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指尖情话/云南文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白桦定为书名的《指尖情话》,说到边地的姑娘,不允许外来的男人山盟海誓之后又远走高飞,便下“蛊”,男人饮了有它的水或酒,一旦离开,“蛊”则发作暴病,不回头让下“蛊”者“解”它,难免一死。然而,作品中第一人称的“我”,爱他的人并未下“蛊”,离开几十年间,梦牵魂绕的,总是心恋于此的人与寨,成了灵瑰深处所“解”不了的“蛊”……有此云南情结者,不论离此或留此者,此一情怀,天长地久!

内容推荐

《指尖情话》是白桦的自选作品集,收录了作者的《蓝铃姑娘》、《一朵洁白的罂粟花》、《背路》、《呦呦鹿鸣》、《玫瑰色的矢车菊》、《标枪》、《指尖情话》共7篇作品。

目录

山间铃响马帮来

神秘的旅伴

蓝铃姑娘

一朵洁白的罂粟花

玫瑰色的矢车菊

指尖情话

后记

试读章节

几乎有整一个白天,朱林生的马紧跟着小梨英的马尾,有时候朱林生吹着小竖笛,小梨英唱着赶马调;有时候他们对唱,冯廷贵在后面插一两句笑话……这一天,从形式上看,好像从第十匹马开始,就是另一个马帮了,好像小梨英和冯廷贵是一伙。

整个白天,萧五和魏福默无一言,只是吆喝马群。

又到黄昏了。

魏福回身向冯廷贵说:

“冯大哥,你们今晚可住马店?”

“你们可住?”冯廷贵没有回答他,反而问起他来了。

“我们今晚还是‘开亮’。”

“我们也‘开亮’。你们在哪儿?”

“我们就在这里。”他指着面前一块平坦的缅桂树林。

“我们也在这里。”

“好,那好,热闹。”魏福说着心里暗想:“准是泡上我们了!”

“热闹,只要别吵架。”

“不会吵架了,我们交上朋友了。”魏福含着深意说。

 缅桂花迎面飘来清香。缅桂开着象牙色的小花,花儿的形状像是女人头上插的玉簪头,永远是含苞待放的样子,但它是那么香啊!比任何花都要香而耐闻,城里的商人常常把每一朵缅桂的蒂上扭一根细铁丝,卖给女人们,女人们把它戴在衣襟上。在这里,谁也不稀罕去戴它,因为它太多了。

魏福和萧五照例首先抬下第十一匹马的驮子,然后再抬其它的驮子。

夜来了,是一个有着非常明媚月亮的夜。

小梨英干脆就不跟他们在一起,更不给他们做饭。

和昨夜相反,小梨英在今晚吃完了饭就躺在篝火边睡着了,因为她前两夜睡的时间都太短了。朱林生悄悄地给她盖好毯子,他在月光里看到她的脸,那整齐而长的睫毛安静的搭在下眼皮上,两个嘴角往上翘着,像在笑。

冯廷贵把朱林生叫到跟前,告诉他:“魏福有些企图摆脱我们,你今夜可别睡得太死,他们一起身,我们也起身。”

朱林生检查了一下马的掌子以后,他爬上一棵缅桂,看了看树林的出路,悄悄地注视着那头两个坟堆似的黑影子。他顺手摘了一把缅桂花,好像没事可做,用草开始把缅桂穿起来,费了半个时辰,编成了一个象牙项链一样的长长的花圈,他轻轻搬起小梨英的头,把花环套在她的项上。然后,他又在缅桂树林里环视一遍,坐在驮子边,伸伸胳膊,睡了。

魏福和萧五在半夜真起来了,他俩悄声悄气地把驮架抬上马。魏福轻轻地走到小梨英身边,拍拍她的肩膀悄声说:

“喂!走喽!我们走早些,今天就赶到逢春街了,赶到逢春街就给钱,让你回喇猛了,我再另找马……”

“天还不亮!”小梨英揉揉眼睛不耐烦地坐起来。

“别吵醒人家,让他们睡吧!我们先走一步,牲口都备好了。”魏福悄悄地对她说。

“朱林生大哥!”小梨英小声叫着。魏福赶紧捂住她的嘴说:

“别叫醒人家,人家累了!”

朱林生哼了一声,又翻身睡了。其实他和冯廷贵并没睡着,魏福和萧五抬驮子都是他俩偷看着进行的。

魏福拖走了睡意蒙蒙的小梨英,萧五悄悄地捂着马铃,驱着马走了。马儿抖着身上的露珠,无可奈何地迈着蹄子。

马帮离开了,渐渐走远了,萧五就用力抽着头马,头马在月亮下撒开蹄子大跑着,所有的马都跟着狂奔起来,小梨英以为马儿惊了群,她叫着:

“勒住!马惊了!”

“让它们跑一会儿吧!跑跑能出汗,哈哈!”萧五狂笑起来,马帮越跑越快。

小梨英想:“朱大哥和冯大哥跟不上了!”

朱林生和冯廷贵在他们走了以后,也很快爬起来了,收拾了马驮架上路了。冯廷贵在月光下能分辨出十多匹马新踏在驿道上的蹄迹,他俩拉下马沿着这些明显的蹄迹前进。

萧五抽着马一股气跑了三十多里山路才渐渐慢下来,他面前出现了三岔路口,他跳下马,让马帮停在路边上。他把马背上驮的两条毯子和十几条麻袋扯下来,在暗中把它们铺在岔往林间的小路上,然后拉着头马把马帮引着从他新铺的“地毯”上踏过去,再引上林间草地,他转回来小心地收了“地毯”,他就这样想消灭马的蹄迹和人的脚印,来混扰后来者的眼睛。

小梨英在马帮休息的时候,忽然嗅到了缅桂的香气,她发现了自己项上的缅桂花环,不用她猜,她就知道这是谁编给她的,她不由得独自微笑起来。她想起了朱林生和冯廷贵,

“这两个诚实的大哥,怕还在睡吧!今儿他们是不能和我在一起了,唉!”她想着想着心里有些说不出的难过。这时,马帮忽然转了方向,向一个树林岔去——离开了正路,她才意识到萧五是特意摆脱朱大哥和冯大哥。当她的马向林中迈第一步的时候,她想:“朱大哥他们一定会跟来。”她希望他们能跟来。她就在这一瞬间从项上取下缅桂花环,把它顺手挂在岔路口的树林上。P82-85

序言

云南和平解放,部队入城昆明的一九五○年二月二十日,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个多月之后了。相对于内地解放后的和平景象,这一边沿、闭塞、神秘,还有剿匪的枪炮震响高原的红土地,反映此刻她还没有消散的硝烟中的部队及多民族生活的文学作品,却像此地报春的山茶一般,反而让内地的群众抢先与她缩短了距离,此时此地的和平、建设,与军人的步伐紧系,因而,对此的话语权,自然落在生活、战斗于此的作者头上。

这位生于一九三○年、原名陈佑华、河南信阳人的白桦,此时崛起的必然,是他常年深入部队于边境的日夜奔袭。鞋走破了,光着脚丫子走在乱石和荆棘中,裂开了脚板,还踏着他的步子。“在‘体验生活’时,非常虔诚,甚至带有很浓的苦行色彩。”在民族地区,条件再艰苦,都能适应。“睡过傈僳人的石板床;睡过布朗人的竹编大通铺;睡过苦聪人吊在树枝上的荡床;也曾经在哈尼人的公房里打过地铺,公房是未婚年轻男女聚会的场所……”这位成年不久的军人,已参加过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诸战役。他身处于离不开人民的人民战争,又是此中多民族边境地区的瑶、苗、傣等民族青少年男女的“阿哥”。

虽然他十六岁已开始学习文艺创作,在《豫南日报》、《中州日报》发表诗与散文,但此时边地生活积累的表述,既有他非十六岁可比之处,但比之此时周边同样倾心创作的同辈,显然又多了一份将其生活感受于艺术表达的才能。在当时每一个文艺门类在北京只有一份机关期刊的景况下,他的诗文,常在上面出现,有时还以头条刊出,其影响也是伴随走出三迤的云南对外的微笑。尤其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神秘的旅伴》,它们包含了导演王为一、刘农的辛勤劳动,后者是刘农从白桦的小说《无铃的马帮》直接写成分镜头剧本的。在国产片的质量与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时,观众对它们热烈的欢迎,也远远扩大且突破了他文学作品的影响。“清清河水流不断,鲜花开满山,重重青山望不断,马帮行路难……”以及“缅桂花儿十里香,朵朵鲜花情意长……”的歌声从影院传出,远远不是香十里,已是千里万里的飞花飘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不受时代局限,完全没有遗憾的人和文学,是不存在的,有时某种局限,也可能是它某种特定环境下之特征的存在。当年不少对新英雄人物的创造,难免停留于新闻报道式的好人好事之记叙,只是略加所谓的文艺描述式的文字和手法而已。阅历与学养都不足的年轻人,或无此功力,或不懂,或进入不到文学之所以是文学的典型化境界。此时,反对对兄弟民族之“猎奇”,与刚解放之日,不是“脱贫”,还是深陷贫困的他们,为解放摆脱了苛捐杂税、抓丁、征夫之苦,有的还有另一层土司、头人,乃至奴隶主压榨的民族,他们真诚拥护新政权热烈的欢悦,可以无须拘于物质基础之计较,或计较的只是民生的根本,如《山间铃响马帮来》只是解决边民的吃盐问题,文学写实的真实,与异俗风情的融合,不仅无有“猎奇”,反而升腾热烈于真诚的欢悦所外映的色彩,与解放者的执政主流意识高度融合,必然有它受重视的评价。于此的文本特质,白桦显然比周围其他文学青年高出一筹。这才是云南当代文史上读者认识、识同、不容无视的白桦。

当年如此团聚的不少部队文学青年,圈内也有“云南帮”之称。对它,既有正面欣赏,也有负面议论。白桦的出道,都在这之前。他的稿酬,既用来改善生活,也拿出来帮助家庭困难的老同志,他有他的为人之道。事过半个多世纪之后,本丛书对这一批出道欣逢云南当代文学起步的作家,不论他们的作品还有什么不足,他们青春的烈焰是诗情的,他们的信仰是闪光的,留下的文学脚印是清晰的,摊出当年的资料,排除过去对文本一些非文学因素的是非、褒贬,不因人而异,不因人废文。

白桦高产,题材从历史上的路线斗争,到普通一兵、兄弟民族的民俗风情、民间传说,广泛运用了话剧、歌剧、电影,更有新诗与小说等多种表现形式。二○一一年出版了多卷文集。他在云南平均每年出版的一本,就有诗集《金沙江的怀念》《鹰群》《孔雀》《热芭人的歌》,短篇小说集《边疆的声音》《猎人的姑娘》等。我们编选的这本《指尖情话》,尚不及他作品的十几分之一。

这里,仍以他的少作开篇,对后人,《山间铃响马帮来》无疑是认识那个年代的一页真实、生动的历史;《神秘的旅伴》似那推理小说悬念的新鲜,当年看得是稍有审美的刺激,读者认为它才是烙上云南印记的白桦。这大概不是指今日看文本的印象,而是历史留给他们的记忆。从作者自选的篇目看,他更看重五六十年后,新时期与他的过去有了一定时空距离之后所写的云南。因为,他不再像五十年代初那样,坚信“一个文学工作者,只要带着‘正确’的阶级观点到生活中去,什么都能‘体验’得到。并不明白作为文学创作的准备,对于‘生活’表像的所谓‘体验’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人和人之间也不仅仅是阶级的关系。文学的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灵。不同人的心灵,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的频率也是很不相同的”。但唯物论者坚信:“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观察人,包括其心灵,同样无法摆脱其存在的基础,无法摆脱处于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因素。

新时期,新的人生感悟,白桦写他往昔某段生活的另一番景象,常用第一人称,恍惚是他个人生活的纪实。这一点,很像老一辈作家艾芜一九二五年迫于生计南行出境的《南行记》,开篇的《人生哲学的一课》,完全是作家飘泊流落在昆明街头的实况。白桦于此的第一人称,则是站在那些看它那么神秘,不可思议的离奇之读者面前,作为见证人,现身说法地出现。这点,不论怎样看当年的“体验生活”,此时文艺的生存形式,都让作者沉入在它的“生活”中,才有见证这段历史的话语权。写作的体悟,相应笔下重现的故人旧事,则有更多的艺术虚构。有些族群只有他们所在之地名,却模糊他们民族的归属。一些异俗民风更强烈的色彩渲染。不是说艺术创造可以不顾民族学,可是二者总不是一回事。不论成败得失,当褒当贬,与艺术个性同在的思想、艺术的倾向,创新与笔墨随意的自然、洒脱,也是作者艺术个性的必然。

如《蓝铃姑娘》中所出现的那位雪松头人,始终戴着假面,男女莫辨。在当今不乏时髦于“魔幻现实主义”(hallucinatorv realism)者,他却无有别人更多在于它的“主义”,又浓郁它的“魔幻”色彩。因为前者常常是现实描写的外加、插入一些神鬼,或荒诞的情节,后者却是民族异俗民风的表述与渲染,仿佛此处本是一个魔幻的天地,绝非为它是一种“主义”的顶礼。

《玫瑰色的矢车菊》中二战中援华的美军飞行员劳伦斯,在一次失事中醒过来时,一眼就见竹筒里插着他家乡德克萨斯州的州花——玫瑰色的矢车菊。原来他被一个部族救下,酋长的女儿吉娜日夜悉心照料。才让他活过命来。直到中美建交,劳伦斯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到云南,寻访那支玫瑰色的矢车菊和它所象征的吉娜……作家笔下的人物、场景,跨海越洋,有了无限宽阔的思想境界。

写小说的人,会编故事;真格的“作家”,更有思想。思想用于说教,也是文艺创作的悲剧。旧日的故事,作者用新的眼光,新的思考,以新的思想重新审视、写作,自有新意。《一朵洁白的罂粟花》,第一人称的“我”,见“路边草丛中有一朵孤零零地在风中飘舞”的、洁白的罂粟花。它除了因为有境外的风把罂粟籽吹来禁毒之地开花,也是作者所喻意的缉毒大队长夏晓明。他在抓获一个国际大毒枭的同时,和一位傣族姑娘“依娇初次见面就陷人了情欲的深渊”而忘了使命,为毒枭的逃跑创造了客观条件的故事。夏晓明被捕后,有人问道:“你会被判刑,刑期也许很长,你后悔吗?”他大声回答:“不!”

对于“为了一个隐身世外的小姑娘的片刻柔情,丢掉了如花似锦的前程、一生的幸福与自由而悍然无悔”者,当他们再一次追问他最后一个“为什么”的时候?他只能含着热泪说:“这是命!”

在市场经济中,旅游业者以此招徕顾客,在当地的看板上写道:

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个艳丽的爱情故事!

一朵洁白的罂粟花在这里盛开!

一位盖世英雄在罂粟花下扑倒!

一个大毒枭、一个缉毒英雄和一个绝代美女上演了一出现代的《捉放曹》!

罂粟花美,又是毒物,既能治病,也会毁人。这一看板,让人深思;“人性”的顽强,法纪的无情;故事的情节,也有“人性”于此中解不开的结;不容对他所受的严惩有何质疑;也少不了对这位曾是英雄者所以是英雄的赞赏;对他最终失足的惋惜,还是遗憾。作品思想、艺术丰富的多样、复杂,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也促使我们对所谓的“人性”应有所思。个人阅读兴趣,绝对自由;准确、公正的评价,需要时间。

作者定为书名的《指尖情话》,说到边地的姑娘,不允许外来的男人山盟海誓之后又远走高飞,便下“蛊”,男人饮了有它的水或酒,一旦离开,“蛊”则发作暴病,不回头让下“蛊”者“解”它,难免一死。然而,作品中第一人称的“我”,爱他的人并未下“蛊”,离开几十年间,梦牵魂绕的,总是心恋于此的人与寨,成了灵瑰深处所“解”不了的“蛊”……有此云南情结者,不论离此或留此者,此一情怀,天长地久!

后记

今天,当我整理这部描写云南题材的小说集时,立即想起那些帮助过我的战友们和各民族的朋友们。当年,我们曾经是何等年轻,要是他们都还在我的身边,该有多好!我所认识的云南,我用灵魂拥抱过的云南,和我的命运相联系的云南,我的云南啊!朋友们,对于我,她在哪里?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一九五○年元旦,我们的野战兵团冒雨从南宁出发,十二日就从文山州的剥隘进入云南了,迎接我们的是载歌载舞的边纵游击队员和盛装的各民族群众。就在进入云南第一天的晚上,边纵游击队和各族群众的妇女端来热水,一定要给战士们洗脚。战士们很难为情,她们说,你们的脚是从遥远的黄河彼岸走过来的,你们走了好长好长的路啊!我们等了你们一生一世。我和战友们只好脱下已经破烂不堪的鞋袜,把打满水泡的脚伸给了她们。说实话,我这一生,除了母亲之外,为我洗过脚的就是云南各族人民的父老、兄弟、姐妹了。对于我,云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军就全部占领了从文山一直到打洛的全部滇南地区。我注意到,很多人的家里连一碗隔夜粮都没有,为了劳军,他们杀光了他们饲养的鸡鸭猪羊。朋友们,对于我,云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金平有个白石崖,那是一个山顶上的边境寨子,解放初期,那里的瑶族居民都是勇敢的联防队员,我们不少部队作家、摄影师、画家都在那里访问过、居住过。有一次我一个人在他们的寨子里过夜。为了我的安全,他们在五里以外都安排了哨兵,第一道哨兵是他们的狗,第二道哨兵是他们的老婆孩子,第三道哨兵才是握着砍刀和火枪的联防队员。朋友们,对于我,云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我恐怕是最早访问香格里拉的文学工作者之一了,当年我的朋友们大部分已经去世。多年以后,在我重访香格里拉的时候,他们的后人一见到我就抱住了我,哭成一团。他们和我素不相识,只是从他们的前辈给他们讲述的往事里知道我,但他们就像是亲眼见到过我一样。你们真的见过我吗?真的见过,见过,真的见过。朋友们,对于我,云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一九五七年秋天,我从北京到昆明接受“反右”大批判,大会接着小会,看来非要打成“右派”不可了。精神十分萎靡、情绪临近绝望的我,在离开昆明的那天清晨,悄悄带走了一盆殷红的茶花。这举动被人发现,使得很多人大惑不解,到了这般田地还惦记着风花雪月,真的是不可改造了!可他们哪里知道,我想的是一个让我最为痛苦的问题,那就是,以后再也不能回到云南来了。回不来了,我只好把云南带走!朋友们,对于我,云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一九六二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最高指示下达以后,柯庆施和张春桥发现我在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工作,而且还在写剧本,他们勃然大怒,指令我继续劳动改造。至于到哪里去,电影厂让我自己选择。我打了一个报告,希望把我下放云南。这个报告到了张春桥那里,他对我的目的十分怀疑,企图偷越国境?还是企图里通外国?我的报告很快就被打了回来,加了一条硬性的规定,不许离开上海两百公里以外。朋友们,对于我,云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一九八二年春天,我终于又回来了,列车进入昆明火车站的时候,站台上站满了和我阔别了多年的战友,他们往日的黑发几乎都被白发所替代了。顿时,车窗就模糊了。那是玻璃上的雨水?还是我眼睛里的泪水呢?朋友们,对于我,云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云南的自然美是全面的、无尽的,因为她具有地球上所有气候带的旖旎风光。在交通便捷的今天,你可以在一天之内从冰川上回落到热带河谷。大自然会把她所有的创造尽其所有地展现在你的面前。但我还是愿意骑一匹精悍的小滇马,在林荫小道上、在小鸟的飞鸣中趱行。傍晚,枕着淙淙的泉水,沏一壶普洱茶,嚼着牛肉干巴,啃着硬面粑粑。等到三碗米酒之后,踏着似梦非梦的踉跄,走进一个篝火替代了太阳的爱情故事里,你才能真正领略到云南的美。

回忆往事,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最终,我没有倒下,甚至还能直面风雨,站立着书写我年轻时代的梦境。始终如一地支持着我的是云南的山川河流以及各民族的朋友们。

我是幸福的,是的,我是幸福的!

白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指尖情话/云南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18805
开本 16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2014057659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37
16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