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魅力西部印象成都(中国铁路地理)
内容
编辑推荐

都江堰:缔造蜀地千里沃土;杜甫草堂:后唐文化与诗圣;武侯祠:三国文化与古蜀文明;从三星堆到金沙,古蜀文明之旅;

成都:大隐于市的寺院与道观;成都:让人流连的三个古街巷;成都:以江河为魂魄的古镇;成都:精彩周边游;成都:铁路四通八达;成都:亚洲首个世界美食之都!

内容推荐

成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粱山至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日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成都的别称还有很多种,比如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等美称。但对成都来说,任何单独一个概念。都无法概括成都。也许正因为这样,追寻成都发展的步伐,我们才会发现成都的魅力在于给人类贡献一种智慧,城市发展也可以是这样的,它不是螺旋的,也不是平面的,而是包含了城市的开放与理性。

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到了公元前611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

目录

印象成都

 泡成都之茶馆

 和成都之麻将

 耍成都之农家乐

 靓成都之美女

 烫成都之火锅

特别推荐

 追寻李白浪漫诗情之旅

映像之旅

 光雾山,叶红到荼靡

红色旅游

 春天的故事

风情聚焦

 多彩黔东南

西部美景

 草海,让心灵去旅行

试读章节

谁都知道,成都是个天府之国。天府,也就是天宫,就是乐土。古老的《蜀记》里给出的“天府”标准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而按照《汉书·地理志》的描绘,那是“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食之饶”,“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的确,在上古物质基础匮乏的基础上,让老百姓不知道饥饿和愁苦的滋味,那是何等的不易!

由《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的“圈点新天府”评选活动,成都平原不论在网络手机投票中,还是在专家评审团的投票中,均占据榜首,无可争议地成为评选的耀目之星。由若干著名学者组成“豪华”阵容的终审委员会,最终评比揭晓:成都名列“十大新天府”榜首。

在各类评比及相关排行榜上,文化名城成都一直名列前茅。不仅如此,成都还以新的姿态展现出一个西部城市的智慧——软实力。

如果我们深入到成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也许会发现成都人的智慧是源于历史上的移民,多元文化的共生共存,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都人表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是地理环境的使然。不但如此,成都人同时也深受盆地文化的影响,有人称之为盆地意识。岂知身处盆地当中,成都人表面上过得安逸舒坦,内心却以宽容的姿态对待各种古灵精怪的人和事:所以发明创造是层出不穷的,这不是刻意而为,用成都话来说,一不小心做成了。

在探寻成都的城市发展史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城市的持续发展力,也看到它诠释了中国城市的发展智慧。

闲适与宽容的悠然组合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给文化名城成都冠以诸如“第四城”、“东方伊甸园”、“世界田园城市”的美称。2010年1月,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成为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为什么成都能长期繁荣发展,在2600多年的城建史上,不迁址不改名,创造了中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史上的神话,其原因何在?有专家认为,是成都人的生活习性使然,也有专家认为,这是成都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其理由是,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这样的气候让成都变得更适宜居住。不但成都的气候好,连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这里美景如画。风景秀丽的龙泉山如蛇亘东方,静谧清净的武侯祠满怀着思念,烟雾缭绕的青羊宫充盈着虔诚,清幽的青城山上依然可寻仙风道骨,俊秀的峨眉山前依然还闻寥寥梵音。这里的江山不仅有江南的妩媚,更有西部的豪情,贡嘎山、四姑娘山如巨人般守卫着她,长江、嘉陵江滔滔河水逝者如斯。“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诗仙李白走遍神州,他的赞叹为天府之国的山水平添了一分书卷气。

在历史的追溯中,我们不难发现,最早的“天府之国”指的是陕西汉中,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汉中从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之地,最大的手工业场,没落成了西部中小城市,从此再也没有在历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反观成都,长期得以繁荣,直接原因是物的保障,让成都这片沃土上的人们有钱有时间去从事发明创造,从而不断地推动城市文明的进程。

这里生活闲适。她的宽容与休闲被西方人目睹,送给了她“东方伊甸园”的桂冠。常常是天下饥荒四起、饿殍千里的时候,这里却是旱涝保收、衣食自足。成都人民感恩着上帝的眷顾,眷恋着一杯清茶的闲适生活。总有一天,当外面世界疲惫的眼神投向这里的时候,就会懂得什么是生活的真谛。这就是成都平原,这就是天府。  成都,以天府之国的名义,带动了一个区域的繁荣发展,创造的不仅是一个人居的奇迹,更在于它给世界贡献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

天府之国的成都,不仅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还是一座很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当代诗人流沙河新作中从文化角度说“成都在唐代负有‘一扬二益’的盛名,在全国大都会中排第二,不能忘记汉景帝时派文翁治蜀。秦代李冰主蜀都,以水灌溉西蜀,文翁则以文化灌溉天府,建石室藏书,收读者免劳役,绩优者还公费入长安太学,追赶儒学先进的齐鲁地区,成都的文化是由此播种而盛哩!”

和谐与完美的奇妙结合

成都之所以为成都,和谐为第一要素。能成为世界田园城市,很大的可能靠右脑创造城市和谐文化,并且不断创造出奇迹,仅仅从新闻上看,隔三差五就有西部第一、全国前列的报道,这可不是成都人的自我吹嘘、自我表彰,而是成都人确实能把生活过成第一等的好,这与钱多钱少无关,与生活品质无关。

如果探究起来,这当然是在于成都独特的地理位置,没有这个,简直不能想象成都人会那么有时间休闲。一个都江堰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长城对一个区域的贡献,说起长城,“从它建立的那一刻,这个工程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来就没有挡住胡人南下的战马,没有挡住女真族的长箭,没有挡住蒙古人的铁骑,也没有挡住满洲八旗兵的长枪。长城更多的是一种摆设,是一种装饰”。而都江堰,“如果不是以今人都叹为观止的智慧,因势利导、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岷江之水,桀骜不驯的大自然不可能长期为人类服务。”

另外,成都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常年在4℃~33℃,温润的天气加上长期以来少有战争和水旱天灾,这种相对安逸的生存环境在给成都人提供了丰富的物产的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感,这就促成了成都人那种悠闲与平和的心态。在成都,人与人和谐相处,哪怕是战乱频存的民国,成都人也是过着祥和的日子,李劫人的《大波》和车辐的《锦城旧事》对当时成都人的生活有真切的描摹:一边是战火连天,一边照样有人喝茶聊天,不少大学教授、学者到了成都,也都是由衷地感叹成都人的处世哲学的伟大。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认为,成都人之所以“闲”,是因为成都平原是中国各种自然灾害的一块飞地。其实,成都不仅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自然环境在成都不仅是优势资源,而且造就了成都人对生活闲适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既不夸张也不抒情,同时拿捏得十分好,增一分减一分都不能构成完美的、和谐的成都生活。P6-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魅力西部印象成都(中国铁路地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都AA图书工作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3116286
开本 16开
页数 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7.11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85
210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