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的六种表情
内容
试读章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古时候为海边的渔村。在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以捕鱼为生的居民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而当时的江河人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春秋时期上海为吴国属地,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的封邑,上海别称为“申”就起源于此。流经上海的黄浦江,相传为黄歇所开凿,因此也称为“黄歇浦”,又称“春申江”。

根据史料,在唐代以前中国数以百计的城市名册中还找不到“上海”。唐天宝十年(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即现在的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上;南宋咸淳三年(1276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属华亭县管辖。当时上海作为新的贸易港口,已是风樯浪舶,商贾云集之地;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这标志着上海建城的开始。

上海建县后,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1842年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1927年,国民政府将上海列为特别市,辖区范围北至吴淞,南接上海县,西壤嘉定、青浦两县,东达川沙、南汇,共630平方公里;1930年改特别市为直辖市,划分为17个区;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中央人民政府把上海定为中央直辖市。

客观地说,上海是一座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现代意义上的“上海”始于开埠,专指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开埠的上海,此前,虽已立县数百年,但只是东部海滨的一个三等县城。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1842年11月14日,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发布通告,宣布11月17日这一天为上海开埠日,近代上海城市建设也由此起步。

1843年,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根据《虎门条约》,要求清政府辟出一块土地,专供外国人居留。巴富尔自己选择了长约3公里的一段黄浦滩(位于今天的外滩),当时这块面积为832亩的土地在清政府的眼中是荒郊野外的乡下,“一片泥泞,三数茅屋”。当年,清政府把租界的地税定为每年每亩1 500文,高于其他地块1 300文的水平。在自然条件恶劣、税收政策严厉的情况下,这块土地通过吸引外国侨民就业、居住逐渐实现滚动式的发展,显示出强大的带动效应并最终影响到整个城区。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上海不是由自己“发现”的,而是被外人“发现”的,本质上它是不平等条约产生的结果。

183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黎逊向英政府呈送了一份报告书。报告书是这样写的:“……窃以为(上海)地势重要,非各口岸所能比拟。背依平原腹地,长江沿岸支撑,前有日本,澎湖诸岛相拱……”。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并竞相在上海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1848—1849年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从而上海形成了通商口岸同时存在多个外国租界的特殊社会形态。

上海开埠后的整整一个多世纪,一直是外国侵略者的“冒险家乐园”。外国殖民主义者将开埠以后的上海作为其在中国倾销商品、搜刮原料的主要口岸。当时,上海海关的关税行政大权也被外国资本所控制,并且还垄断了绝大部分金融外汇和进出口业务,控制了中国沿海南北洋和长江航运权。一批批外国冒险家先后来到上海,投机买卖,牟取暴利。

同一时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政府陆续在上海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如江南制造局、招商局、电报分局、机器织布局等。民族工商业如棉纺织、面粉、缫丝、卷烟等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上海近代工业就其企业数量、技术装备、工业门类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在国内都显示出优势地位,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基地。随着经济发展,上海一度成为远东最大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上海被日本侵略军侵占,租界成为孤岛。这一时期上海经济出现畸形繁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孤岛局面结束,经济一落千丈。在日伪的掠夺下,上海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资料极度匮乏,工业全面萎缩,生活必需品奇缺,通货膨胀,物价狂涨,投机业空前活跃,给上海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和操纵了上海的电力、造船、化工、轻工等许多重要行业和金融、进出口贸易和航运业,国内的官僚买办资本则把持着部分重要经济部门。美国大量剩余物资和积压商品充斥上海市场,上海本地的工厂倒闭之风又起。同时,物价飞涨,人心恐慌,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状况日趋恶化。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到1952年为止,在短短的三年中,民主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顺利进行,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随后,上海又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重点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工业,上海逐步成为综合性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P3-5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说巴黎是十九世纪的世界城市,纽约是十二世纪的世界城市,那么上海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城市。

——上海世博园规划主方案设计师,法国建筑计事务马丁·罗班

后记

上海是一本书,一本浓缩了近代中国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典籍;上海是一幅画,一幅呈现着现代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壮美画卷。当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在这座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我们将这本《上海的六种表情》的小书奉现在了您的面前。此刻,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与释然。

尽管我们两人都是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了40多年,但要对这座东方大都市有一个系统而准确的判断与评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其他资料,吸收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本书的出版,是许多专家学者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由于资料来源的不同,有些引用或借鉴的资料我们在书中注明了出处,但也有一部分资料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全部标明,在这里,我们向这些资料与成果的作者以及相关人员表示由衷的敬意,向他们致歉并致谢!

本书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上海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也是本书责任编辑李旭先生,是他的提议和鼓励,才使我们编写了该书,并且赶在了上海世博会期间出版;他还认真审读了本书的文稿并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使我们深受启发。同时,我们还要感谢上海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单晓雯、王振坤、白洮、张伟红、宋孟凯同学,上海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吴富伟、周春琦、胡双、张靖如同学,他们为本书的写作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承担了繁重的书稿校对工作。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提供过各种帮助的朋友们。

由于我们的学识有限,加上受资料方面的限制,本书中可能存在一些偏颇、失当乃至于错误之处,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聂永有钱海梅

2010年5月于上海

目录

引言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

第一篇 历史的表情

 一 历史回眸

 二 城市魅力

 三 未来蓝图

第二篇 文化的表情

 一 海派文化

 二 尴尬的上海人

 三 移民乐园

第三篇 景致的表情

 一 景观揽胜

 二 名所荟萃

 三 马路故事

第四篇 商家的表情

 一 购物天堂

 二 美食之都

 三 酒吧风情

第五篇 安居的表情

 一 弄堂与洋房

 二 上海民居

 三 温馨生活

第六篇 “世博”的表情

 一 世博会选择了上海

 二 世博会改变着上海

 三 上海的“后世博”时代

后记

序言

上海,一座美丽的东方城市,太平洋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自从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以来,这座新兴的城市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垂青。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就有东方巴黎的美誉,成为世界四大都市之一,和纽约、伦敦、巴黎齐名。作为远东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那时的上海,商贾云集,群英荟萃,各种文化、各种信息交汇于此,成为各国名流、达官显贵们向往的地方,也成为国内的经济、文化中心。

进人21世纪以来,上海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今天的上海变得比以前更加美丽与现代化。在这充满生机的大都市里,到处都能感受到上海独具一格的品位与崭新的城市面貌。

“如果说巴黎是十九世纪的世界城市,纽约是二十世纪的世界城市,那么上海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城市。”为上海世博园做最后规划的主方案设计师、法国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马丁·罗班在得知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后,以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他的感觉。

开放的精神造就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开放的城市又孕育了上海独特的城市人文精神和海派文化特点。

那么,什么是上海的城市灵魂呢?有人以八个字进行了概括:“上善若水,海纳百川。”

内容推荐

什么是上海的灵魂?本书用八个字进行了概括:“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上海,一座美丽的东方城市,太平洋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自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这座新兴城市就一直受到世人的垂青。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就有“东方巴黎”美誉,成为与纽约、伦敦、巴黎齐名的世界四大都市之一。进入二十一世纪,上海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步伐,充满着无限生机与活力,拥有独具一格的都市品位。开放的精神造就了这座城市,开放的城市又孕育了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海派文化。《上海的六种表情》从历史、文化、景致、商家、安居、世博六大方面,描绘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最新风貌。本书最后一章描绘出“后世博”时代上海未来大趋势,具有前瞻性。

编辑推荐

上海是一本书,一本浓缩了近代中国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典籍;上海是一幅画,一幅呈现着现代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壮美画卷。

《上海的六种表情》从历史、文化、景致、商家、安居、世博六大方面,描绘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最新风貌。本书最后一章描绘出“后世博”时代上海未来大趋势,具有前瞻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的六种表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聂永有//钱海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186376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5.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