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地中海的婚房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一座座风华绝代的古城和静谧到有些伤恸的海岛上,意大利的风景只为那些有心人开怀解带。

本书是作者游学四年期间,对意大利经年累月的好奇、窥视和耽溺,它们是掠过意大利美轮美奂皮肤时的小小痉挛和不由自主。

内容推荐

自上世纪徐志摩和朱自清写出《翡冷翠山居闲话》和《威尼斯》之类的篇章,中国人对意大利的文字印象就模模糊糊地虚飘在那儿。今天,汹涌的商业和娱乐为中国大众送来意大利的时尚、足球和浪漫,但所知不是变得丰富,而是更为贫乏,对意大利的印象被商业的一厢情愿简化了,裹在暴发户的糖衣里,等着消费者的红唇把它濡湿。蝴蝶被制成了标本,那振翅欲飞的姿态,只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目录

前言

一个人眼中的世界

“居留许可”之痛

米兰之美

湾色如眸

中世纪的城市标本

小提琴的故乡

澡盆里的玩具

意大利华人特色词汇宝典

活在米兰

天才死生一城间

朱丽叶保佑爱河中的人们

一对80岁的歌剧老头

米兰人的性格

CPM里的摇滚“米青”们

我的“意大利之最”

袖珍国遇雨

中世纪心情

修道院一日

勃朗峰的雪

翡冷翠之醉

世界背后的风景

大湖如梦

历史之壳

地中海的婚房

神话的慰藉

天堂的角落

意大利奇遇记之“窃如闪电”

意大利奇遇记之“家贼难防”

十年空遁话波兹

后记:母语无处不乡愁

试读章节

一个人眼中的世界

(一)身世

意大利禀承古罗马帝国之余绪,中经文艺复兴的华彩,不乏世人称羡之资本,加之地中海之滨的艳阳海水,数千年兢兢业业保留之古迹,风雅如文人骚客者,卑俗如平头百姓者,对人间美景之流连往返可谓于斯为盛。不过,话说回来,意大利人却并非古罗马帝国拉丁人的嫡传后裔,自昔日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意大利土地上民族林立,小国盘踞,待1861年伊曼纽尔(Emanuel II)国王剑指亚平宁半岛之前,意大利南北曾数度遭受土耳其人、西班牙人、法国人和奥地利人的轮番蹂躏,其间除今日都灵一带的皮尔蒙特地区免遭沦陷之外,其余公国无一幸免。在这一意义上,意大利人实为“杂种”混血儿,时至今日,意大利人挟狭隘之地方主义以自重,于国家观念尤为淡漠,北方富庶之邦欲与南方落后各区“割袍断义”,公然谋求独立,实有其可以理解之深厚历史渊源。

2004年,前罗马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问意大利国会之时,曾慈眉善目地勉励意大利人重振昔日罗马帝国之雄风,为世界之富庶和平效力。联想今日意大利人之顾盼自怜,偏安一隅,再遥想昔日罗马人之雄视天下,万流归宗,明眼人一听便知教宗不过以美言投其所好罢了。

(二)热情

初到意大利,发现周围人打招呼的方式很奇特,甫一见面即热情相拥,左脸右颊轮番亲遍,然三言两语过后,二人已各自奔出丈余,并不像中国人那般非得相携至路边饭馆一顿狂搓,方能平息胸中一番沧海桑田般的感慨。待我自己也被拥过几次,抱过数会,脸上也被“轰炸”过几轮之后,才发现“热情”与拥抱、亲热之类表征实有极大出入,务求纠正为要。

话说地有南北之分,人有古今之别,意大利南北两方在待人接物方面实有极大分殊。北方各区,工业重镇密如蛛网,历经工业革命的洗礼,有国际化视野,做事风格与德、法一带并无大的差别,而南方则多以农、渔自励,外加仰外人鼻息之旅游业,生活方式上强调人之亲情,近乎第三世界如中国之流。因此,一个人倘若怀着“热情”的虚假印象在米兰各地乱闯,极有可能招致一些不愉快的经历。

和我同班的巴西女孩保拉(Paula),一次转到万福玛利亚教堂(《最后的晚餐》绘于该教堂地下餐厅)附近有些晕乎,忍不住怀了谦恭的心情向一中年妇女问路,结果被人不理不睬,撞了个灰头土脸,满心不舒服。我租房的居民区,或许因近年移民成疯之故,那里的意大利邻居便一天到晚难得有个好脸色给你。

不过,南方诸邦如拿波里(Napoli)等地,却向来民风淳厚,慷慨热情,如果和一个拿波里人交了朋友,那意味着从此多了一个为你两肋插刀之人。倘若不嫌麻烦,他准会带着你走东家串西家,不消十天半月,便能和七姑八姨、远亲近邻混个脸熟。逢年过节,无论你是否疏忽,他是决不会忘记道声祝福的。

不过,月有圆缺,事有利弊,北方人虽冷漠,办事却一板一眼,社会秩序也有保证;南方人热情,却掩不了盗匪满街,黑社会横行,游人稍不留意即有破财之虞。总之,天下的事不能独好,而意大利尤为明显。

(三)效率与懒惰

提起“懒惰”,那可是意大利人身上的垢痂,总洗刷总有不干净的时候。但这样的误会,却也和夸意大利人“热情”一样,有隔山看见兔出气的嫌疑。

由此也要论到南北之别上,南方人自不必说,懒散是一种古风,有传统,不过,若说伦巴底富庶之都如米兰诸城,那可是大错特错。在此仅举一反例,便可证明并非虚说。我每日凌晨1点卧床,清早8点醒转,窗外工地上早已是气锤声阵阵,自2002年意大利首批加入欧元区之后,物价便轮番上涨,有钱人捂紧钱包不敢花,纷纷投资房地产,每天身处这样的环境,有时候真疑心,足不出户,已从米兰到了北京。米兰是意大利的“经济首都”,免不了一天到晚为钱操心,既然“有钱能使鬼推磨”,米兰人也何尝就不能手痒痒?

米兰人的勤劳在意大利虽有口皆碑,但效率却不怎么敢恭维。申请居留的,以前移民少,大抵1个月便可到手,现在移民暴增,便横竖拖到5个月才有希望,有的人5个月后满心欢喜地去了,谁知警察局说,下月再来。还有更倒霉的,居留申请下来时就已经过期了,只好从领居留的队伍里掉头又从申请居留一队的队尾排起。

米兰的黄线地铁,3年前市政府就嚷着要从终点站扎拉(Zara)再往马恰基尼(Miciachini)延出一站,3年后的今天,马恰基尼的工地上还是那几辆没精打采的起重机,既不多也不少,好像一个浪荡惯了的,突然发了狠,要在数年间活出个人样,没承想这几年却全害了病。

P1-3

序言

自上世纪徐志摩和朱自清写出《翡冷翠山居闲话》和《威尼斯》之类的篇章,中国人对意大利的文字印象就模模糊糊地虚飘在那儿,像一场散得太久的戏,情节已属残缺,人物的音容笑貌虽说还在,但彼此错着位,被失忆的洪水冲得七零八落,即便努力地搜肠刮肚,也不过多嗅出一缕儿霉味,从隔夜茶里飘出来的,没办法,谁让它们不得不发酵呢。

今天,汹涌的商业和娱乐为中国大众送来意大利的时尚、足球和浪漫,但所知不是变得丰富,而是更为贫乏,对意大利的印象被商业的一厢情愿简化了,裹在暴发户的糖衣里,等着消费者的红唇把它濡湿。蝴蝶被制成了标本,那振翅欲飞的姿态,只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写给《世界博览》的这些有关意大利的文字,只为亲近一个叠在童话里的城堡,和一个囚禁在意淫冷宫里的孤独美人。

在一座座风华绝代的古城和静谧到有些伤恸的海岛上,意大利的风景只为那些有心人开怀解带。

这些文字里有我经年累月的好奇、窥视和耽溺,它们是掠过意大利美轮美奂皮肤时的小小痉挛和不由自主。

是为记。

后记

母语无处不乡愁

如果说羞恶心是道德意识的觉醒,分别心便是自我身份的确立。

在国内的时候读文字,翻中国的文学,古代的、现代的,传统的、时髦的;等量齐观的还有翻译作品,扮成黄皮肤蓝眼珠的外国文学,感觉都像生活在一个子女众多的大家庭里,一个锅里搅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粗糙程度不一的复制品,彼此没有任何的惊奇,没办法,太近了。

同样,对风景的观感也不出此列,一方面也是因为不间断的学院生活和经济上的困窘,无暇也无力东游西逛。唯一的例外是1996年去了趟西藏,那是一次足可令人骇异的漫游,可西藏是唯一的,它不局限于它的名字自身,它整个儿站在地球一边,是大自然赐给人心的一座教堂,供一切静穆的灵魂长袖善舞,不分肤色。

而国外的生活,具体地说是意大利,却让一切原初的感觉和印象日渐背叛了我。有关“我”和“我”代表的、代表不了但剪不断理还乱的,重新成为我的头等大事,像遇上日日上门逼债的主儿,无处可逃。

这种真实的对自我意识的逼迫,让原本熟悉的、与中国有关的一切一夜之间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像长了腿,自己蹒跚着起身,站在安全距离之外,生怕我牵累到它们,可危险源自何处?

慢慢地,我发觉自己变了,变得多愁善感,像一个容易激动的恋爱中的人,我总是特别能为眼前所见异国的情景而激动,而眼神放光,但所见越真实,却越难以把握,一种无形的、难以进入的无限的空旷隔在我们之间,我像面对一个戴着假面的女子,空洞、冷漠、若即若离。

后来我明白,这特别不能进入的,缺乏温度的感觉,不是别的,而是源自我自身携带的反作用力,我越是渴慕异国的文化和情调,我自身潜藏的母语的文化就会自觉地审视、抵制、挑剔和抗辩,而且夙兴夜寐,不辞辛劳。如同身患重疴之人,病情越危重,对健康的渴求便越强烈。

因此,当我向前,其实就是向后,进入也就是返回,我越来越疏离地反向进入了自己母语的身体,她是我的,又不是我的,她有她的主意和心思,可这主意和心思却全然为我而准备。

我背着她东游西荡了这么多年,到今天才发现其实我全然不懂她,我并不曾在乎她、关心她,我视她为物,而其实她是血肉所造,每个汉字上都布满了神经,敏感、易受伤害、富于感应力,从这个意义上,我倒特别清晰地看到它的优点和缺点。

汉语是含蓄、简省、宽容的,是老子、司马迁、李白、惠能、曹雪芹、张爱玲的语言,她特别地依赖悟性和暗示,她在人和周遭?界的感应中求活路。她与我每日在舌尖上蹦跳的异国的语言迥然不同,后者是强力的、逻辑的、透亮的,含着咄咄逼人的傲气。

也许,每一种语言都天生地有秉性,她是使用它的人的一种启蒙,她引领他们面向世界,面向自己。而汉语于我却是一种疼,她位列其他感觉之先,她醒目、霸道,她执拗地让你为她憔悴、懊恼,直到她在一个作品里完成,让自己不再生长,也就是死了,你才获得了解脱,这解脱像健康,原本不足以让人感动,只是因为它尾随疼痛而来,成了疼的影子,你才感动它的珍贵。

疼是摆脱不掉的,她寄生在你的身体里。一个人在外语的国度里奔波得越远,也就越接近疼的源头,那里是母语的心脏,她每一次无声的蹦跳,都暗合着一种乡愁的节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地中海的婚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国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4829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