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和美国欧道明大学合作召开了“健康、公平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社会学、法学、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分享这些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上海社会科学院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集结了会议的优秀论文编撰了这部著作。
本书根据每篇论文内在的相关性和呼应性,以社会健康发展新视野、健康决策的国家职责、弱势群体的健康保障、脆弱人群的健康关怀四个篇目的组合来凸显主题的宏观视角。文章将现实性与理论性融会一体、可读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
当个体受伤的时候可以去找医生诊治,当人类受伤的时候,该找谁去诊治?茫茫宇宙中的人类,绝对是一个孤独无援的旅行者。面对大自然的复杂现象与规律,如何依靠人类的理性预见去降低可能遭遇的风险,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唯一一选择。今天的人类究竟受到了哪些伤害?人类应该如何避免伤害的加剧和风险的加大?要阐释这些问题,必须进行理性的诊断。
本书为“健康、公平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全面回答了上述问题。
前言(王荣华)/1
绪论:全球风险时代,社会学的使命(夏国美)/1
一、“人类”概念意识的演变/2
二、新型传染病的警示/3
三、全球风险社会的挑战/4
四、从何追寻“回归的自然”?/6
五、社会学创始的悬案/8
六、社会学起源思想的空想性/10
七、整体社会学及其研究起点/12
八、社会学研究的方向/14
第一编 社会健康发展新视野
导语一/2
关于健康社会政策的理论思考(唐钧)/5
一、与健康和卫生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社会政策理念/5
二、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的模式之争/12
医疗的公平性与个体苦难及责任担当
——从孕妇死亡事件切入(章 群邓君韬)/24
一、个体的真实境遇/25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卫生保健发展及医疗保险制度迁衍/29
三、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一个未竞的政府承诺/34
四、余论/36
捐赠文化背景下的健康公平与发展研究(郭伟峰)/41
一、捐赠与健康公平、发展的目标一致性/41
二、健康一慈善捐赠的领域选择/43
三、捐赠文化下的健康公平与发展:以中国、美国为例/44
四、展望/51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张敦福)/52
一、供给模式转型与消费方式的分化/54
二、消费主义扩张的后果/59
三、回归家庭与社区:一个艰难但可能的出路/61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健康权问题(张生辉)/64
一、健康权何以与政治相关?/64
二、健康权中的政府与个人的角色,/66
三、健康权背景下的政治文化/68
从中医的科学化看区分两种科学概念的必要性(倪培民)/72
一、两种科学概念/72
二、近代西方科学体系与中国传统医学/74
三、“科学发展观”里的“科学”/79
第二编 健康决策的国家职责
导语二/84
健康、人权与发展:健康的权利进路(邱仁宗)/90
一、在世界卫生组织(W}I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总部发生的两个事件/90
二、为什么生物医学进路不足以保障人民健康,应对艾滋病的挑战?/91
三、以权利为基础的健康进路/93
四、以权利为基础的健康进路的含义/94
五、健康、人权与发展/97
公民健康权的实现与政府义务的承担(汤啸天 陈慧哲)/99
一、健康与健康权/99
二、政府应当为公民健康承担保障义务的法律规定/101
三、我国政府在维护公民健康权实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103
四、我国公民健康权实现过程中政府的具体义务/105
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开展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的一些思考(汝小美等)/109
一、家庭保健服务的国际经验/109
二、“中西部项目”的启示/112
卫生资源公平分配:权利的视角(朱伟)/118
一、怎样理解资源的公平/119
二、从资源平均到权利平等/121
三、权利公平与决策参与/124
四、公平决策的地域性与多元性/127
五、结语/129
和谐医患关系对健康与公平的影响及路径(曲玉波)/131
一、医患关系的历史情境/131
二、我国现阶段的医患关系现状/135
三、“柔性支架”——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137
中外医疗提供体系若干特点的比较(应向华)/143
一、医生和医院的经济利益整合一体/143
二、医务人员的等级和职称晋升重论文轻实践/144
三、医院分级和医生归属是人为的不公平/146
四、先天不足的“全科医生”体系/147
单位非法行医犯罪及其刑法对策研究(刘长秋)/150
一、非法行医和单位非法行医/150
二、单位非法行医的犯罪性分析/154
三、我国刑法视野下的单位非法行医/157
四、单位非法行医的刑法对策分析/158
健康权保障的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魏 娟)/160
一、重温公民健康权/160
二、公民健康权保障的责任来源/162
三、公民健康权保障的责任分配/163
律师在医学伦理委员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杨绍刚)/168
一、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组织及其任务/168
二、律师必须优先考虑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169
三、律师应重视对受试者知情权、隐私权的保护/169
四、律师要以本国法律对赔偿问题提供法律意见/170
五、在研究过程中对受试者使用安慰剂的质疑/171
第三编 弱势群体的健康保障
导语三/174
歧视、社会不平等和精神健康
——中国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人口研究/(李晓铭等)/177
一、方法/180
二、数据分析/183
三、结果/183
四、讨论/184
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社会资本与心理健康研究(傅 华等)/192
一、研究背景/192
二、研究目的/193
三、研究方法/193
四、研究结果/194
五、讨论/201
出生缺陷干预:政府的责任与干预途径(黄玉捷)/204
一、出生缺陷儿的基本状况/204
二、出生缺陷的主要特点/207
三、出生缺陷干预中政府的责任/209
四、政府对出生缺陷干预的途径/211
上海农民工生殖健康实例研究(范志海)/216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216
二、已有研究文献综述/217
三、研究方法/218
四、主要研究发现/219
五、S镇农民工生殖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221
六、提升S镇外来农民工生殖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222
我国城乡女性健康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常向阳 洪秋妹)/225
一、问题的提出/225
二、城乡女性健康投资状况的比较/226
三、健康投资影响因素的变量设置和模型选择/229
四、健康投资影响因素的模型回归结果分析/231
五、结论/235
第四编 脆弱人群的健康关怀
导语四/238
艾滋病的人口学研究(杨秀石)/240
一、艾滋病与人口变化过程/241
二、城市化与艾滋病/249
三、人口迁移/2动与艾滋病/252
四、性别与艾滋病/256
五、总结/260
流动人口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危险因素分析(武俊青等)/263
一、性观念/婚育观念/263
二、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264
三、性病/生殖道感染发生情况/267
四、性病/艾滋病的知晓情况/267
五、防护意识及行为/268
六、医疗制度与社会心理压力/269
七、其他/270
八、小结与展望/270
中国有gay吗?
——“同志”(Tongzhi)与gay/lesbian的跨文化比较(高燕宁)/272
一、由homosexual、gay/lesbian到“同志”:词义辨析与话语演义/272
二、近期“同志”文本分析与用法/273
三、社群自我认同:话语分析/273
四、社群认同话语:本位解析/275
五、“同志”与gay/lesbian:身份、文化与属性/275
六、“同志”与gay/lesbian:出柜与成家/276
七、“同志”与gay/lesbian:主流性与独立性/278
八、男“同志”与gay:女性性行为、MSM与防艾/279
九、“同志”与gay/lesbian:亚文化PK主文化?本土化PK全球化?/281
中国男男性行为群体艾滋病干预面临的挑战(江 华等)/283
一、概述: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的上升趋势/283
二、目前干预中存在的问题/284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288
同伴驱动抽样法
——在上海女性性工作者中进行抽样(M.Giovanna Merli et al.)/293
一、简介/293
二、中国性工作的各种形式/296
三、数据和方法/298
四、估计方法/299
五、结果/301
六、讨论和结论/307
谁的耻辱?
——关于卖淫问题的文献回顾(Victoria M.Time)/309
一、卖淫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这是谁的耻辱?/310
二、怎样更好地解决与卖淫相关的社会问题?/314
三、结论/317
性别、权利和艾滋病风险
——基于上海娱乐服务业女性的调查(缪佳)/319
一、问题的提出/319
二、文献回顾/320
三、性别与艾滋病风险/322
四、权利与艾滋病风险/325
五、结论和讨论/328
中国艾滋病检测咨询工作亟待加强与规范(洪倩等)/330
一、艾滋病相关咨询检测/330
二、我国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现状及问题/331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334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检测总结(卢洪洲等)/339
一、资料与方法/339
二、结果/340
三、讨论/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