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辇下风光(湖州的书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崔建明先生从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共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报告文学等共500余万字。

本书为其散文作品集。

作者以他敏感的心思,淡淡的笔墨,像描画江南水墨画一样,勾勒出百年书人、书事、书史、书情,使读书爱书之人在本书的徜徉之中一嗅当年古老的书香。作者还拍摄了不少黑白照片,更是本书点睛之处。

内容推荐

湖州自古是书刻重镇,上千年的血脉传承,与书共舞的祖先,天一阁、宋皕楼、嘉业堂……这些秦时明月汉时关,远古书香泛滥的地方,白墙黑瓦,青苔天井,旧红色的木楼梯,颐养心性的妙地,如今正在慢慢消逝。本书所记述的藏书楼中有几座已经在后来的“旧城改造”中被无情拆毁。藏在那些书楼中的故事,早已成绝响。作者以他敏感的心思,淡淡的笔墨,像描画江南水墨画一样,勾勒出百年书人、书事、书史、书情,使读书爱书之人在本书的徜徉之中一嗅当年古老的书香。作者还拍摄了不少黑白照片,更是本书点睛之处。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陆心源和他的宋楼

再说皕宋楼

刘承干和他的嘉业堂

湖州惊梦说书祸

书里依稀湖州梦

湖州这么近,又那么远

试读章节

宦海起起落落,陆心源总是不甘心老死家中,他耐心寻找时机。光绪十四年(1888),他一听见皇上号召天下藏书家向国子监捐书的消息,立刻进呈旧钞旧刻150种,计2400多卷,博得龙颜欢心,赏封长子陆树藩、次子陆树屏国子监学正荣誉职位。光绪十八年(1892),已经59岁的陆心源又被召进京城,得见光绪皇帝,奉调李鸿章手下,在上海稽察招商局谋到职位。可是刚刚报到,突患眼疾,又遭庸医坏事,痛苦之余返回湖州养病。光绪二十年(1894)11月29日,一生不得志的陆心源病死家中,年仅60岁,归葬逸村埠的翠艳山。其后20多年时间内,各地盗墓贼闻听陆心源的泼天富贵,反复多次光临他的墓穴,盗挖走陪葬的所有稀世古籍、名贵字画、金银铜鼎、金银玉器等文物,连陆心源的枯骨亦散落荒郊野地,最终不知去向。

关于陆心源的生前身后之事,可读1996年6月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陆氏玄外孙徐桢基撰写的《潜园遗事》,印数只有1000册,市面上较为少见。1999年春节我回湖州探望双亲大人,在老友陈永昊处觅得一本,其书所述极详,虽文字处理上有些生涩,但史料较为可信。陆氏后裔经商有道,财源广进,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捐了数目可观的银子,颇得故里父老乡亲赞誉,听说湖州师范的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教学楼都是陆家捐建的,令人顿生好感。

遗憾的是,陆心源遗留的古籍刻本在他儿子手上遭到厄运,由于生意场上全面失败,陆家开在上海的丝厂、钱庄和当铺纷纷关门,一家人竟以卖书为生。清末湖州有个秀才叫周越然,出生于1885年,卒于1962年,是数得着的藏书家。上海中华日报社于1944年5月出版过该人的《书书书》,1944年12月上海市太平书局刊印了《六十回忆》,此二种1996年9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合并两书定名《书与回忆》再版,引起学术界关注。1998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刊印《言言斋书话》一书,是收集周越然文稿较为齐全的最新版本。周越然在《书书书》中有《皕宋残余》一文,他说儿时常见陆心源,称其面团团,体肥胖,福相而兼富相。周越然透露自家收有醑宋楼散失出来的旧刻本有8种之多,庆幸地夸为“漏网之鱼”。由此可见,陆心源的四个儿子树藩、树屏、树声和树彰未能守住父亲遗书,家道中落,无奈中卖书为生维持家用。光绪三十一年(1905),日本中国通岛田翰(字彦桢)慕名寻访萌宋楼,眼前的破败景象使他吃惊不小:“乙巳、丙午之交,予因江南之游,始破例数登陆氏萌宋楼,悉发其藏读之。太息尘之余,继以狼籍,举凡异日部居类汇者,用以饱蠹鱼。又叹我邦藏书未有能及之者。顾使此书在我邦,其补益文献非鲜少,遂怂恿其子纯伯观察树藩,必欲致之于我邦。”就是这个用心卑鄙的小鬼子动员日本三菱财团的岩崎弥之助伯爵,仅花费12万银元就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一举收购了陆氏4172种计43996卷所有图书。关于这个交易后来有过多种说法,有的讲日本人收去的书有15万卷,也有5万至8万卷之说,价格有11万和11.8万元的传言,其中又以10万元之说最为流行,真实的情况是12万银元买走了43996卷书。据徐桢基在《潜园遗事》中透露,日本人买走了醑宋楼、十万卷楼和潜园中守先阁的全部古籍,无一遗漏。1907年6月的一天,一艘绍兴小火轮拖着三条乌篷船从上海沿着运河驶抵湖州,快搬速装,载着四万多卷刻本书连夜返回。第二天,未敢停留,火速装上日本邮轮东渡而去,安置于岩崎家族的静嘉堂文库。

陆家长子树藩事前严守秘密,一切在幕后悄悄策划,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陆家世交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先生得知消息,于1906年初春紧急进京活动,请求国家收购未果,只好以商务印书馆出面凑了六万大洋希望成交,谁知陆树藩开口25万元,高低不肯让价。张先生情急之下恳请陆以国家为重,干可不可售书与日本,陆当时口头应允10万元可以考虑出让。张先生见有生机,遂四处筹款,其间曾要求登临醑宋楼考察,竟遭拒绝。后张元济筹足10万元购书款,方知陆家早已售书于日人。老先生仰天悲叹,痛斥陆树藩的虚情假义,他后来亲临东京静嘉堂,花费财力将皕宋楼的一些珍本、孤本拍照携回国内,并影印出版了一部分,受到国人敬重。

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醑宋楼顷刻间书去楼空,民国藏书家董康发表文章:“闻皕宋楼既至日本,全国学子,动色相告,彼此相较,同异如此,世有贾生,能无痛哭?”近代学者王献唐感叹:“陆刚甫楼称皕宋,秘籍盈箧,墓木未拱,已为日人以十万元购去,士林痛惜,迄今不绝。”近代大藏书家叶德辉有《书林清话》,内中讲醑宋楼的宋元旧刻为中国之宝,他说:“陆没后,其子将书尽售于日本岩崎静嘉堂。中国遂无宋本矣。”据说,有400年历史的宁波天一阁当年鼎盛期所藏宋本亦不过10余种,而皕宋楼有宋元旧刻各110种,明刻600种,它的东去造成无法估量的惨重损失,令人痛心疾首。造成这一悲痛事件的罪魁祸首岛田翰回到日本后,得意忘形地撰写了《皕宋楼藏书源流考并购获本末》一文,藏书家董康为警醒国人,于1907年在上海翻译此文刊印。古典文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湖北辞书出版社分别于1957年、1977年及1998年刊印了这篇长文,古典的版本较为少见,而北大的《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及名家藏读叙传选》和湖北的《藏书四记》则时常有售,有心的读者可以读到这个流氓的自供录。好在此人恶有恶报,下场凄惨,总算平去一点心头之恨,据近人周养庵《琉璃厂杂记》介绍:“日本人岛田翰于中国版本之学甚深,陆刚甫藏书即其所媒介,捆载出洋者也。少即狙诈,为木星斋使充书记,冒名向某学校借书以行其骗术。虽以董授经之精核,尚被其侵蚀干余金,以至绝交。近以盗取金泽文库书籍案判处横颌罪,执行前一日自缢死。我国旧书流入东洋者,后此或可少息乎?”上吊死了,真有点便宜他。P4-8

序言

深圳是个福地,可以卧虎,也可以藏龙,还可以舒舒服服地藏下许多奇人,崔哥就是其中一个。认识他的过程简直就是一条必经之路:我必须经过这里,必须认识他!

还没认识他的时候,我就听说深圳有这么一个“碟王”,只要你说得出名的碟他都能搞得到,这个人不泡妞不唱K,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拎着一大袋子碟到处送哥儿们,而且讲起各种电影来口吐莲花,头头是道。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听说他写了一篇关于费穆的文章,内容详尽得费家后人找上来问:“俺家先祖的事儿,你怎么知道得比俺们还清楚?”

……

印刷的技术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雕版印刷到石印、影印、铅印和激光照排,过去的藏书楼也已经被今天的图书馆取代。那些人为什么还迷恋在雕版印刷的时代呢?从物质方面来说,藏书楼在今天只剩下了建筑,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当年的聚书似乎也只是一场漫长的行为艺术,书与楼都可能有消失的一天,但是书与楼背后的文化精神却是不会散的,它会永远在民间找到一块土壤,或者这里,或者那里,酝酿自己的花朵。

我还是喜欢把事物往好的方向看,■宋楼的藏书没了,嘉业堂的藏书散了,但是在尚书吧聚会的那些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一座藏书楼,所以,崔哥你真的不必太悲情。

后记

湖州是我的家乡。

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写过一首赞美湖州的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唐朝大诗人皮日休游历湖州后留下这样的诗:“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卖蓑归。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溪相羡尽依依。”同朝诗人张志和寄寓湖州,流连西塞山情不能自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诗人杨汉公《题郡城楼》中说:“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大诗人杜牧说湖州:“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扳声。”唐朝刘禹锡对湖州情有独钟:“骆驼桥上蒴风起,鹦鹉杯中箬下春。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向何人。”宋代文豪苏东坡也献诗一首:“三年京国厌藜蓠,长羡淮鱼压楚糟。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他还在名垂青史的《墨妙亭记》一文中说:“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历史上湖州有过菰城、乌程、归安、吴兴、节镇、安吉等各种名称,最终因傍依太湖而定名湖州,这是隋朝时的行政辖制。

……

我把姚峥华、黄啸和扫红三个姑娘为我的书写序当作幸运,我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比她们三个更有文化气息的才女了,当然还要加上物质生活吧的老板晓昱。可惜她现在总是云游四方,谁也见不着她了。深圳的姑娘太现实了,几乎个个都争先恐后表白自己是一个超级白痴,好像她们就是一张白纸,等待心仪已久的男人在上面涂鸦一下,希冀着一个王子与灰姑娘的梦幻故事降临在自己身上。可是我在姚峥华、黄啸和扫红留给大家的身影上看到的却是独立的人文气质,她们恒久的才气和可人的性情扰如江南的风花雪月,在星雨寂寥的楼台烟雨中,就像那一场难忘的春江花月夜,繁花似锦,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吹皱了一池春水。

桨声灯影里的她们是深圳的风景。

最后还要感谢大哥陈永昊、老友李松璋、著名摄影家庄新民先生以及刘丽华老师,没有他们的提挈与帮助,这本书的问世是不可能的。 大恩不谢,感念在心。

2010年元月于深圳新洲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辇下风光(湖州的书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建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9345
开本 32开
页数 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59.258.3
丛书名
印张 5.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3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