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中篇小说卷1)(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学潮流迭起、异彩纷呈,老一辈作家坚守良知,佳作不断;中年作家们勇猛精进,成就卓绝,殊为我们文学时代的中流砥柱;青年一代,也都姿态各异,身手非凡。文学在精神特征、话语表达,在价值、美学和艺术策略上既有坚持,又有新变,在文学史的意义上,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特的文学时代。

为了全面、系统和较为及时地总结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文学,对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基本格局和重要史料进行认真切实的梳理,并且遴选出其中的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一方面为后人对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文学史编撰提供最具权威性的经典文献,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一套权威性、系统性和集成性的大型选本,特邀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的著名学者和著名批评家编选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

张新颖主编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中篇小说卷1)(精)》是此丛书之一,为中篇小说卷,共八篇小说。

内容推荐

张新颖主编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中篇小说卷1)(精)》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系列中篇小说卷之一,包含毕飞宇的《玉米》、阿来的《遥远的温泉》、贾平凹的《艺术家韩起祥》等八篇小说。

目录

前言 何专宏

出版说明

导言 张新颖

玉米 毕飞宇

遥远的温泉 阿来

艺术家韩起祥 贾平凹

龙凤呈祥 李洱

穿过欲望的洒水车 须一瓜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迟子建

蓝铃姑娘 白桦

武昌城 方方

试读章节

出了月子施桂芳把小八子丢给了大女儿玉米,除了喂奶,施桂芳不带孩子。按理说施桂芳应该把小八子衔在嘴里,整天肉肝心胆的才是。施桂芳没有。做完了月子施桂芳胖了,人也懒了,看上去松松垮垮的。这种松松垮垮里头有一股子自足,但更多的还是大功告成之后的懈怠。施桂芳喜欢站在家门口,依住门框,十分安心地嗑着葵花。施桂芳一只手托着瓜子。一只手挑挑拣拣的,然后捏住,三个指头肉乎乎地翘在那儿,慢慢等候在下巴底下。施桂芳的懒主要体现在她的站立姿势上,施桂芳只用一只脚站,另一只却要垫到门槛上去,时间久了再把它们换过来。人们不太在意施桂芳的懒,但人一懒看起来就傲慢。人们看不惯的其实正是施桂芳的那股子傲气,她凭什么嗑葵花也要嗑得那样目中无人?施桂芳过去可不这样。村子里的人都说,桂芳好,一点官太太的架子都没有。施桂芳和人说话的时候总是笑着的,如果正在吃饭,笑起来不方便,那她一定先用眼睛笑。现在看起来过去的十几年施桂芳全是装的,一连生了七个丫头,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所以敛着,客客气气的。现在好了,生下了小八子,施桂芳自然有了底气,身上就有了气焰。虽说还是客客气气的,但是客气和客气不一样,施桂芳现在的客气是支部书记式的平易近人。她的男人是村支书,她又不是,她凭什么懒懒散散地平易近人?二婶子的家在巷子的那头,她时常提着丫杈,站在阳光底下翻草。二婶子远远地打量着施桂芳,动不动就是一阵冷笑,心里说,大腿叉了八回才叉出个儿子,还有脸面做出女支书的模样来呢。

施桂芳二十年前从施家桥嫁到王家庄,一共为王连方生下了七个丫头。这里头还不包括掉掉的那三胎。施桂芳有时候说,说不定掉走的那三胎都是男的,怀胎的反应不大同,连舌头上的淡寡也不一样。施桂芳每次说这句话都要带上虚设往事般的侥幸心情,就好像只要保住其中的一个,她就能一劳永逸了。有一次到镇上,施桂芳特地去了一趟医院,镇上的医生倒是同意她的说法,那位戴着眼镜的医生把话说得很科学,一般人是听不出来的,好在施桂芳是个聪明的女人,听出意思来了。简单地说,男胎的确要娇气一些,不容易挂得住,就是挂住了,多少也要见点红。施桂芳听完医生的话,叹了一口气,心里想,男孩子的金贵打肚子里头就这样了。医生的话让施桂芳多少有些释怀,她生不出男孩也不完全是命,医生都说了这个意思了,科学还是要相信一些的。但是施桂芳更多的还是绝望,她望着码头上那位流着鼻涕的小男孩,愣了好大一会儿,十分怅然地转过了身去。

王连方却不信邪。支部书记王连方在县里学过辩证法,知道内因和外因、鸡蛋和石头的关系。关于生男生女,王连方有着极其隐秘的认识。女人只是外因,只是泥地、温度和墒情,关键是男人的种子。好种子才是男孩,种子差了才是丫头。王连方望着他的七个女儿,嘴上不说,骨子里头却是伤了自尊。

男人的自尊一旦受到挫败反而会特别地偏执。王连方开始和自己犟。他下定了决心,决定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儿子一定要生。今年不行明年,明年不行后年,后年不行大后年。王连方既不渴望速胜,也不担心绝种。他预备了这场持久战。说到底男人给女人下种也不算特别吃苦的事。相反,施桂芳倒有些恐惧了。刚刚嫁过来的那几年,施桂芳对待房事是半推半就的,这还是没过门的时候她的嫂子告诉她的。嫂子把她嘴里的热气一直哈到施桂芳的耳垂上,告诫桂芳一定要夹着一些,捂着一些,要不然男人会看轻了你,看贱了你。嫂子用那种晓通世故的神秘语气说,要记住桂芳,难啃的骨头才是最香的。嫂子的智慧实际上没有能够派上用场。连着生了几个丫头,事态反过来了,施桂芳不再是半推半就,甚至不是半就半推,确实是怕了。她只能夹着,捂着。夹来捂去的把王连方的火气都弄出来了。那一天晚上王连方给了她两个嘴巴,正面一个,反面一个。“不肯?儿子到现在都没叉出来,还一顿两碗饭的!”王连方的声音那么大,站在窗户的外面也一定能听得见。施桂芳“在床上不肯”,这话传出去就要了命了。光会生丫头,还“不肯”,绝对是丑女多作怪。施桂芳不怕王连方打,就是怕王连方吼。他一吼施桂芳便软了,夹也夹不紧,捂也捂不严。王连方像一个笨拙的赤脚医生,板着脸,拉下施桂芳的裤子就插针头,插进针头就注射种子。施桂芳怕的正是这些种子,一颗一颗地数起来,哪一颗不是丫头。

老天终于在1971年开眼了。阴历年刚过,施桂芳生下了小八子。这个阴历年不同寻常,有要求的,老百姓们必须把它过成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村子里严禁放鞭炮,严禁打扑克。这些严禁令都是王连方在高音喇叭里向全村老少宣布的。什么叫革命化的春节,王连方自己也吃不准。吃不准不要紧,关键是做领导的要敢说。新政策就是做领导的脱口而出。王连方站在自家的堂屋里,一手捏着麦克风,一手玩弄着扩音器的开关,开关小小的,像一个又硬又亮的感叹号。王连方对着麦克风厉声说:“我们的春节要过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说完这句话王连方就把亮锃锃的感叹号揿了下去。王连方自己都听出来了,他的话如同感叹号一般,紧张了,严肃了,冬天的野风平添了一股浩荡之气,严厉之气。

P001-003

序言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凡十三卷十八册,经过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终于面世,无疑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学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首先表现于它的世界性的历史处境。2001年发生于美国的“9·11事件”对于世界格局的改变,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还是在精神、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都非常巨大。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经过艰苦的努力与谈判,终于加入了“WTO”。这一事件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的影响自不待言,其对我国思想文化界的影响,实际上也非常深刻。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就发生和发展于这样的世界背景,并且和这样的背景发生着或显或隐的内在联系。

在中国内部,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对于世界体系的进一步融入和改革开放在多方面的拓展与深化,市场化社会和消费社会的初步形成,媒介文化特别是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发达,文学体制包容性的扩大和评奖制度的调整,以及中国台湾开始于上世纪末的政治转型,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对祖国的回归,都不仅使中国各个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生了变化,它们之间的文学与文化关系,也与此前大为不同。这些“变化”和这些“不同”,二十一世纪以来表现得尤为迅猛、尤为突出,文学处身其中,无论是主动被动,还是直接与间接,自然与它们深切关联。在这些关联中,我们关注最多和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的文学——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作家、诗人,我们的文学批评家、文学研究者,和我们的文学翻译家、文学编辑与文学出版工作者等等——都力图以他们的劳作去书写、把握、追问、反思与介入我们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广大民众的精神与生存,在我们的文学中得到了异常丰富的表现。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的文学潮流迭起、异彩纷呈,老一辈作家坚守良知,佳作不断;中年作家们勇猛精进,成就卓绝,殊为我们文学时代的中流砥柱;青年一代,也都姿态各异,身手非凡。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出现了那么多非常杰出的作品。我们的文学在精神特征、话语表达,在价值、美学和艺术策略上既有坚持,又有新变,在文学史的意义上,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特的文学时代。这个时代虽仍在进行,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未来必定宏阔,必有大成。因此,为了全面、系统和较为及时地总结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文学,对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基本格局和重要史料进行认真切实的梳理,并且遴选出其中的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一方面为后人对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文学史编撰提供最具权威性的经典文献,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一套权威性、系统性和集成性的大型选本,我们特邀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的著名学者和著名批评家编选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

我们的“大系”,充分借鉴和学习了赵家璧先生1935-1936年间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以来各辑“大系”的历史经验,也据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既有常规性的“理论批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杂文”、“报告文学”和“史料”诸卷,也专门设立了“翻译文学”和“随笔”卷,在文学史的意义上强调和突出“翻译文学”对于汉语文学的重要意义,也反映了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笔”文体的持续兴盛。我们希望,我们的“大系”在学术精神上既能对前辈有所承传,也能具有新的尝试和新的开辟。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虽然较早地动议于2009年,并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启动,纳入了江苏省“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出版规划,也获得了我们学术前辈的热情鼓励与肯定,但是,为了保证编选工作的客观性与严肃性,为了这项浩大的“学术工程”所必须具有的时间的沉淀,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文学结束几年后方始推出。各卷主编作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与文学批评界都极活跃与非常著名的学者与批评家,工作繁忙,而能勠力同心地沉潜数年,共襄盛举,真的应该深深感谢。昔者赵家璧先生在其《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前言”中曾经说过:“我们相信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间许多英雄们打平天下的伟绩,是值得有这样一部书,替他们留一个纪念的。现在我们做成了,我们觉得了却了一件心愿!”对于我们这套“大系”来说,值得纪念的,除了我们的很多作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们的文学“伟绩”,还有我们的前辈与我们的同仁们对“大系”所付出的很多热情、很多心血,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也非常想说:“现在我们做成了,我们觉得了却了一件心愿!”我们希望,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行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的文学必将取得新的“伟绩”,我们的文学研究界与批评界,也必将有一次新的集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中篇小说卷1)(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新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116551
开本 16开
页数 47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44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68
CIP核字 2014116513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30.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2
161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