼梦》还是一部贵族文化的精读本。书中对贵族生活、尤其是物质生活的描写,活色生香、细致人微;衣食住行、银钱经济,无所不及。本书的前两辑,即涉及这些内容。读者中无论是迷恋贵族文化的,还是憎恶封建体制的,都可以从中找到感兴趣的东西。

当你翻看本书第三辑“真相曹家”时,你还会发现小说背后曹家的一些真实故事。作为贵族,曹家在当时并非最显赫的,然而曹家的物质生活却是绝对一流。一来,曹家供职于内务府,专门负责皇家的衣食供给,“近水楼台先得月”,曹家的衣食器具也多为“上用”(即皇上专用)。二来,曹寅身任织造及两淮巡盐御史,衙署所在的南京、扬州,都是当时奢侈风气的策源地;厉倡节俭的雍正皇帝就曾在大臣噶尔泰的奏折卜批示说:

诸凡奢侈风俗,皆从织造、盐商而起!

这条批示从侧面说明,曹家在当时是引领奢侈潮流的弄潮儿,衣食住行的奢华程度很可能已超越皇家!而反映到小说中,《红楼梦》向我们展示的正是当时最为奢华的贵族生活场景。

至于贵族之家的礼数规矩,小说中也多有展现。举个例子来看:贾府的家乐戏班解散后,女优芳官被分配到怡红院做丫鬟。芳官的“干娘”得罪了怡红院大丫头晴雯等,时时找机会讨好怡红院众人。小说第五十八回,她来怡红院送饭,见宝玉哄着芳官替他吹汤降温。这“婆子”见机不可失,便自顾自跑进院门:

(芳官的干娘)忙跑进来笑道:“她不老成,仔细打了碗,让我吹罢。”一面说,一面就接。晴雯忙喊:“出去!你让她砸了碗,也轮不到你吹。你什么空儿跑到这里槅子来了?还不出去!”一面又骂小丫头们:“瞎了心的,她不知道,你们也不说给她!”小丫头们都说:“我们撵她,她不出去;说她,她又不信。如今带累我们受气!——你可信了?我们到的’地方儿,有你到的一半,还有你一半到不去的呢。何况又跑到我们到不去的地方还不算,又去伸手动嘴的了!”一面说,一面推她出去。阶下几个等空盒家伙的婆子见她出来,都笑道:“嫂子也没用镜子照一照,就进去了。”羞的那婆子又恨又气,只得忍耐下去。

严守等级,是贵族府第的铁律:各种身份的人,有各自的活动范围。错走一步,就要受到呵斥和耻笑。

人们都说《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的作品,主人公贾宝玉崇尚平等理念,具有博爱思想。他的男性朋友中既有王爷、贵族,也有寒门子弟乃至戏子优伶;对于女孩子,无论是堂姐表妹、贵族千金,还是丫鬟使女、女优下人,他都一视同仁、关怀备至。

然而宝玉又是最软弱的“叛逆者”,他的平等观念不但不能对社会、家族产生任何影响,就是在小小的怡红院里,也无法付诸实施。怡红院的棠荫花径看似平坦,却处处有着不可逾越的“槅子”和鸿沟。哪里是大丫头的活动范围,哪里是小丫头的可到之处,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礼数由贵族主子规定并代代相沿,又由丫鬟奴隶们自觉维护着。

贾宝玉对此也视为正常。在宝玉的字典里,已婚女人“婆子”是被打入另册的。尽管出于悲悯之心,他常嘱咐丫鬟们:“你们是明白人,耽待她们是粗笨可怜的人就完了。”(第五十四回)然而他又说:“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指‘婆子’)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第七十七回)

宝玉、晴雯等人的言行,实际上代表了作者曹雪芹的立场。不懂“内帏规矩’’的“婆子”当众遭到羞辱,你不难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讥笑与嘲弄。不错,曹雪芹连同他笔下的宝玉、黛玉、晴雯等,血管中流淌着叛逆的血液。然而这种“叛逆”远未升华到某些现代学者所拔高的程度。

说到底,曹雪芹毕竟是没落贵族子弟,对贵族家庭怀着难以割舍、藕断丝连的情感。他对这个家族有反思,有怨恨,但更多的是追念,是眷恋。他带着欣赏和陶醉的笔调摹写着一去不返的家族生活,在创作一部伟大文学作品的同时,也为后世留下关于贵族生活的真实记录。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红楼梦》是一部贵族文化的精读本。

后记

几年前出过一本《食货金瓶梅》,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谈名著,大概是立意有点与众不同吧,颇受读者关注,也曾在网络读书榜上占过几天“三甲”。多少受此鼓舞,于是又有了这本《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此中内容大多是历年读书、授课的体会,酝酿胸中多年;故自认为与一些赶浪头、追潮流、率尔成篇的“急就章”略有区别。

这本小书最初拟名“物质红楼”,写作过程中易为今名。盖因“《红楼梦》与物质文化”的课题学者早有研究,不但启功等前辈学者在版本校注时筚路蓝缕、打下坚实基础;一些专著如陈诏的《红楼梦小考》,邓云乡的《红楼识小录》等,也都考订精深、为人称道;几种《红楼梦》鉴赏辞典,更是分门别类、阐释详明;而大量的红学研究论著中,也时见相关论述。

这里奉上的《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虽也涉及衣食住行、称金使银等情节,却并非只停留在名物解释、典章探源等物质层面;而是从小说内外贵族之家的物质享受话题入手,来探究小说主题、分析书中人物,进而剖析作者文心、追索素材真相……读者在消闲破闷之余,如能获得一点新鲜的感受和启发,则吾心惬而吾愿足矣。

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史。人非圣贤,孰能无欲?人而无欲,也便少了几分奋发拼搏的动力。当然,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也会诱人步入歧途,成为物质的奴隶,堕入毁灭的深渊。《红楼梦》内外贾家、曹家,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人对物质享受的欲望或大或小、各有不同。听老者言,旧时的监狱照例要给临刑死囚提供一顿好饭;然而来自西北乡间的犯人,却唯求饱饱吃上一顿“油泼辣子面”!在他的欲望中,那无疑是天下之至味了!我闻此言,感慨良深:如此人生,过恶再大,也总有令人悲悯的一面。进而想到,其人犯罪(如偷盗、诈骗、抢劫等)的目的,大约就是为了每天都能吃上这样一顿油泼面吧?看来仍是物欲害了他。可以肯定的是,来自穷乡僻壤的他从未读过《红楼梦》,更不知“茄鲞”为何物。对他而言,那原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可谓“夏虫不可语冰”了。

红楼贵族对物质的追求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食不厌甘肥,衣不厌轻暖,屋不厌高敞,车不厌华美一:…一切都讲究到极致,连帝王也要忌妒、眼红。雍正皇帝就曾不点名地批评说:普天下的奢侈之风,都是由织造衙门和盐商挑起的!(诸凡奢侈风俗,皆从织造、盐商而起!)——而雪芹的家族及其姻亲苏州李家,既是织造官,又做巡盐御史,雍正皇帝的矛头指向谁,不是很清楚吗?

不过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在爬上贵族阶梯之前,他们也曾驰骋沙场、付出流血的代价;在伴君如伴虎的政治生涯中,又不得不匍匐于天子脚下,临深履薄、战战兢兢……小说内外的贾家、曹家,哪个不是如此?

《孟子》中有一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可谓千古寓言第一章。故事中的齐人靠着在墓地低三下四乞讨他人祭祀剩下的酒肉果腹,归来却向妻妾吹嘘自己如何受富贵者招待、餍甘饫肥、荣耀无比!拿寓言当镜子照照世人,你会发现天下滔滔,此辈甚多。当你再见到某公手握权柄、身享荣华、两眼望天、不可一世,你就会窃思:在另外的场合,此公一定还有鸢肩谄笑、乞其“祭余”的另一副嘴脸吧?——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物质欲望的满足,总须付出非物质的更高昂代价。

话扯远了,有些离题。

笔者不是红学家,连“草根”红学家也算不上。我只是千千万万喜爱《红楼梦》、崇拜曹雪芹的读者之一。除了披阅原著,也捧读过几部红学家的大作,颇受启发。加上自己读书时获得的点滴心得,铢积寸累,敷写成文,居然也有五十篇之多。分为三辑,各以题目标示内容。另外,在笔者发表过的论文中,涉“红”的极少;勉强找出一篇《<红楼梦>与张岱》,因与本书主题略有契合,也一并附于书末,尽管已是二十年前旧文字。

本书虽属随笔一类,却也不容散漫无稽。书中的小说引文,如无特别说明,一律引自庚辰本。只是为了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径将指代女性的“他”改作“她”字。另外,在学习及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红学家的论著及相关文献资料,凡属观点的借鉴,都说明出处,不敢掠美。涉及货币知识及康乾经济情况,则多参考彭信威《中国货币史》、郭成康《康乾盛世历史报告》等。有关曹李之家的文献资料,多引自故宫博物院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王利器《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等。也有转引自他人论著的,限于体例,想未一一注明。

红学研究大师辈出,硕果累累,最难超越。自己即便有点滴愚见,也是因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怕只怕登上巨人的肩膀,却因“恐高”头晕、眼花缭乱,写不出有价值的东西,白白糟蹋了读者的时间。

侯会

己丑岁末于北京大兴与德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3349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4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