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世上最后一首诗(另一个安徒生的诗集)(精)》是由丹麦籍华人京不特精选的本尼·安徒生的诗歌集,展示了丹麦历史上另一个伟大诗人、作家安徒生的精美华章。书中精选这位抒情诗人的以机智方式游戏丹麦语言,以及以各种古怪的视角调侃丹麦的小市民情绪的虚伪成分的诗歌,反映了他人道主义的胸怀。
图书 | 如果这是世上最后一首诗(另一个安徒生的诗集)(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如果这是世上最后一首诗(另一个安徒生的诗集)(精)》是由丹麦籍华人京不特精选的本尼·安徒生的诗歌集,展示了丹麦历史上另一个伟大诗人、作家安徒生的精美华章。书中精选这位抒情诗人的以机智方式游戏丹麦语言,以及以各种古怪的视角调侃丹麦的小市民情绪的虚伪成分的诗歌,反映了他人道主义的胸怀。 内容推荐 《如果这是世上最后一首诗(另一个安徒生的诗集)(精)》讲述了:本尼·安徒生是丹麦被阅读和传唱最广泛的“人民诗人”,他以他的机智方式游戏于丹麦语言之间,通过幽默和各种古怪的视角,调侃丹麦的小市民性中的虚伪成分,反映出他人道主义的世界公民的胸怀。《如果这是世上最后一首诗(另一个安徒生的诗集)(精)》是由丹麦籍华人京不特选译的本尼·安徒生诗歌集,展示了丹麦历史上另一个伟大诗人、作家安徒生的精美华章。 目录 乡村车站 分析 春天之前 瞬间 失败的音乐会 独立 窥视者 出人头地 把持面具 年轻 乐观者 喝 星光灿烂 可调和的 清算 灵魂 善良 生活 精神 微笑 在歧途上 单身词 吊死的告密者 累了的武士 冰 世上最后一首诗 失眠的诗人 悼词 为保险起见 会议简要记录 这一不确定性 在我们之间 爱情宣言(女向男) 所有这一切 给妮娜的一首小小的歌 斯万德幸福的一天 生活又窄又高 巴别塔 步行街 同一个人 深不可测 乏味的人 萨比娜 雪中的心 出离斗争之后获得足够的休息 惊奇 请把安宁给我 卑尔根的中国 给春天 给一个年轻不耐烦的写信者 给一个失去了一头象的人 幻觉 没有什么 一切 脸上的脸 大洋之畔 被逼到一个角落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国家 时间和鹳鸟 练习孤独 热身运动 自行车上的基尔克郭尔 夏夜 偏僻的角落并非它们曾所是的东西 他哈姆雷特 惊奇 蜜蜂们和我 巫婆与狗 信 月落 教学诗(针对老师和其他成年人) 存在就是沟通 生命的气味 一件大脑的事情 给一个难民 梦一般地近 飞翔之近 对未来的回忆之一 我们最亲近的死者 对未来的回忆之二 生命线 石头 警示 原谅 理解 向可持性欢呼 爱情的三一性 一首关于写诗的诗歌 沾沾自喜 心灵太阳 女孩与龟 一个站立着的问题 反詹代颂词 一个关于性别的美丽故事 一小点但却很好 信仰着的怀疑者 充满希望的悲歌 出离我自己 友谊方面的恶梦 本尼·沾沾自喜 给E的陈情书 短而且好 歌声中的本尼·安徒生 试读章节 在丹麦唱歌是一种传统。丹麦人从小到大,随时随地都在唱歌。多数的歌也不是在学校音乐课上学来的,小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就能把歌词曲调记得请熟。丹麦人过圣诞节,过复活节,在婚礼上,连在葬礼上都要唱歌,而且一唱就是好几首。朋友聚会,不管是穿晚礼服的正式晚宴还是穿着牛仔裤去吃烧烤,只要人多一点就要唱歌。不论认识不认识,或是正在谈论什么话题,只要歌声一起,所有参加聚会的人就都成了歌声的一部分。歌也不用唱得很隆重,轰轰烈烈的,只是不唱就会觉得缺点什么。而且从来没有人会追究你唱得好还是不好。不管南腔北调,小猫小狗,只要跟着唱,有声没声都行。 我刚到丹麦的时候就经常没声地唱。那时我去社区办的语言学校学丹麦语。那位教丹麦语的老师上课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我们唱一首丹麦歌。当时的我丹麦语大字不识几个,更没听过丹麦语的歌。老师发给我们人手一本《歌书》,随便翻开一页就带着我们伸着脖子摇头晃脑地唱,好像会唱这些歌是天经地义的事。没办法我只有硬着头皮,第一段听人家唱,第二段心里跟着哼哼,第三段嘴巴跟着动动,第四段词和曲刚能对上歌也“唱”完了。不过有那么几首经常唱的歌到后来我也敢滥竽充数地跟着唱。我注意到,这几首歌的词曲作者都是本尼·安徒生。那时就知道这个本尼·安徒生是写歌的。认识了我先生以后,记得第一次到他家做客,发现书架上很显眼的位置立着厚厚的一部精装版本尼·安徒生的作品集,里面除了诗歌,还有剧本、小说,才知道原来这位本尼·安徒生还是一位大作家。但当时还是没有注意读关于他的介绍,总觉得他是一位丹麦文化界德高望重的先辈,有点像中国的王洛宾的意思。直到有一次我和先生应邀去一个朋友家吃晚餐,到了以后,女主人忽然告诉我们,那天邀请的客人中还有本尼·安徒生夫妇。话音刚落,他们夫妇二人就从门外进来了。本尼·安徒生穿着一件洋红色的羊绒衫,手里拿着一本他刚刚出版的诗集,是给女主人的礼物。我当时真是大吃一惊,原来这个传说人物似的本尼·安徒生居然是活生生的! 不仅是活生生的,而且他和人握手很有劲,说话很风趣。请客的主人家不许吸烟,吸烟要到外面或厨房的抽油烟机下。那时是11月,外面很冷,吃完第一道菜,我就跑到厨房去吸烟。正在找打火机的时候本尼也走了过来,他很绅士地帮我点上火,然后说:“在我家不吸烟的要请到外边去。”一句话逗得我哈哈大笑。后来我们聊起了他的写作,以及丹麦社会、艺术、哲学等许多话题。我很喜欢听他说话,不是滔滔不绝的那种,而是很生动,有节奏,而且时时有些歪歪斜斜的幽默。到了第三道菜、第三支烟的时候我们聊起了中国要在第二年(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事。那时我正在参与筹办世博会的丹麦馆。也是灵机一动,我就问他有没有兴趣去中国办音乐会,由中国歌手用中文演唱他的作品,作为世博会期间宣传丹麦文化的一个项目。他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回到餐桌上马上宣布“我和旭坤明年去中国办音乐会”!后来音乐会经多方合作努力不…… P240-242 序言 关于丹麦,我在童年就知道安徒生童话,并且以为安徒生姓安名徒生。到少年时代才知道安徒生是个姓。当然,我那时所知的安徒生都是关于两百年多年前出生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而我在这里所要谈论的是另一个安徒生,也是丹麦人,但他是在八十多年之前出生的。 他叫本尼·安徒生。这个名字是我在成年之后很久才知道的,甚至是在我知道了他的一首歌之后好几年才知道的。 我1992年到丹麦,我所住的城市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当时我的家是在一个平房住宅区,住宅区的房子都只有一层。那里有点像中国的老式住宅区大院,人们出门会相互打招呼,有时甚至会有邻居相互串门一起喝咖啡。有一天,我邻居请我去他家喝茶,正好邻居的女儿放学回来,唱着一首歌。我觉得挺好听的,但也不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歌。凭我当时会的一点点丹麦语,我只听清楚最后一句是“稍过一会儿,咖啡就好了”。 1993年,我去一家交流住宿学校(R·nde H·jskole)住读,在那里,我又常常听学生们唱这首歌,感觉仿佛所有丹麦人都会唱这首歌。这似乎是一杯丹麦民族咖啡。 但是我自己没有学会这首歌,因为我从小五音不全,唱不好歌。后来我读哲学,翻译基尔克郭尔,在丹麦重新写诗。再后来,我知道了这个丹麦诗人的名字。 这个在丹麦家喻户晓的名字:本尼·安徒生。如果我们在网上搜索一下Benny Andersen,那么,我们可以大致地组织出这样一个简介: 本尼·安徒生,1929年出生于丹麦凡戈德,是当今丹麦最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同时也是作曲家、钢琴家、儿童文学作家和剧作家。他的第一部诗集是1960年出版的《音乐鳗鲡》。最著名的代表作则是1972年出版的《斯万德的歌谣》,在丹麦家喻户晓。他从1972年起成为丹麦学院成员,并且在1985年获得丹麦母语奖。当然他自己也向人颁发他所设的本尼·安徒生奖。他是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上东玛丽地区的荣誉艺术家,并且这里的一条街因此而被命名为本尼·安徒生街。本尼·安徒生在丹麦是被人阅读和传唱最广泛的现代丹麦抒情诗人。他以他的机智方式游戏于丹麦语言之间,通过幽默和各种古怪的视角,调侃丹麦的小市民性中的虚伪成分。他的绝大部分诗歌都反映出他人道主义的世界公民的胸怀。他是丹麦的人民诗人,因此在丹麦,不管是在流行艺术界还是在纯文学领域,他都享受人们对他的极大尊敬,正如两百年前的另一个丹麦安徒生,汉斯·克里斯蒂安。本尼·安徒生1960·—1996年的诗集(页数一千多页)以销量130000册成为迄今为止丹麦最畅销的诗集。不管是他的歌还是他的诗,都是丹麦学校教材的一部分。他的《斯万德幸福的一天》则是丹麦幼儿园小孩子都会唱的一首歌。在这几十年里,本尼·安徒生的诗和歌已经成为丹麦当代文化财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尼·安徒生出生在一个家境比较清寒的工人家庭。父亲是个常常让自己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的泥水匠,母亲则是个现实而理智的瑞典妇女。因为母亲是瑞典人,所以父亲常常弹着班卓琴唱瑞典民谣,因此瑞典民谣传统很早就影响着本尼的童年。尽管家境拮据,但是家里人还是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在本尼12岁的时候,家里以获得优先购买权的形式为他租了一架钢琴,并让他去学钢琴基础课程。就是从那时起,他学会了演奏钢琴。 在他的少年时代,他阅读了文学史上许多伟大著作,诸如萨特、普鲁斯特和卡夫卡的作品。他有过自己的“卡夫卡时期”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时期”。他年轻的心灵试图在这些文学读物中找到自我认同。“我追求让自己变得特别,”本尼·安徒生在一篇散文中写到他的少年时代,“我能记得,有一次我在辞典里查‘特别’这个词,在辞典上写着,这意味着‘独特’。这在我心中回响起来。独特!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我是在努力变得独特。” 正如20世纪40年代大多数丹麦工人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本尼在读完七年级(有点像中国的初中—— 在丹麦是九年级之后可以开始读高中)之后,就离开了学校,找了一个骑着自行车为公司捎信送货的工作。后来,他一边工作一边在夜校里补上并通过了七、八、九年级和高中的课程考试。在他学习高中课程的时候,他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学徒工,同时也为一所舞蹈学校弹钢琴。他母亲曾回忆说:“他常常读书读到深夜两点多,一只手拿着吃的东西,一只手拿着眼镜就睡着了。”过度的工作和学习使得他在这一时期有了说话结巴的倾向。按他自己的说法:因为他在为广告公司接电话的时候很结巴地说出公司的名称,所以后来公司就不要他干接电话的活了。 历史上许多伟大诗人都有这样的共同特征:为女性创作;为爱情而开始抒情写作,为爱情继续抒情写作。本尼也是这样开始的。在上夜校高中课程的时候,他爱上了喜欢诗歌的女孩丝易娜·普莱斯纳尔。为了赢得丝易娜的感情并驱散掉她其他崇拜者的不利影响,他开始写作并请她阅读。于是,她就成了他最初的诗歌读者,并且,她鼓励他继续写下去。 夜校高中课程时期艰难的勤工俭学使得本尼放弃了去攻读工程师学业的打算。那是1949年,他19岁,他在日德兰半岛西部的城市埃斯比约找到了一个酒吧钢琴师的工作。于是演奏钢琴就成了本尼谋生的职业,同时,他继续他的文学创作。50年代初,他在一份名叫《异端》 (Heretica)的刊物上发表了他的一些诗歌和散文,虽然他在1950年因为一家出版社的退稿差一点就放弃写作而决定不做诗人了。 1950年,他和丝易娜结婚。这一年,他们在哥本哈根的凡律斯区住下,并且有了一个女儿丽丝贝特。因为生存的需要,本尼在丹麦的各个省份,甚至在瑞典和挪威来回跑,到许多不同城市的酒吧里弹奏钢琴。 1957年,因为儿子金姆出生,本尼决定停止四处旅行的钢琴师工作。他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一家安逸酒吧(Cozy Bar)找了一份固定的酒吧钢琴师工作。然而,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被解雇了,因为在酒吧的一次大型家族酒会上,本该为酒会演奏的钢琴师安徒生因为喝了太多啤酒而在琴键上睡着了。 于是他又不得不去挪威工作半年,仍是作为钢琴师。但在挪威,他经常向丹麦的诗刊《麦粒》(Hvedekorn)寄诗歌,因而出版《麦粒》杂志的博尔根出版社的老板雅尔·博尔根就找了他。然后,没过多久,他的第一部诗集《音乐鳗鲡》在1960年面世了。 从1959年开始,他又重新在哥本哈根的一些酒吧有了钢琴演奏师的固定工作,原来的那种奔波生活终于结束了。在哥本哈根,一方面他有了更多与其他丹麦艺术家共同合作的机会,一方面文学创作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充实他的生活。在文学同仁克劳斯·利弗比亚格的鼓动下,他成了一个全时创作的作家,就是说,他放弃了酒吧钢琴演奏师的工作。从1962年起,在他出版了第二部诗集之后,他的作品就开始源源不断地面世了。60年代中期,本尼·安徒生成为丹麦极受读者喜爱的诗人,他在1964年出版的《内在的圆顶帽》在两年之内销售了31000本,这在丹麦是罕见的。 但是,这只是开始。那杯丹麦家喻户晓的民族咖啡则是在70年代斟上的。那首“稍过一会儿,咖啡就好了”的歌,歌名叫做《斯万德幸福的一天》。丹麦人喜欢这首歌,是因为这首歌中对生命中幸福瞬间的展示,按照中国70年代的官方语言来说“是积极向上歌颂光明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如果这是世上最后一首诗(另一个安徒生的诗集)(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丹)本尼·安徒生 |
译者 | 京不特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5084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 |
CIP核字 | 2013239177 |
中图分类号 | I534.25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75 |
宽 | 115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Benny Andersen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