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白(精)/中学图书馆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李白的生平、诗作,甚至传说,都是研究者、诗歌和文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李白》作者王瑶采用传记的方式整理李白的诗作,将其一生分为“蜀中生活”、“仗剑远游”、“长安三年”、“李杜交谊”、“十载漫游”、“从璘与释归”、“凄凉的暮年”七个阶段。作者将李白的生平、经历、交游、行迹与其诗歌揉为一体,用简洁晓畅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得读者既能对李白的生平脉络有明晰的了解,又能在此过程中,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内容推荐

《李白》是着名的中古文学史家、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授王瑶先生,试图用传记的方式弥补李白生平不详的遗憾。在他于1954年写作的《李白》一书中,将李白的一生分为“蜀中生活”、“仗剑远游”、“长安三年”、“李杜交谊”、“十载漫游”、“从璘与释归”、“凄凉的暮年”七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王瑶将概说与李白诗歌融为一体,用简洁晓畅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得读者既能对李白生平有明晰的了解,又能在了解的过程中,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目录

人民热爱的诗人

蜀中生活

仗剑远游

长安三年

李杜交谊

十载漫游

从磷与释归

凄凉的暮年

诗歌的艺术成就

后记

试读章节

蜀中生活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唐长安元年),卒于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活了六十二岁。李白诞生的时候,唐朝还在武则天的统治下;他五岁的时候,唐中宗才复位;他十三岁时,唐玄宗开始当朝,以后就是所谓开元、天宝的全盛之日。一直到他五十四岁,唐代历史上发生了“安史之乱”的重大事件,玄宗奔蜀,次年唐肃宗,即位于甘肃灵武,再过七年李白就死了。因此他一生中重要的活动,大体上都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当中的;这时期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盛唐,是唐代社会最繁荣富庶的时期。而且和这相应的也产生了高度的文化,唐代有名的大诗人王维、杜甫都出现在这一时期。杜甫《忆昔》诗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旧唐书·玄宗本纪》也说开元末年“频岁丰稔,京师米斛不满二百”。这时唐朝统一已有一百年。由于隋末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影响,利用农民战争取得了政权的唐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新的封建统治和恢复生产力,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一些减轻剥削的政策,这就给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又由于唐朝结束了自汉末以来四百年的混乱割据的局面,唐初四十年又积极对外发展,因此唐朝国势很强盛;疆域东、南到海,西至咸海,北到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东北到外兴安岭以北和鄂霍次克海,西南到云南、广西,成为世界上一个很强大富庶的封建国家。到开元时代,社会上就形成了一种太平安定的景象,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当时,除农业生产的发达以外,由于交通的方便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长安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带有国际性质的大都市,聚集着许多亚洲国家的商人;这里也是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亚洲各国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子弟和僧人到长安来学习的很多,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时,人民的眼界开阔了,他们富有一种青春奋发的情绪,因此他们的创造力也就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当时的音乐、歌舞、绘画、工艺,都以新颖的风格蓬勃地发展起来。而作为唐代文化最丰富的表现的诗歌,在摆脱了六朝以来追求词藻声律的形式主义的束缚以后,也创造了新的真正能够反映那个时代的健康的作品。李白的诗歌,在这一方面是有杰出的贡献的。在他以前,虽然也有陈子昂、张九龄这些人发出过同样的要求,但作品既少,也没有发生应有的影响;而李白的主要作品,却以其清新豪放的风格,鲜明地反映了盛唐那个时代。

李白的少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西蜀在唐代是很富庶的地方,农业、手工业都有高度的发展,像蜀锦、大邑瓷器等都是远近驰名的。它虽然交通困难,周围有险峻的山川,但国内外的商人们仍然聚集得很多;成都在当时是除长安、洛阳以外的有名的大都市。另外,四川山明水秀,又是自然风景非常美丽的地方,像峨眉、青城这样的名胜,也对诗人的培育发生了相当好的影响。李白后来有许多的诗篇都表示了对蜀中的怀念,“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三春三月忆三巴”,他对四川一向是非常恋念的。

李白家世的详细情形我们不十分清楚。据李阳冰《草堂集序》及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的记载,都说他的先世是陇西成纪人,晋时凉武昭王李品的九世孙,和唐朝皇帝是同宗;隋末多难,流落到西域,改易姓名,到神龙初才回到西蜀广汉。他父亲名李客(大概因为是从外地来的,因此本地人才称他为李客,并不是本名),没有出仕过。李阳冰写序的时候,李白还在世;范传正是他的朋友范伦的儿子,按道理讲,这些记载应该都是可靠的。神龙是唐中宗复位时的年号,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白已五岁,据此则他是五岁时才到了四川的。…李白对蜀中一直抱有很深的感情,我们可以认为他实际上的故乡就是四川。至于所谓陇西成纪,那是指李氏的郡望而言,并不是实际的籍贯,就好像姓王的自称琅琊临沂人一样。唐时重郡望,联宗之风很盛,李氏共十三望,而以陇西为第一;姓李的人都自称是汉李广之后,源出陇西。李白《上韩荆州书》中说“白陇西布衣”,《赠张相镐》诗中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都是就郡望说的,不能认为他的籍贯就是陇西。

至于他是否李暠之后,与唐朝皇帝是否同宗,历来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怀疑的人主要是根据两点:第一是《新唐书·宗室世系表》里没有李白的一支;第二是就李白赠酬诗篇中所称的同宗诸人的辈分及称谓考查起来,矛盾甚多。——如就这些人与李白的关系来考查,李白的行辈似应在李暠后九世至十二世孙之间;当时以九世孙的辈分最高,因此也以称九世孙时为多。这些都可以作为怀疑的根据,但还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第一,《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的那些记载就不一定靠得住;仅乾隆殿本《新唐书》所附考证已摘举其错误数十条,近人据唐人碑板遗文又继续有所考订。

P8-11

序言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李白的生平、诗作,甚至传说,都是研究者、诗歌和文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在古代,李白的诗集整理——如和同等文学地位的杜甫相比——则情况并不见佳。宋代以来的几个本子不是“简陋殊甚”,就是“尚多漏略”;清代王琦重新“编次笺释”,定《李太白诗集注》三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李白的诗集才有了较为成熟的定本。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李白的诗作也没有一部编年的集子出现;读者往往面对九百多首诗作却不能将它们和李白的生平联系起来。这对于一直把李诗视为中国历史文化璀璨明珠的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中国文学史家、北大中文系教授王瑶先生,试图用传记的方式弥补这个遗憾。在他于1954年写作的《李白》一书中,将李白的一生分为“蜀中生活”、“仗剑远游”、“长安三年”、“李杜交谊”、“十载漫游”、“从磷与释归”、“凄凉的暮年”七个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王瑶将李白的生平、经历、交游、行迹与其诗歌揉为一体,用简洁晓畅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得读者既能对李白的生平脉络有明晰的了解,又能在此过程中,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书中所援引资料丰富翔实,文献资料之外,并以李白诗作为内证,可说这部李白诗传的最大特点是“以诗证史”;而对诸多疑问,甚至尝试着进行辨析,如李白的家世与死亡,以及李白对杜甫的态度等,都大胆立论,自成一家之言。可以说,这本小书融汇了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功力,在短小的篇幅中浓缩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诗酒人生的精华。

王瑶(1914—1989),字昭琛,山西平遥人,文学史家,上世纪30年代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后考入清华研究院中国文学部,师从朱自清攻读和研究汉魏六朝等中古文学。1946年留校任教,从事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的研究。1952年由清华转至北大中文系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古文学史论》、《陶渊明集编注》等,其中《中古文学史论》虽是作者在青年时代写就,却一直是学界推誉的中古文学研究名著;《中国新文学史稿》则是20世纪50年代初最早出版的新文学史,由此奠定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的学术史地位。其门下弟子孙玉石、钱理群、温儒敏、陈平原、赵园等,皆当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领军人物。

1954年,《李白》初版于华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再版时作者做了一些校订。2000年《王瑶全集》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编者又对《李白》一书进行了必要的校勘和版本考订,并出以编者注。本次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所据底本即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全集版本,希望的就是好书和好版本得以继续流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年4月

后记

像李白这样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我们对他的生平遭遇当然应该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因此搜集文献资料,并参考他的作品来写一本传记性质的东西,当然也是需要的。但这工作却十分不容易做,笔者个人的修养过差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在工作进行中也的确常常遇到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本小书只是一种一般性的读物,并不是学术研究著作,因此其中也不可能牵扯到许多考证问题,何况笔者自己也并不能考证清楚呢!但这就不能不影响到本书的质量;因为在写作时有时是势必要采用一些未成定说的说法的。当然,既然采用了,就总有一些根据;不过这些根据还不是无懈可击,因此还不能成为定说。这也不只在事实的考证上和材料的鉴别上是如此,就是书中所作的一些论断也大致可以说是属于这种情形的。这当然不大好,但限于笔者的实际水平,也只能做到这地步,尚望专家和读者们多多指正。

到现在为止,李白的诗还没有一部编年的集子,许多作品我们都很难确切地断定是何时写的。今本李集是以诗题来分类编成的,漫无次第可循,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年谱”虽然有人作过,但也过于疏略。清王琦所作注文虽采摭较前人为多,颇富参考价值;但仍有疏漏或误解之处,不能完全相信。此外集中还有许多为后人怀疑过的伪作,因此鉴别真伪也是个麻烦问题。以前苏轼、黄庭坚、萧士赞、赵翼都怀疑过集中的一些作品,龚自珍甚至说只有一百二十二篇是真的——这当然太极端,而且也无充分证据,但至少可以说明是有一些伪作混进了集中的。传记资料中彼此抵牾之处也极多,诸如家世出身、籍贯、游踪、从磷经过,甚至死亡情形等,几乎都有不同的说法,有时甚至有好几个说法。——以上这些还都是属于史料问题,就已经够复杂了,至于根据史料作一些论述和分析,那就更困难。李白诗中所直接表现的同情人民疾苦或表达人民愿望的诗句并不多,必须更深入地分析他的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意义,而这就要比较难得多;因此大家对李白的看法也就颇有分歧了。这些问题在写作时是一定都要碰到的。

正因为事实上有这许多困难,而笔者的能力又很低下,因此现在这本小书的内容不只是很粗浅,甚至也难免会有一些错误。但我以为既然我们今天对于作家传记这种性质的书籍有需要,那就尝试着来写吧!许多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会在讨论和批评中慢慢得到结论的。谨慎小心一点固然可以少犯错误,但首先必须是在工作当中谨慎,不应该为了谨慎就不做工作。因此让我再来重复一句:望专家和读者们多多指正。

1954年3月27日写竣

1978年5月21日略加校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白(精)/中学图书馆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5379
开本 32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82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2013098852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4.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0: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