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新华现当代文学佳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晓声是一个和读者面对面蹲着说话的人。他兼有牛的执著和羊的善良。他感念苍生.始终默默关注着普通人的命运。一心一意地要为平民作点贡献。他的作品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气质,这是梁晓声的本色,也是他的作品之所以能长久打动人心的缘由。

梁晓声的小说作品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些人称之为“北大荒小说”,代表作包括《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本书从他的中短篇小说中选取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新作等。

内容推荐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档案书,书中从他的中短篇小说中选取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影响或争议最大的作品、新作,上述选稿工作由作家本人完成。

其作品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描绘出近三十年间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真实地表达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此外,书中还有作家小传、他人对作家的印象记和对话录等内容,有助于广大读者全方位了解作家其人、其作品。

目录

2000年后新作

 恐吓

 突围

 贵人

 民选

 回家

处女作

 美丽姑娘

成名作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代表作

 父亲

 母亲

影响或争议最大之作

 又是中秋

对话录

 答《海上文坛》

 后记

 著作目录

 大事年表

 小传

试读章节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那是一片死寂无边的大泽,积年累月覆盖着枯枝、败叶、有毒的藻类。暗褐色凝滞的水面,呈现着虚伪的平静。水面下淤泥的深渊,沤烂了熊的骨骸、猎人的枪、垦荒队的拖拉机……它在百里之内散发着死亡的气息。人们叫它“鬼沼”。

我到北大荒后,听了许多关于“鬼沼”的传说: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的深夜,荒原在静谧的黑暗中沉睡的时候,可以看见那里有绿莹莹的忽闪的“鬼火”飘动,可以听到当年被“鬼沼”吞陷的熊的巨吼,猎人求救的枪声和其他不幸遇难者们绝望悲惨的哀呼……还可以听到一种怪异的鸟叫声,那声音仿佛一个女人在凄凉地哭号着:“多可怜、多可怜……”然而谁也没有见过这种鸟什么样子。鄂伦春人把这种鸟叫做“收魂鸟”,说它们是大地之神变化的精灵,在深夜招收并抚慰那些丧命于“鬼沼”的人和动物的幽魂。“鬼火”是它们打的灯笼。

“鬼沼”像希腊神话传说中令人恐怖的九头恶龙,霸占着它身后的万顷沃土一马平川,只要春天播下种子,秋天便能收回千万吨粮食。然而没有人敢涉过“鬼沼”,去播下一粒种子。据说当年日本关东军的一个大佐,对那片沃土发生了兴趣,幻想在那里创建个农场,将来做个大农场主,曾亲自率领一个勘察小队在冬季越过了“鬼沼”。他们如泥牛人海,一去未返。北大荒的老人们,有说他们被狼吃掉了的,有说他们被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冻死了的,有说他们给养不足饿死了的,有说他们被鄂伦春部落消灭了的,也有的说他们春天返回时,连人带车陷没在沼底……鄂伦春人把那万顷沃土叫做“满盖荒原”。“满盖”是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冬季他们偶尔出现在那荒原上,但绝不猎杀那里任何一只动物,惧怕受到“满盖”的惩罚。

恐怖的“鬼沼”!神秘的“满盖荒原”!

我到北大荒的第三年冬季,我们连队由十几个知识青年组成了一支垦荒先遣小队,向那里进发了!

我们这个连队,由于当初选点错误,耕地有限,低洼,麦收时一碰上雨季,收割机就陷在麦地里,像一只只瘫痪的大蛤蟆,无法作业。因此,连年歉收。那一年更惨,连种子都没有收回来。团里决定解散我们这个连队。全连二百多朝夕相处的知识青年,将被分插到各个兄弟连队去,这意味着,我们不但不能向国家贡献粮食,而且也养活不了自己了!我们刚到北大荒三年呀!许多人还要在战天斗地中大有作为呢!屯垦戍边的信念还没有动摇呢!艰苦创业的精神和热情还没有泯灭呢!

还有什么能比团里这个决定更令我们感到耻辱?!许多人听老连长羞惭地宣布了决定后,当场哭了。副指导员李晓燕,首先站起来激烈地坚决地反对接受这个耻辱的“解散令”。

她说:“连队绝不能解散!我们可以去开垦‘满盖荒原’!我们离它最近,早就应该想到开垦它了!我们要把连队重新建设在那里!要在‘满盖荒原’上留下第一行垦荒者足迹!要向团里提出保证,当年开荒!当年打粮!第二年建新点!我们立军令状!”

我们听惯了甚至听厌了副指导员在任何场合说出的豪言壮语。可她说出的这番话,是怎样地激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啊!我觉得那是她说出的最豪迈最有力量的话!许多人和我有同样的看法。

团里收回了已经下达的决定,接受了我们的军令状。

几天之后,我们连队的两台最新的五十四马力的拖拉机,披红戴花,拽着赶制的木爬犁,在全连人的列队送行下,驶向茫茫雪原。

希望、信赖、寄托、无言的叮嘱,从一双双默默注视着我们的眼睛里表达出来。我们每一个垦荒队员都从这些眼睛里体验到了责任感。我们每一个人都哭了。

哦!我们这些年轻人!

我们是多么珍重责任感啊!

我们是多么容易激动和被感动Ⅱ阿!

第一辆爬犁装载着粮食和行李。第二辆爬犁上搭着帐篷。我们十几个垦荒队员,一个紧挨一个地挤在帐篷里。我坐在扣着的破脸盆上,用膝盖夹着一本翻开的《虹南作战史》。我猜想,它是我们这一行人唯一的精神食粮。不过我并不靠它充塞头脑和思想。我两眼注视着书页上的铅字,却在回忆我所读过的《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朵夫》《悲惨世界》《红与黑》……内心深处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暗暗感动。

身旁坐着我妹妹,她怀里抱着一个柳条编的小笼子,里面关着一只小松鼠。一路上,她一句话都没有说,像个哑巴。她的脸色那么苍白,表情那么呆滞,眼神那么凄凉!我没有兄弟也没姐姐。就只有这一个妹妹。我从小爱她,可是我当时可怜她又恨她,不久前她败坏了自己的名誉,令我丢尽了脸。

对面坐着副指导员李晓燕,身旁坐着铁匠王志刚。他黑,健壮魁梧,有一张线条粗犷的脸,给人一种意志坚定、力大无穷的堂堂男子汉的印象。他使人联想到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物奥赛罗,因此获得了一个“摩尔人”的绰号。他性格孤独,为人正直,敢于主持公道,不喜欢出风头,但一言一行都在知青中具有潜在的影响力。我忌妒他在我们知青中那种无形的任何人不能匹敌的威信。他暗暗爱着我们的副指导李晓燕。这一点许多男知青都知道,他自己也在大宿合里公开承认过。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一点上开他一句玩笑。我钦佩他公开承认爱情的勇气和惊人的坦率。从那天起,我把他看成了我的对头。因为我也暗暗地爱着我们的副指导员。他参加到我们这支垦荒队,是副指导员指名道姓点的将。这尤其使我忌妒极了!而更加使我忌妒的是,李晓燕此刻竟将头靠在他宽厚的肩膀上,似睡非睡地打盹!

我瞧着她,心中不禁又一次暗问自己:我为什么会爱她?她身上究竟具有什么吸引我的魅力?是因为她美么?不错,她美。她是个上海姑娘,有一张清秀妩媚的脸,脸上的皮肤白净,五官俊俏,一双眼睛很大,很明亮。眉毛又细又长,和眼睛之间的距离略宽了些,这就使她的脸上永远呈现了一种扬眉凝睇、惊诧不已的表情。自从我第一次见到她,就再也不能不注意她。她的身材也很优美,修长,苗条,亭亭玉立。据说她是上海芭蕾舞学校小班的尖子学员,许多部队文工团和地方文艺单位争着招收过她,她都拒绝了,却自愿报名来到北大荒。我见过、接触过、结识过的容貌美丽的姑娘,绝不仅只她一个,我不是那么容易被姑娘们的外表美所迷惑、所倾倒、所动心的人。越是在美丽的姑娘面前,我越会表现出一种孤傲的清高来。我的座右铭是:绝不轻率地做爱情的俘虏。那么,是不是她那严肃庄严的性格引起了我的好感呢?也不。我更喜欢性格热情爽朗的姑娘,我甚至认为她那种严肃和庄重是做作的虚伪的,我曾因此而极端轻蔑过她。她一到北大荒就立下了誓言,为了自觉考验自己扎根边疆的坚定性,三年之内不探家。她对全连女青年提出倡议,不照镜子、不抹香脂、不穿花衣服。她的倡议得到了一致的响应,是否真诚,大可怀疑。据女青年们透露,她经常深为自己的脸那么白嫩而苦恼,夏天里,曾偷偷地跑到小河边,独自躺在僻静的河滩曝晒过,但却只能使她的脸色白里透红,而不能进一步红里透黑。因此她故意在穿着方面比所有的姑娘更男性化,以弥补在“晒黑了皮肤才能炼红了心”这一“接受再教育”标准上的先天不足。她还有意干和男青年们同样劳累的活,想使自己的体形改造得更符合“劳动者的美”。遗憾的是成效甚微,三年来虽然健壮了些,还是那么修长、那么苗条、那么亭亭玉立,像一株挺拔的小白桦。她果真三年没有探家。第一年里她当上了排长,第二年里她入了党,第三年里她当上了我们的副指导员,成了全团知识青年扎根边疆的光荣榜样。

就在第三年的夏季,团里命她为副指导员不久后的一天傍晚,我支着自制的简易画夹在河边写生,忽然听到小河上游有人在轻轻地唱歌:

“九九那个艳阳天哪哎嗨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小河旁……”

这首歌当时是列人“黄色歌曲”一类,绝对禁止唱的。是哪一个姑娘在唱呢?她也太忘情太大意了!如果让我们的副指导员听到,少不了又要开展一场“思想意识领域内的斗争”。然而她唱得多好听啊!嗓音那么甜、那么圆润、那么婉转。我完全是出于好奇心,收起画夹,悄悄地顺着河沿朝上游循声觅去。在一株歪脖子老柳树下,在一丛蒿草的掩蔽处,隔着小河我瞧见了唱歌的姑娘,竟是我们副指导员!她坐在河边一块光滑的大青石上,两只赤脚探入水中,裤筒卷在膝盖以下,裸露着一段洁白的小腿,她正在洗衣服,那好听的甜而圆润的歌声,就是她一边洗衣服一边唱出来的:

“九九那个艳阳天哪哎嗨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惦记着小英莲……”

我,痴痴地隔岸望着她,完全呆住了。

P163-167

后记

能和我的几位同行共同出这一套丛书,对我来说是一件欣慰之事。

然此书又委实令我犯难。

首先是书目使我大犯其难——二十余年来,书也出过有三十几册了。至今我自己所保留的,不过十一二本。其余已无从收齐。更不要说按要求标明出版时日了。所以现在印于书后的书目,可以肯定地说并不全。

但我已尽了力了。

其次是照片——我以前的书,也有配照片出版的。然坦率讲,我自己并不喜欢那样。只不过取一种服从的态度,无论照片印于封面还是内页,全由出版社做主。有几本书所用的照片,亦非我提供的,而是出版社派人临时拍的。但换一个角度想想,出版社、编者之用心都是良苦的,也是良好的,无非为了满足读者买一本书的多重心愿。我理解这一点。然而我照片极少,是把“家底儿”都交付了,倾其所有了。

关于什么是代表作,什么又是比较受读者喜欢的作品,我自己也分不大清。所以书的内容,主要是由编者来选定的。起码,那些中短篇,是我不同创作时期比较主要的作品。

但愿读者接受此书。

梁晓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新华现当代文学佳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晓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2953
开本 16开
页数 3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