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搭车十年(一个旅行上瘾者的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丁海笑编著的《搭车十年(一个旅行上瘾者的世界)》是一个拥有十年经验的旅行者在丝绸之路上搭车旅行的经历。作者通过自己旅途中的见闻与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人文地理,把自我融进异地的文化中,追寻生活的意义,展现了一个年轻人对精神世界的寻找之路。读者面向都市中的文艺青年或热爱旅行的大众读者。

内容推荐

《搭车十年(一个旅行上瘾者的世界)》由丁海笑编著。

《搭车十年(一个旅行上瘾者的世界)》简介:

l7岁的他休学离家,跳上了一辆驶向新疆的大货车。27岁,他还在路上,从一个因贪玩而迷路的孩子,长成一位因贪恋而游走的青年,最后变成一个即将步人中年而侥幸自己仍看上去毫发无伤的老愤青。一次又一次,像《老人与海》中的渔夫,奔向扑朔迷离的大海……

我们都是别人眼中的逃离现实症候群,我就像旅行上瘾者中的代表,要写一张病历书。

目录

序:旅行

1-1 引:游牧者

7-25 丝绸之路

7-26 迷幻蘑菇

7-27 火车

7-28 塞北

7-29 堂吉诃德

7-30 星星峡

7-31 乌有之乡

8-1 亚克西姆斯

8-2 Homelessness

8-3 错位的爱情

8-4 迪丽尼卡

8-5 时差

8-6 混血之城

8-7 日出之前

8-8 风之谷

8-9 临时演员

8-10 苦艾酒

8-11 三岔口

8-12 吾斯塘博依路

8-13 大旅行家

8-14 都塔尔

8-15 帕米尔高原!

8-16 游牧民族

8-17 “Pixi,Pixi”

8-18 理想主义

8-19 五妙欲

8-20 永勿企图说出你的爱

8-21 登山客

8-22 青年旅舍

8-23 Hox,乌鲁木齐

8-24 小虾沙拉问题

8-25 怅望祁连

8-26 夜渡乌鞘岭

8-27 兰州

附1:诗

附2:新疆之行简要路线(2002-2011)

附3:媒体、朋友的寄语

试读章节

涂尔千就曾把“旅行家在匆忙之中所写的含糊其辞同历史的准确文本对立起来”。从汤因比《历史研究》里看出,世界文明的诞生通常是一种非决定论的巧合,但书写的历史却试图寻找到普遍规律和因果联系。无论是走马观花的旅行笔记,抑或从历史材料里管中窥豹,都只能在这些只言片语中获得事情的表象。我这个令人讨厌的“相对主义者”,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判断,决定不再做详细的探险计划,因为计划就意味着对结果的预设。用非虚构的日记体形式,化繁为简,勾勒出旅行的全貌。就像《在路上》里说的那样:“我们这是去哪儿,去干什么,为什么?谁也说不准,也不用操心!”

就这样看似随意的一个决定,让我煞费苦心,除了资料方面的研究,还有装备的挑选以及改良。我将在路上的旅行者称作“装备师”,年复一年的频繁旅行,使得冬季与夏季,北方与南方,长途与短途携带装备的要求不尽相同。

在旅行者看来,任何过重的奢侈品都应该扔掉,一种不顾一切的欲望驱使我们想毁掉所有不必要的东西,即便在希腊神话中,爱马仕(Hermes)才是旅者的保护神。轻量化和个人兴趣是左右旅行的关键,将行李简化到最小。一些克服孤独的小物件也必不可少,列车上玩Tally-Ho纸牌,可是会吸引到不少的注目礼呢!专业化也许是最重要的,但如果你并非各行业的专家,还是省省吧,譬如不必为了一盒牙线,而精通所有的口腔医疗设备。然而了解越多岂不是越有乐趣吗?装备丢失是最头疼的事情,其次是破损,所以我只会为下一次旅行而准备,没有商人般囤积的习惯。我已换掉几十个背包了,信奉朴素的自然主义的我贡献给了二手市场。对了,还有电子仪器,新陈代谢太快,这一点上我的亲朋好友们可是为我的旅行做了不少贡献呢。其余大可不必的身外之物,皆悉数折旧变卖,换作旅费。

最后是我的民族志拍摄计划,持续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也因此遇见了R。现在看来拍摄并不是主要的,计划总会因为缺少经费和动力而无休止地延期。那么邂逅R和这趟旅行有什么关联吗?可惜我并非宿命论者,否则几乎就要有肯定答案了:假如我每天遇见一百个陌生人,若命交华盖,我们的相遇要等191780年。那我就该相信命运这种东西了吧!然而逻辑上这并不成立:如果人不能决定意志和左右命运,他自然也无法意识到宿命之存在。况且即便相遇仍无法避免,我也不是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式的功能主义者,将人类社会的一切举动都要牵强附会上动机。

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拔通了R的电话,告诉她我的决定,她并没如往常一样表现得诧异或者欣喜若狂。正如游牧者必须在不同政权与游离、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做出抉择,我的决定让理性之光黯然褪色,也许从一开始便注定了结局。

欲言又止,欲擒故纵,欲速不达,欲罢不能,为恋爱四境界。我们总是为没有勇气表达而苦恼,为稍纵即逝的好感而纠结,为不愠不火的僵持而失去耐心,为得不偿失的付出而丧心病狂。每个人都是恋爱的患者,拯救变得遥遥无期。

谈及搭车,很难不让人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嬉皮士运动,他们反抗传统,远离主流,也反对人们将他们称为嬉皮士(Hippie)。游牧的生活、东方的宗教、图腾的崇拜、神秘的音乐、孤独的思考、末日的预言、出轨的仪式和洁净的乌托邦,这些词汇给他们贴上了理想主义的标签。后嬉皮士(PostHippie)时代背离了嬉皮士的主张,大概是因为看到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再也不认为有什么历史预言家和社会设计师了吧。我很早便是其中之一,当然我也绝不会承认。

成长是危险致命的脱茧,身上的印记像蝴蝶效应,微小的变化牵动全局。年轻时为何要离家西行,和音乐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已厌倦了令人分裂的靡靡之音,奔波于千奇百怪的盛会,即便是站在灯火阑珊的舞台上,仍感觉虚空,冥冥之中仿佛置于荒野。

每个音乐节都是一场荒诞派的闹剧,一种象征主义的集体欢腾“,就像古老的仪式中的神汉和巫婆,依靠迷幻剂或是自残的方式以获得神示。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会为了一种产生迷幻作用的蘑菇举行仪式,迷幻蘑菇含有赛洛西宾(Psilocybin)及羟基二甲色胺(Psilocin)两种可引致迷幻感觉的物质,服用后会使人产生多重的幻觉。

苏联作家巴赫金说:“狂欢节使人摆脱了一切等级关系,特权、禁令,它使人们不是从封建国家、官方世界看问题,而采取了非官方的、非教会的角度与立场,所有的人都暂时超越官方的思想观念,置身于原有的生活制度之外。”

现代音乐节鼻祖之一的“伍德斯托克音乐与艺术节”的本质便是一群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在战争与暴力的漫天烽火中,幻想建立一个“爱与和平”的音乐乌托邦,一个伍德斯托克国度(woodstockNation)。

然而世界上本没有乌托邦,我们创造了这个美丽的名词,又亲手葬送了它。我们总是基于功能主义的立场在滥用它,即使如此,英国作家王尔德还是说:“一张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是丝毫不值得一顾的。”

几十年间,音乐节像流行性疾病一样迅速蔓延,跳跃挥舞的间歇性狂躁症,慢性咽喉感染引发的黑嗓,激光脱毛并发症所致的怪异发型,精神分裂造成的萎靡、幻听、幻觉和妄想,聚会结束后产生的思维被夺、联想松弛和孤独症。躁动的音乐如同咖啡因一样迅速吞噬完你的热情与力量,让你暂时遗忘永恒的孤独和死亡。

我们时常像瞑怕死亡一样惧怕孤独。哲学家罗素(Russell)说,孤独是一个人战栗的目光瞥过尘世的边缘,直透那冰冷而不可测的无生命的深渊。因为生而孤独,我们才会创造出许多末日传说,等待有一天有一些人同我们一同死去。因为无法决定出生,所以才期望死亡带来的平等。死亡哲学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试图利用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而得到传播。P19-25

序言

我们似乎很难去给旅行下一个定义,就像我们无法说清楚人生或者爱情是什么样子,后现代主义的旅行观不断的改变着我们,最终难以不去怀疑旅行的本质,竟然是如此荒唐的事情:一群人相约或者不约而同的去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实际上,将我推之于旅行的路上,仅仅是出于父亲的一意孤行,父亲一直认为旅行是通向真理的桥梁。回想起高中退学后搭车去了新疆,一直走到哈萨克斯坦的边境,以至于上大学后很多同学仍然以为我还在新疆或者中亚的某个斯坦。后来难过的时候我也会旅行,然后发现可悲的事情是,我们竟然生活在一个如此狭小的圈子里,以及我们与生俱来的自以为是。《挪威的森林》里最后一章写到渡边君的旅行,也许是治疗伤痕的最好方法,而不是一贯信奉医学至上的精神治疗师。在心理学上,这种从悲伤的情绪和平庸的日常生活中逃逸的状态叫做Escapism,通常是指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状况。旅行的人或多或少患有此症状,他们在人生最关键的几年里休学辞职,因为失恋、失意抑或生活失去重心而选择出走,创造出“间隔年”、“休学辞职”、“义工旅行”等关键词。

旅行中也会碰到很多神经质的人,或者可以说每一个孤独旅行者背后,都具有某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特质。譬如说会突然辞职、分手或者改变行程;情绪化、感性、缺乏安全感,容易相信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不顾一切的去怀疑和解构传统社会的基本美德,而试图去建立一种亚道德和反规则。最后,有的人选择回归传统社会,有的人成为了这个社会中不安分的分子。他或许会受到后来者的推崇和盲从而变得很有名,或许因为不能适应整个社会而变得更加发疯,愈试图寻找另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乌托邦,带着他原本现代化的标签,去改变一个更加原初和传统的社会。于是有了丽江、拉萨、下一个丽江、下一个拉萨。

我们一路都在期待旅途中的阳光,期待风和日丽,拍出好的照片,有漂亮的旅伴,这种期待周而复始。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旅行的一个月都是暴雨滂沱以至于你被困在某处;因为天气的原因,你无法拍到好照片而你的旅程已经过半;一路上你都没有遇到心仪的她,而旅行结束后你突然发觉已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城市的女孩离你越来越远。当你面对如此多厄运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要放弃。我们都是生活中的理想主义者,当命运的天平并不眷顾你,在生活的舞台上四处碰壁,当冗长的旅途变得毫无意义,你是否还能拥有曾经的梦?

不假思索的旅行往往和你的生活一样杂乱无章,而因为旅行放弃的东西,或许你会在另一处拾得。听完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AlaindeBotton)讲演的“温和的成功哲学”,成功便是拿走你人生的一部分,放之你的另一部分。但事实上,我们很难去平衡旅行之外的事情。尼采曾经说过,不加选择的求知欲与不分对象的纵性欲无异。即便你在所有的方面有兴趣,你的焦点务必要孤注一掷。但我不仅对金石为开的“成功哲学”表示怀疑,且认为与其专心致志,不如分散的精力更显得弥足珍贵。人本来就不可能同时做好两件事啊,对于每个完美主义者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折中之举和妥协之策,跟选择困难的人只信奉第一直觉的道理一样。所以,我终究无法在旅行、艺术、学术中做出艰难的价值排序。

村上春树的学生时代经常做贫穷的背包旅行,年逾四十的时候,村上太太对他宣布:“我已经一把年纪,已经不能也不想再做这样的旅行了,我以后要住在正式的饭店。”我不知道是否也会像村上君一样,有一天终将告别背包探险。自从大学毕业后我决定做一些常规的旅行,虽说常规,但也无非是在背包的途中尽量住在安全的地方,行走的时候选择更加便捷的交通工具罢了,这些改变能使我的旅行更加轻松和持久。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对旅行的厌倦。记不得有多少次在拥挤、混乱、脏污的车厢地板上呼呼昏睡,也不知道多少次在帐篷里与寒冷、饥饿、疾病作斗争,或是在沙漠、荒野、丛林、滩涂中迷失方向。偶然性曾一度构成我大部分的旅行计划,而成熟后的我将旅行一步步的设计、规整,有了更好的旅行装备和记录手段,反而丧失了原有的好奇心、感受力与成就感。

有的人第一次长途旅行,便将目的地设到南北两极,高山和地下,或者环球旅行,如果旅行是这样的话,北极燕鸥或许才是真正的旅行家吧,它们一生在南北极迁徙数次,每年经历两个夏季。鸟类也没有国界,自由自在,这是人类的旅行者所望尘莫及的。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国际旅行者即将达到10亿,从理论上讲,我们身边每6个人中,便有一个环球旅行者。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中文词汇里特有的“旅行家”,被公众舆论黄袍加身,荣登大众媒体封面,将会变得越来越难。乐于分享的旅行者们蜂拥而至,在微博上炫耀、炫富、炫美;徒步环游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不再是壮举,也没人会质疑现代的马可·波罗究竟是不是个说谎之徒;交通方式从单车、双足、铁路、航空、航海,扩展到骑马、房车、潜水、独木舟、热气球,似乎无所不及;旅行概念无论是千里走单骑、零钱游亚洲,还是沙发客、间隔年、义工旅行、打工旅行,都无法再为我们带来任何的感官刺激。我们似乎早已厌倦了旅行。

“自由引导人民,旅行指引世界”是我的博客扉页上的话。“旅行指引世界”,我坚定的相信许多旅行者都是勇于革新和改变世界的人,这里面有些人是旅行家和使者,如马可·波罗(MarcoPolo)带来了来自东方的故事,沟通了东西之间的对话;航海家,如哥伦布(Colombo)为西欧人发现了美洲大陆,掀起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传教士,如利玛窦(Matteo  Ricci)带来了西学,为东西方交流做出了贡献;探险家,如斯坦因(MarcStein)、斯文·赫定(SvenHedin)是多重身份的混杂,纵然颇具争议,但因发现了属于世界的文化宝藏,是每一个有志于探索发现的青年榜样。与此对应,中国古代的行者,有三种类型也深深的影响着我:1。诗人;2。道士;3。侠客。

至于“自由引导人民”,我认为首先应该是康德(Kant)讲的自由意志,理性判断和自律,若无理性,其他意义上的自由也无从谈起,再者,自由和义务也是对等的,没有绝对的自由。

写这样的一本书旨在整理自己旅行时的思路,做一些Brainstorm。当我们盲目的上路时,难免会感觉彷徨和空虚,难免不会在漫长的旅途与等待中迷失自我。我就像旅行上瘾者中的代表,要写一张病历书,而我们都是别人眼中的逃离现实症候群。朋友打算独自去旅行。临行前我问他,旅行的意义是什么?他从来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如果旅行不只是空间上的位移,那么我在国外的旅行跟去甘肃的积石山自治县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反之,是不是离家越远,旅行才越有真实感,是不是只有远渡重洋,旅行才可以真正的被称作旅行呢?

尤瑟纳尔(Marguerite)说:“有些书,不到40岁,不要妄想去写它。年岁不足,就不能理解存在,不能理解人与人之间、时代与时代之间自然存在的界线,不能理解无限差别的个体。”与许多年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搭车客们,还有在拉萨街头厮混的嬉皮士们相比,我只能算是一个不入门的新手。并且我天生厌恶这样的旅行,处处格格不入,显得与众不同。但无奈脚力无法亲自丈量这些土地,也没有更有“意义”的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意。何况现在人们的生活总是那么的急躁与忙碌,都不愿意停下来阅读和孤独的写作。所以我写下搭车旅行日记,在不同地方的一字一句,用心的记录遇到的人和事。

后记

当你翻开这本书时,请你抛开杂念,把一切无关紧要的想法都抛在脑后,心平气和地进入作者建构的世界。也许作者现在正躺在加尔各答的海滩上,眯着眼睛晒太阳呢!文中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曲曲折折的情节。可能你偶然读到,会闪过一本熟悉的书,或者想到一个你身边的人。最好集中注意力,找找哪些是隐喻,哪些是出版商添加的,哪些情节为了易读性做了删减,哪些是作者的小聪明,哪些加上了马赛克……总之轻松愉悦便是。书中还有一个为读者而虚构的人物呢,大家猜猜是谁呢?

爱找客观原因的我,总会罗列出一大堆理由来解释不足之处:写作太匆忙,出版商催稿,杂事缠身;居无定所,甚至在火车上,走在路上也在写,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心情糟糕,身体也吃不消;恼人的欲望和失眠症,让人胆战心惊的顾虑,时而会丧失信心;还会有一帮狐朋狗友在耳后劝我:快出来玩吧!走在路上多好!

好了,我已厌烦了写作,但谢辞在所难免。首先要感谢在路上遇到的善良淳朴的人,是你们与我星夜相伴。其次感谢自己的家人和老师,以及鼓励我出版付梓的朋友们,其中波折艰辛,也许只有你们才能懂。寥寥数语,不便一一言谢。

一觉醒来,又回到现实世界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搭车十年(一个旅行上瘾者的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海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23332
开本 32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2013276048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