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冯仑在《风马牛》电子杂志中的精彩文章的结集。书中广泛探讨了诸多历史事件、人物、社会问题、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对人文历史的关怀与反思颇具“冯氏风格”,而关于董事会的诸多内容,也是国内企业家和股东极少涉及的话题。本书语言坦率、风格鲜明,是继《野蛮生长》之后关于冯仑最重要的作品。
图书 | 风马牛(附光盘冯仑和他的快意人生)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冯仑在《风马牛》电子杂志中的精彩文章的结集。书中广泛探讨了诸多历史事件、人物、社会问题、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对人文历史的关怀与反思颇具“冯氏风格”,而关于董事会的诸多内容,也是国内企业家和股东极少涉及的话题。本书语言坦率、风格鲜明,是继《野蛮生长》之后关于冯仑最重要的作品。 内容推荐 你知道少年冯仑的日记里有多少成长密码?你知道智者冯仑的段子中有多么精辟麻辣?你知道行者冯仑的足迹视野有多么自由旷达?……上部《野蛮生长》,思想者冯仑为民企立言,带你读懂中国的生意江湖;这部《风马牛:冯仑和他的快意人生》,镜像自由者冯仑的红尘问道,带你读懂男人的快意人生。 目录 上部 乘风世间,无处不读史 带着中国心在江湖里行走 牛的性生活与人类的高潮 戏说抗日电影中台版本之异同 点评10个人 世间本没有是非 胡适故居 在定军山读诸葛亮 品阎锡山挽联 南非游记:人是禽兽不如的动物么(原题《人是禽兽不如的动物么》) 在不丹找幸福 宝岛千里走单骑 看马克思、邱吉尔、蒋介石如何炒股 先当妈妈后当爸爸,先当老婆又当丈夫 对于陪睡保姆的三问三拍 朝鲜的真实生活 最残酷的交易 跃马江湖,练达即文章 沟通是互相给面子的过程 流氓大亨的黑社会定义 江湖·圈子·企业 女人嫁印钞机? 天下男人分四类 章子怡与汤唯 男人是动物 熬就一个字 你,把人尊重一下 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 人无废人,器无废器 金钱能买到什么? 有一种优雅叫“无聊” 没有一代是可以垮掉的 陈伟明的传媒嗅觉 徐宗懋:和历史和解,与记忆共存 李景汉:时尚,一个时代的灵魂 黄中流畅: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 双冯变形记 快意人生谁做主? 下部 守正出奇,商界思想家 你要让我把你看得清楚 贞操和绿帽子 守住正的再说 价值观颠倒开出“恶之花” 西方拳击 vs 中国功夫 赵四与小凤仙 只爱一点点 找准与投资者对话的波段 15岁生孩子不一定会当爹 不要让如花少女风干成木乃伊 宽容青春期的“恶之花” 需求出发,信息勿扰 企业公民责任的边界在哪儿? 今天你变成章子怡了么 羊群与织物 未来的组织 万通的企业公益时代来临 从“王石样本”看中国企业家慈善 民营企业的增长极限 如牛引犁,职业董事长 怎样建立一个顶级的董事会 董事长必须要做的三件事 董事长的决策质量与责任意识 做一名优秀的“交警队长” 开好董事会是硬道理 次级董事会和临时董事会也不能马虎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美丽新世界 一场马拉松式董事会 上市公众公司与非公众公司的董事会比较 按国际规则玩基金 一个电话背后的考核 年底“发鸡蛋”还是“发母鸡”? 警惕决策的重心下移 一碗水要端平 多上会,多决议 不让决策信息有一个死角 脖子以上的拿捏 化分歧为力量 在博弈中寻求平衡 跋 与风马牛一起奔跑 有个社区叫风马牛 试读章节 带着中国心在江湖里行走 经常有记者朋友问我一个问题:你怎么总结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我会脱口而出四句话——资本家的工作岗位,无产阶级社会理想,流氓无产阶级生活习气,士大夫的精神享受。应该说这四句话大概是我人生每个阶段的烙印。 所谓资本家的工作岗位,是我现在的角色,董事长肯定是资本家的岗位。在中国如果评最资深的董事长,我可以算一个,我做了19年董事长,没有做过经理。董事长要代表股东利益,组织董事会,是资本的管理者。 谈到无产阶级社会理想,我15岁入团,20岁入党,基本上都是在非常正统的环境下受的教育。1989年以前在中央机关工作,所处的也是传统意识形态非常浓厚的环境,所以我形成了所谓无产阶级社会理想。无产阶级社会理想,比如共产党宣言,比如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要消灭剥削,要实现大同,要建立各取所需、按劳分配的制度,只有当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劳动才成为享受。只有大家共同发展都成为个人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才是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诸如此类。一些伙伴说我不像商人,对钱的事无所谓,这恐怕和我当年受的教育和形成的社会理想有很大的关系。 流氓无产阶级生活习气是指开始创业的时候,整天都是跟流氓无产阶级在一起混,流氓无产阶级是什么呢?就是痞子,不按规则办事,没有道德约束,而且非常勇猛。如果是处在乱世,你可以选择为匪为盗为娼,也可以选择做英雄,去关怀天下。我们(一起创业的弟兄)不处在乱世,当然希望变成英雄,变成豪侠,而不是匪、盗、娼。我们只是在这个江湖里行走,但愿精忠报国,关照天下,以众多人的利益为依归,去探寻一条正确的道路。这不是今天我们给自己扣帽子,当年真是这么想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经济浪潮中那么多人倒下,而我们“海南六兄弟”没有一个人出问题被抓,而且是现在六个人都发展得很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趾你的公司更张艺谋》,实际上就是反映一种想法——怎么样变成主流,按照社会主流的体制要求、法规要求、价值观的要求来做企业。在过去的混乱中,我们的确沾染过一些江湖习气,但我们探索和发展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 最后是士大夫的精神享受。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很纯粹的中国人,喜欢旅行、观察、读旧书、听民间小曲,中国文化人传统的琴棋书画我都好,忧国忧民的精神特质我都有,中国土大夫的怡情养性的精神追求和爱好我也非常崇尚,甚至希望中国文化的营养能够继续滋养自己及自己的后代。我是个中国人,而且在不断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全球观、中国心、专业能力、本土功夫”的中国企业家。 牛的性生活与人类的高潮 与王石诸兄去内蒙和林格看蒙牛的牛根生,面对牛眼,开了人眼。 人的幸福生活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牛奶里来的!牛奶又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奶牛身上挤出来的。而奶牛身上的品质相同的奶又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剥夺了性生活和性快乐的奶牛身上来的。草原上的人都知道,奶牛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牺牲最大的是终身被剥夺了性爱和做一头正常母牛的权利。中国有将近800万头奶牛,为了确保牛奶品质的纯正和消除病菌传播的机会,人们创造了禁绝奶牛自然交配的制度。用强制的手段,将所有奶牛与公牛隔离开,不仅不许偷情交配,也不许公牛活动于奶牛目力所及的区域,甚至连公牛味都不许闻。一定要把公牛圈得远远的,以防风成为淫媒将公牛的骚味吹到奶牛的鼻子里。终于,不单母牛永远失去了性的自主权,连公牛也失去了正常交配的记忆,并最终彻底丧失这一美丽的本能。据传有一天,牧民心生怜悯,把一头想骚的公牛放到正在发情的母牛边,公牛对母牛的屁股毫无“性”趣,却四下打转,狂找木架子(平时被采精时前蹄要搭在上面)。公牛死了,但精液活着;母牛死了,但鲜奶卖着,流芳百世。 人类不仅粗暴地剥夺了牛的正常性生活的权利,而且为了使自己的两性社会和谐,一夫一妻如鱼得水,还肆意践踏牛的和谐社会,以改革的名义,建立起牛的母系社会。牛被工业化(人工授精、配种、优化种系、集中饲养)地制造出来之后,立即按性别和母尊公卑的原则给予不同待遇,母牛被小心呵护,好吃好喝地伺候着,直到她两岁青春期之后,便用公牛的精液诱使其怀孕、产仔,然后爆产鲜奶。之后,如此往复,年复一年,直到十四五岁时被请出正宫,迁往敬老院,催肥上膘,然后被屠宰上市。而公牛仔却悲惨地被处以死刑并且立即执行,血清被卖到制药厂,尸身被肢解后送入超市涌入市场经济的大潮。据说,一头奶牛可以日产30-80公斤鲜奶,如果以平均每天产奶50公斤、平均工作6年计,一头奶牛一生要为人类贡献109500公斤(109.5吨)鲜奶。更有甚者,牛被进化为从嘴里排气(相当于放屁),但却失去了随意放屁的权利。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每年光征收牛的放屁税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相形于牛的悲惨生活,人类却从牛的痛苦中得到了自己的“高潮”。自从汉族人由吃稀粥改为喝牛奶,不仅身高有所增长,骨骼的密度也大大增强,比过去结实多了,跌倒了爬起来,不伤胳膊不断腿,完全跟蒙古人一样孔武有力。更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喝奶的人性欲比不喝奶的人要旺盛得多。由此推断,广大汉族人民自从奶牛的正当性生活被残忍剥夺后,自己的性生活却因此更加蓬勃,“性”趣盎然,高潮壮阔。其实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同样如此。人的进化是与对动物的奴役成正比的。特别是汉人为了自己能男耕女织,老婆孩子热炕头,愣是把所有原来奔放自由、健美骁勇的动物强行圈养驯化,先是女人为了摆脱自身的重体力劳动(如耕田等)强迫牛马猪羊成为自己的替代品,妇女的第一次解放就是建立在牲畜的第一次堕落(不再自由奔跑和随性交配)的基础上的。后来男人又学女人样,把女人当猪狗一样地圈养和驯化,终于使女人依附于男人,同样剥夺她自由交配的性自主权。所谓文明,其实不过是女人按自己的理想改造动物,和男人按女人方式把女人改造成动物的进化史。而妇女的所谓解放,最终取决于以奶牛为代表的广大哺乳类动物的性解放程度。 离开蒙牛时,心潮澎湃,顿悟:“志大奶足,牛在根生。” 戏说抗日电影大陆、台湾版本之异同 以前我们熟悉的是大陆版本的抗日电影,最近在出国的飞机上我看了8部台湾拍摄的抗日电影,看完之后作了一个对比,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差异。 第一,题材上明显不同。大陆版本的抗日电影名字很边缘,比如《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李向阳》。而且反映的抗战多半是乡村的抗战,非城市正面抗战,比如《敌后武工队》。而台湾版本的抗日电影起名较宏观,比如《笕桥英烈传》(空军跟日本人激战)、《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还有《英烈千秋》(讲张自忠)、《梅花》、《香火》等,多半选取城市正面抗战题材。 第二,人物身份选取不同。大陆拍的全是穷人的抗战,比如乡下老百姓、穷人参加革命抗战,地主老财是汉奸。而台湾拍的全是富人的抗战,比如《梅花》,讲的是绅士、大乡绅的抗战,家里几代同堂,生活很好,很体面,小孩都在国外留学等等。而《笕桥英烈传》里的人物角色也全出生于有钱人家。国民党在大陆代表有产阶级的政权,价值体系对富人是正面的,对穷人是负面的。 第三,国恨、家仇的先后顺序不同。大陆抗战电影多半是国恨在前,家仇在后。但在台湾电影里顺序恰恰相反,往往家仇是一个故事的引子,而国恨是背景。比如《梅花》体现的是民族精神,但是它也是先家仇后国恨的逻辑关系。 第四,抗争的出发点不同。大陆版本反映抗战最主要是从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对抗出发,多从正义、侵略等角度来阐释,而台湾版本更多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出发来阐述一种文化的抗争。比如《梅花》这部电影,梅花的精神百折不挠,喻示着中华文明不能被日本人打断;再比如《香火》,喻示着中华民族香火不能灭、不能断,而且要顽强地接续下去,这是一种文明、文化的抗争。 第五,对阶级和人性的处理不同。大陆抗战电影往往重阶级性、斗争性、反抗性,比如展现日本人的残酷性和中国人的斗争性。而台湾版本着力反映了很多在抗战过程中微妙复杂的人性。比如《梅花》里老大的父亲被日本人杀了,老大决定去从军,临行前他跪下来向母亲辞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为了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我要参军”的台词,而是很简单地说了一句:孩儿不孝,长子不能保全家安全,所以我应该去从军。老太太站在台阶上送他,含着眼泪只说了一句“打赢了回来”。短短几句话,给人心灵留下的震撼很大,因为它体现出人性及中国文化方面的顽强。 比较之后我发现,把这两个版本合起来看应该更能反映抗战的事实,单看哪一方面都不够。让我们回到历史现场,去看历史的另一面,看历史被遗忘的那一面,被歪曲的那一面,被掩盖的那一面。 P4-9 序言 纽约时间凌晨两点。这已经是第二次因为时差而失眠了,4年前在美国同样的一次失眠,让我突发奇想要做一本有趣的电子杂志,人在被迫醒着的时候跟自然醒着的时候思维频率和思维方式似乎不太一样,人会变得异常兴奋。当时想了很多名字,最后确定为“风马牛”。这份杂志自诞生以来,以我个人对事物的体验和议论为主,扯了很多东西,有董事会的事儿,有房地产的事儿,也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活动记录,当然也有非常多的朋友讨论到创业、生命和情感的方方面面,随意率性,但很真诚。有了《风马牛》的这4年,让我感受到生命中更多青春活力的一面,也折射出整个社会丰富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感受到人们对创业的这种激情、冲动和向往及参与。《风马牛》的读者,绝大部分是热爱创业、投身创业,并且在创业中收获成功和失败的朋友。成功的人因为《风马牛》而更愿意交流,失败的人也因为《风马牛》更被互相鼓励。 我想起一个故事,因为《风马牛》,有一个朋友从外地来到北京,他在创业的路上希望拜访到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很多中国知名企业的成功企业家,但是因为行程、因为工作、因为不相识及很多其他原因,他很难见到他们。有一次他堵到我门口一定要见我,我跟他聊了一会儿。当了解到他被拒绝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一个创业者不被大家接纳,不被大家帮助的苦闷,其实哪怕5分钟,仅三两句话的鼓励,对这个创业者来说,或许都是改变一生和创造财富的契机。 在比他还年少的时候,我也和他一样,在中国奔走,到处闯荡,希望得到成功的大人物们的支持,但我写了很多信,都没有人理。直到有一年春节我意外收到了北大周一良教授两页纸的回信,这封信不长,但拿在手里我反复看了好久,包括读硕士期间依然不断翻阅这封信,以此鼓励自己努力去想一些问题,正因有这样一个经历,我特别理解这个年轻人,于是我就说:那好吧,你要有机会再见什么人,我如果认识,我帮你找。有一次在国外,他给我发短信说:“我站在俞敏洪的门口,但是秘书不让我进去。我可以说是您推荐我去见他吗?”我给他发短信说:“可以,我给你发个短信,你拿着我这个短信给俞董事长的秘书看一看,说是我认识你,希望他见你。”后来非常高兴的是他被俞敏洪接见了,聊天时间很短,但给了他很多鼓励。从这件事作为开头,他后来又参与了很多研讨会,他的创业活动也因为这件事而被鼓励,一直到现在他仍然在努力。 《风马牛》中这样的故事我还可以讲出很多。还有个叫柏煜的创业者,前一阵我听说他已经融到一笔资,连续开到几十家连锁店,而且效益有大幅度的提高,我真的很为他高兴。记得我曾跟他讨论过几次关于企业的问题,他的创业故事在当代创业者群体中也是很精彩的。前一段我的腿因为去台湾环岛骑自行车,半月板有点问题做了个小手术,柏煜听说后立即来看我,还给我送来一部轮椅,让我非常感动。他再三表达出对我这个小伤的关切,我能看出在《风马牛》的群体中,创业者心中那彼此相通的弥足珍贵的情感河流。《风马牛》给我很多感动,它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也是当代创业者的世界,以及无限大的丰富的未来世界,它蕴涵着更多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的来自于草根的民间力量。 非常高兴的是《风马牛》从一本杂志发展为一个网络社区(风马牛集中营),并且还诞生了风马牛草根戏剧节,他们不断演绎着创业的话题和生活,如今《风马牛》已经成为很多创业者的精神家园,也是我继续创业的精神驱动力量。我衷心地希望这样一个很好的园地,能够收获更多的果实。 今天,《风马牛》编辑部和中信出版社非常有信心,愿意将《风马牛》作品中的一些片段和回忆,整理后集结出版。在此特别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用心和对我的支持,还要感谢潇潇、刘刚和小皮认真地对文字进行编撰。“风马牛”的世界是一个无限大、无限精采的世界,一本书不足以反映这个世界,希望所有线上还有线下的风马牛人,能用风马牛的方式丰富自己的人生,因为风马牛有“创造生活,快意人生”的精神,哪怕像凤姐、凤姐夫,像犀利哥这样生活中个性的人物,也会成就令人快乐、精彩的人生。 我爱“风马牛”。是为序。 2010年4月18日于美国 后记 “风马牛”是一种价值观,同好者聚。 2006年夏,经朋友推荐,与“风马牛”结缘。聊到“风马牛”的缘起,冯先生说:“看到年轻人爱折腾、有梦想我就喜欢,仿佛看到年轻时的影子,我愿与年轻人一起共振”,当问到信仰时,他说:“我的信仰就是相信自己”,一席话听得我们热血沸腾。次年,搭档小皮加入,然后才有了大家和“风马牛”的故事。 冯先生语言波段极宽,学术、官场、商场、江湖四套语言系统样样精通。在《风马牛》里,他角色多重。作为有着19年资历的职业董事长,他将多年积累的商业智慧汇集在“懂事会”;在行业领域他要求自己及团队“构砖业”,带领万通在经济波动中反周期稳健前行;生活中他常扮演麻辣宗师,“乱炖”江湖、嬉笑怒骂皆文章,不少商界朋友都喜欢“冯子乱弹”。四年来,《风马牛》润物无声,坚持动态记录、免费分享。每当冒着热气的原创资讯到达编者手中时,我们都感到有一种责任和使命在肩—尽快把新鲜的资讯与网友们分享。 应网友呼吁,2008年10月网络社区风马牛集中营(www.fengmaniu.com)上线,并以超强的心跳和吸附力聚集人气。从“真人CS”到“一茶一江湖”再到“谁与冯仑一起晚餐”,几乎每一次线下活动我和小皮都会惊喜地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从异地“打飞的”来的热心网友。比如深圳的“学习模仿超越”、杭州的神枪手“沔阳青衫”、湖南才子“曙光来了”、上海创业青年“成都阿杜”、福建小弟“邂逅三小时”、北京康复之家“柏煜”、高校奋斗奇人“陈荣深”、太一堂广告舵主“畅驰”,以及潜伏在我方阵营的卧底兼话剧男一号“onlyone”,甚至还有台湾同胞“威娜”,以及话剧名角“单女”、“雨响”,前版主“漠北”、“小夏”、“逸海”……大家在“风马牛”共鸣、沉淀、惺惺相惜,他们中有的已创业成功,有的仍在努力,但那些在“风马牛”交集的点滴,永远被铭记。 2009年,风马牛集中营社区又开新花,发酵出了“风马牛草根戏剧节”,由普通网友创作的戏剧《时来运转》、环保剧《神也别得瑟》、励志剧《奋斗1992》、都市剧《我们结婚吧》,在京城草根戏剧圈掀起不小波澜。 很难说是我们创造了“风马牛”,还是“风马牛”改变了我们,有它的日子,生活更加紧密而精彩。在此特别感谢中信出版社蒋蕾主编为《风马牛》与广大读者创造的机缘,感谢志喜给予本书的宝贵建议,以及刘刚为本书定位、编撰、装帧所作的诸多贡献,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好搭档小皮、小毕,每一个细节里都渗透着你们的功劳。最后,要感谢冯先生,让我们有机会与“风马牛”一起成长。 加油,“风马牛”!愿每一位仍在奋斗中的朋友,孜孜以求,乘风破浪。 是为跋。 喻潇潇 2010年6月26日 于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风马牛(附光盘冯仑和他的快意人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潇潇//小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62096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8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首版时间 | 2010-08-01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70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