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重生
内容
编辑推荐

以马内利修女因她为穷人所做的贡献而被世人熟知,又因她大胆、鲜明的个性与人们印象中传统的圣徒形象不同,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以马内利编著的《我的重生》是她最初也是最后的作品,在书中,以马内利修女全然交托出自我,实事求是地展现了真实的自己。她并非想要叙述人生,而是要从其中的复杂与矛盾中分辨出意义——她相信上帝的爱,她也相信人类的爱。

内容推荐

《我的重生》是以马内利修女的自传作品,是她最早动笔、最晚完成的一本书,因此也是她对于自己一生的全面回忆。书中记录了她从孩提时代到生命的最后的思想和行动。以马内利修女有虔诚的信仰,但她同样有开放的思想,尊重哲学、科学,认同其他宗教的存在。在她的执教生涯中,她引导许多女性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她在埃及贫民窟中与拾荒者为伴,帮助那些贫苦人,在她的奔走号召下,贫民窟中建起了学校,流离失所的孩子有了家。回法国后,她募集捐款、做公益项目,仍致力于改善贫穷地区的生活。爱,是她所信仰的,也是她对世界的表达。

目录

第一部抗争,向着更加崇高之爱(1914-1970)

第一部分 青年时代(1914-1931)

 海之悲剧

 最初的烦扰(巴黎,1915-1918)

 最初的抗争(布鲁塞尔,1919-1926)

 决定(伦敦,1927)

 最后的抗争(布鲁塞尔,1928)

 终于自由了! (巴黎,1929-1931)

第二部分 伊斯坦布尔(1931-1 955)

 风暴及其平息(伊斯坦布尔,1931-1940)

 从怀疑到开放(伊斯坦布尔,1944-1949)

 对话的先锋

 战斗不歇

第三部分 颠沛流离(1955-1971)

 诱惑的沙漠(突尼斯,1955-1959)

 文学学士(伊斯坦布尔,1959-1963)

 最初的分享(亚历山大港,1963-1971)

 火之夜

第二部大爱无疆的岁月(1971-1993)

第一部分 贫民窟的生活

 新婚

 宗教狂热

 死亡

 学校,有什么用?

 妇女的屈从

 化工厂

 达尔·萨阿达,幸福之家

 萨拉修女

第二部分 拾荒者的苦难与伟大.

 拉比卜:我的良师益友

 扎哈里亚:爱之门

 谢努达:吹哨者

 警察:间谍

 塔尔:报仇雪恨

 巴西特:杀人犯

 奥姆·沙班:宽宏大量

 塔基:虔诚者

 法齐亚:女英雄

 奥姆·萨巴赫:死亡面前

 贫民窟的圣诞节

 他们向我传道

第三部分 活着的人们,相爱吧.

 崩溃中

 坟上,希望

 与死亡并肩

 一个女人:解放

第三部忏悔

第一部分 转变之路

 相遇

 最特别的存在

 死亡前噤声

 被监禁者,我的兄弟

 皮埃尔神甫的目光

 埃及:永恒的意义

 其他信念,其他财富

 年轻人:我相信你们

 教会:我相信你

 相信人类,相信上帝

 在各各他

 让我们真实点

第二部分 人至暮年(1993-2004)

 钻石婚

 坚定,在西翁

 离开的命令(1993年3月)

 最后的告别(1993年8月)

第三部分 最后一步。意外!(1993-)

 退休

 闪回

 写作

 新的方向

 由苦涩转惊叹:降生

 未来有所保障!

 向着彼岸

 在爱中,永恒

 附录

 以马内利修女的祷告

 让-保罗二世致以马内利修女的信

 感谢

 以马内利修女《我的重生》跋

 最初和最后的作品

 一部自传?

 “我想要成为一名圣人”

 行动的神秘主义

试读章节

海之悲剧

在大约6岁的时候,我面对了人生中最可怕的悲剧。那是1914年,我的父母在玛利亚凯尔克的比利时海岸线上租了一幢度假用的别墅。战争刚刚爆发,我父亲作为法国预备役军官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待命,等待他所属部队的征召。

9月6日星期日的早上,我们离开别墅。我的母亲去望弥撒,我的父亲则把我们带到海滩,其中包括我的姐姐玛丽一卢、我的弟弟朱洛、我——马德莲,以及我们的家庭女教师露西小姐。那个场景至死都会铭刻在我心中。我的父亲把我们拉到海浪之上,然后我们伸手给他,好在浪花间跳舞,在沙滩上同他一起狂奔。他亲了亲我们滴着水的脸蛋,把我们托付给露西小姐,然后冲向了外海。一位女士走过来:“我的孩子们,喊下你们的爸爸,他游得太远了。海很危险,游泳能手又去服兵役了。”在那里,爸爸的脑袋远远地露了出来。朱洛和我,我们在沙滩上玩耍。

突然,人们聚拢起来,一个声音回荡在我耳边:“可怜的小孩子,他们的父亲淹死了。”我用尽全力大叫:“爸爸!爸爸!”但是,在那里,脑袋消失了。我预感到一种陌生之物的突然闯入——死亡。露西小姐匆忙把我们带走,我和玛丽一卢都已经哭得抽搐了。小朱洛还什么都没想到。

我们回到别墅。房门打开了,我的母亲发现我啜泣不已:

“发生什么事了?你又跟人吵架了?跟谁呀?”

“不是的。爸爸淹死了!”

她的目光转向嗫嗫嚅嚅的女教师,她的脸色霎时变得惨白惨白,她的身体摇摇欲坠,倚在墙上,一口气低声念诵了一遍《圣母经》,然后向波涛汹涌处狂奔而去,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如何能够忘怀?

几天后,英吉利海峡把我父亲的尸体吐了回来,尸体很快就变形为“任何语言都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的样子。我还未满6岁,与死亡相会仍是脆弱。在童年,当某些东西被打碎,某种世界观上的乐观主义也有可能随之消失。

我们本是幸福的一家,我的父亲母亲温情脉脉地相爱。母亲年轻、爱笑,她的欢乐使整个屋子充满活力。晚上,她弹奏钢琴,我们则唱几首抒情的歌曲。我躲在父亲两腿之间,在他宽大的灰色睡衣下蜷成一团。热力温柔地传到一个孩子的身体上,这使我感到安全。而刹那间,这种孩子的幸福被大海生生吞噬。

活着的人所固有的不安全感、从不在我们掌控中的幸福的易逝感,深刻地影响了我的生存脉络,而它的源头显然得追溯到那个1914年的9月6日。快乐在我看来永远都是转瞬即逝的。对于某一时刻我狂热地窥伺得越久,那么一旦魅力消退,失望越容易涌现。如此诱人的美丽泡沫,抓在我的手中,也不过剩下一点苦水。

在我心里形成的这种越来越深的虚无中,一种等待、一种向着事物彼岸的意念慢慢地生根,时不时地又会因为某种新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而中断。但是,就好像一个在两极间摇摆的摆钟,快乐一消失,虚无就重现。

眼下,正上演这场秋天的战争悲剧,我的母亲独自待在比利时海岸,还带着三个孩子和她年老的母亲。德国军队步步推进,法国边境被封锁了。逃到哪儿去呢?到处都是一片恐慌。这个年轻的女人不再是无忧无虑、笑容可掬的了,从现在起,她必须面对一切。她把她丈夫的遗骸安置在一处临时性的坟墓里,带着我们登上了最后一艘开往英国的船。但是大海没有停止折磨她:船长通告大家,有水雷在波浪中滚动。要是她也和我的父亲一样淹死了呢?要是只有小孩子们幸免于难呢?我看见她焦躁不安地将我们的祖母桑刚的名字和在巴黎的地址绣在我们的衣物上。我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还可能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降临到我们头上……爸爸之后,会轮到妈妈吗?船没有爆炸,英国的海岸线就在那儿。我们得救了!

在伦敦,我们找到了我们纺织用品工厂的一位代理人,他那儿贮存着我们的货物。我的母亲早在布鲁塞尔就已经协助我的父亲管理出口业务,她很快就上手了。这是一位女性楷模,借用一种迎合我的女权主义精神的说法,她是“一位好像男性不存在似的女性”。

最能概括我的母亲的,是她的责任意识。在这方面,她从不妥协。她向我反复灌输这种责任意识,虽然我得承认,有时候我也会把它忘得一千二净。当牵涉到他人的利益,尤其是她工人的利益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磨损她的毅力。通过亲身经历我了解到,比起她的力量,我拥有的更多的是她专横的特质。由她这么个年轻寡妇担在身上的那些抗争造就了她的个性:她决不接受别人抵抗。这与我如出一辙!然而,除此以外,我还得面对反抗带来的颤动,这是我所不曾体验过的。P3-5

序言

我们曾经出版过以马内利修女的《活着,为了什么?》,该书以帕斯卡的《思想录》为主轴,深入探讨了生存的意义,出版后引起良好反响。本书是以马内利修女的自传作品,书中介绍了她为贫穷者追求幸福生活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她和她的团队为了给流浪儿童建学校、提供生活保障,组织了许多援助项目,并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她的经历对于年轻人寻找理想和人生意义有启发作用。以马内利修女曾经在埃及、苏丹等国与贫民窟的拾荒者们一起生活。她去那些贫穷国家,是为了真正帮助那些贫苦人。更重要的是,她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俯视拾荒者的人生,而是真正同他们做朋友,做亲人,她参与了那些悲惨者的人生,她使那些人重新拾得了尊严,有了希望。她并未想要改变他人的信仰,只是给了他们爱的种子。阅读本书后,我们会因书中那些鲜活的生命而感动,也会被以马内利修女无私的大爱所震撼,从而更加坚信:爱,是人类永恒的美。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不知道你在读这几行字时如何看待自己:和所有人一样,背负着日常生活和岁月的重量,或许你此刻正满怀希望,为了可能的前途或者已达到的成功而幸福满溢,或许正相反,你感到不幸在你周边不怀好意地转悠,过去如一场失败,且无路可逃。无论生命的表象如何,没有任何人的一生是全然的失败,也不会存在自我的全然胜利……没有生命是完美的,没有生命是失落的,一切都可以被爱拯救。——以马内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重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以马内利
译者 王笑月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96146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4-12-01
首版时间 2014-12-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2014208867
中图分类号 B979.956.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25
15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Flammario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