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之城》通过文森特·卡勒博建筑事务所的17个项目和研究理论的介绍,传达了可持续建筑的践行者--文森特·卡勒博将生物形态主义、仿生以及仿生学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相融合的探索性理念,借此表达了卡勒博创造有益生态的新型生活方式的愿景,并希望能对未来新兴城市的生态发展产生影响。
图书 | 生态之城(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生态之城》通过文森特·卡勒博建筑事务所的17个项目和研究理论的介绍,传达了可持续建筑的践行者--文森特·卡勒博将生物形态主义、仿生以及仿生学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相融合的探索性理念,借此表达了卡勒博创造有益生态的新型生活方式的愿景,并希望能对未来新兴城市的生态发展产生影响。 目录 简介 生态之城—仿生学启迪下的生态生活方式 文森特·卡勒博,法国巴黎,2013年 短评 现实乌托邦—文森特·卡勒博作品一瞥 乌戈·贝拉格巴,法国尼斯,2013年 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当梦成为愿景进而变为现实 格雷格·麦克米伦,加拿大多伦多,2013年 新艺术—克里斯多夫·杰宁,新西兰奥克兰市,2013年 案例 “燕之巢”—台中市文化中心规划、设计及建设监管服务项目,台湾台中,2013年 “亚洲石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农庄摩天楼,中国深圳,2013年 “国王森林”—休闲住宅建筑群,摩洛哥,2012年 “仿生穹顶”—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塔,台湾台中,2012年 “太阳下的水滴”—艾什地区的全景会议室,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2011年 “红月亮”—生态气候学低层大楼,摩洛哥伊夫兰,2011年 “珊瑚礁”—拼接矩阵式的1000所被动式房屋,海地太子港,2011年 “绿潮”—鲁瓦阿温泉疗养中心的移动泳池,法国克莱蒙费朗,2010年 “氢化酶”—藻类农场的生物制氢飞艇,中国上海,2010年 “僧帽水母”—清洗欧洲水道的水陆花园,欧洲,2010年 “蜻蜓”—能源自给的仿生农业,美国纽约,2009年 “睡莲之城”—为气候难民设计的漂浮生态城市,摩纳哥公国摩纳哥,2008年 “净烟”—赋予更为清新空气的催化剂,法国巴黎,2007年 “香水丛林”—香港中央商务区中央滨水总体规划,中国香港,2007年 “ECOMIC”—生态与都市的信息图像中心,墨西哥墨西哥城,2007年 “域中域”—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建筑群,爱沙尼亚塔尔图,2005年 “大陆脚本”—为一个绿色、密集型的互联城市设计,瑞士日内瓦,2005年 公司资料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态之城(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比)文森特·卡勒博 |
译者 | 孙哲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81863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0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首版时间 | 2014-09-01 |
印刷时间 | 2014-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142 |
CIP核字 | 2014103103 |
中图分类号 | TU201.5 |
丛书名 | |
印张 | 2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92 |
宽 | 224 |
高 | 3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