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贺麟全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贺麟所著的《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是北京大学现代西方哲学课讲稿整理而成,深入评析十余位西方现代重要哲学家的学说。同时收录建国后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文章数篇,全面展现贺麟先生治西方哲学的心路历程。

内容推荐

贺麟所著的《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是我国著名哲学家贺麟的著作集之一,分上下两篇。上篇由贺麟先生1947—1948年在北京大学开设现代西方哲学课程的讲课记录整理而成,论述自亨利·柏格森至约西雅·鲁一士的十余位西方现代重要的哲学家(流派);《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下篇收录贺麟先生建国后的一些演讲稿和文章,主要是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以响应1955年起批判资产阶级唯心论的党的号召,与上篇形成鲜明对比。

目录

题记

序(周谷城)

序(姜丕之)

自序

上 篇

绪论

亨利·柏格森

爱默生

威廉·詹姆斯

约翰·杜威

新实在论

柏雷

摩尔

柏特兰·罗素

沙穆尔·亚历山大

怀特海

乔治·桑提耶纳

托马斯·希尔·格林

约西雅·鲁一士

下 篇

加强对西方现代哲学的研究

叔本华与尼采

黑格尔学派的分裂与费尔巴哈

新康德主义批判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本》和罗素《西方哲学史》简评

近年罗素两本著作读后

读艾思奇同志“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的一些启发和意见

实践论与实用主义的差别所在

实用主义是导致折衷主义和诡辩论的思想根源

胡克反马克思主义的实用主义剖析

新黑格尔主义几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及其著作批判(引言)

布拉德雷

克朗纳

布兰德·布兰夏尔德

缪尔

新黑格尔主义批判

附 录

评康宁汉《哲学问题》——温公颐编译《哲学概论》序

从叔本华到尼采——评赵懋华著《叔本华学派的伦理学》

亨利希·迈尔著“五十年来的德国哲学”

参考文献

作者后记

试读章节

现代西方哲学应该上溯到近代承先启后的大哲康德,尽管后来的哲学家对他的学说备加非难,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来驳诘他,他却终不失为现代哲学的源泉。犹如投入大海的巨石,他在哲学界里激起了四向散开的巨大波浪或是细微的漪涟。现代西方哲学各派哲学家受他影响的程度容有深浅的不同,但没有任何人是和他了不相涉的。

大抵康德以后,受他影响较深的人在哲学界里,略可分成三派。最早的是小康德学派,只得康德的一偏,派中人有莱因哈尔德(K.L.Reinhold),最早于1786年发表《康德哲学书信集》,通俗浅近,引起全国注意;有马芒(S.Maimon),代表批评怀疑的趋势;有耶可比(F.H.Jacobi),重直接意识,重直觉、信仰,反对理智。记得耶可比对康德学说曾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看法,大意是说:你不接受康德的物自体,就不能进入他的体系之门,如果不放弃他的物自体,你就不能走出它的大门。此外,还有舒尔茨(G.E.Schulze)、柏克(J.S.Beck)、巴底利(C.G.Bardili)等,都算是了解很浅,赞助康德或批评康德均不触动要害的人。

1790年到1860年这段时期,后康德学派兴起,完全是玄思哲学的时代。这派又分两支,一支为自费希特、谢林以迄黑格尔的后康德学派,从不同重点发展成系统的古典唯心论。费希特偏重道德,谢林偏重艺术,黑格尔重逻辑学而又集其大成。另外一支则是赫尔巴特(J.F.Herbart)和叔本华,均代表从康德出发而反对黑格尔的倾向。前者有实证论和实在论色彩。 叔本华是以观念世界为康德的现象界,认意志为康德的物自体,认意志的世界为本体界。

继后康德学派而起的有19世纪下半叶,在李卜曼(O.Liebmann)最初提出“返回康德”口号下成立的新康德学派。这里面也分为两支,一称马堡学派,比较注重认识论和科学原理,注重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对康德哲学作接近实证主义的解释。派中成员有朗格(Albert Lange),以著有两册《唯物论史》得名;有科恩(Hermann Cohen),著有《经验的理论》;有纳托尔卜(Paul Natorp);此外有卡西尔(Ernst Cassirer),二次大战后去美国讲学多年。他们都是马堡大学教授。另一支叫做西南学派,比较注重文化方面,贡献为文化哲学和历史哲学。这派以福莱堡大学里的几个教授如文德尔班(W.Windelband)和李凯尔特(Heinrich Rickert)等为代表。和这派接近的还有学问渊博,提出精神哲学体系,首先研究黑格尔早期著作和思想史的狄尔泰(W.Dilthey)。

除了上述声势浩大,受康德影响最深的三派以外,德国哲学界中还有新费希特、谢林和叔本华等学派。新费希特学派的代表人为倭铿(Rudolf Eucken),注重人生意义价值及自我发展,是康德学派中比较接近费希特的。谢林学派里的人物大都是诗人,也都是浪漫主义者,有与黑格尔、谢林是图宾根大学的希腊迷的大诗人荷尔德林(F.H?lderlin),以及诺法利斯(Novalis)、A.W.施莱格尔和 F.施莱格尔兄弟等。

叔本华学派里有声闻不高、写了两册书信传播叔本华思想的布朗恩司达特(J.Branenstadt),和抱悲观主义而自杀的班生(J.Bahnsen)。至于著名的尼采,虽承继叔本华学说,却不为它所规范,最初深受叔氏影响,后来又打他的翻天印,表面上是异军突起,而精神上两人却同属于唯意志论,也可以叫做新叔本华学派。

法国的柏格森(Henri Bergson)则相当接近叔本华,如叔氏重意志,柏氏则重生命冲动;叔氏重默想,柏氏则重直觉;叔氏重艺术,柏氏也重艺术;而且柏氏著作中有些章节例证直接就抄袭叔本华,所以讲现代哲学的人,常是把他们二人连接讲述的。不过柏格森没有悲观思想,的确不宜归入叔本华学派中,只是二者有近似之点罢了。一般谈现代哲学的人把他的学说划入生机主义(Vitalism),是就其重生命冲动而言的,亦可叫做直觉主义,是就其直觉方法和境界而言的。  从费希特、谢林至黑格尔,是康德哲学真正的发展,而由黑格尔集大成。黑格尔哲学体系太大,他的学生意见纷歧,特别是对宗教、政治的态度不同。他死以后,他的学生分裂为三派,都是只承受黑格尔的一偏,可以称为左派、右派和中派。右派用黑格尔学说来讲神学,替宗教辩护,政治上倾向保守。中派则用来写历史和哲学史,如罗森克朗茨(Rosenkranz)、爱德曼(Benno Erdmann)、采勒尔(E.Zeller)、库诺·费舍(Kuno Fischer)、拉松(Georg Lasso)等人。左派又叫青年黑格尔派,是这三派中声势最浩大的,有施特劳斯、鲍威尔兄弟、施蒂纳。费尔巴哈受教于黑格尔,但走向黑格尔的对立面,形成由后康德学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马克思用辩证法来讨论经济、社会、历史等问题,远超出青年黑格尔派,在今日政治上、社会上革命影响极深,从哲学、历史文化的眼光来看,达到新的总结和高度,成了一个思想、政治变革的国际力量。P25-27

序言

一、讲课记录稿的特点和缺点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 1947 年下半年到 1948 年上半年,我在北京大学开设的现代西方哲学课程的讲课记录。记录者是班上的肖辉楷同学。解放前夕,他把这份整理好的记录稿交给我。此后三十余年,我一直保存在匣笥中没有散失。这或许有点“敝帚自珍”的意思。在祖国今天解放思想,提倡争鸣,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新时代,有机会将此稿发表出来,我当然很高兴。1978 年冬,当全国西方哲学史第一次会议在安徽芜湖举行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同志即曾与我约定刊印此稿。近两三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对这份讲稿笔记中与原意有出入处和文字上有欠确切处,重新进行审阅和修改,直到现在方初步定稿。

这些讲稿可以说是我多年前向西方“求经” ,对西方现代哲学某些方面所了解的部分内容,给我国读者的书面汇报。当然,这是远在三四十年前的旧稿,而这里初次发表时,已在新中国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研究近代和现代西方哲学、蓬勃发展、新人辈出,新的译著,如雨后春笋的盛况的时代,因此本书上篇的发表仅可作为参考、比较和批判的历史资料。

记录稿中偶尔也有当时耳濡目染的某些哲学家的逸闻轶事。讲课的内容和写论文的形式有区别,所以有的地方没有注明来源的书名和章节。有些地方就我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西方某些著名的哲学观点相比较,希望有助于看出中国与西方哲学,虽然有时代、社会、阶级等条件的差异,但在某些人类典型思想上也可能有其共通之处。

我主要是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论述各流派的哲学家,我介绍所阅读他们的著作或听过他们的演讲的内容,有些地方好象是读书报告。偶尔也包含有自己的体会或评论,有的地方采纳了黑格尔的观点。由于我当时还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觉醒,现在看来,免不了存在重要的缺点和错误,希望读者指正。

二、评论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文章和讲稿

下篇各文全是建国后写的。有的已经在不同刊物上发表过。这些讲演稿和文章,主要是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选入了四篇)和批判新黑格尔主义而讲的(共五篇) 。这是从 1955 年起响应党的号召批判资产阶级唯心论的一些文章,与上篇形成鲜明的对比。譬如在上篇对实用主义作了许多同情和积极评价,而下篇就对实用主义作了比较尖锐的批判。我试图遵循着《共产党宣言》中说的共产主义革命“在自己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一原则。也正如鲁迅所说: “从旧垒中来,情形看的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期望通过批判,对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有所促进和裨益。由于实用主义也是影响我思想的因素之一,我与实用主义在美国和中国的代表人物都有一定的接触,所以我曾积极参加了当时对于胡适的实用主义的批判。

至于批评新黑格尔主义的几篇文章,也可以说多少包含着自我批评。因为我过去学习、翻译、讲授、介绍过一些黑格尔、新黑格尔主义的著作,较多地受过黑格尔和新黑格尔学派一些影响。在本篇有关文章中,虽然根据他们的原著的重要思想作了客观的阐述,并试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批判。但由于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不够,我的批判难免失之软弱无力,或者失之生硬简单。因此对于这些批判或评论(包括对其他资产阶级流派)只能说是提出了一个如何正确对待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篇讲稿批判胡克的实用主义,一篇较长的文章批判缪尔的新黑格尔主义,都是未曾发表过的。这两位哲学家现在都还健在,胡克教授仍在纽约州立大学任教,缪尔教授现仍任英国牛津大学麦尔敦学院院长。我读过他们的书,对他们某些著作,作了较客观的介绍,对他们书中某些批评或曲解马克思的言论,我曾试图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观点来表示我个人的批评意见。至于我的意见正确与否,他们能否接受,那正是需要进一步讨论辨明、反复商榷的问题。也是增进政治制度不同的各国哲学工作者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的一种方式。

关于附录再说几句话:

附录一,原是 1936 年为温公颐同志编译的《哲学概论》所写的序(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本) 。温公颐的这本书实际上是根据美国新黑格尔主义者康宁汉的《哲学问题》一书(修改后第二版)编译而成。我在该书的序文中指出康宁汉是鲁一士学说的继承者之一,而康宁汉的个别论点是受了实用主义的影响。通过序文可以了解一些当时美国新黑格尔主义与实用主义相关联的倾向。正如杜威早期也受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到后来才正式建立了芝加哥学派的实用主义,并且与哈佛大学的詹姆斯相呼应。

附录二,评赵懋华著《叔本华学派的伦理学》 ,该书原是赵懋华在哈特曼教授指导下所著的博士论文,主要是谈论从叔本华到尼采唯意志论的发展过程。读者可参考对比下篇中“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便可看出我在上篇中对叔本华与尼采的同情介绍,和二十多年后对他们简短的揭露和批判。

附录三,所附亨利希·迈尔著“五十年来的德国哲学”的译文,内容实兼指西欧和美国的近代和现代哲学家和各流派,与本书所论述的范围约略相同。他的评价和论述,都较为平正简要,在当时资产阶级哲学史家中,是较有见识的。例如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比文德尔班、罗素较有远见,对直觉主义的态度比哈特曼较持平,对反理性主义的态度,没有象克朗纳那样趋于极端。这篇译文,作为附录,可供阅读本书上、下两篇比较参考的资料。

贺 麟

1981年3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后记

收在这册讲演集的内容,从最早的一篇的时间算起,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凡解放前的均收入上篇中,凡在建国后讲演的均收入下篇中,其中有好几篇曾经发表过,现在经过修订发表。 1931年秋,我从国外归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并在清华大学兼课,初次讲授现代西方哲学。后来也曾讲授过西方哲学史、斯宾诺莎哲学、黑格尔哲学等,还有许多记录讲稿尚待整理。

解放前夕,1947—1948年我曾最后一次讲授“现代西方哲学”的课程,听众也比较多。我讲课是根据我在国外积累的一些资料,参考有关书籍,摘录一些关键性的段落,写出讲授提纲来进行讲授的。在讲授过程中往往引起听者发言讨论,甚至使我的思想受到启发,发生新的联系,收到教学相长的效益。

讲演集上篇最初的记录稿是班上一位学习较好的同学肖辉楷提供的。他把一年听讲的完整笔记本交给了我,不久就离开北平南下,不知消息。 “文化大革命”以后,有人提到他在香港报刊上发表过文章。这册讲演集的上篇就是在他的笔记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

在讲课时,我曾列举了一些英文著作和中译著述作为主要参考书,让学生自己阅读,到学期末,学生各交一篇论文或读书报告,以代替考试,据以评定成绩。他们的论文或报告,一般以五千到一万字为限,个别论文也有长达三五万字之多的。这些论文皆由我亲笔批改后退还给学生,有时我还特约那些写长论文或提出特殊意见的同学谈话。这样做,自己虽然多耗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可以增进对学生思想的了解,对学生的哲学知识掌握也多有些帮助。

我在美国求学时,对詹姆斯、杜威、鲁一士、罗素、怀特海、桑提耶纳、柏雷等人的著作有过较多的接触,还听过其中有的老教授的讲演或讲课。因此我感到收进上篇里的几篇讲稿比较有一定的内容。当然不是说,他们所有的著作我都阅读过,他们的讲演我都听懂了,这里只不过把我学习的较有理解和体会部分,约略有所反映罢了。

顺便提一下,本书刊登了十位现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其中胡适系西方实用主义在旧中国的代表人物)的照片。这照片非常难得。其中有几张是我多年珍藏的,其余的都是由侯鸿勋同志费神找到的。例如柏格森、布拉德雷、鲁一士、桑提耶纳、詹姆斯、怀特海等人,闻其名、读其书的人很多,看到过他们的相片的人却少。T.H.格林的照片只在他罕见的全集本里找出一张画像。罗素、杜威、胡适的相片是我从 1937年纽约出版的《活的哲学——当代名家信念自述》书中(共22人,以爱因斯坦为首)找出给照相制版的。当然了解一个哲学家的思想和为人,看见他的相片可能会增加某种新印象或兴趣,但并不是说要我们放松根据新立场、新观点、新方法,对其进行实事求是的认真批判。

关于写序问题,由于我感到这个讲演集上篇中的内容是我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觉醒”时期讲的,因此其中难免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不仅偏于同情了解,而且有颂扬过当,甚或用黑格尔哲学去比拟和评价的地方;下篇对实用主义的批判及新黑格尔主义的批判似乎有些深文周纳的缺点。固而希望在序言中,对于作者本人的缺点和错误予以指正,并对我所推崇过的英美法德现代各哲学家自身也盼望有人在篇首的序言里,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加以严正的批评或评价。

我们知道,周谷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早年参加革命,在五四运动时期即二十年代前就开始钻研《资本论》,同时对英美法德各派现代哲学家又多摩挲过。尤其重要的是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了他的《生活系统》一书,使他对近代西方历史的研究和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研究,上溯到研究黑格尔的辩证法及英美黑格尔派哲学的研究和论述,以及对美学的研究,使其在自己思想上形成有机的“生活体系”。1956年,在党的双百方针鼓舞下,周谷老发挥出争鸣的积极性,在讨论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关系问题上,在艺术哲学中的“无差别境界”问题上,都争论多至八九个回合。这种争鸣精神是促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学术研究的新局面的动力。我特别邀请周谷老作序言,其用意在此。今读到他写的序文,尤其强调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强调我们讨论黑格尔哲学译述的经历,对黑格尔逻辑体系都有自己的看法,对杜威所谓思维方法的五步的评论,亦有独到见解,使我受到启发。不过序文中对作者有赞扬溢量之处,实愧不敢当。

姜丕之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发挥与黑格尔逻辑学注释和传播相得益彰。他在哲学研究所工作期间,我们一起讨论黑格尔著《小逻辑》时,对我帮助不少。1963年他调到上海工作后,编著、注释、到各地讲述黑格尔哲学愈加勤奋。1956 年,姜丕之同志是最早读过我这册讲演集上篇的笔记稿的人,由于当时的形势,他劝我不要发表。但在1981 年,他来北京参加会议时,他表示积极支持我发表。这次我请他作序,他不但回忆这一段文字因缘及思想转变过程和前后同志式的交往和经历,而且在原稿提法上还有所纠正,对我有过较深影响的怀特海教授,也有所批评,使我更能摆脱唯心论的影响。

总之,周序和姜序都为我的讲演集生色不小,对读者有帮助,对作者是一种勉励和鞭策,谨在此致以深切的谢意。

此外,洪汉鼎同志曾经阅读过这讲演集的底稿,并提出过修改意见。他还将我写的一篇题为“格林的伦理学思想”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这篇论文是1928年我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时,听了T.V.斯密教授讲授“T.H.格林,亨利·西吉微克,G.E.摩尔的伦理学”课后写的。又我在 1929 年美国哈佛大学学研究院学习时所写的一篇英文文章,题为“爱默生的先验唯心论”,是由张祥龙同志译成中文的。他们的译文都经我修改定稿。我的助手宋祖良同志曾协助我编校并修订全稿准备付印工作,此后并负责对全稿校对清样的工作。上海人民出版社蒋冰海、段光玲同志及本书责任编辑宋慧曾等同志,对本书的出版,各方面给予很多的协助,特在此一并致谢。

总之,这是我建国以来所付印的第一部勉强可说是专著的讲演集(虽然我曾经出版过翻译或与别的同志合译的古典著作,也发表过不少的哲学史论文),此书内容相当拉杂,时间延迟得久。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引起读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批判理解现代西方的哲学,在外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实践过程中起一些积极作用。

贺 麟

1983年6月15日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讲演集大可以作为现代西方哲学史的入门书,也可以作为现代西方哲学史的补充读本。

——周谷城

作者能向读者交心,不论是称赞或批评,都直言不讳,自己有什么看法就说什么看法,不泛泛而谈,不一般化,这正是本书的重要特点之一。

——姜丕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贺麟全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贺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04464
开本 16开
页数 4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9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53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