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与吕祖谦和撰的一部理学著作,摘录北宋重要李学家周敦颐、二程和张载的有关言论,分“道体”、“为学”、“致知”、“存养”等十四个门类,共六百二十二条。是了解中国思想史的一部重要参考文献。本书选编《近思录》中对大学生和普通读者来说最具典型意义的片段,对之作精到的注释,并与中外思想史、文化史乃至文学史联系起来探讨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图书 | 近思录通解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近思录》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与吕祖谦和撰的一部理学著作,摘录北宋重要李学家周敦颐、二程和张载的有关言论,分“道体”、“为学”、“致知”、“存养”等十四个门类,共六百二十二条。是了解中国思想史的一部重要参考文献。本书选编《近思录》中对大学生和普通读者来说最具典型意义的片段,对之作精到的注释,并与中外思想史、文化史乃至文学史联系起来探讨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内容推荐 《近思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选辑,由南宋的两位大儒朱熹与吕祖谦共同编纂。它收录了北宋四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代表性的著作、言论与事迹,是儒家文化高度成熟的产物,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的撰写目的,是要协助读者跨越与传统文化断裂的鸿沟,让现代人可以花最少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困难,从《近思录》一书汲取先圣先贤的智慧,并接受他们高贵品德的熏聒。本书坚决避免掉进繁琐的训诂、考据的泥淖,不以注或译为主,而以解或通为要。希望能以最浅白易懂的文字,卽使不对照原文,也能让读者掌握到《近思录》的精髓,进而对自己的进德修业、立身处世有所裨益。为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在各卷开头还特设一篇卷头语总述本卷大要;为便于读者检索,更不厌其烦地给每条加上一条小标题。《四书》之后,《近思录》是最重要的儒学著作,而《近思录通解》则是目前最具可读性的入门读本。 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读 卷二 为学大要 卷三 格物穷理 卷四 存养 卷五 改过迁善克己复礼 卷六 齐家之道 卷七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 卷八 治国平天下之道 卷九 制度 卷十 君子处事之方 卷十一 教学之道 卷十二 改过及人心庛病 卷十三 异端之学 卷十四 圣贤气象 卷一 道体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近思录通解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高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771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2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44.72 |
丛书名 | |
印张 | 2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