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黎城市史(19-20世纪)/城市学编译丛刊
内容
编辑推荐

《巴黎城市史(19-20世纪)/城市学编译丛刊》编著者贝纳德·马尔尚。

“城市学研究系列”将是杭州师范大学营造城市学研究学术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城市学的研究方面,我们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种种不足,然而,对于与城市相关的问题,我们已有多年的摸索和积累,现在确立以城市学理论、城市公共政策和城市历史及文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力图形成相关的特色成果,期望这些成果能够致力于理论与现实、学术与政策、经验与借鉴,突出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方法,相互融通,以深入探究城市的发展路径及其规律,为中国现代城市的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我们本着谨、慎、诚、恕的校训精神,立足杭州、放眼世界、注重现实、服务社会。城市学研究系列将以“城市学研究丛刊”、“城市学编译丛刊”和“城市学论丛”为形式陆续推出,真诚欢迎各界同仁支持、帮助和指正。

内容推荐

《巴黎城市史(19-20世纪)/城市学编译丛刊》编著者贝纳德·马尔尚。

《巴黎城市史(19-20世纪)/城市学编译丛刊》内容提要:1789年,巴黎人口总数不足60万。然而,自复辟王朝开始,随着移民大潮汹涌而至,首都人口在一个世纪之内翻了四番。作为首都,巴黎是法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同时,它又是法国的经济与金融中心。巴黎的权力令人不安,它的财富却又让人垂涎,正是这种矛盾使巴黎成为法国历代王朝的眼中钉,首都成为了国土整治政策的众矢之的。在这些无凭无据的抨击与反巴黎主义的政策背后,我们不禁揣测这是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主义所催生的一种反城市化信念在作祟……

目录

前 言 001

1 迅速壮大的巴黎(1815~1850) 001

巴黎人口激增 001

人口政策的变迁 002

移民大潮缘何如此强劲? 005

辉煌与惨淡并存:首都染上了城市病 012

19世纪初的巴黎:一个满目疮痍的城市 013

19世纪中期的悲情巴黎 018

探索城市危机 023

巴黎的变迁 029

新的城市化模式 029

七月王朝时期的市政工程 038

巴黎旧貌换新颜 049

2 一座迈向现代化的城市(1850~1890) 057

现代化:奥斯曼男爵的功绩 062

城市化进程初见成效:1853~1860 063

城市化进程举步维艰:1860~1870 068

奥斯曼的功与过 079

巴黎,自由之城:巴黎公社的意义 088

爱国情绪高涨的巴黎 089

革命情绪高涨的巴黎 093

巴黎公社的性质 098

若干悬而未决的问题 102

巴黎,一个典范之城? 111

经济危机时期的巴黎(1872~1895) 112

另一个首都:伦敦  130

3 曙光初现(1890~1930) 139

一个新世纪 141

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成果 142

学院派影响下诞生的新品味 146

一座新的城市 150

新型交通方式 151

新的财政来源 163

悲惨的郊区:乡间住宅全景(1890~1930) 170

巴黎重工业发展状况 171

郊区的飞跃 176

巴黎,世界之都:1889~1930 183

美好时代所缔造的神话 183

另一座城市:维也纳,卡卡尼亚之首都 191

蒙帕纳斯与“疯狂岁月” 198

住房危机与城市化初露端倪 202

4 拖延与空想中的城市(1929~1952) 220

一种全新的联合 221

战争后遗症与全球经济危机 221

存款危机与住房危机 223

巴黎城市化初探 229

普鲁斯特方案(1934) 230

德国占领期的巴黎 232

巴黎没有起火,但…… 238

1948年法令 240

列奥·马莱笔下的巴黎 244

5 新奥斯曼主义(1953~1974)? 249

住房政策最终出台 251

居民小区 251

巴黎郊区的“优先城市化区” 253

巴黎的现代化进程 257

新角色、新挑战 257

“修复”老巴黎 260

郊区的变革 269

德卢弗里耶与巴黎市 273

大胆的展望 274

新的空间规划 276

新的城市 277

可以接受的增长 281

6 世纪末的巴黎(1974~2000) 287

1970年大转折 287

断层:1974 288

寻找失去的平衡 291

“改变巴黎的生活” 300

巴黎的主要问题 300

总统工程 309

2000年前夕的巴黎 319

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320

巴黎与巴黎大区 324

巴黎在法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 331

结 论 339

大事年表 362

主要参考文献 369

专有名词索引 404

术语索引 411

试读章节

移民大潮同时改变了巴黎的人口结构。移民大都为青壮年。到1851年,老年人和未年满15周岁的儿童的人口比重大大降低。1817~1836年,移民人口主要为30~39岁的青壮年,这些移民的到来,使得该年龄段的人口比重上涨了41%,而同期,20,29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仅上涨6%。①1836~1851年,移民人数趋于稳定,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都有上涨(25~29岁:14%:40,49岁:15%;50~59岁:18%)。移民大潮还改变了巴黎的男女比例。与其他大城市一样,1789年前的巴黎,女性因其寿命优势,人数多于男性。1817年的男女比例为100:115,女性人数仍占优势。之后,移民大潮的到来改变了男女性别比例,1817~1836年,女性人口比重急剧下降,直至1851年,女性人口比重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1836年,30~40岁年龄段的男女比例为100:90。每次移民大潮之后,女性总会显得非常稀缺,卖淫活动也由此猖獗。我们与其将巴黎声色犬马的放荡生活归咎于那些轻佻的妓女和放荡的女工,还不如说这是移民大潮所带来的隐患,最终,1848年爆发了妇女解放运动。直到1920年,迷人的“巴黎姑娘”吸引了众多的外国游客,但这些姑娘多为外省移民,而非土生土长的巴黎女性。

这些持续若干年的移民大潮表现出来的最让人震惊的特征是它们的稳定性。通常,法国的移民潮往往受到经济因素的左右:每当经济出现危机或薪资水平下降之时,移民人口开始增多;一旦经济复苏或薪资上涨,移民人口随即减少。19世纪初,涌向巴黎的移民大潮却异常稳定,势头之强劲似乎使得移民现象业已摆脱经济因素的束缚。恰如路易·歇瓦里耶所做的精妙注解,经济危机时代那种受生活所迫、消极且具有代表性的移民现象往往在经济得到复苏之际很快被一种更具征服性、积极的移民现象所替代。他们当中一些人逃往巴黎以躲避乡下困顿的生活,另一些人则像《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蒂涅那样,前往首都寻求飞黄腾达的机会。移民现象如此活跃,以至于它成为一种脱离经济束缚而自主发展的机遇。但是,令人感到矛盾的是,众多移民给巴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城市问题,诸如死亡率、犯罪、暴力等。

移民大潮缘何如此强劲?

颇为蹊跷的是,如此大规模的移民潮是如何产生的,人们至今仍未找到满意的答案。很多人想到了铁路,①尤其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铁路,事实上,这个概念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里,让我们给出几种假设。有人认为以巴黎为中心的星状铁路网使得法国的人力资源与财富全都会聚到了首都,巴黎侵吞了法国的资源,这个不断向外扩张的城市到了应该限制规模的时候了。②这种说法或许可以解释本书所要揭示的关于这个城市的贪婪,若要因此解释移民潮缘何形成,却是站不住脚的。③1823年,安德雷泽约一圣艾蒂安一线竣工,这是法国第一条铁路线。1832年,圣艾蒂安一里昂线通车运行,这是法国第一条使用蒸汽牵引机车进行客货运输的铁路线。巴黎大区的第一条铁路线(巴黎一圣日耳曼昂莱)修建于1837年。当时,铁路线零零落落,远未形成一个交会贯通的网络体系,巴黎一奥尔良、巴黎一图尔、阿维翁一马赛这些铁路线虽然已在规划之中,但仍未投入运行。1840年之前,货物大都经水路运输,铁路并未发挥真正的作用。④1823年,最早的蒸汽江轮问世;1832年,奥尔良下游的卢瓦河河段开通了定期轮渡,1万艘江轮在该河段往来穿梭。

P13-P14

序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对于自身栖居地选择和构建的结果。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城市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在全球各地生根开花,并改变着一切原有的自然形态与秩序,造就着一幅幅崭新的景象。目前,全球化加快了城市化的速度,“城市社会”在全球呈现出来。根据联合国专家的预测,2030年世界城市化率将达60%,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70%,城市化进程已经无法逆转。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迅速融人世界,中国城市化获得了飞速增长的动力。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仅为17.9%,2000年约36.2%,至2011年已达50%,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中国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难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断言21世纪有两件大事影响世界: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转移的过程,也即由农民而市民、由乡村而城市的过程。在人类栖居地的转变历程中,环境、住房、交通、能源、健康、生产与生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应运而生,无数哲人思考过城市现象,或贬或褒,见仁见智。杭州师范大学提出了创建“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启动了“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城市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是我校学科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也是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重点。我们衷心希望城市学能够成为杭州师范大学“争创一流”的亮点。

“城市学研究系列”将是杭州师范大学营造城市学研究学术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城市学的研究方面,我们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种种不足,然而,对于与城市相关的问题,我们已有多年的摸索和积累,现在确立以城市学理论、城市公共政策和城市历史及文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力图形成相关的特色成果,期望这些成果能够致力于理论与现实、学术与政策、经验与借鉴,突出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方法,相互融通,以深入探究城市的发展路径及其规律,为中国现代城市的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我们本着谨、慎、诚、恕的校训精神,立足杭州、放眼世界、注重现实、服务社会。城市学研究系列将以“城市学研究丛刊”、“城市学编译丛刊”和“城市学论丛”为形式陆续推出,真诚欢迎各界同仁支持、帮助和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黎城市史(19-20世纪)/城市学编译丛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贝纳德·马尔尚
译者 谢洁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49265
开本 20开
页数 4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7
CIP核字 2013179939
中图分类号 K565.9
丛书名
印张 2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2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