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风起兮云纱扬(欧阳小战传奇)/客家名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客家名商丛书”之一。内容讲述了深圳市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欧阳少战创建香云纱品牌的故事。10年期间,欧阳少战全身投入创建香云纱品牌的事业中,他为复兴这一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创建这一中国丝绸文化品牌,为打造这一民族文化创意,为香云纱的保护、挖掘、发展、创新付出了心血,令人感动。

本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对青年人创业成长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内容推荐

珠江三角洲特产的顶级丝绸香云纱。曾经大起大落,曾经风风雨雨,近两年更成为非遗争夺的焦点。演绎了令人瞩目的深圳佛山的双城之争。本书通过记录深圳香云纱非遗传承人欧阳小战创建香云纱品牌的历程。透析了香云纱这一传统手工艺晶在新时代复兴所遭遇的种种现实问题。

香云纱的原产地地理标志之争,香云纱的非遗归属之争,香云纱的非遗传承人之争,这些由于创建文化产业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困扰,如此集中地出现在香云纱的复兴案例中。而欧阳小战就是在这样的风险和压力重重的困境中。以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执着追求,书写出让香云纱走上创建民族自主品牌之路、走上文化创意产业之路,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的传奇。

目录

引言 特区土地上的云纱涅檗

第一篇 香云纱之缘

一 情缘渊远

 祖上三代皆营丝绸

二 染整奇观

 古老工艺举世无双

三 雨打风吹

 文化历史突现断层

四 孤灯守望

 门前冷落生意凄清

五 亟待复兴

 义不容辞恰逢其时

第二篇 香云纱之变

一 品牌择名

 名之正而言之顺

二 品牌定位

 心之毅而行之速

三 品牌亮相

 气之存而韵之动

四 品牌传播

 持之恒而传之广

五 品牌提升

 文之蕴而神之扬

六 品牌永续

 情之深而意之远

第三篇 香云纱之争

一 “地标”之争

香云纱为何落户深圳?

二 “非遗”之争

香云纱是谁的“非遗”?

三 传承人之争

 他做传承人可够资格?

第四篇 香云纱之艳

一 昨日锦绣

 今朝何时再现辉煌

二 烘云托月

 以文化托举其高贵

三 融入深圳

 都市里一道风景线

四 器以载道

 健康环保天人合一

五 小战物语

 爱我先要爱上香云纱

跋 一个男人的坚持与一个品牌的诞生

附录一 一袭香云唦唦响

附录二 香云莎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四 孤灯守望

门前冷落生意凄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江三角洲香云纱产业发展达到巅峰。据统计,1922年至1926年间,仅顺德就有晒莨场500多家,工人l0000多人,日产香云纱4000多米。但是,由于政治体制更替和意识形态变化的原因,也由于受到大工业时代大量物美价廉的化纤品的冲击,至20世纪80年代,长期在低谷中挣扎的香云纱生产已是濒临失传,命悬一线。

由于多年来业务上的往来,欧阳小战对香云纱的奄奄一息的生产状况早有所知。担心香云纱的原材料断货,一直正是欧阳家族不敢把香云纱服饰做大做强的一块心痛。

进入21世纪元年,欧阳小战正好年满30岁,是中国人所说的而立之年。

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欧阳小战也算是“混”得像模像样了。在家族企业中,他通过辛勤工作,获利丰厚。年轻有钱,英俊潇洒,还谈上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欧阳小战足以让同龄人艳羡。这个欧阳家的“老小”,父母哥姐就只希望他早点结婚,生个胖小子,给人丁兴旺、家业兴旺的欧阳家再添一把旺旺的香火。

然而欧阳小战的心里却隐隐地感到焦灼,当2000年新世纪的钟声当当地敲响,那悠扬的钟声不知怎么带给他的竟是一种紧迫感。他想时间怎么过得如此之快,转眼他就30岁了,可是却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走出校门后,他是做了很多事,进出口贸易、电子元件加工、广告业、服装贸易等等,可是却没有一件是自己可以持续投入热情的事业,没有一件是自己愿意终身去经营的事业。这些年,钱是赚了一些些,可是除去钱,剩下的就好像只有疲惫、无聊和厌倦了。

他想,长此以往,照这个样子去度过自己的一生,那该多么的没有意思、多么的没有意义啊!他问自己,30岁以后的我该做点什么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从公司所在的工业区,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达深圳特区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弘法寺。多少回,欧阳小战心头郁闷之时,无目的地走出公司,走出工业区,就不知不觉踱进了这佛家福地。

背靠梧桐山、面临仙湖的弘法寺,诞生于1985年。这座年轻的寺院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兴建的首个寺院。每每依山拾级而上,但见庙宇殿堂、斗拱飞檐,但闻梵音绕梁、鸟语花香,欧阳小战的心都有一种飞出尘世、飘飘欲仙的感觉。他觉得与其成天在城市的喧嚣与市场的打拼中忙忙碌碌、蝇营狗苟,倒不如待在佛门深院、晨钟暮鼓之中只与清风明月、青山绿水为伴来得清静自在。想要遁人佛门的念头一次次在他脑海里闪过。

但是当香云纱在他的视线里一天天走近,他觉得自己人生的目标似乎渐渐清晰起来,他寻寻觅觅想要找的那件可以终其一生去做的事,好像终于出现了。

由于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土地价格、经营成本过高,欧阳家族企业很早就在番禺、顺德等地建立了晒染香云纱的面料基地,而将面料的窖藏发酵、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保留在深圳。

有一天,欧阳小战接到顺德晒莨厂打来的电话,说晒莨厂生意萧条,发不出工资,眼看就要关门了。

这一消息对欧阳小战来说并不突然,而是预料之中的事。由于多年来业务上的往来,他对香云纱的奄奄一息的生产状况早有所知。担心香云纱的原材料断货,一直正是欧阳家族不敢把香云纱服饰做大做强的一块心病。

“广纱甲天下”。广东丝绸业的崛起,有其历史背景。从中唐开始,我国南方的丝织技术逐渐超越北方,南宋时期大批江浙人南移广东养蚕绩丝。明清时期,广东丝织业已呈繁盛局面。至清雍正年间,广东丝织业已与苏杭齐名。

而乾隆年间,清朝廷一道圣旨,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海上对外贸易口岸,“一口通商”使广州十三行进出口贸易额节节增长。在广东生产丝绸,出口更为便利,这无疑更进一步促进了广东丝绸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广东南海县首创了“白坯纱”,这是一种以经线组织为绞纱组织的新产品。“白坯纱”经晒莨后便成为“莨纱”,就是最初的“香云纱”。香云纱一经面世,便风行不衰。因此,在南番顺一带,白坯纱工场和晒莨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珠江三角洲香云纱产业发展达到巅峰。据统计,1922—1926年间,仅顺德就有晒莨场500多家,工人10000多人,日产香云纱4000多米。但是,由于政治体制更替和意识形态变化的原因,也由于受到大工业时代大量物美价廉的化纤品的冲击,至20世纪80年代,长期在低谷中挣扎的香云纱生产已是濒临失传,命悬一线。

14岁即开始在晒莨厂做学徒的梁珠,如今是香云纱染整工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经历了这个行业最痛苦难捱的岁月。

据年逾古稀的梁珠回忆说,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回到香云纱行业,在镇属的一家公司当总经理,兼任晒莨厂厂长。梁珠接手晒莨厂之时,晒莨厂其实已经倒闭,工人也散落到各处,梁珠把工人找回来,收拾起这个破败的厂子。如果不是梁珠的出现,说不定香云纱这一古老的传统手艺已经失传了。

之后曾经有过一段短时期的红火,中国丝绸总公司旗下的辽宁、浙江、广东三家公司,都各在顺德开了一间晒莨厂,把出口转内销的丝绸加工成香云纱,其生产业务均由梁珠所在的公司承接。可是好景不长,1986年,国家取消了中国丝绸总公司的编制,辽宁、浙江、广东三家公司的香云纱业务也随之泡汤了。

据梁珠说,1987年、1988年,香云纱生产一路衰下去,佛山的晒莨厂一间间减少,最后只剩下半间,干这一行的人,10个人都不够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死捱。”有关部门的领导看到这种状况,决定说,既然都养不活它,就停了它吧!

假如当初停了,香云纱染整这一传统工艺就已经失传了。梁珠舍不得,不甘心,他顶住压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由公司倒贴钱养活晒莨厂。“这一倒贴就是好几年。”他说。

在“倒贴钱”、“死捱”中苦苦挣扎的晒莨厂,占地面积大,产值低,经济效益差。1996年,当地政府正式决定关掉这间本世纪地球上最后一间晒莨厂。

得到这不幸的宣判,梁珠当晚和另外两位拍档窝在办公室里“密谋”了一宿。天亮的时候,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3人各凑20万元,把这间晒莨厂买下来,更名为成艺晒莨厂。

在这种状况下惨淡经营的成艺晒莨厂,发不出工资是常有的事。

接到顺德的告急电话,在家族企业中担任总经理的欧阳小战毫不迟疑,他也作了一个决定,是一个擅自的决定,赶紧多方筹措现金,连夜驱车赶到顺德成艺晒莨厂,把对方库存的香云纱面料全部购买下来。这一举动,在关键时刻缓解了晒莨厂的燃眉之急。

照理说,动用这样一笔巨资,采购非计划内的原材料,欧阳小战应取得家族企业中其他股东的认可支持。可是以往的经验告诉他,如果跟股东们一商量,这个决定就算不被否决掉,恐怕也难以得到及时执行。事关紧急,他想,自己如果不迅速出手,晒莨厂真的关了门,珠江三角洲这种独有的古老的手工染整技艺一旦失传,其损失将是无法估量、也无法弥补的。

从那时起,欧阳小战开始对香云纱怀有一种使命感,他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30岁之后的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抢救香云纱,保护香云纱,以建设文化品牌和启动现代品牌营销的方式,让代表岭南传统手工艺智慧和特色的香云纱走出困境。

P29-34

序言

在深圳特区这个藏龙卧虎之地,欧阳小战是一个新闻含量很高的名字。

2010年迈人不惑之年的他,在去年39岁之际刚刚当选为深圳最年轻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以风华正茂之年,担当传承古老文化的大任,使他平添一份神秘和传奇,这位香云纱古老工艺的传承人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而这并非欧阳小战第一次新闻出镜。

早在2004年,年方三十出头的欧阳小战,就以“香云莎牌香云纱”系列产品成功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严格审核,获得深圳首张、中国纺织品行业首张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注册证书,取得深圳首张、中国纺织品行业首张“全球经济护照”。

在国人普遍尚不知“原产地地理标志”为何物的时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单枪匹马就做成了这么大一件新鲜事,自然是轰动一时。

而欧阳小战这个名字,自其最初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就一直是和另一个芳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个芳名就是——香云纱。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20年间,欧阳小战全情投入于香云纱事业之中,他为复兴这一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夙兴夜寐,他为创建这一中国丝绸文化品牌殚精竭虑,他为打造这一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呕心沥血,他为香云纱的保护、挖掘、发展、创新所做的一切,令人感动。

20世纪90年代末,采用传统手工艺、仅在岭南才可进行染整的香云纱,其生产已濒临消亡。就在香云纱几乎销声匿迹的时候,谁也想不到,香云纱却悄然从深圳登陆,重新迈人时尚的风景线。

2002年7月,以被人们冷落多年的香云纱面料为主题的“香云莎”中国元素服饰首度亮相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香云纱艳惊鹏城;2003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香云莎”精心打造的香云纱系列服饰,以其新颖独特的表现,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令国内外众多商家青睐追捧。

欧阳小战深知香云纱的独特与可贵,意欲联合佛山顺德仅存的一间染整香云纱的晒莨厂一道申请注册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行生产开发。可是对方对这个“原产地地理标志”既不懂是什么东西,也没有要搞懂的兴趣,更没有申请注册的愿望。无奈中欧阳小战只有孤军奋战。

申请、核实、审批的过程前后经历一年多时间,为提交所需要的申报材料,查文献、搞调研、写报表,欧阳小战苦苦准备了足足半年。就是这闭门面壁式的半年,欧阳小战完完全全读懂了香云纱,真真正正爱上了香云纱。

其实,欧阳小战为“香云莎牌香云纱”系列产品申请原产地地理标志的成功,其最大的现实意义是给佛山人上了一课,在佛山人还在全力以赴追逐GDP的时候,深圳人已经瞄上了文化产业。这件事对佛山人无疑是极大的刺激、警醒和鞭策。

佛山近两年报批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多达79项,是广东省非遗项目最多的城市。有网民埋怨佛山政府对非遗的保护支持力度不够,直言为什么香云纱会被深圳“抢注”,是因为“佛山非遗太多了,香云纱排不上号”。

的确,正是因为欧阳小战等业界精英在深圳把香云纱做得风生水起,活色生香,才有了佛山政府和民间对香云纱价值的刮目相看,才有了佛山市政协委员、民进佛山市委会等方面对保护与开发香云纱的种种提案和建议,才有了佛山民间知识分子对佛山政府保护非遗不力的批评开火,才有了如今佛山顺德对香云纱保护的浩浩荡荡的声势和扎扎实实的措施。

甚至,正是因为有香云莎公司以及深圳其他几家服装公司一直在生产和销售香云纱服装,20世纪末濒临倒闭的顺德最后一间晒莨厂才能够维系生存,令古老的香云纱染整工艺得以存活至今。  2009年9月1日,“香云纱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广东香云纱文化产业园区”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正式挂牌,这标志着香云纱这个濒临绝灭、险遭淘汰的传统手工艺行业已经得到安全保护,脱离险境,起死回生。

从欧阳小战为香云纱成功注册原产地地理标志,到顺德真正实施对香云纱的保护,这当中的时间距离长达5年。顺德对香云纱的保护并非完全出于主动,而是由于深圳香云纱产业呈风生水起之势的倒逼,而这股倒逼的力量之源,其核心正是欧阳小战。

香云纱的被“抢注”,也促使佛山政府和民间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遗产和资源,更加重视自己其他的非遗家产和文化珍宝;在非遗的保护和开发上,不敢再有轻慢懈怠。在这一点上,欧阳小战可说是功德无量。

香云纱花开深圳,绝非偶然。深圳在21世纪之初就把“文化立市”提到战略的高度,自2003年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来,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由占GDP不足3%提高到占GDP的7%以上。2004年,深圳提出创“两城一都”,即“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并且举办了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深圳文博会)。2005年,深圳又进一步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扶植为高新技术、金融和物流三大支柱产业之外的第四大支柱产业。香云纱这一岭南的古老奇葩,在深圳这块新文化的沃土上,风调雨顺,自然得以芳香四溢。

身处深圳改革开放、文化立市的大环境,使欧阳小战较早地具有品牌意识、营销意识、知识产权意识;使他对于创意文化产业,能成为先知先觉者。而欧阳小战难能可贵的是,他当初不过是一个小规模家族企业的股东之一,却敢于义无反顾地做香云纱品牌,做香云纱文化,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无异于是拿钱当纸烧。

正因为如此,做香云纱买卖的人很多,但做到像欧阳小战这样名震四方的却罕有;做香云纱买卖赚钱的人很多,但做到像欧阳小战这样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却罕有。

诚如欧阳小战自己所言:“这20年的积累,同行业没有一个企业会愿意去做。”话也许说得有点绝对,但是一个做服装加工贸易的小规模家族企业,不是急功近利,而是扎扎实实做品牌,认认真真做文化。其结果是“香云莎牌香云纱”系列产品的品牌价值超乎寻常地大过香云莎公司的有形资产,这样的情形在国内丝绸行业内实属罕见。

其实,现今凡是做香云纱这一行的,无不享受到欧阳小战对香云纱品牌的倾情贡献。因为在此之前,欧阳小战已经为香云纱做了许许多多的铺垫,他整理和提升了香云纱文化,重塑了香云纱的高贵形象,扩大了香云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了在消费者心目中对香云纱是一种顶级丝绸的高端定位的认同。

而走过这一征程,欧阳小战用了整整20年时间,倾注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20年间,为做香云纱,欧阳小战卖掉了过去做电子生意赚钱买下的房产;为做香云纱,欧阳小战与家族成员因为经营理念不同,最终只有忍痛从家族企业分离出来;为做香云纱,欧阳小战全情投入而忽略了“个人大事”,40岁的他至今还孑然一身。

这是一个民营小企业创建中国丝绸品牌的典型个案,个案的主角欧阳小战说:“做品牌仿佛是把有限的资金往一个无底洞里扔,而做原创的总比不上做盗版的钱来得快。”

这是一个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欧阳小战说:“香云纱原产地在深圳还是在佛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护好中国的香云纱。”

后记

记得2008年访问韩国时,采访世界著名的时装设计大师安德烈·金,让我在穿什么服装这件事情上颇为紧张了一下。安德烈·金设计的T台上的时装,极尽奢华,美轮美奂;而他本人着装,一年四季、365天只穿一种颜色,那就是白色。

面对这样一位在审美趣味上遗世独立、异常孤傲的服装大师,我不能不认真考虑,采访他的时候穿什么服装比较得体。

我最后选择了一件香云纱旗袍,乌黑的绸面,点缀着精致的手绣花卉。结果,这一次采访就是从我身着的香云纱旗袍开始的,安德烈·金对这件黑色绣花的香云纱旗袍极为赞赏,连称:“漂亮,漂亮!”

一件精心设计制作的香云纱旗袍,让我面对世界顶级的服装大师的审视的目光时,都毫不生怯,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精湛工艺让我感到自信自豪。

可惜,这样令我们值得骄傲的凝聚了民族智慧的精华,大多已随岁月流逝,留下和尚存的,已为数不多。

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上各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与环境时过境迁,本土文化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原生态文化与文明濒临失传或衰落,各民族文化逐渐个性丧失、文脉模糊、风格混淆。

因此,有着鲜明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的香云纱的幸存,才显得弥足珍贵。

香云纱属于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果当初珠江三角洲最后一间晒莨厂宣布关闭之时,不是顺德梁珠等人挺身而出,自己掏钱把这间长期亏损、财力不支的厂子顶下;如果在香云纱漫漫沉寂之时,不是深圳欧阳小战等辈执着坚持,勇于开拓,香云纱今天可能也已经只能活在我们的怀念和记忆之中了。

香云纱曾经大起大落,曾经风风雨雨,近两年更成为非遗争夺的焦点,演绎了深圳佛山的双城之争。这也是香云纱的幸运之处,有这么多的人争夺她、关注她,多少国宝其实就是在淡出人们的视线后悄无声息地永远消亡的。

香云纱染整工艺如今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列,摆脱了失传的厄运;曾经盛产香云纱的佛山、顺德也建立了香云纱产业基地,并出台了种种的保护发展措施。我们在为此庆幸的同时却另有隐忧,在一片大喊大叫的香云纱“保卫战”、“捍卫战”之声中,香云纱保护似乎隐隐透出一种专权专属、他人不得染指的意味。

国家对非遗进行保护,保护的是香云纱不致失传,不被破坏,而不是禁止国家认定的传承人以外的其他人对香云纱进行保护、传承、发扬、光大。香云纱的传承保护不应画地为牢,走出濒临失传危机的香云纱,还要走出观念狭隘的保护圈。

著名作家、国务院参事冯骥才2010年1月8日在国务院参事室、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春节文化论坛”上发言指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作为非遗的春节,全民都是传承者。

这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珍惜、尊重、传承、保护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义务。

这也是我在透析香云纱复兴之传奇时,宁愿选择深圳市非遗传承人欧阳小战作为传奇主角,而没有选择国家非遗传承人梁珠作为传奇主角的原因。梁珠把正宗的香云纱古老工艺传下去固然至关重要,但要让香云纱真正成为国家的文化软妻力,需要更多的像欧阳小战这样的有志向、有抱负的青年才俊去开拓进取。这是一项困难重重的事业,需要理解、宽容、扶持,而不是猜忌、指责、打击。

该保护的是非遗,该保护的是人们保护非遗的积极性。非遗保护靠政府给补贴总非长远之计,非遗保护要敞开胸怀,给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参与机制和参与机会。

40岁,欧阳小战的一切才刚刚开始,我笔下的这本书还远远不能画上句号。就在本书收笔之时,获悉在2010深圳文博会上,“御品云莎”香云纱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代表非遗成果参展,反响热烈;而在上海世博会上,“御品云莎”香云纱也有积极的参与和精彩的亮相,香云纱承载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在面向世界的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香云纱文化的明天必将更为灿烂辉煌。

拭目以待,并默默地喊一声:欧阳小战,加油!

赖寄丹

2010年5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风起兮云纱扬(欧阳小战传奇)/客家名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赖寄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333029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5
17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3: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