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代宗师徐悲鸿的出现,是时代的赋予。徐悲鸿是处于清末民初、中国要奋强要艰难地想与世界争高低的历史背景下,文艺界产生的一位有骨气的民族斗土。

这就是作者要写老院长徐悲鸿的缘起和动机,本书将为大家呈现徐悲鸿的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

内容推荐

一个人成就的取得,都有内因和外因。徐悲鸿出生于神州沸腾、寰宇纷扰之世。在徐悲鸿的人生旅程中,展现着错综复杂的人文现象,对此梳理出章节段落并非易事。本书将一一为你展现徐悲鸿成功道路上的四个关键,他的感恩报国,他的独持卓见以及他的情感世界。

目录

缘起/2

第一章 成功道路上的四个关键/7

 一、随父习文学艺(1901-1915)/8

 二、独闯上海滩(1915-1919)/10

 三、欧洲留学八年(1919-1927)/17

 四、献身美术事业(1927-1953)/30

第二章 感恩报国/47

 一、教学、国画革新/48

 二、戴德图报/61

 三、一生爱才/73

 四、创作报国/108

 五、收藏与交/135

第三章 独持卓见/155

第四章 情感世界/169

 一、蒋碧微/172

 二、孙多慈/199

 三、廖静文/221

附录:徐悲鸿年表/263

后记/271

再版后记/272

试读章节

正当徐悲鸿走投无路之时,前后有两位黄姓人士及时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是商务印书馆的职员黄警顽先生,另一位是吴兴富商黄震之先生。徐悲鸿曾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思想,一度取名为“黄扶”。

人生的机遇看似偶然,实则存在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比如黄震之先生之助,确实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一日黄在旅店中看到一幅徐悲鸿画的《雪景》山水条幅,极其欣赏,并确信作者是可造就的人才,进而引见,且尽力协助。这里徐悲鸿才情出众的主观条件,遇上了黄震之先生通达惜才,且又是位书画鉴赏和收藏家的客观因素,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了。

徐悲鸿另外的一次重要机遇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上海犹太人巨富哈同,在私家花园“爱俪园”内创办了一所仓圣明智大学,请了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散原(三立)、沈美叔、冯恕等社会名流讲学。当时征集古圣仓颉的画像作品,徐悲鸿之作被选中,接着徐悲鸿又被聘为该大学的美术指导。

从此,徐悲鸿进入了一个高层次的文化圈子。这对他开阔眼界,求知习艺是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理想的环境。

此时,徐悲鸿一面在震旦大学学习法文,一面在明智大学兼职。可能由于徐悲鸿那非凡的气质,获得了康有为的厚爱与毫无保留的指导,甚至于后来住进了康有为在新闸路十六号辛家花园的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康有为护送徐悲鸿去日本、推荐他去北京以及为他赴法留学设宴饯行。当年徐悲鸿对康有为向溥仪称臣深表过不满,当然此时的康有为完全是学者身份,而不是维新变法、避难国外、力主保皇的康有为了。

徐悲鸿闯荡上海滩前后四年有余的岁月,对他全面发展与提高,并对其一生事业的影响深远。

徐悲鸿取得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他可以饱览康有为古今中外的丰富收藏,从而丰富自己。

徐悲鸿身处国内一流学者、教育家和艺术家之中,进行着文化艺术广泛的切磋与研讨。

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徐悲鸿去日本半年。他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美术革新状貌进行考察,感到日本的花鸟画虽能脱离旧习,但韵味不足。这期间,他认识了日本著名书画家兼收藏家中村不折,见到许多中国珍贵碑帖,中村不折将自己编译的《广艺舟双楫》托徐悲鸿转交康有为。日本的美术发展现状给他颇多启发,使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未来的改革与走向加深了思考。

回上海不久,徐悲鸿应蔡元培与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傅增湘的聘请,赴北京大学任画法研究会导师。他针对中国传统绘画走向泥古不化的局面,号召画坛有志之士奋起革新,并撰文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重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的主张。在此期间,他不仅观赏了故宫大量古代绘画稀世珍宝,而且结交了罗瘿公、樊樊山、黄宾虹、金城、萧友梅、陈师曾、胡适、鲁迅等社会名流,并为勇于京剧改革的梅兰芳、程砚秋画像。

当时的北京,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即将发生之际,徐悲鸿本是一位追求真理、向往美好、心地善良的艺术家,此时他的思想绝不可能是平静的。1918年底,又是在蔡元培和傅增湘的帮助之下,徐悲鸿获得了赴法留学的机会。时年徐悲鸿整二十四岁,在各方面的修养已经显示出是位有成就的艺术家了。他不愧是中国美术战线上有代表性的革新者,他的出国留学不同于一般青年学子,他是一位身负重任的中国文艺界的战士,为了中国的新文化艺术而出国取经,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勇敢的实践者。

徐悲鸿在上海的四年里,可谓大起大落、悲喜交集、有苦难也有欢乐。由于他辛勤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友谊、事业、声誉以及爱情,构成了徐悲鸿人生最美好的篇章。P12-13

后记

有些事也真不可预测,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去写我的老院长徐悲鸿。去年春天我作了一次《徐悲鸿的才情与际遇》的讲演,从此得到一个启发,之后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断断续续竟写完了十几万字。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情感倾泻,像我的长篇专题发言。

我写的这本书,既不是传记也不是评论,更不是小说,我不知道它应该归属哪一类,但我相信它真实、它客观。因为不管怎么说,徐悲鸿对我们已形成了如此的长年月长时间、长距离长空间,因而我们有了再审视、再认识这位大师的良好条件。

时至今日,徐悲鸿的精神与主张,对中国美术事业依然有现实意义。我在今天写他,也是个责任。得天时、地利、人和之良机,我十分感激。我必须感谢国内外我的师长、同学和朋友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他们是:顾毓琇教授、廖静文师母、冯法祀、艾中信、王朝闻、张仃、丁井文师长们和侯一民、李天祥、骆拓、金高、李树声、马常利同学们,还有徐庆平、钱莉、黄诗梅、但孟新、杨巧霞、吴燕坤兄妹、洪娴诸位朋友们。最后,谨向为本书提供大量图片资料的徐悲鸿纪念馆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期待人们善意的批评和指教。

杨先让

2000年3月初于休士顿上尚艺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先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324193
开本 16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