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楹联文学与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
云南古今楹联注释
一、昆明市楹联
二、曲靖市楹联
三、玉溪市楹联
四、昭通市楹联
五、楚雄州楹联
六、红河州楹联
七、文山州楹联
八、普洱市楹联
九、西双版纳州楹联
十、大理州楹联
十一、保山市楹联
十二、德宏州楹联
十三、丽江市楹联
十四、怒江州楹联
十五、迪庆州楹联
十六、临沧市楹联
跋:《楹联文化研究——以云南为例》出版说明
参考文献
图书 | 楹联文化研究--以云南为例 |
内容 | 目录 绪论:楹联文学与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 云南古今楹联注释 一、昆明市楹联 二、曲靖市楹联 三、玉溪市楹联 四、昭通市楹联 五、楚雄州楹联 六、红河州楹联 七、文山州楹联 八、普洱市楹联 九、西双版纳州楹联 十、大理州楹联 十一、保山市楹联 十二、德宏州楹联 十三、丽江市楹联 十四、怒江州楹联 十五、迪庆州楹联 十六、临沧市楹联 跋:《楹联文化研究——以云南为例》出版说明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楹联是中国文学的第五种文体,《楹联文化研究》展现了楹联文学这一独特形式对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的意义。它以文献整理为基础,以云南古今楹联为例,展现了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和丰富的内涵:它是道德仁、义的精神模塑、人间佛教的精神关怀、山水之间的逍遥自适、和谐中庸的人生态度、善美相济的文化情怀、天地之间的大我书写的体现。 骆锦芳编著的《楹联文化研究--以云南为例》文献基础扎实,在广泛征集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筛选,以体现文献的全面性、代表性、准确性为前提,对读者认识云南楹联文学的成就和楹联文化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可能性:其文献整理注释部分结合大量文史资料和时贤的论著,注释释义准确妥帖,为研究楹联艺术及其文学审美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体现了较好的文献意识和保存楹联文献的历史责任感:对楹联文化的阐释能结合楹联艺术创作的实际进行深人的讨论,针对性强,时代性、民族性、地方特色突出,与文献部分相得益彰。 较之其他文学形式,楹联可谓小道,但小道亦有可观。它以独特的方式表现着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它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的形象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见证;它是中国文学的独特性的表现,足以彰显古典汉语文学的意蕴,表现了汉语文学的价值,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形象。它也是汉文化在边疆地区承续发展播迁弘扬的见证。打开它,就打开了一个独特的汉文化和汉语文学的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编辑推荐 楹联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特殊形式,是古代汉语语言艺术的结晶,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延伸,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在人们的生活和艺术鉴赏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 骆锦芳编著的《楹联文化研究--以云南为例》作为一部集成性的楹联著作,结合历史文化材料加以比堪校释,以继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将之发扬光大,弘扬中国楹联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楹联文化研究--以云南为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骆锦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413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7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54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6 |
CIP核字 | 2014256228 |
中图分类号 | I207.6 |
丛书名 | |
印张 | 4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3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