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眼如梭织绿道--智能交通技术与应用/高新技术科普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1交通运输的历史演变

它们从远古走来——交通工具的变革

交通工具是指一切人造的用于代步或货物运输的装置,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例如自行车、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等。这些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那么,交通工具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的?为什么会出现呢?

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交通工具”之说。那时人们主要是靠步行来相互走访联系。随后轿子、马车等人力或畜力交通工具逐步出现。之后不久,轮船等水上交通工具慢慢成形。再后,汽车、火车和飞机相继发明与应用,成为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主流。下面以我国为例,从陆上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三个方面重点看看我国交通工具的演变历程。

(1)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我国最早的陆上交通工具是畜力车。鸦片战争后,黄包车从国外引入中国。1902年左右,上海出现了汽车,之后不少城市开始建造无轨电车系统。新中国诞生后,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首次生产出“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从国外引进蒸汽机车。新中国成立后,国产“解放”型蒸汽机车开始取代进口蒸汽机车。后来,中国成功制造第一台内燃机车,现在我国己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也已经崭露头角,中国铁路已经开启了“追风时代”。

(2)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在陆上交通工具发展的同时,水上交通工具也逐渐成形,从人力划的板船到风力带动的帆船,再发展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轮船。我国早在唐朝就出现了桨轮船,后来螺旋桨推进器取代了桨轮。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水上交通工具也将不断出现,如水上自行车、水上摩托车、水上飞机等。目前,广州的水上巴士交通服务正不断完善,集交通、旅游于一体的水上巴土丰富了广州市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3)空中交通工具的发展。空中交通工具的发展从最初的滑翔机到飞机,再发展到探空火箭、航天飞船。1909年,我国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启。,之后,中国首条空中航线一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的序幕。飞机的发明,使人们在普遍受益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新的不满足,于是有人开始研究直升机、探空火箭和航天飞船等。1970年,我国首次由“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直至目前,我国已正式发射过的长征运载火箭已达近10种,如“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等。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交通时代——风驰电掣的小轿车,朝发夕至的高铁,翱翔苍穹的民航客机以及驰骋万里的豪华游轮,都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火箭和航天飞船的发明,使人类探索另一个星球的梦想成为现实。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到太空中去旅行观光,我们的孩子可以到另一个星球去学习和生活。

小知识

近代交通工具的发明

1649年,德国钟表匠赫丘按照达·芬奇留下的设计图纸,试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辆真正的自行车。

1769年,世界第一辆蒸汽汽车在法国诞生——法国陆军技术军官尼克拉·约瑟夫·库格诺用了6年的时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

1803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在巴黎发明了第一艘以瓦特蒸汽机为动力、以桨轮为推进方式的船,并于同年在塞纳河试航,从而揭开了汽船时代的序幕。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1883年,德国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高压缩比的内燃发动机,成为现代汽车发动机的鼻祖。

1885年,戴姆勒把他的单缸发动机装到自行车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接着,戴姆勒在一辆四轮马车上装上发动机,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四轮汽油内燃机汽车。

1888年,英国罗孚公司研制了试验性的电动自行车。

1903年,美国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飞行者1号”。

1968年,苏联成功制造出图144超音速客机并试飞成功。

1994年,日本雅马哈公司正式推出电动自行车。

天涯若比邻——运输效率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系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把遥远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使百姓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和越来越快捷。

青藏铁路通车了,乘火车去拉萨的梦想实现了:火车提速了,从西安到北京实现了朝发暮至了;高铁开通了,从广州到武汉1000多千米的路程4个小时即可抵达,从北京到天津仅需28分钟就到了。全国的高速公路已经密如蛛网,四通八达。民航航线和航班不断增多,票价也越来越便宜,飞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公交线路正不断增多了,交通基础设施也不断得到改善。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川流不息,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网络的不断完善,正是由于这些伟大的发明,令我们今天出行如此方便快捷。地球在我们眼中变得越来越小,周游列国将不再是梦。

我不再是你的唯一——交通方式的多样化

不同的交通方式有不同的特点:

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缺点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广,建设周期长和短途运输成本高。它较适合运输大宗、笨重、需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或牲畜等。

公路运输的优点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但运量小,耗能大,成本高和运费较贵。适合运输短程、量小的货物。

水路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投资少,运费成本低;缺点是运送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且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较适合运输大宗、远程和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和矿产品等。P3-7

目录

一 交通运输的前世今生

1 交通运输的历史演变

它们从远古走来——交通工具的变革

天涯若比邻——运输效率的提高

我不再是你的唯一——交通方式的多样化

2 交通发展的现实之痛

居高不下的交通安全事故

愈演愈烈的城市交通拥堵

不容忽视的交通能源消耗

日趋严重的交通环境污染

3 应运而生的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产生的原因

智能交通带来的益处

二 形形色色的智能汽车

1 智能汽车的“眼睛"“大脑"和“脚”

感知环境的“眼睛”

分析情景的“大脑”

自动操纵的“脚”

2 信息汽车

充满智慧的汽车

信息化的车辆系统

3 声控汽车

4 新一代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的“脑部手术”

新一代智能汽车

三 无所不知的智能交通技术

1 你己进入我的视线——交通信息的采集

无所遁形的移动定位技术

五花八门的车辆检测技术

鲜为人知的“浮动车”技术

2 让真相浮出水面——交通信息的处理

交通数据压缩与数据挖掘

众里寻他千百度——数据挖掘

交通信息融合处理技术

交通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3 随时随地告知我——交通信息的发布

个性化交通信息需求

个性化交通信息服务

交通信息发布方式

4 出行是这样组织的一交通仿真与信号控制

可检验限行方案的交通仿真

控制红绿灯工作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

5 不停车收费通道一电子收费系统

电子收费的应用场合

电子收费相关技术

四 无处不在的智能交通应用

1 自信出行不盲目——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今天你有什么出行打算?

下一辆公交车什么时候到?

看来我得改变路线了

你找到停车位了吗?

2 陌生地方不迷路一车辆导航系统

自驾出游还迷路吗?

它是怎样找到这条路的?

3 一切尽在掌控中一车辆监控与调度系统

汽车丢了能找回Ⅱ马?

“公车私用”也能被监管

一切行动听指挥

4 公交车可以更亲民一公交车优先系统

坐公交车会比开私家车快

公交车为何会比私家车快?

5 紧急关头也淡定一道路紧急救援系统

事故怎样在第一时间被发现

救援是这样组织的

6 保驾护航更安心一车辆辅助驾驶与安全

保驾护航的卫士

使我们不再“瞻前顾后”的倒车雷达系统

夜间也可轻松行车的夜视辅助系统

使车辆回归正道的车道偏离报警系统

五 未来的智能交通

l 未来的交通工具

2 车联网

车联网正由概念走向应用

车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3 小明的梦幻之旅

4 广州市智能交通规划

广州市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特征

重点建设内容和核心技术

序言

交通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是因为我们迫切需要一个高效的交通系统,让我们享受到各种生活的便利并有效地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但交通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而这些影响又是我们每天都能亲身体验到的。

智能交通是安全、高效和环保的交通系统发展的必然途径,它是信息通信、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与传统交通运输技术的融合。我们是否有留意到,各种各样的智能交通技术及应用正植入到交通系统的各个部分,为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和环保的交通运输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书简单回顾了人类社会交通发展的历史,并阐述了智能交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同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剖析智能交通中常见的支撑技术——交通信息的采集技术、交通信息处理及发布技术、交通信号控制与仿真技术、电子收费技术等。本书通过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列举了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包括:交通信息服务、车辆导航、车辆监控与调度、公交优先、道路紧急救援、车辆辅助驾驶与安全。最后,书中还畅想了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

广州市是国内首批智能交通系统(ITs)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之一,作为广州市高技术科普丛书之一,我们也简要地介绍了广州市近年来在智能交通建设和应用的情况,以及其智能交通建设规划概要。

本书取材新颖、案例丰富,各章节的内容相对独立,读者既可以顺序地阅读,也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我们相信通过本书,能使广大读者对智能交通技术和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内容推荐

邓院昌等编著的《天眼如梭织绿道--智能交通技术与应用》简单回顾了人类社会交通发展的历史,并阐述了智能交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同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剖析智能交通中常见的支撑技术——交通信息的采集技术、交通信息处理及发布技术、交通信号控制与仿真技术、电子收费技术等。《天眼如梭织绿道--智能交通技术与应用》通过大量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列举了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包括:交通信息服务、车辆导航、车辆监控与调度、公交优先、道路紧急救援、车辆辅助驾驶与安全。最后,书中还畅想了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

编辑推荐

《高新技术科普丛书》采用了吸收新闻元素、流行元素并予以创新的写法,充分体现了海纳百川、兼收并畜的岭南文化特色,按照当今“读图时代”的理念,加插了大量故事化、生活化的生动活泼的插图,把复杂的科技原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图解,使整套丛书集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美不胜收。并组织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科技人员与科普作家共同创作,内容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邓院昌等编著的《天眼如梭织绿道--智能交通技术与应用》介绍了智能交通技术与应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眼如梭织绿道--智能交通技术与应用/高新技术科普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院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963178
开本 32开
页数 1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交通运输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3186395
中图分类号 U495-49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