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幕间(精)/吴尔夫文集
内容
试读章节

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他们坐在窗户朝花园的大房间里,谈论着挖污水池的事。郡政府曾答应把水引进这个村子,但至今尚未兑现。

海恩斯太太是一位乡绅农场主的妻子,她的脸酷似鹅脸,眼球突出,好像看见了路旁排水沟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她虚情假意地说:“夜色这么好,怎么谈起这事来了!”

随后是一片寂静;一头奶牛咳嗽了一声;于是她说,多奇怪呀,她小的时候从来没怕过奶牛,只怕过马。可是,那时候,她很小,坐在童车里,有一匹拉车的大马经过她身边,差一点碰上她的脸。她对坐在沙发上的老先生说,她的家族在里斯克德镇生活了有好几百年。教堂院子里有坟墓能证明这一点。

一只鸟在外面咕咕叫。“是夜莺吗?”海恩斯太太问。不是,夜莺不会到这么远的北方来。那是一只习惯于白天觅食的鸟,它在暗笑,因为它白天找到了那么多好吃的东西,有毛虫、蜗牛、小砂粒,它连睡觉时都在暗笑。

坐在沙发上的老人是奥利弗先生,曾是政府印度事务处的官员,现已退休。他说,如果他没听错的话,他们选定挖污水池的地点就在当年古罗马人筑的大路上。他说,你从飞机上仍然看得见大地上的累累伤痕,有清楚的印记;那些伤痕有布立吞人留下的,有古罗马人留下的,有伊丽莎白时代的庄园宅邸留下的,还有犁铧留下的,因为拿破仑战争期间有人在这座小山上犁地种麦。

“可是你不记得……”海恩斯太太开始说。是啊,他不记得了。然而他确实还记得——他刚要告诉他们他还记得什么,外面突然传来了声音,他的儿媳妇伊莎走了进来;她梳着辫子,穿着一件晨衣,上面有褪了色的孔雀图案。她像一只天鹅,径直游了进来,受到制止便停了下来;她惊奇地发现屋里有人,灯也都亮着。她抱歉地说,她一直陪生病的小儿子坐着。刚才他们谈什么来着?

“谈污水池的事,”奥利弗先生说。

“夜色这么好,怎么谈起这事来了!”海恩斯太太又说一遍。

关于污水池的事他都说了些什么呢?或者关于别的什么事?伊莎很想知道,她朝乡绅农场主鲁珀特·海恩斯歪了歪头。她在集市上见过他,在网球聚会上也见过他。他曾递给她一个杯子和一个网球拍——仅此而已。可是她一看见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就感觉一种神秘,一看见他沉默不语的样子就感觉到一种激情。她在网球聚会上就有这种感觉,在集市上也是如此。现在是第三次了,她又产生了这种感觉,尽管没有前两次强烈。

“我记得,”老人打断了她的思绪,“我的母亲……”他记得他的母亲身体壮实,常把茶壶罩锁起来;然而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她送给他一本拜伦的诗集。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他告诉他们,他母亲就是在这间屋子里给了他一本拜伦的诗集。他停顿了片刻。

“她在美之中行走,就像夜晚,”他背诵着拜伦的诗句。

然后又背了一句:

“于是我们不再漫步于月光下。”

伊莎抬起头。这些词语形成了两个圆环,完整的圆环,托着他们两个人——她和海恩斯——像两只天鹅,并载着他们顺流而下。可是他雪白的胸脯上缠了一圈肮脏的浮萍;她那双像鸭蹼的脚也缠上了浮萍,是她那个当股票经纪人的丈夫干的。她坐在三角形的椅子上摇晃着身子,深色的辫子垂了下来;她的身子包裹在褪色的晨衣里面,活像一个长枕头。

海恩斯太太已经意识到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感情,它萦绕着他们,把她排除在外。她等待着,就像一个人离开教堂之前等待着管风琴的音符逐渐消逝。到了回家的时候,到了汽车往玉米田里的红别墅驶去的时候,她要在汽车上毁掉这种感情,就像鸫鸟啄掉蝴蝶的翅膀。她待了十秒钟后,站了起来,停留片刻;然后,她似乎听见最后的音符消逝了,于是向贾尔斯·奥利弗太太伸出了手。P1-4

序言

《幕间》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的绝笔之作。她于一九三八年四月开始构思这部长篇小说,(原定名为“波因茨宅”),一九四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完成手稿,但她对此并不满意。她在给出版商约翰·列曼的信中说,这部小说“太不足道,太粗浅”,“太愚蠢,太琐碎”,不能出版。她本来是准备认真修改书稿的,但还没来得及做,便于三月二十八日投水身亡了。《幕间》于一九四一年七月正式出版。

要理解《幕间》,首先必须了解其创作背景。弗吉尼亚·吴尔夫在创作此书期间,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和逐步升级的过程,包括慕尼黑危机、英法对德宣战、巴黎沦陷、英国战役、德军空袭伦敦等。她曾亲眼见到德军战机飞过苏塞克斯郡田野上空去轰炸伦敦。她自己在伦敦的两处房子都被炸成了废墟。她认识到人类文明可能毁灭,意识到自己一生钟爱的生活方式将会消失,因此心中充满忧虑和痛苦,同时也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另外,战争使吴尔夫联想到死亡。她经常想起在西班牙内战中阵亡的外甥朱利安·贝尔,以及其他过世的亲人,包括她的哥哥、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姐姐;她也常联想起自己幼年时遭受同母异父的哥哥性侵犯的情景。她意识到,人们有一种“集体意识”,各人的历史中都有一种“共同的成分”。这又促使她对人生进行深刻的思考。

此外,吴尔夫在一九四一年还着手写作一部评论英国文学史的专著,只完成了第一章及第二章的一部分。她对于艺术与生活、艺术家与观众之间关系的思考也渗透到了小说《幕间》之中。

《幕间》讲述的是一九三九年六月的一天发生在英格兰中部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村庄里的故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画卷。作者使用复调小说的方法,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条主要叙述乡绅巴塞罗缪·奥利弗一家的故事,另一条叙述拉特鲁布女士指导村民演出露天历史剧的故事。这两条线索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图景。作者用这种方法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艺术与人生、舞台戏剧与人生戏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奥利弗一家及其邻里的故事,我们了解到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喜怒哀乐。老年人充满怀旧情绪,留恋过去的生活和古老的传统;中年人不满意自己的婚姻,渴求真正的爱情;许多人对德国入侵的危险忧心忡忡。轰鸣而过的战机与美丽的田园风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村里人的生活看似恬静平和,实际上却充满矛盾和缺憾。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日渐疏离。例如,伊莎贝拉与丈夫关系不好,暗恋一位乡绅农场主又不可能有结果,她的艺术才华也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因而感到困惑和痛苦。除了现代人的疏离这一主题外,小说还密切关注人类的暴力倾向和人类文明的倒退趋势。小说中描写了贾尔斯·奥利弗把一条蛇及其口中的癞蛤蟆踩得稀烂。这一情节在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背景下具有多重寓意,既象征以暴力制服弱肉强食,又暗喻人类也有使用暴力的野蛮倾向。作者似乎在向我们发出警告:人类已从大自然的保护者沦为破坏者,人类文明正在倒退。

另一方面,通过拉特鲁布女士指导村民演出露天历史剧的故事,我们看到这位艺术家对英国历史的回顾和对英国文学史的批判性介绍,也了解到她在艺术上力图创新的观点以及失败的苦恼。在节庆活动中表演露天历史剧是英国民间的传统,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仍很流行。拉特鲁布女士编导的露天历、史剧采用了戏谑性模仿的手法,并综合使用了话剧、哑剧、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全剧包括表现古英语时代的序幕、中世、纪的歌曲、表现伊丽莎白一世的塑像剧、后莎士比亚时代的一个话剧中的一场、表现“理性时代”的塑像剧、复辟时代的话剧、表现维多利亚时代的戏剧(包括序幕和活报剧)、表现“现在”的场景以及结束语。这部露天历史剧有狂欢化的特色,充满幽默、调侃和讽刺,颇具颠覆性,其中不乏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悟。它一方面暴露人性,针砭时弊,揭示现实世界的支离破碎和现代人的疏离倾向,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善终将战胜恶的真理,歌颂了青春和爱情的胜利,给忧虑和绝望的气氛增添了些许乐观情绪。

拉特鲁布女士这个人物十分引人注目。她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艺术家,也是一个失意的艺术家。她有社会责任感,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和现实为己任。她在编导这部露天历史剧时试验了许多新的表现方法。最突出的是,她在剧中大胆使用多种艺术形式和手法;她安排了一次较长的幕间休息,以便让观众感受“现在”;她让许多演员用镜子照观众,以帮助观众认识自己。然而,她独具匠心的艺术并没有得到观众的理解和认可,甚至遭到了抵制。她认为这是自己最大的失败,甚至等于死亡。拉特鲁布女士的形象自然使人联想到弗吉尼亚·吴尔夫本人。吴尔夫一生特立独行,在艺术上不懈地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创作思想,试验了许多新的创作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她一贯追求完美,对自己的后期作品并不满意,她曾在一九四。年六月九日的日记里说:“我突然想,我有一种奇特的感觉,那就是,从事写作的‘我’已经消失了。没有观众。没有反响。这就是一个人的部分死亡。”从拉特鲁布女士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吴尔夫的影子。

此外,《幕间》这一标题也有深刻的寓意。从字面上讲,它指露天历史剧的幕间休息;从比喻意义上讲,它可以指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也可以指舞台戏剧与人生戏剧的交替。舞台戏剧落幕了,人生戏剧仍在上演;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永无止息。

弗吉尼亚·吴尔夫写《幕间》时,艺术技巧已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她在先前几部小说里使用过的各种技巧和手段几乎全在《幕间》里得到了体现。为了塑造人物性格,她采取了人物对话和内心独自并用的方法,从多元视角展现多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的幽默和讽刺可谓信手拈来,随处可见。她的象征十分奇特,寓意深刻。她对语音修辞手段的运用更是纯熟,头韵、尾韵、谐音、象声词俯拾皆是。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吴尔夫在小说里使用了大量经典文学的引语和典故,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有重要的意义,需要仔细玩味。

总之,《幕间》是一部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小说,与吴尔夫的其它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值得读者和研究者阅读和关注。

译者在翻译此书时,借鉴了“功能对等”的原则,力求最自然、最近似地再现原著的风采,特别是人物的意识流和内心独自。但遗憾的是,由于中英文在语音上差异甚大,原著中有些精彩的语言特点难以恰当表达。另外,因时间和精力所限,只对原著中的部分典故做了注释,希望读者谅解。

谷启楠

内容推荐

弗吉尼亚·吴尔夫,英国女作家。其作品摒弃传统的小说结构,运用“意识流”手法,注重心理描写,对现代文学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达洛维太太》《海浪》《到灯塔去》,散文集《普通读者》等。

《幕间》是吴尔夫辞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小说讲述的是一九三九年的一天发生在英格兰中部一个村庄里的故事。作者在《幕间》中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时而平行,时而交叉,构成错综复杂的图景,借此把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艺术与人生、舞台戏剧与人生戏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编辑推荐

《幕间》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吴尔夫的绝笔之作。她在先前几部小说里使用过的各种技巧和手段几乎全在《幕间》里得到了体现。为了塑造人物性格,她采取了人物对话和内心独自并用的方法,从多元视角展现多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的幽默和讽刺可谓信手拈来,随处可见。她的象征十分奇特,寓意深刻。她对语音修辞手段的运用更是纯熟,头韵、尾韵、谐音、象声词俯拾皆是。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吴尔夫在小说里使用了大量经典文学的引语和典故,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有重要的意义,需要仔细玩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幕间(精)/吴尔夫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译者 谷启楠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8460
开本 32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2
出版时间 2003-04-01
首版时间 2003-04-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2013091709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1
14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