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范晔之人格与风格
内容
目录

绪论 范晔人品之争议

第一章 范晔与他的时代

 第一节 1—5世纪文士的史学意识

一 “文学自觉时代”命题的提出与质疑

二 文学地位的尴尬与史学的救赎

三 史书与六经俱传的经典性

 第二节 谶纬播炽与儒学危机

一 谶纬的兴起与东汉政权的建立

二 谶纬与东汉国家政治

三 谶纬光照下的儒学危机与范晔的史学救赎

第二章 范晔的切身痛苦及其史书的撰作

 第一节 范哗的儒家身世与对忠义之士的企羡

一 范晔的家学渊源和他的儒学情结

二 景慕儒学忠义气节之士

 第二节 寄意于史,发自我之幽情

一 才士不幸的抒陈

二 爱慕奇才异士

三 君臣相知的渴羡和哀婉

第三章 范晔的生命体验与传记人物的书写

 第一节 《后汉书》对复杂人性的把握

一 “神格”、“道德格”史观向“人格”史现的转变

二 《后汉书》人物性格的发展性与流动性

三 对传主“为人”的关注

 第二节 类传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 士林的楷模:党人

二 佞臣:宦官

三 文人

四 独行异士

五 智慧与荒诞:方术之士

六 选民

七 贤媛和惠童

 第三节 《后汉书》写人的方法

一 对传记人物的对比关照

二 以细节传神

三 通过行动、言语展现人物内在心理

第四章 范晔的爱憎识断与’《后汉书》论赞

 第一节 论赞的文学特质

一 论赞的文采

二 论赞的情感和风骨

三 文如其人:论赞的文风

四 论赞的音律之关

 第二节 论赞的思想和价值意义

一 参悟人情世相与生活哲理

二 朴素的辩证思维

三 困惑的天命观

四 弥补纪传正文记载的不足

五 论赞的序论和史论价值

第五章 《后汉书》的春秋褒贬与《三国志])之比较

 第一节 《后汉书》《三国志》比较研究概说

一 “三史”“四史”之说与陈范优劣之争的开始

二 清朝的陈范异同比较研究

三 近现代的陈范异同比较研究

 第二节 《后汉书》《三国志》异同比较

一 叙事风格比较

二 语言比较

三 史法比较

四 《后汉书》不及或照搬《三国志》之处

五 《后汉书》《三国志》异同比较综论

 第三节 《后汉书》与《三国志》裴松之注

一 《后汉书》与裴注运用相同史料的比较

二 《后汉书》运用的史料超逸裴注之处

附录 范晔年谱

后记

内容推荐

范晔是位颇存争议的历史学家。该书从《后汉书》出发,对范晔的人格风范和史学魅力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范晔借史学希图挽救衰退的儒学士风的创作动机、景慕忠义气节之士的君子情怀的形成进程、范晔生命体验与传与传记人物书写、寄意于史、非凡的爱憎识断,及其识见超越陈寿、裴松之等诸多方面。该书立足文本,文史结合,创新性强,是海内外第一部探讨范晔之人格与风格的系统之作。

编辑推荐

文学总有殊不易理解之处。刘宋史学家范晔自诩《后汉书》的序论笔势纵放,为天下奇作,不减贾谊《过秦》之篇,比肩班固《汉书》而毫不逊色。

本书从《后汉书》出发,对范晔的人格风范和史学魅力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范晔之人格与风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书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86190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1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81=391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