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活动,其形成方式最能体现民族特性。中国人自古就尊重“家”与”国”的观念。婚嫁程序和婚礼程序的繁芜,形成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婚俗,这些程序和礼仪为中华民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婚嫁卷)》以传统婚嫁礼俗的主要程序为脉络,希冀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婚姻文化的全貌图。本书采取中英文对照的编排方式,将成为海外读者系统学习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读本。本书由董强编著。
图书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婚嫁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活动,其形成方式最能体现民族特性。中国人自古就尊重“家”与”国”的观念。婚嫁程序和婚礼程序的繁芜,形成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婚俗,这些程序和礼仪为中华民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婚嫁卷)》以传统婚嫁礼俗的主要程序为脉络,希冀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婚姻文化的全貌图。本书采取中英文对照的编排方式,将成为海外读者系统学习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读本。本书由董强编著。 内容推荐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婚嫁卷)》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的一种。《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婚嫁卷)》在汇聚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汲取最新的民俗研究成果,通过生动活泼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史料,介绍了中国各民族婚俗事项的表现与衍变过程,希冀以传统婚嫁礼俗的主要程序为脉络,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婚姻文化的全貌图。本书由董强编著。 目录 第一章◇婚庆前奏:相亲 第一节 天作之合 第二节 问名议亲 第三节 下聘订婚 第二章◇婚庆高潮:迎娶 第一节 行出娘门 第二节 十里红妆 第三节 拜堂成亲 第四节 洞房花烛夜 第三章◇婚庆尾声:成妇礼与回门 第一节 成妇礼 第二节 三朝回门 第四章◇传统婚姻形态 第一节 解除婚姻 第二节 特殊婚姻 第五章◇婚姻禁忌 第一节 纳采禁忌 第二节 纳吉禁忌 第三节 纳徵禁忌 第四节 回门禁忌 第五节 媒人禁忌 第六节 生肖禁忌 第七节 民族禁忌 第六章◇中国名城特色婚俗 第一节 北京 第二节 上海 第三节 台北 第四节 西安 第五节 武汉 第六节 沈阳 第七节 成都 第七章◇中国少数民族特色婚俗 第一节 壮族的火把婚 第二节 回族的“定茶日”风俗 第三节 傈僳族奇特求爱风俗 第四节 拉祜族离婚要请客 第五节 裕固族唱歌庆新婚 第六节 蒙古族新郎新婚受考验 第七节 东乡族闹洞房“砸枕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婚嫁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董强 |
译者 | 张迪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20623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3-10-01 |
首版时间 | 2013-10-01 |
印刷时间 | 2013-10-01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 |
CIP核字 | 2013006480 |
中图分类号 | K892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31 |
宽 | 171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