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十说惑/致我们的时代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1.剩女与空置房

一直以来,中国人仿佛都是不太明了自己的为人的。

比如说现在的女子吧,口口声声都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必建立在爱情之上才高尚,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若对方无房无钱无权无势呢,她是断不会献上自己的爱情的。在房子、金钱、社会地位等硬件标准上,她均有具体而细微的心理预期。谁若好心劝她降低标准,送你一个白眼算是客气:本女子宁愿剩下,绝不降价!而现在所谓最成功的男人,太概都在争着盖房子,每人都梦想着自己的财富能在经年累月问作几何级增长。在电视镜头前接受访谈,亦是开口社会责任闭口关注民生之类的,你若将之理解为商品房降价的信号,那绝对是太傻太天真。他还只后悔自己的房子标价不够高呢,有一两家可是卖得比他还高了,连夜把价调上去的话,这些日子便损失不少利润呢。国家政策持续不断地打压,传媒亦集体隔空喊话劝其降价,根本无人加以理会:本人的房子宁愿空着,降价免谈!试想一下,这般现实的女人与恁般缺乏担当与责任感的所谓成功男人,若不幸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个国度中,其结果会怎样呢?——纯爱成了封存于20世纪琥珀中最后的一滴泪。周围皆是剩女与空置房。没有爱没有痛。人人都在与爱无关的欲望中患得患失,压抑焦灼。无名的愤懑与满腹的牢骚伴随人们麻木而疲惫的身心,度过晦暗无光的每一天。

这些天生适合经商的男女精英,大多出身寒微,却凭着出众的才智,骄人的容貌,从这种命运里挣脱了出来。在当下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在基于利益之上的社会分层中,靠自己的努力与运气混成了一个上等人,并掌握了发迹于上流社会中的各种手段与技能。因而择偶时,会时刻绷紧算计得失这根神经,人选范围必划定在与自己同阶层或高于自己阶层的精英当中。“我开本田呢,他不能开捷达吧?”“我家两套房闲着呢,总不能嫁个无房的主吧?”“我名校毕业呢,总不能找个大专生吧?千万级以上富翁可以考虑例外。”剩女们会随时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迅速从一段条件不对称的情感关系中抽身。虽然她亦沉迷于观看纯爱偶像剧,一集不落,夜深时甚至会陪剧中主人公落泪。但现实与荧屏,如果都无法撇清,那不是很幼稚么?“华屋千间,只卧一床”、“稻菽万担,仅食一碗”的大道理谁不懂得?可大道理能当饭吃,能当衣穿吗?但凡有些资本的姑娘谁不愿意嫁个非富即贵的郎君?难道要找个穷小子来拖累自己,请他来分享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来的财富与社会地位么?你看那些明星演员,谁嫁的不是豪富权贵,年过半百了还显得那样年轻貌美,人家没有任何生存压力呀,整天这儿看看风景,那儿挑挑衣服,生活光剩下开心享受了,能不一辈子都显得年轻好看么?

只是,谁都懂得,攀豪门绝不会如登太平山那么简单容易:真正的阔佬豪门在全球都是稀缺资源。于是,年轻貌美的姑娘们拥挤在那些有和坤之财的男子身边,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展开了激烈竞争。这可真便宜了那些无良的多金男,他们美中择美,少中选少,今天跟这个同居两天,明天与那个快活一月,无非是损失些碎银子么?做个皇帝风流快活亦不过如此么?于是,他决定做个永远的钻石王老五,陪她们剩下来。他剩下来又有何关系呢?只要银行里有大把的钞票,一个七十岁的老头搂着一个十七的姑娘跳舞睡觉,不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么?

因此,有时候,我真的想狠狠地掴这个趋炎附势的世界、这个拜金拜权的社会一个响亮的耳光,回到从前那个非常爱非常痛,回到那个有童话有纯爱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不掺杂任何条件的爱情有如醉酒的感觉,头脑明明很清醒,行为却是不受控制的。她爱,不管他的贫富,更无关他的贵贱。他和她走在春天里,仿佛暖风中都有安抚的力量,让人一下子联想到诸如天长地久之类的美好誓言。若一方家长反对,面对无形的压力,她和他都会骄傲地承受,忠诚地坚持。幸福地痛并幸福地爱。那时很少有剩女,全国甚至找不出空置房。家家都蜗居,人人都很傻很天真,但每个人都在纯爱中拥有很多很多的幸福。现在,每个人都在说:如果没有爱,那我就要有很多很多钱。然而,她们却又认定唯多金男才配拥有她们的爱。世上又哪来那么多有钱又有情的男子呢?于是,全中国的男男女女都在寻找都在慨叹:幸福到底在哪里……

“你以为我贫穷,卑微、矮小而且不漂亮,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某日深夜,躺在沙发上重读《简·爱》,竟很杞人忧天地为简·爱姑娘没有活在当下的中国而深感庆幸。否则,提出那样“幼稚”的问题,依她的自身条件,不是要遭众人围观嘲笑且被人冠以“英伦凤姐”了么?

P3-5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文章的笔势大气酣畅,游刃于历史、社会、情感的纵深。机巧、犀利、深刻,有独特的文艺审美价值。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陈忠实

◎杂文是菜里的胡椒,辣是有点辣,但比不上朝天椒。只要不神经过敏,白日见神见鬼,食过。开胃。三人的随笔杂文,风格各异,有的深沉。有的飘逸,有的幽默,有的不正经。但都是有益健康的胡椒,读者在享用文学大餐之余。不妨用一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作家 张鸣

◎这些年来,我每年编选《中国杂文年选》,湘辣三人帮皆我必寓目的,魏剑美笔锋如剑,周湘华笔枝如华,刘诚龙笔走游龙。唐朝司空图将诗歌按风格分为二十四品,若将当代杂文分为二十四品的话,湘辣三人帮是必然各居其中一品的。

——南方周末高级编辑 著名杂文作家 鄢烈山

◎无论是剑走偏锋的魏剑美。单刀直入的周湘华,还是招式多变的刘诚龙,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为需要的“锋语者”和“辣语者”。庸常的人生中,看看思想的刀光剑影,平淡的菜肴里,加道提神醒脑的劲辣,不能不说是一种别样的风味,别样的体验,别样的感悟。

——自由作家 野夫

目录

总序

自序 艺术陌生化在当下

第一辑 喧哗时代的情感

 1.剩女与空置房/3

 2.王小贱爱情的乌托邦/6

 3.“活跃跃”的离婚率/9

 4.邂逅“手雷”/12

 5.韩剧美剧为啥火——再谈“邂逅”/16

 6.明星婚恋的“期货概念”/19

 7.活在缺乏经典爱情的年代/22

 8.展览式生存与“公奔”事件/25

 9.婚姻的“房本位”/29

 10.跟着“狮子”有肉吃/32

 11.防火、防盗、防微博/35

 12.谁是你的命门?/38

 13.他人的不幸,你会否泪流满面/41

 14.朋友的标准与境界/45

 15.微博上的怕与爱/48

 16.电脑与情感/51

 17.黑孩子红孩子/55

 18.创造的幸福/59

 19.黑咖啡紫咖啡/62

 20.天使在人间/71

 21.新鸳鸯蝴蝶论/76

第二辑 喧哗时代的世相

 1.变天与变脸/83

 2.疯狂的成功学/86

 3.谁来做真正的信使/89

 4.在乔布斯的强光中/92

 5.天才的工具与武器/96

 6.牛羊的眼光/99

 7.保姆葵花/102

 8.舞者红菱/105

 9.闺蜜的“公家男”/111

 10.何不慢乐,等等灵魂?/113

 11.致命的马屁/117

 12.周末焦虑/120

 13.最具“痛感”的事/124

 14.农民工阿Q的爆红暴富之路/127

 15.网络上的“神经”胜利法/131

 16.消灭“谣盐”需捍卫“真言”/134

 17.闲话“中国式”评奖/137

 18.以小人之心度“屠夫”“绵羊”之腹/141

 19.有钱我最大?/144

 20.小心钱花了你的命/147

 21.太欺负猴和熊了/151

 22.“山寨”的力量/155

 23.童年,就得是这个味!/157

 24.头文字“最”与贝勃定律/161

 25.人人都是自大狂/165

 26.我们为何对“独一无二”失去了敬畏/168

 27.来自远方的视角/172

 28.你被“精灵”了吗?/175

 29.实体时代的遗民/178

 30.世界还有另一种可能/182

 31.不会“脑筋急转弯”/185

 32.有一种可怕叫“东邪西毒”/189

 33.商业的利齿/192

 34.倘若孙悟空来到21世纪旅游/196

第三辑 喧哗时代的文娱

 1.这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幼稚”/203

 2.营销时代的“长不大主意”/207

 3.那些破格的艺术/210

 4.我看“剧二代”/214

 5.全球化将“洋星”逼上梁山/218

 6.赚“愤”钱出“二”名/222

 7.企业文化的“江湖”/225

 8.电视沙发上的“娱乐之声”/229

 9.假如是枚人造鸡蛋呢/232

 10.快乐保卫战/235

 11.穿越这件事/239

 12.以“贺岁”的名义“抢钱”/243

 13.听不懂时下热歌的人/246

 14.当音乐成为一种技术制品/250

 15.如果央视春晚停办/253

 16.生命喜欢承受之轻/257

 17.美好就是活在自己的岁月里/261

 18.文娱这个圈/265

 19.“小糖人”是怎样炼成的/268

 20.娱乐市场证券化了吗?/272

 21.被“超级”损害的生活/276

 22.“无厘头”为什么这样红/280

 23.卖“白日梦”与灌“励志汤”/284

 24.我有几个拧巴的小妄想/287

第四辑 时代的怀念与致敬

 1.永远不和你说再见/295

 2.爱是信仰爱有奇迹/299

 3.天伦至爱/303

 4.吾爱吾父/307

 5.周家有女初长成/311

 6.穿衣扮美是大事/314

 7.努力做个不受“惑”的人/317

 8.“以书会友”这种事/320

 9.了不起的“小伊”与“曼荻”/324

 10.我也有一扇最踌躇的门/328

序言

杂文难写,更难工。

我读杂文,主要看这样三点:一构思,二语言,三“干货”。构思,关系着杂文的新意,而避开陈陈相因;语言,看作者的基本功力,因为一切文体创作的手段和材料,都必须依靠语言;所谓“干货”,指文章内涵盖的内容,显示作者的学养,而不是观点和现象的雨过地皮湿。也就是说,第一点代表着思,第二点代表着力,第三点代表着识。第一点关乎角度,第二点关乎力度,第三点关乎厚度。

当然,杂文本身的价值和魅力,在于批判精神和问题意识所具有的锋芒。但我以为,这样的精神和意识,应该如鱼得水,血肉相融一般,丰满而生动地体现在文章当中,而不只是货卖一张皮,只剩下观点,或者仅仅靠批判而闪光。在这样理想境界的杂文创作中,鲁迅先生确实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确实离鲁迅先生还有距离。

这样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于杂文文体意识缺乏自觉。杂文既然属于文学创作的一种样式,就必须遵循文学创作规律所属的路线和原则,让杂文成为文学,而不是社论、时评,或网络上一般泛泛的“拍砖”。杂文的创作,应该和小说、散文等其他门类的文学创作一样,经历从思想到感情,从构思到语言,从路径到结构,从经验到体验的锤炼过程,从而完成杂文这一特殊文体的形式的创造,让杂文这一别致文体,能够成为克莱夫·贝尔早就提出过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因此,尽管当前杂文创作表面乱花迷眼,报刊和选刊杂花生树,却一直觉得离杂文创作的理想境界依旧很远,总有一种不满足之感。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这一套《致我们的时代》杂文随笔丛书,包括魏剑美的《非常魏道》、周湘华的《四十说惑》、刘诚龙的《非常弱音》三本,读后让我的眼前一亮,多少可以一解眼下我读杂文之渴,让我欣慰和感佩。毕竟还有年轻者不满足于现状,在做着努力,期冀杂文这一传统文体老树新花,更上层楼。

三位作者,都是湖南人,号称“湘辣三人帮”。“无湘不成军”,湘人组团的杂文阵营,联袂起舞,自有其独特的风采与力量。

三人帮中魏剑美最年轻,却最早涉足杂文江湖。早在1997年就于《杂文报》开辟“智者乐水”专栏,当时只是一个26岁的研究生。后又有《下跪的舌头》出版,激扬文字,挥斥方道。眼前这本《非常魏道》,刻意只选不同于“正常杂文”的另类文字,显其不满足同质化的刁钻异趣。

周湘华文学起步颇早,读中学时就是全国校园文坛的佼佼者,29岁成为天津第一张都市报的主要创办者之一。她的文字率真、犀利,敏感并加以切肤的痛感,契合着时代的病与痛。她的这本《四十说惑》,着眼于当下喧哗热闹的大众文化,冷眼观潮,热心点化。常能从司空见惯的庸常琐事之中入题,显得举重若轻,却条分缕析,鞭辟入里。

刘诚龙是杂文界一员骁将。他善于拾掇历史的边角残料点染成趣,又善于书写《官场现形记》中种种的光怪陆离。曾经出版的《暗权力》、《暗权术》、《暗风流》系列,颇为读者会心会意。身在官场的他,此次推出的《非常弱音》,依然更多着眼官场,波及社会万象,描摹世态人心。这是他的强项,写来笔转由心,驾轻就熟,嬉笑怒骂,自成一局。

以我读杂文的三点要求来看三位,剑走偏锋的魏剑美,我更看重他构思角度的与众不同。《对屁股同志的评价问题》,由屁股入题,卷轴画一般,娓娓展来,入情入境,皆因角度而不同凡响。先罗列民间俗语,再旁涉世态万象,然后,才曲径通幽,由民俗学到社会学,直陈屁股与官场的位置的关系,言道:“归根结底屁股才是真正的老大,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接着,进一步一口井深挖:“在谋求位子的艰难创业时期,无一例外地总见到‘撅着屁股’卖劲,或者‘屁颠屁颠’效劳,上司训斥起来,‘屁都不敢放一个’。屁股忍辱负重,有时候还不得不付出被打、被踢的代价,中国古代的‘打屁股’制度更是让不少劳苦功高的屁股代脑袋、嘴巴、手脚甚至隐私部位受过。吃喝玩乐享受的时候从来没有屁股什么事,倒是挨打的时候让它来充当急先锋。”写得真是妙趣横生。最后,还嫌不过瘾,拉上一个刚刚进入仕途的年轻人,让他替作者感叹:“怪不得将最低级别的官位称为股长啊,大概是屁股刚刚找到一个位置的意思吧?”

单刀直入的周湘华,语言最有特点。在《天才的工具与武器》中,她特意引乔布斯语:“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便可以看出她对语言的重视和偏好。乔布斯的这句话便是很出色的语言,出色在于平易中所蕴含的智慧。这正是她自己所追求的。还是在这篇文章中,她写道:“在所有关于天才的话题中,我最想‘现挂’的两个是:20世纪的三大科学理论发现,混沌论、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为什么没有中国人的贡献?”“现挂”一词,将相声的俗语与科学理论衔接,漫不经心中透着聪明。在《保姆葵花》中,她写保姆,“在她的努力下,到处都显现出从未有过的干净明媚。屋里屋外,包括我的心她的心,仿佛一下子全亮堂起来了。”在《永远不和你说再见》中,她写母亲,“火车开出很远了,泪眼朦胧中我依然能搜寻到她那只高高扬起的手。”无论屋里屋外亮堂的简单景物,还是泪眼中望到母亲的手,她依然追求的是这样朴素平易的语言,不仅见聪明,更见情感。

招式多变的刘诚龙,是三位中行文狡猾的一位。他善于春秋笔墨,举古说今。试看《痴畜生补》一文,是为古人冯梦龙曾写过的《痴畜生》做补书。冯写“吏呼一何怒”的鹅、喷墨以自蔽的乌贼,和好色的半翅鸟三种。他写家乡常见的舍命王、蚂蝗、猪、田鸡和泥鳅五种,却皆有比附,和现实关联,和官场关联,寥寥数笔,为各色贪官勾勒了画像。舍命王比作欲壑难填的贪官;蚂蟥比作犯错或犯罪异地为官的吏员;猪比作最肥的油水部门肥差,田鸡比作贪在安乐窝不愿意调走的庸官;泥鳅比作政府换届时情不自禁跳将而出的贪官。刘诚龙顺手牵羊,借冯梦龙钟馗打鬼,由此生发嫁接,古今互动,凸显现实与历史意义的相关性,颇见功力。

三位作者信任于我,嘱我作序,谨将读后感写之于上。想起放翁诗句“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这一套《致我们的时代》丛书,自觉不为世风所惑,努力独辟蹊径,尽管并非尽善尽美,还是值得一读并品味。

肖复兴

2013年8月8日于布鲁明顿

内容推荐

作为一个思想敏锐、善于思考的媒体人,作者置身于时代生活的宏大变迁中,戡破转型社会迎面而来的种种迷惑,以无比率真、机智、犀利的个性化文字,以杂糅着杂文、散文、随笔、时评等跨文体的写作方式,记录着自己的感与惑、时代的痛与暖。周湘华所著的《四十说惑》整部书稿,结构均衡,内容丰富,亮点纷呈。

《四十说惑》在内容结构上分为四辑:第一辑“喧哗时代的情感之惑”,反思明星、文人与普通人的爱情婚姻问题;第二辑“喧哗时代的人心之惑”,对当代人的世道人心进行独到解剖;第三辑“喧哗时代的文化之惑”,对眼下匪夷所思的某些文化现象进行独立评判;第四辑“时代的怀念与致敬”,通过叙事忆人,以缅怀父辈们纯净朴素的理想、信念与情感。

编辑推荐

周湘华所著的《四十说惑》是当代作家周湘华女士的一本杂文集。在内容结构上分为四辑:第一辑为“喧哗时代的情感之惑”,主要写明星、文人与普通人的爱情婚姻问题;第二辑为“喧哗时代的人心之惑”,对当代人的世道人心进行独到的解剖;第三辑为“喧哗时代的文化之惑”,对变革时代的种种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第四辑为“时代的怀念与致敬”,通过时代的对比,以缅怀父辈们朴素的情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十说惑/致我们的时代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湘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69819
开本 32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3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3217709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24:15